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安全保护装置的防跌倒助行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320955发布日期:2018-09-01 02:59阅读:203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安全防护或训练用具,具体说是一种带安全保护装置的防跌倒助行器。



背景技术:

对于老年人或者腿部无法正常行走的患者,独立行走难以顺利进行,甚至借助拐杖也难以顺利行走,尤其对于老年人,骨质较为疏松,一旦跌倒,容易造成骨折,康复时间较长。常用的拐杖只能适用于一侧下肢不能正常使用,另一侧下肢或上肢仍然强劲有力的患者,而对于身体较为虚弱的患者和移动不便的老年人,可能容易造成跌倒,并由此带来较为严重的后果,普通的拐杖和四柱扶架都难以保证患者的安全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带安全保护装置的防跌倒助行器,使得老年人或身体虚弱难以移动的患者,或一旦跌倒会带来较为严重问题的患者,能够防止移动过程中的跌倒,从而造成更加严重的损伤。

所述带安全保护装置的防跌倒助行器,在患者站立位的四周对称设有四支竖向设置的支杆,支杆的高度为60~100cm,其特征在于:

前侧的一对支杆中上部位置以连接板固定连接,后侧的一对支杆之间空置,两侧的支杆上端部之间分别连接有上侧架;

两侧的上侧架中部设有扶手架,扶手架相对上侧架下沉水平设置,扶手架相对上侧架高度低15~30cm,使每一侧的上侧架被分为三段;

在四支支杆围成的中部位置设有扶围带,所述扶围带为后侧开口的柔性环状,在开口部设有接头搭扣,用于将扶围带可调长短地固定围于腰部;

所述扶围带的外侧部对称设有四支牵拉带,分别与每侧的各两段上侧架可拆卸固定连接。

优选地,前侧的一对支杆底部设有行走轮,所述行走轮为单向轮,并在行走轮上设有刹车装置。

优选地,后侧的一对支杆底部设有防滑支杆脚,防滑支杆脚为套设于支杆底部外的橡胶件。

优选地,支杆的下部向外侧弯曲。

优选地,所述扶手架外固定套设有橡胶防滑套。

优选地,四支所述牵拉带等长设置,扶围带的长度为两侧上侧架间距的一半。

或者,后侧的一对牵拉带比前侧的一对牵拉带短5~15cm。

优选地,所述牵拉带为弹性带。

本实用新型利用并改进了行走架结构,行走架对于体质虚弱的老年人仍然无法保证行走过程中的腿脚无力,和虚弱休克导致的跌倒,本实用新型在此基础上巧妙地增设了扶围带,用简单有效的改进在可以兼做行走训练、辅助支撑的同时,还提供了支撑保证,防止任何情况下的人体倾倒。

扶手架设置为高低杆,即可方便以手支撑行走,又可以提供肘部支撑休息,还可以方便将助行器向前推动,同时为扶围带提供高位固定点,为扶围带所固定的行走者提供助行器内的活动自由度。扶围带设置的长度为两侧上侧架间距的一半,留有活动余量,可以适合不同的身高固定扶围带,不至于过短限制了人体的活动范围,也不致过长难以起到对身体的支撑作用。或者,将扶围带设置为带有弹性的松紧带,提供支撑的同时留有自由活动余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1—连接板,2—上侧架,3—扶手架,4—牵拉带,5—支杆,6—接头搭扣,7—防滑支杆脚,8—扶围带,9—行走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带安全保护装置的防跌倒助行器,改进了行走架结构。行走架对于体质虚弱的老年人仍然无法保证行走过程中的腿脚无力,和虚弱休克导致的跌倒,本实用新型在此基础上巧妙地增设了扶围带,用简单有效的改进在可以兼做行走训练、辅助支撑的同时,还提供了支撑保证,防止任何情况下的人体倾倒。

其结构具体为如图1中所示,在患者站立位的四周对称设有四支竖向设置的支杆5,支杆的高度为60~100cm,支杆可以用硬度好、重量轻的铝合金材料制作。

前侧的一对支杆5中上部位置以连接板1固定连接,后侧的一对支杆5之间空置,两侧的支杆上端部之间分别连接有上侧架2。两侧的上侧架2中部设有扶手架3,扶手架3相对上侧架2下沉且水平设置,扶手架3相对上侧架高度低15~30cm,使每一侧的上侧架被分为三段。扶手架3位置低,所述扶手架3外固定套设有橡胶防滑套,以便于双手自然下垂可握住扶手架支撑身体,扶手架两侧的上侧架位置相对较高,用于稍作休息时可以支撑双肘部。

前侧的一对支杆5底部设有行走轮9,所述行走轮为单向轮。扶手架前方隆起的上侧架可以便于推动助行器,双腿恢复较好时可以直接推动助行器,在行走轮上设有刹车装置,不移动时,可以将行走轮止动,防止意外滑动。

在四支支杆5围成的中部位置设有扶围带8,所述扶围带8为后侧开口的柔性环状,在开口部设有接头搭扣6,用于将扶围带8可调长短地固定围于腰部;所述扶围带8的外侧部对称设有四支牵拉带4,四支所述牵拉带4等长设置,或者后侧的一对牵拉带较短,使受力集中于后侧的支杆。分别与每侧的各两段上侧架2可拆卸固定连接。扶围带所固定的行走者提供助行器内的活动自由度。扶围带设置的长度为两侧上侧架间距的一半,留有活动余量,可以适合不同的身高固定扶围带,不至于过短限制了人体的活动范围,也不致过长难以起到对身体的支撑作用。或者,将扶围带设置为带有弹性的松紧带,提供支撑的同时留有自由活动余量。

后侧的一对支杆5底部设有防滑支杆脚7,防滑支杆脚7为套设于支杆底部外的橡胶件。后侧的一对支杆5为主要的支撑承力杆,实际起到手臂的延长,辅助双腿行走,减轻双腿的负重。在双臂强健时,以手臂支撑身体行走;双臂无力时,由牵拉带4扶住身体,以四支支杆作为支撑,行走时,后侧的一对牵拉带较短,使受力集中于后侧的支杆,双腿虚弱时,可将前侧的一对行走轮设为止动状态行走,支杆5的下部向外侧弯曲,防止滑倒;双腿恢复较好、基本可以独立行走时,可以放松行走轮为滚动状态,甚至可以推动助行器走动。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