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定双头导管的固定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753297发布日期:2018-06-22 21:27阅读:307来源:国知局
固定双头导管的固定贴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固定贴,尤其是一种固定双头导管的固定贴。



背景技术:

目前,在通过医用导管为病人进行输液或输血时,由于输液或输血的时间比较长,一般都是通过医用胶布将导管贴覆在病人的皮肤表面,以避免针头和导管松动,甚至脱落。然而,当导管的形式为双头导管时,一般需要至少两个医用胶布才能使双头导管固定在病人的皮肤表面,但固定效果不理想,双头导管在病人的皮肤表面还是容易发生松动。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问题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对由主导管与分支导管构成的双头导管进行有效的固定,且固定方式简单、便捷的固定双头导管的固定贴。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固定双头导管的固定贴,包括PU 膜层(1)、绒布面(3)与导管丝勾面部分,所述绒布面(3)通过粘胶剂层a (2)固定在所述PU膜层(1)上,所述导管丝勾面部分通过缝纫线(11)固定在所述绒布面(3)上;

所述导管丝勾面部分包括相连接的主导管丝勾面(4)与分支导管丝勾条 (5),在所述主导管丝勾面(4)上开设有用于所述分支导管丝勾条(5)进行穿设的穿设区域(12),所述穿设区域(12)与所述分支导管丝勾条(5) 处于同一轴线上。

上述的固定双头导管的固定贴,其中,所述主导管丝勾面(4)的尺寸大于所述分支导管丝勾条(5)的尺寸。

上述的固定双头导管的固定贴,其中,所述缝纫线(11)设置在所述主导管丝勾面(4)与所述分支导管丝勾条(5)之间的位置,所述缝纫线(11) 的顶部表面为主导管放置区域(13)。

上述的固定双头导管的固定贴,其中,所述主导管丝勾面(4)与所述分支导管丝勾条(5)均是由基层(6)、以及设置在其底部表面的若干个丝勾(7) 构成,所述丝勾(7)包括支撑部(71)和弯钩部(72),所述支撑部(71) 和弯钩部(72)呈弯折设置,所述弯钩部(72)沿水平方向的两侧固定连接有使所述弯钩部(72)变宽的固定翼(73)。

上述的固定双头导管的固定贴,其中,所述绒布面(3)由布质基层(31)、与设置在其顶部表面的绒毛层(32)构成,所述布质基层(31)覆盖在所述粘胶剂层a(2)的顶部表面。

上述的固定双头导管的固定贴,其中,所述PU膜层(1)的底部表面通过粘胶剂层b(8)与离型纸层(10)相粘接。

上述的固定双头导管的固定贴,其中,在所述PU膜层(1)与所述粘胶剂层b(8)上还分布有若干个贯穿于其内部的通气孔(9)。

上述的固定双头导管的固定贴,其中,所述PU膜层(1)由PU膜(101)、与覆盖在其底部表面的抗菌层(102)构成,所述抗菌层(102)覆盖在所述粘胶剂层b(8)的顶部表面。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通过一个导管固定贴便可以对由主导管与分支导管构成的双头导管进行有效的固定,且固定方式简单、便捷,可避免双头导管在病人的皮肤表面发生松动。

通过若干个通气孔从而使空气能够与皮肤相接触,以避免发生皮肤过敏现象。

通过抗菌层可避免PU膜层的底部滋生细菌。

由PU膜层的边缘为圆角结构,将其粘贴在皮肤表面后,PU膜层的边缘不会发生翘边的现象。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图2为图1的A-A向剖视图;

图3为图1中PU膜层的结构图;

图4为图1中主导管丝勾面的主视图;

图5为图4的侧视图;

图6为图1中绒毛面的结构图。

主要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1-PU膜层;101-PU膜;102-抗菌层;2-粘胶剂层a;3-绒布层;31-布质基层;32-绒毛层;4-主导管丝勾面;5-分支导管丝勾条;6-基层;7-丝勾;71- 支撑部;72-弯钩部;73-固定翼;8-粘胶剂层b;9-通气孔;10-离型纸层;11- 缝纫线;12-穿设区域;13-主导管放置区域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至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固定双头导管的固定贴,包括 PU膜层1、绒布面3与导管丝勾面部分,绒布面3通过粘胶剂层a2固定在 PU膜层1上,导管丝勾面部分通过缝纫线11固定在绒布面3上;

导管丝勾面部分包括相连接的主导管丝勾面4与分支导管丝勾条5,在主导管丝勾面4上开设有用于分支导管丝勾条5进行穿设的穿设区域12,穿设区域12与分支导管丝勾条5处于同一轴线上。

在本实施例中,主导管丝勾面4的尺寸大于分支导管丝勾条5的尺寸。

缝纫线11设置在主导管丝勾面4与分支导管丝勾条5之间的位置。

主导管丝勾面4与分支导管丝勾条5均是由基层6、以及设置在其底部表面的若干个丝勾7构成,其中,丝勾7包括支撑部71和弯钩部72,相邻两个支撑部71之间的距离与弯钩部72的宽度相同。支撑部71和弯钩部72呈“7”字形弯折设置,且弯钩部72内侧尖端向下延伸有卡位头,从而在弯钩部72 没拉直之前可以通过弯钩部72勾住绒毛。

弯钩部72沿水平方向的两侧固定连接有使弯钩部72变宽的固定翼73。固定翼73使相邻两个弯钩部72之间的间隙小于绒毛的直径,从而在拉直以后能够通过固定翼73来夹紧绒毛,防止丝勾7被拉直后失去效果,延长其使用寿命。

绒布面3由布质基层31、与设置在其顶部表面的绒毛层32构成,其中,布质基层31通过胶水层与绒毛层32之间相连接。

布质基层31覆盖在粘胶剂层a2的顶部表面,从而设置在PU膜层1的顶部表面。

PU膜层1的底部表面通过粘胶剂层b8与离型纸层10相粘接,在PU膜层1与粘胶剂层b8上还分布有若干个贯穿于其内部的通气孔9,通过若干个通气孔从而使空气能够与皮肤相接触,以避免发生皮肤过敏现象。

其中,通气孔设置在PU膜层1顶部没有绒布面3的位置上,缝纫线11 的顶部表面为主导管放置区域13。

在本实施例中,PU膜层1由PU膜101、与覆盖在其底部表面的抗菌层 102构成,抗菌层102覆盖在粘胶剂层b8的顶部表面,通过抗菌层可避免PU 膜层的底部滋生细菌。

另外,在本实施例中,PU膜层的边缘为圆角结构,将其粘贴在皮肤表面后,PU膜层的边缘不会发生翘边的现象。

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先撕下离型纸层,通过粘胶剂b将其贴于患者插接导管或针管部位的附近,待针头或导管插入患者身体后,将直径较粗的主导管放置在主导管丝勾面与分支导管丝勾条之间的位置;将分支导管丝勾条的一端穿过主导管丝勾面上开设有穿设区域,以使其覆盖在较粗的主导管、较细的分支导管上,并与绒毛面相连接,以实现对主导管与分支导管进行固定;将主导管丝勾面覆盖在较粗的主导管上,并与绒毛面相连接,从而实现对主导管的固定。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对发明而言仅仅是说明性的,而非限制性的。本专业技术人员理解,在发明权利要求所限定的精神和范围内可对其进行许多改变,修改,甚至等效,但都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