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抗反流胃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602533发布日期:2018-06-05 19:02阅读:668来源:国知局
一种抗反流胃管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材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抗反流胃管。



背景技术:

目前,有些患者由于病情影响不能经口进食,为了保证足够的营养与水分,通常用胃管喂食、营养液输注及胃肠减压,因此,胃管是临床治疗中不可或缺的耗材。该应用的胃管末端是一个橡胶材质的杯型带塞盖装置,使用中有以下不便:其一,杯型接口在病人咳嗽、打喷嚏时腹压增大容易把塞盖顶开,导致食物反流出来污染床单元,给病人增加痛苦和负担;其二,杯型接口与塞盖之间还配有一个单独的注射接头,即注射接头与胃管是分离的,其一端带有倒锥与杯型接口插接,另一端与针管插接用于喂食、营养液输注等,如病人在使用胃肠减压的情况下,该接头容易丢失;同时,在鼻饲饮食的病人中,每天多次注射饮食,该接头容易裂口,其裂口形成后,不仅注射饮食时会漏,还会造成空气容易进入胃内,给护理人员增加了负担。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次性使用的胃管,具有安全有效,可减轻病人的痛苦和医护人员的负担。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抗反流胃管,包括管体,所述管体头端设置为盲端,其内腔被隔膜分成两个半腔;所述隔膜与管体头端留有间距,使两个半腔在管体头端内部相通,形成共管腔;一个半腔的侧壁上开设有多个侧孔;还包括在另一个半腔的内部设置有用于抗反流的单向流通组件,所述单向流通组件的开口端朝向管体头端;所述管体末端设有与两个半腔内腔分别连通的输注管和减压管,所述输注管尾端设有正压接头,所述减压管尾端设有杯型接口,所述输注管尾端设有正压接头、宝塔接头,所述减压管尾端设有杯型接口,所述宝塔接头为实心体,与所述杯型接口插接配合。

进一步,所述单向流通组件靠近管体头端设置。

进一步,所述单向流通组件为袋状瓣膜组,所述袋状瓣膜组由相互贴合与分离的上瓣膜、下瓣膜组成,所述上瓣膜、下瓣膜的开口端均朝向管体头端。

进一步,所述正压接头由设置在外壳内的顶轴、弹性体组成,所述顶轴通过弹性体与外壳滑动配合,其上设有与外壳的内通道相配合开闭输注管的凸部。

进一步,所述管体、输注管、减压管为一体成型结构。

进一步,在管体上设有造影线。

进一步,在管体上沿其轴向设有刻度线。

进一步,所述输注管的接口设为鲁尔接口。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胃管在喂食或营养液输注时,通过双腔设计,可使注液通道与抽取胃液通道得以分开,避免交叉感染;通过单向流通组件,避免发生胃部的逆行感染;通过正压接头,注液时不会进入空气。

本实用新型附件的优点将在下面具体实施方式部分的描述中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其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正压接头在压下导通时的示意图;

图3为与输注管连通的管体半腔上的单向流通组件中注液顺流时的示意图;

图4为与输注管连通的管体半腔上的单向流通组件中胃液逆流时的示意图;

其中,1-管体,2-隔膜,3-侧孔,4-上瓣膜,5-下瓣膜,6-输注管,7-减压管,8-正压接头,9-宝塔接头,10-杯型接口;其中,81-顶轴,82-弹性体,83-内通道,84-凸部;图3、4中所示箭头方向表示注液或胃液的流通方向。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应当理解,优选实施例仅为了说明本实用新型,而不是为了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提供的一种抗反流胃管,包括管体1,所述管体1头端设置为盲端,具体的,封闭的光滑端可减轻对食道粘膜的刺激;其内腔被隔膜2分成两个半腔,所述隔膜2与管体1头端留有间距,使两个半腔在管体1头端内部相通,形成共管腔(未标记);一个半腔的侧壁上开设有多个侧孔3,用于胃管与胃部连通,即可完成注液和抽液;还包括在另一个半腔的内部设置有用于抗反流的单向流通组件,所述单向流通组件的开口端朝向管体1头端;所述管体1末端设有与两个半腔内腔分别连通的输注管6和减压管7,所述输注管6尾端设有正压接头8,可与注射装置连接,所述减压管7尾端设有杯型接口9,可以负压装置连接;所述输注管6尾端设有正压接头8、宝塔接头9,所述减压管7尾端设有杯型接口10,所述正压接头8可与管体1的一个半腔导通,所述宝塔接头9为实心体,与所述杯型接口10插接配合,可完成减压管7的杯型接口10的封堵。当然在不同的实施例中,所述正压接头8在背离管体1的一端端部具有宝塔式结构的外壳,也可与减压管7的杯型接口10相配合,用于封堵该减压管7,如图2所示。

使用时,当需要对胃肠注液时,不拔下减压管7上的杯型接口10,通过输注管6上的正压接头8接注射装置,即可完成对病人的喂食、营养液输注等,在胃内压力过大时,还可通过从输注管6上的宝塔接头9上拔下减压管7上的杯型接口10,使病人在注液时可适当的获得减压效果,在注射装置拔出后,该正压接头8会产生一个正压,自动封住胃管末端,防止空气从胃管进入胃内;当需要对胃肠减压或测压时,只需要拔下减压管7上的杯型接口10,即该杯型接口10与输注管6上的宝塔接头9分离,然后接负压装置或测压装置,即可达到在不需要换管的情况下进行鼻饲与测压和减压互替,互不影响,减轻了病人的痛苦,同时减轻了医护人员的工作量,并且无论是病人胃部压力过大或与减压管7相通的管体1的一个半腔在进行减压、测压情况下,由与输注管6相通的管体1的另一个半腔内设置的单向流通组件,可避免胃液进入输注管6内而残留在该管壁上,对下次注液时产生污染。本实用新型采用上述方案,通过双腔设计,可使注液通道与抽取胃液通道得以分开,避免交叉感染;通过单向流通组件,避免发生胃部的逆行感染;通过正压接头,注液时不会进入空气。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管体由聚氨脂材料制成,具有抗老化性强,组织相容性好,对组织无伤害,无刺激,表面极光滑,不堵塞,结壳倾向小的优点;还能通过X光射线完全显影,便于检查。

本实施例中的单向流通组件靠近管体1头端设置。这样,可最大限度的保证该管体1具备的抗反流能力。优选的,该单向流通组件为袋状瓣膜组,所述袋状瓣膜组由相互贴合与分离的上瓣膜4、下瓣膜5组成,所述上瓣膜4、下瓣膜5的开口端均朝向管体头端,如图2、3、4所示,在外接的注射装置插入正压接头8时,注液由输注管6进入管体1的一个半腔内时,该单向流通组件打开,可使注液通过,完成对病人的喂食、营养液输注等;当拔出该注射装置时,正压接头8复位封闭输注管6的末端,在胃部压力过大时,其胃液经另一个半腔上的侧孔3进入共管腔后进入与输注管6相通的管体1的一个半腔内,并受单向流通组件的阻挡,使得胃液不会进入输注管6及与之连接的管体1的半腔内。

本实施例中的正压接头8由设置在外壳内的顶轴81、弹性体82组成,所述顶轴81通过弹性体82与外壳滑动配合,其上设有与外壳的内通道83相配合开闭输注管的凸部84。具体的,输注时插入外接的注射装置(未标记),其顶轴81及其上的凸部84整体后退,弹性体82被压缩,其正压接头8的内通道83将注射装置与输注管6导通,以完成对病人的输注过程;当完成输注时,拔除该注射装置,弹性体82回弹,产生正压,带动顶轴81及其上的凸部84前移复位,完成对输注管6的末端的封闭。

本实施例中的管体1、输注管6、减压管7为一体成型结构。这样,有利于胃管的各段连接的稳定性和安全可靠性。

本实施例中的在管体1上设有造影线(未画出)。这样,通过造影线设计,在胃管插入后可以看见胃管所处位置。

本实施例中的在管体1上沿其轴向设有刻度线(未画出)。这样,通过刻度线设计,便于护士判断是否插入到胃内或肠内。

本实施例中输注管6的正压接头8的接口设为鲁尔接口。这样,在注射装置插接入正压接头8时,通过鲁尔接口可使该注射装置与正压接头连接牢固,便于医护人员工作。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实用新型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实用新型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