一种带口水处理的胃镜检查口垫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308592阅读:1501来源:国知局
一种带口水处理的胃镜检查口垫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领域,特别是一种带口水处理的胃镜检查口垫。



背景技术:

目前无痛胃镜术对病患进行检查时,通常会使用带通孔的口垫让患者咬在口里,然后将胃镜从口垫的通孔内穿过。目前针对胃镜检查口垫的设计很多,大致有面罩型和口含型,面罩型类口垫直接连接检查设备和供气系统,与人脸也很好的贴合,但是由于患者在进行胃镜检查时,通常是侧躺在病床上,面罩型口垫常常会因为罩住部分太大,引起患者不适,而且面罩不利于患者整体的呼吸,同时嘴部的张开部分也不能很好的保护胃镜;口含型口垫包含有咬住部分和压舌部分,能够很好的使得胃镜穿过口垫进行检查,但是口含型口垫缺乏相应的固定,因而在检查时容易掉落。同时,进行胃镜检查时,患者嘴巴里会流出很多口水,过多的口水流出不仅影响胃镜检查,还会引起患者的不适导致胃镜检查更难进行,面罩型和口含型都未能很好的解决这类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发明目的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带口水处理的胃镜检查口垫,能够及时处理患者在胃镜检查过程中嘴巴内部产生的口水,同时通过压舌板、上咬部、下咬部和绑带绳很好的固定了口垫,使得胃镜检查更有利于进行;所述凹槽避免了口垫本体边缘与人鼻直接接触造成人呼吸困难,同时设置在凹槽上的两个氧气管固定孔保障了患者在需要进行输氧时,氧气管有地方进行固定,保障输氧正常进行。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带口水处理的胃镜检查口垫,包括椭圆形口垫本体,所述口垫本体正中心开设有用于胃镜穿过的第一通孔,所述口垫本体一侧面上相对其垂直设置有咬部,所述咬部包括上咬部和下咬部,且所述上咬部的长度大于所述下咬部的长度,所述下咬部前端相对其平行固定连接设置有形状与人舌相似的压舌板,位于所述压舌板下侧面设置有抽水软管,所述口垫本体上位于所述第一通孔的一侧设置有用于所述抽水软管穿过的第二通孔,所述抽水软管的一端连接有抽水泵,所述抽水泵的输出端与排水管接通;所述口垫本体上位于第一通孔上方设置有宽度大于人鼻的凹槽,所述凹槽上设置有分别与人鼻相对应的氧气管固定孔,所述口垫本体上两侧且与所述第一通孔圆心对应分别设置有绑带孔,所述绑带孔内穿设有绑带。

优选地,所述口垫本体使用软质材料。

优选地,所述上咬部和下咬部形状为半圆形柱体,且所述上咬部和下咬部相对设置,所述上咬部与牙齿接触部分分别开设有环形槽体。

优选地,所述上咬部和下咬部材料由里至外包括内层材料和外层材料,所述内层材料为硬质材料,所述外层材料为软硅胶材质。

优选地,所述压舌板使用软硅胶材质制成。

优选地,所述凹槽位置低于人鼻双孔。

优选地,所述绑带包括颈挂绑带和耳挂绑带,所述颈挂绑带绕在人颈上固定所述口垫本体,所述耳挂绑带绕在人耳上固定所述口垫本体。

优选地,所述口垫本体、上咬部、下咬部和压舌板的边缘处均进行倒角处理。

优选地,所述绑带为弹性绑带绳。

由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所述上咬部和下咬部保障了在进行胃镜检查过程中患者因不适而不会咬坏胃镜管,上咬部和下咬部能够让患者在不适时可暂时的咬着上咬部和下咬部,暂时的缓解患者的疼痛;

2.本实用新型所述抽水软管、抽水泵和排水管组成的口水排水系统能够及时清理患者在进行胃镜过程中所产生的口水,避免了患者在检查过程中产生的口水影响到检查进度和检查结果,同时避免了因口水弄脏患者的衣服和床单,保持了患者的卫生和病房的干净;

3.本实用新型所述凹槽避免了口垫本体边缘与人鼻直接接触,造成人呼吸困难,同时设置在凹槽上的两个氧气管固定孔保障了患者在需要进行输氧时,氧气管有地方进行固定,保障输氧正常进行;

4.本实用新型设置在所述绑带孔里的绑带使得口垫更好的固定在人嘴内,使得胃镜检查时口垫不容易掉落出来;

5.本实用新型软质材料制成的口垫本体保障了口垫在人嘴巴里不使得感到不适;

6.本实用新型半圆形柱体形状的上咬部和下咬部更有利于保护胃镜管不被人咬坏,同时该结构也有利于保护人的牙齿不易于损坏,上咬部与牙齿接触部分分别开设有环形槽体使得患者在咬住部分较为集中,保持了口垫的整体稳定性;

7.本实用新型硬质材料制成的内层使得上咬部和下咬部具有一定的骨架,避免了患者因咬力过大将上咬部和下咬部咬破,更好的保护了胃镜管不被损坏;软硅胶材质制成的外层使得上咬部和下咬部与患者的牙齿接触部分具有一定的柔和性,保护了患者牙齿;

8.本实用新型软硅胶材质制成的压舌板使得压舌板在压住患者舌头时有一定的柔和性,避免了因压舌板过硬而产生的不适症状发生;

9.本实用新型倒角使得口垫本体、上咬部、下咬部和压舌板的边缘处在与人嘴进行接触时避免了因边缘棱角过于锋利而造成的损伤,更好的保护了患者的嘴巴。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带口水处理的胃镜检查口垫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带口水处理的胃镜检查口垫的主视图。

附图中,1-口垫本体、2-第一通孔、3-咬部、4-压舌板、5-抽水软管、6-第二通孔、7-抽水泵、8-凹槽、9-氧气管固定孔、10-绑带孔、11-绑带。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带口水处理的胃镜检查口垫,能够及时处理患者在胃镜检查过程中嘴巴内部产生的口水,同时通过压舌板、上咬部、下咬部和绑带绳很好的固定了口垫,使得胃镜检查更有利于进行;所述凹槽避免了口垫本体边缘与人鼻直接接触造成人呼吸困难,同时设置在凹槽上的两个氧气管固定孔保障了患者在需要进行输氧时,氧气管有地方进行固定,保障输氧正常进行。

以下结合附图对发明的具体实施进一步说明。

请参阅图1和图2,一种带口水处理的胃镜检查口垫,包括椭圆形口垫本体1,所述口垫本体1正中心开设有用于胃镜穿过的第一通孔2,所述口垫本体1一侧面上相对其垂直设置有咬部3,所述咬部3包括上咬部31和下咬部32,且所述上咬部31的长度大于所述下咬部32的长度,所述下咬部31前端相对其平行固定连接设置有形状与人舌相似的压舌板4,位于所述压舌板4下侧面设置有抽水软管5,所述口垫本体1上位于所述第一通孔2的一侧设置有用于所述抽水软管5穿过的第二通孔6,所述抽水软管5的一端连接有抽水泵7,所述抽水泵7的输出端与排水管接通;所述口垫本体1上位于第一通孔2上方设置有宽度大于人鼻的凹槽8,所述凹槽8上设置有分别与人鼻相对应的氧气管固定孔9,所述口垫本体1上两侧且与所述第一通孔2圆心对应分别设置有绑带孔10,所述绑带孔10内穿设有绑带11。

基于上述结构,达到的效果是:所述上咬部31和下咬部32保障了在进行胃镜检查过程中患者因不适而不会咬坏胃镜管,上咬部31和下咬部32能够让患者在不适时可暂时的咬着上咬部31和下咬部32,暂时的缓解患者的疼痛;所述抽水软管5、抽水泵6和排水管组成的口水排水系统能够及时清理患者在进行胃镜过程中所产生的口水,避免了患者在检查过程中产生的口水影响到检查进度和检查结果,同时避免了因口水弄脏患者的衣服和床单,保持了患者的卫生和病房的干净;所述凹槽8避免了口垫本体1边缘与人鼻直接接触,造成人呼吸困难,同时设置在凹槽8上的两个氧气管固定孔9保障了患者在需要进行输氧时,氧气管有地方进行固定,保障输氧正常进行;设置在所述绑带孔10里的绑带11使得口垫更好的固定在人嘴内,使得胃镜检查时口垫不容易掉落出来。

请参阅图1,所述口垫本体1使用软质材料。

基于上述结构,达到的效果是:软质材料制成的口垫本体1保障了口垫在人嘴巴里不使得感到不适。

请继续参阅图1,所述上咬部31和下咬部32形状为半圆形柱体,且所述上咬部31和下咬部32相对设置,所述上咬部31与牙齿接触部分分别开设有环形槽体。

基于上述结构,达到的效果是:半圆形柱体形状的上咬部31和下咬部32更有利于保护胃镜管不被人咬坏,同时该结构也有利于保护人的牙齿不易于损坏,上咬部31与牙齿接触部分分别开设有环形槽体使得患者在咬住部分较为集中,保持了口垫的整体稳定性。

请继续参阅图1,所述上咬部31和下咬部32材料由里至外包括内层材料和外层材料,所述内层材料为硬质材料,所述外层材料为软硅胶材质。

基于上述结构,达到的效果是:硬质材料制成的内层使得上咬部31和下咬部32具有一定的骨架,避免了患者因咬力过大将上咬部31和下咬部32咬破,更好的保护了胃镜管不被损坏;软硅胶材质制成的外层使得上咬部31和下咬部32与患者的牙齿接触部分具有一定的柔和性,保护了患者牙齿。

请继续参阅图1,所述压舌板4使用软硅胶材质制成。

基于上述结构,达到的效果是:软硅胶材质制成的压舌板4使得压舌板4在压住患者舌头时有一定的柔和性,避免了因压舌板4过硬而产生的不适症状发生。

请参阅图1和图2,所述凹槽8位置低于人鼻双孔。

基于上述结构,达到的效果是:避免了口垫本体1边缘与人鼻直接接触造成的不适。

请继续参阅图1,所述绑带11包括颈挂绑带和耳挂绑带,所述颈挂绑带绕在人颈上固定所述口垫本体,所述耳挂绑带绕在人耳上固定所述口垫本体。

基于上述结构,达到的效果是:所述颈挂绑带保障了口垫在颈上得到更好的固定,而所述耳挂绑带使得口垫在耳挂上得到更好的固定,这样的双重绑带固定使得口垫更好的固定。

请继续参阅图1,所述口垫本体1、上咬部31、下咬部32和压舌板4的边缘处均进行倒角处理。

基于上述结构,达到的效果是:倒角使得口垫本体1、上咬部31、下咬部32和压舌板4的边缘处在与人嘴进行接触时避免了因边缘棱角过于锋利而造成的损伤,更好的保护了患者的嘴巴。

请继续参阅图1,所述绑带11为弹性绑带绳。

上述说明是针对本实用新型较佳可行实施例的详细说明,但实施例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专利申请范围,凡本实用新型所提示的技术精神下所完成的同等变化或修饰变更,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所涵盖专利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