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灌肠剂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851666发布日期:2018-07-03 23:44阅读:532来源:国知局
一种灌肠剂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与药包材组合技术领域,涉及一种灌肠剂瓶。



背景技术:

灌肠剂是治疗功能性便秘常用的外用药,包括含甘油和不含甘油这两种,作用原理是利用药物高浓度及高渗作用,刺激肠壁释放水分,软化大便,反射性引起排便反应。灌肠剂瓶为用于容纳和使用药物的容器,其一般包括瓶体和呈管状的输送管,其中,瓶体内用于容纳药物,输送管用于与人体接触,用户可通过挤压瓶体的方式将开塞露从瓶体内挤出并通过输送管送入人体。

现有的灌肠剂瓶中的瓶体与输送管往往经过模具一次整体吹塑成型,而根据开塞露瓶的生产要求,其需要采用较硬的材质来制成瓶体,从而导致输送管的材质较硬且在生产完成后外表面过于粗糙,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容易划伤肛门和大肠黏膜。同时,采用较硬的材质一次注塑成型使得输送管的长度无法足够长,无法完全满足灌肠剂瓶的使用。

为此,人们设计了一种软体长颈管可拆装的开塞露瓶并申请了中国专利(其申请号为:201420481832.5;其公告号为: CN203989014U),该开塞露瓶包括长颈管、瓶体和盖钉,其中,长颈管包括输送管和瓶口连接罩,瓶体顶部设有瓶颈,瓶颈顶端为瓶口,瓶口连接罩内壁与瓶颈外壁均设有紧固密封环,长颈管与瓶体通过紧固密封环可拆卸连接。该开塞露瓶将长颈管与瓶体设计为相互独立的个体,使得长颈管能采用较软的材质制成,避免对人体造成伤害,且能使长颈管的长度满足使用需求,而瓶体的材质也能满足生产的要求。

但是,该开塞露瓶中的长颈管和瓶体均为一体式结构,长颈管采用较软的材质制成,瓶体采用较硬的材质制成,两者之间仅通过紧固密封环实现密封,极易因质地较软的长颈管发生形变而导致密封失效,造成药液的泄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灌肠剂瓶,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提高分体式开塞露瓶的密封性。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灌肠剂瓶,包括具有瓶颈的瓶体、呈管状的输送管以及呈筒状的连接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输送管和连接盖分体设置,所述的连接盖的一端套设于上述瓶颈的外侧并与瓶颈可拆卸连接,该连接盖的另一端具有向内凸出呈环状的挡沿,所述的输送管一端伸入连接盖内且输送管外壁上具有向外凸出的环形凸沿,上述凸沿被上述瓶颈的端部紧压在上述挡沿上。

本灌肠剂瓶分成相互独立的三部分,其中,瓶体和连接盖可按照产品生产要求均选用较硬的材质制成,两者选用的材质相同且较硬,可以保证两者之间连接时的密封性。而输送管可选用较软的材质制成,并可通过如旋转切削等加工方式加工成长度足够且表面粗糙度和毛刺少的部件,避免使用过程中的划伤,以保证使用时的安全性。而输送管与连接盖之间的连接方式采用瓶颈和连接盖上的挡沿压紧的方式可保证输送管、连接盖以及瓶体之间连接的密封性。即瓶体和连接盖选用相同的较硬的材质来保证两者之间的密封性,而较软的输送管通过压紧的方式来实现密封,相对于现有技术来说,既保证了使用的安全性,又大大提高了密封的效果,能有效避免药液漏出的情况。

在上述的一种灌肠剂瓶中,所述的凸沿朝向上述瓶颈的侧面以及凸沿与挡沿相抵靠的侧面均为平面,所述的挡沿上与凸沿相抵靠的侧面为平面。平面与平面的配合使得压紧后的密封效果更好。

在上述的一种灌肠剂瓶中,所述的连接盖的内壁上还具有凸出的限位块,上述输送管的外壁上对应开设有限位槽,所述的限位块卡入上述限位槽内。通过限位块和限位槽的配合对连接盖和输送管之间的位置进行预定位,避免组装时输送管发生偏移而导致瓶颈的压紧不到位,保证了输送管固定时的密封性。

在上述的一种灌肠剂瓶中,所述的限位块为环形,所述的限位槽呈环形。环形的限位块和环形限位槽的配合使得输送管和连接盖的预定位更稳定,避免组装时的偏移,进一步提高输送管固定时的密封性。

在上述的一种灌肠剂瓶中,所述的瓶颈的端部与上述凸沿之间还设置有呈片状的密封片,该密封片上贯穿开设有切口。片状的密封片可通过刀刃在中部切出一个呈“一”字或“十”字的切口,使用时,通过挤压瓶体使瓶体内的药液将切口挤开并自输送管送出,松开后,密封片在自身的弹力作用下使切口恢复初始状态,输送管内残留的药液没有压力的作用无法挤开切口返回瓶体内,提高了使用的卫生性。

在上述的一种灌肠剂瓶中,所述的连接盖的外侧壁和上述输送管伸出连接盖处的外侧壁之间形成呈弧形的导向面。弧形的导向面可避免连接盖和输送管连接处形成台阶等具有尖角的结构,避免对人体的伤害,保证安全性。

在上述的一种灌肠剂瓶中,所述的瓶颈与上述连接盖之间为螺纹连接。瓶体与连接盖之间采用螺纹连接的结构,可使瓶体沿螺纹旋进并更好地压紧输送管的凸沿,进一步提高密封效果。

作为另一种情况,在上述的一种灌肠剂瓶中,所述的瓶颈与上述连接盖之间卡接。瓶颈和连接盖之间的卡接方式可参考灯泡与灯座之间的卡接结构,同样能实现连接并对输送管的凸沿进行压紧。

在上述的一种灌肠剂瓶中,所述的灌肠剂瓶还包括呈筒状的盖帽,该盖帽套设在上述输送管的外侧,所述的盖帽上远离上述瓶体的一端封闭,所述的盖帽的内侧壁还具有凸出的挡块,该挡块能与上述输送管的外壁相抵靠。通过盖帽包覆输送管可对输送管进行保护,在盖帽与输送管之间设置挡块可避免盖帽与输送管完全贴合不便取下盖帽。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灌肠剂瓶分成相互独立的三个部分,使得瓶体和连接盖选用相同的较硬的材质,既满足生产要求,又保证了两者之间的密封性,而较软的输送管通过压紧的方式来实现与连接盖和瓶体的密封,既保证了使用的安全性,又大大提高了密封的效果,能有效避免药液漏出的情况。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灌肠剂瓶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灌肠剂瓶中凸沿处的放大图。

图中,1、瓶体;1a、瓶颈;2、输送管;2a、凸沿;2b、限位槽;3、连接盖;3a、挡沿;3b、限位块;4、密封片;4a、切口;5、导向面;6、盖帽;6a、挡块。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如图1和图2所示,本灌肠剂瓶包括内部具有空腔的瓶体1 以及呈圆管状的输送管2和呈圆筒状的连接盖3,输送管2和连接盖3分体设置。其中,瓶体1具有呈圆筒状的瓶颈1a,连接盖3一端套设于瓶颈1a的外侧并与瓶颈1a可拆卸连接,该连接盖3 的另一端具有向内凸出呈圆环状的挡沿3a。输送管2的一端伸入连接盖3内且输送管2该端端部的外壁上具有向外凸出的呈圆环状的凸沿2a,输送管2、连接盖3和瓶颈1a同轴线设置且输送管 2与瓶体1内空腔相连通,输送管2上的凸沿2a被瓶颈1a的端部紧压在连接盖3的挡沿3a上并形成密封。

具体地说,瓶颈1a的端部与凸沿2a之间还设置有呈圆片状的密封片4,该密封片4的直径大于瓶颈1a的内径且覆盖整个瓶颈1a的端口,密封片4的中部贯穿开设有切口4a;连接盖3的内壁上还具有凸出的呈环形的限位块3b,输送管2的外壁上对应开设有呈环形的限位槽2b,限位块3b卡入限位槽2b内;连接盖 3和输送管2伸出连接盖3处的外侧壁之间形成向内凹入呈圆弧形的导向面5。在本实施例中,密封片4上的切口4a采用刀刃划出呈“一”字或“十”字的切口4a,图中为方便结构说明和标识将该切口4a示意出来;瓶颈1a与连接盖3之间为螺纹连接;凸沿呈片状,凸沿朝向瓶颈方向的侧面以及凸沿与挡沿相抵靠的侧面均为平面,挡沿上与凸沿相抵靠的侧面为平面。瓶体1除瓶颈 1a外的具体结构可参照申请人已申请并获得授权的实用新型专利中的瓶身结构,具有能实现自动灌装和挤压后残留少的优点,其专利号为ZL201520564209.0,这里对其具体结构不再赘述。

另外,本灌肠剂瓶还包括呈桶状的盖帽6,该盖帽6套设在输送管2的外侧,盖帽6上远离瓶体1的一端为封闭端,盖帽6 的内侧壁还具有若干个凸出的挡块6a,该挡块6a能与输送管2 的外壁相抵靠。这里,挡块6a可为块状或环形,若干个挡块6a 沿着盖帽6的轴线方向分布。

本灌肠剂瓶使用时,瓶体1内放置药液,取下盖帽6,手动挤压瓶体1,使瓶体1内的药液挤开瓶体1的瓶口处设置的密封片4上的切口4a向输送管2送出。使用完成后,松开瓶体1上的挤压力,密封片4在自身材质的弹力作用下使切口4a恢复初始状态,输送管2内残留的药液没有压力的作用无法挤开切口4a返回瓶体1内,提高了使用的卫生性。

本灌肠剂瓶分成相互独立的三部分,瓶体1和连接盖3可按照产品生产要求均选用较硬的材质制成,因两者选用的材质相同且较硬,两者之间通过螺纹连接的密封性较好。而输送管2可选用较软的材质制成,并可通过如旋转切削等加工方式加工成长度足够且表面粗糙度和毛刺少的部件,避免使用过程中对人体的划伤,以保证使用时的安全性。

除以上的方案以外,瓶体1和连接盖3之间的可拆卸连接方式还可为卡接,具体结构可参考灯泡与灯座之间的卡接结构等,同样能实现瓶体1和连接盖3之间的连接并对输送管2的凸沿2a 进行压紧密封。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