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分体组合引流管的接管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338467发布日期:2018-09-04 21:53阅读:118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引流管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分体组合引流管的接管机构。



背景技术:

如图1所示,为申请人之前申请过的引流管结构示意图,其结构包括连接座1和引流外管2,连接座1中空形成内通道11,引流外管2远离连接座1处设置有引流孔21,连接座1设置有插装部12,引流外管2的上端向径向扩张并插入插装部12,引流外管2的侧壁内部开设有从引流外管2上端连通至引流孔21的毛细壁管22,毛细壁管22可以用于引流,也可以用于输液。连接座1的侧壁开设有连通插装部12的输液通道13和连通内通道11的输药通道14;连接座1的端部可拆卸连接有连接盖3用于固定所述引流外管2的上端,连接盖3开有一个规整的圆形口,引流外管2穿过该圆形口,引流外管2的外侧被圆形口径向压紧,从而实现引流外管2的外侧壁与连接盖3之间的密封。这需要连接盖3对引流外管2施加较大的压力才能够实现压紧密封。然而对引流外管2施加过大的压力容易导致毛细壁管22被压缩变形,毛细壁管22变小,从而导致毛细壁管22的液体传输量减少,影响引流或者输液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避免毛细壁管被挤压变形,保障引流或者输液效果的分体组合引流管的接管机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提供一种分体组合引流管的接管机构,包括连接座和引流外管,所述连接座中空形成内通道,所述引流外管的上端部可拆卸地连接所述连接座的下端部并与所述内通道连通,所述引流外管的下端部设置有引流孔,所述引流外管的管壁内部开设有从引流外管上端连通至所述引流孔的毛细壁管,所述连接座设置有插装部,所述引流外管的上端插入所述插装部,所述连接座的侧壁开设有连通所述插装部的输液通道;所述插装部的下端设置有柔性的密封件用于引流外管与所述连接座之间的密封,所述连接座的下端部可拆卸连接有连接盖用于固定所述引流外管的上端。

其中,所述连接盖包括抵紧部,所述抵紧部抵住所述引流外管上的无毛细壁管之处。

其中,所述密封件与所述连接座固定。

其中,该接管机构还包括内芯管,内芯管与所述连接座的下端内部连接且连通所述内通道,所述内芯管的外侧壁与所述连接座的内侧壁之间形成插装部。

其中,所述内芯管与所述连接座一体成型,或者所述内芯管的上端部与所述连接座分体组合固定连接。

其中,该接管机构还包括能够朝引流外管方向和朝上抵住所述密封件的紧固件,所述紧固件与所述连接座固定连接。

其中,所述紧固件与所述连接座粘接固定。

其中,所述密封件的纵截面呈“乚”状,所述紧固件的纵截面呈“L”状。

其中, 密封件安装在连接座的内侧,所述连接座包括座本体和设置在座本体下方的安装件,所述密封件安装在所述座本体与所述安装件之间。

其中, 密封件和安装件两者中的一者设置有凹槽,所述密封件和安装件两者中的另一者设置有与所述凹槽相适配的凸起。

其中,密封件和座本体件两者中的一者设置有凹槽,所述密封件和座本体件两者中的另一者设置有与所述凹槽相适配的凸起。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由于设置了独立的密封件来实现引流外管与连接座之间的密封,柔性的密封件不会使毛细壁管压缩变形,而且起到良好的密封效果。连接盖只起到固定引流外管的作用,连接盖不用于密封,因此连接盖无需对引流外管施加过大的压力,能够避免毛细壁管被挤压变形,保障引流或者输液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的引流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中一种分体组合引流管的接管机构的立体图。

图3为实施例中一种分体组合引流管的接管机构的截面图。

图4为图3中A处的放大视图。

图5为实施例中连接盖的立体图。

图6为另一实施例的分体组合引流管的接管机构的截面图。

图7为图6中B处的放大视图。

图1中的附图标记:

连接座1、内通道11、插装部12、输液通道13、输药通道14;

引流外管2、引流孔21、毛细壁管22;

连接盖3。

图2-图7中的附图标记:

连接座4、内通道41、插装部42、输液通道43、座本体44、安装件45;

引流外管5、引流孔51、毛细壁管52;

连接盖6、异形口61、抵紧部62;

密封件7;

内芯管8;

紧固件9。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本实施例的一种分体组合引流管的接管机构,如图2至图5所示,包括连接座4、引流外管5和内芯管8,连接座4中空形成内通道41,引流外管5的上端部可拆卸地连接所述连接座4的下端部并与内通道41连通,引流外管5的下端部设置有引流孔51,引流外管5的管壁内部开设有从引流外管5上端连通至引流孔51的毛细壁管52。内芯管8与连接座4的下端内部粘接固定,实际中内芯管8可以是与连接座4一体注塑成型的,但是优选是分体组合固定的,组装时先把内芯管8与引流外管5上端固定,然后再把内芯管5的上端粘接在连接座4中,这样的组装工艺简单便捷,降低生产难度。内芯管8与内通道41连通,内芯管8的外侧壁与连接座4的内侧壁之间形成插装部42,引流外管5的上端插入插装部42,连接座4的侧壁开设有连通插装部42的输液通道43,本实施例中连接座4的侧壁也开设有连通内通道41输药通道,实际中可以根据需求也可以不开设输药通道。插装部42的下端设置有柔性的环状的密封件7,密封件7与连接座4粘接固定,用于实现对引流外管5与连接座4之间的密封,本实施例使用了独立的密封件7来实现引流外管5与连接座4之间的密封,柔性的密封件7不会使毛细壁管52压缩变形,而且起到良好的密封效果。连接座4的下端部螺纹连接有连接盖6用于固定引流外管5的上端,具体的,连接盖6开有一个不规整的异形口61,引流外管5穿过该异形口61,异形口61处有凸出的抵紧部62,抵紧部62径向抵住引流外管5无毛细壁管52之处从而起到固定引流外管5的作用,毛细壁管52不被抵紧部62挤压从而保持固有形状。再者,连接盖6不用于密封,连接盖6无需对引流外管5施加过大的压力,能够避免毛细壁管52被挤压变形,保障引流或者输液效果。

本实施例中,该接管机构还包括能够朝引流外管5方向和朝上抵住密封件7的紧固件9,紧固件9与连接座4粘接固定,紧固件9主要用于防止密封件7受朝远离引流外管5方向的反向力作用变形移位,也进一步防止密封件7松脱。

本实施例中,密封件7的纵截面呈“乚”状,紧固件9的纵截面呈“L”状,该形状便于连接固定,当然实际中,可以根据需要把密封件7与紧固件9设置为其它的形状,在此不详细赘述。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如图6和图7所示,与上一实施例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中连接座1包括座本体44和设置在座本体44下方的安装件45,密封件7固定安装在座本体44与安装件45之间,连接盖6与安装件45之间螺纹连接。把密封件7内置在连接座4的内侧,结构更加紧凑稳定,各个部件之间安装更加方便,便于批量生产,而且无需紧固件9就能够稳定固定密封件7。密封件7的底部和安装件45的顶部之间、密封件7的顶部与座本体44的底部之间均设置有相适配的的凹槽和凸起,用于对密封件7的横向和纵向起到限位加强作用。

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了详细地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实质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