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压力性尿失禁的手术器械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759856发布日期:2018-10-26 19:09阅读:396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尤其涉及外科手术器械,具体涉及一种治疗压力性尿失禁的手术器械。



背景技术:

压力性尿失禁(stress urinary incontinence,SUI)是指喷嚏、咳嗽或运动等腹压增高时出现不自主的尿液自尿道外口漏出。女性患病率7%,重度患者严重影响正常生活,称为社交癌。对于非手术治疗效果不佳或者中重度压力性尿失禁的患者建议手术。治疗指南高度推荐耻骨后无张力经阴道尿道中段吊带术(tension-free vaginal tape,TVT)或TVT-O(经闭孔途径的 TVT)。

但是,现有医疗技术操作中,需在患者阴道前臂切开约5cm的切口后,分离阴道前臂和尿道组织,还需在患者两侧腹股沟处分别切开一个用来操作放置吊带网的2cm切口,随后进行穿刺吊网。该手术严重并发症是膀胱尿道及腹腔脏器损伤,尤其是膀胱穿孔。术中出现膀胱穿孔,应重新穿刺安装,术后发现,则应取出TVT,待二期TVT。出血及耻骨后血肿并不罕见,多因穿刺过于靠近耻骨后或存在瘢痕组织。排尿困难,其他并发症,包括对置入吊带的异物反应或切口延迟愈合、吊带侵蚀入尿道或阴道、肠穿孔和感染等,最严重的是髂血管损伤。术后1个月内禁做过度增加腹压的动作,因为此时吊网尚未与周围组织有效融合,过度活动可能使吊带移位影响疗效。因此,通过现有医疗技术治疗的患者,术后并发症和术后效果对患者产生很大的痛苦。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治疗压力性尿失禁的手术器械,目的在于解决压力性尿失禁耻骨后无张力经阴道尿道中段吊带术术中无切口并减少术后并发症。

一种治疗压力性尿失禁的手术器械,包括穿刺针1、倒刺线2,所述穿刺针1包括柱形结构的针体3以及针柄4,所述针体3一端连接针柄4,另一端为椭圆尖结构的针尖,所述穿刺针1的针体3针尖的椭圆面处设有通孔10,所述倒刺线2为细长的线体结构,所述倒刺线2的线体周向间隔设有若干对称的三角结构的倒刺5,所述通孔10供所述倒刺线2穿过。

作为优选,所述倒刺5从倒刺线2的线体两端部开始,一直分布至倒刺线2的中心位置,所述倒刺5的刺尖均朝向倒刺线2的中心位置。

作为优选,所述针体3外部间隔设有若干个刻度标示,所述针体3外部设有刺穿长度的引导区7、刺穿长度的截止指导区8。

作为优选,所述穿刺针1的针柄4表面上对称连接设有两个推杆9。

作为优选,所述穿刺针1靠近针尖处设有一贯穿针体3并且供倒刺线2 穿过的圆孔6。

作为优选,所述穿刺针1的针尖的椭圆面11上设有pH传感器12,针柄 4内嵌设置有与所述pH传感器12电连接的电池14,针柄4的外表面上设置有与所述pH传感器12和所述电池14电连接的显示器15。

作为优选,所述倒刺5成螺线型间隔排列在倒刺线2的线体结构外壁。

作为优选,所述倒刺5与倒刺线2线体之间的角度小于15度。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通过将外径为现有技术穿刺器1/10的穿刺针针尖椭圆面上设有通孔结构,使用两条直径小于0.5mm的倒刺线,将倒刺线穿进穿刺针的通孔后,将带有倒刺线的穿刺针从耻骨联合两侧皮肤向阴道前壁穿刺,后退出穿刺针,将倒刺线沿穿刺路线上提至耻骨后,倒刺线的倒刺通过嵌入特性保证其位置固定在腹壁组织,形成对尿道中段的U型支撑。穿刺针的直径小,且无需手术切口,有效减小了切口手术对患者带来的术后并发症和术后疼痛感。通过使用直径小于0.5mm的倒刺线替代现有技术中的吊带网,有效减少术后排尿困难、异物反应、周围侵蚀几率。

2、通过在针体外部间隔设置的刻度标示、刺穿长度引导区、刺穿长度截止指导区,可辅助医生在术中观察穿刺针进入患者体内的深度情况,从而判定是否穿刺有偏差。

3、通过在穿刺针的针尖的椭圆面上设置的传感器,辅助医生在穿刺过程中及时对比血液和尿液的pH值变化,从而确定是否穿刺到尿道,以减少穿刺失败造成的二次穿刺伤害,有效减少患者的手术痛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治疗压力性尿失禁的手术器械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治疗压力性尿失禁的手术器械的倒刺线一种实施方式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治疗压力性尿失禁的手术器械的穿刺针的另一种实施方式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治疗压力性尿失禁的手术器械的倒刺线另一种实施方式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治疗压力性尿失禁的手术器械的穿刺针的传感器结构示意图。

其中,1-穿刺针,2-倒刺线,3-针体,4-针柄,5-倒刺,6-圆孔,7-引导区,8-截止指导区,9-推杆,10-通孔,11-椭圆面,12-传感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不同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的,一种治疗压力性尿失禁的手术器械,包括穿刺针1、倒刺线2,所述穿刺针1包括柱形结构的针体3以及针柄4,所述针体3一端连接针柄4,另一端为椭圆尖结构的针尖,所述穿刺针1的针体3针尖的椭圆面处设有通孔10,所述倒刺线2为细长的线体结构,所述倒刺线2的线体周向间隔设有若干对称的三角结构的倒刺5,所述通孔10供所述倒刺线2穿过。所述穿刺针1的针柄4表面上对称连接设有两个推杆9。通过推杆9可使医生在操作时对穿刺针1的手握以及推入。通过使用穿刺针1配合倒刺线2,在进行压力性尿失禁吊带手术时,无阴道切口,只需要穿刺阴道前壁(尿道中段两侧);局麻可完成手术;术后当天患者可回家观察无需住院,无需留置导尿,很大程度上减少了患者的术中和术后的痛苦感。

所述一种治疗压力性尿失禁的手术器械,使用步骤如下:

1.局麻后用穿刺针1,从耻骨联合两侧皮肤向阴道前壁穿刺,出针点位于尿道中段两侧,出针后可通过膀胱镜观察膀胱壁有否发生穿孔,没有即为穿刺成功,否则需要调整穿刺角度避开膀胱颈部再次穿刺。

2.具有自我锚定作用的不可吸收高强度倒刺线2,穿过穿刺针1尖部的椭圆孔,进入针腔内,后退穿刺针1,将倒刺线2沿穿刺路线上提至耻骨后。倒刺线2的组织嵌入特性保证其位置固定在腹壁组织,形成对尿道中段的U 型支撑。

3.同样方法将第2道倒刺线2植入阴道前壁尿道中段下方,距离第1道线1cm,两道U型支撑对尿道中段形成稳固支撑平台。

所述穿刺针1为22G型号,外径0.7mm,内径0.4mm,通孔10直径0.3mm,在通孔10穿入倒刺线2,倒刺线与穿刺针连接成为一体,倒刺的阻力防止线从椭圆孔滑脱,方便上提倒刺线至耻骨上。

如图2所示的,所述倒刺5从倒刺线2的线体两端部开始,一直分布至倒刺线2的中心位置,所述倒刺5的刺尖均朝向倒刺线2的中心位置。通过将外径为现有技术穿刺器1/10的穿刺针1设置为通孔10,使用两条直径小于0.5mm的倒刺线2,将倒刺线2穿进穿刺针的通孔10后,将带有倒刺线2 的穿刺针1从耻骨联合两侧皮肤向阴道前壁穿刺,后退出穿刺针1,将倒刺线2沿穿刺路线上提至耻骨后,倒刺线2的倒刺5通过嵌入特性保证其位置固定在腹壁组织,形成对尿道中段的U型支撑。

利用倒刺线2的自我锚定特性,线段全长与周围组织形成牢固的固着力,自我固定于盆底软组织中。所述倒刺线2为聚丙烯材质,具有不可吸收性,可永久维持尿道支撑力。所述倒刺5线高强度、抗张力、不变形的特性,在两根倒刺线相距1cm的同一水平面上保持尿道中段的稳固。

穿刺针1的直径小,且无需手术切口,有效减小了切口手术对患者带来的术后并发症和术后疼痛感。通过使用直径小于0.5mm的倒刺线2替代现有技术中的吊带网,有效减少术后排尿困难、异物反应、周围侵蚀几率。

所述倒刺5与倒刺线2线体之间的角度约等于15度。所述倒刺线2随穿刺针1进入患者体内时,倒刺5与倒刺线2线体之间的角度过大会造成阻力大,从而影响倒刺线2进入体内,甚至会造成拉伤组织大的问题,角度过小,在对倒刺线2进行定位时,则不容易勾住患者内部组织,造成倒刺线2脱落影响手术效果,增大患者的病痛。通过大量实验数据验证,倒刺5与倒刺线 2线体之间的角度设置为15度左右是最佳使用角度,即减少患者的组织拉伤问题,还可使倒刺线2牢靠的固定在患者体内。

如图4所示,所述倒刺5成螺线型间隔排列在倒刺线2的线体结构外壁。所述倒刺线5通过螺旋结构排列可使线体360度均与人体内部组织进行抓扣实现固定。

实施例2

根据图3所示的,所述针体3外部间隔设有若干个刻度标示,所述针体 3外部设有刺穿长度的引导区7、刺穿长度的截止指导区8。通过在针体外部间隔设置的刻度标示、刺穿长度引导区、刺穿长度截止指导区,可辅助医生在术中观察穿刺针进入患者体内的深度情况,从而判定是否穿刺有偏差。所述引导区7和截止指导区8均通过人体解剖学中,人体体外皮肤至耻骨处的参考尺寸,常规体重、通过B超检查无畸形以及非特殊病患在手术过程中,穿刺针1只要在引导区7没有完全刺入人体体内,均属于正常刺入,当到达截止指导区8时,则说明有可能刺入尿道中,此时应结合腹腔镜或其他检查设备进行刺入观察。医生通过刻度标示可对穿刺针1刺入患者体内的长度进行观察,结合刺穿长度引导区7和截止指导区8对患者进行安全穿刺操作,辅助医生快速准确的判断和操作手术位置,以减少在穿刺过程中刺入尿道造成二次穿刺。

实施例3

所述穿刺针1的针尖的椭圆面11上设有pH传感器12,针柄4内嵌设置有与所述pH传感器12电连接的电池14,针柄4的外表面上设置有与所述pH 传感器12和所述电池14电连接的显示器15。通过在穿刺针1的针柄4的一端设置电池14,电池14连接pH传感器12,pH传感器12通过采集血液和尿道pH值;正常情况下,血液pH值参考范围:7.35~7.45;尿道pH值参考范围:5.5~6。经传感器采集的pH值,实时显示在显示屏15上。通过在穿刺针1的针尖的椭圆面上设置的pH传感器12,辅助医生在穿刺过程中及时观察对比血液和尿液的pH值变化,从而确定是否穿刺到尿道,以减少穿刺失败造成的二次穿刺伤害,有效减少患者的手术痛苦。

实施例4

根据图5所示的,所述穿刺针1靠近针尖处设有一贯穿针体3并且供倒刺线 2穿过的圆孔6。将倒刺线2穿入圆孔6,通过圆孔6固定倒刺线2并将倒刺线2通过穿刺针1带入患者体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