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超声专用空肠营养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241206发布日期:2018-08-24 17:57阅读:1038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肠营养管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超声专用空肠营养管。



背景技术:

空肠营养管在重症患者应用十分广泛。空肠营养管放置的标准位置是:十二指肠升部或是过屈氏韧带的空肠中。十二指肠与胃幽门相连,分为降部、水平部、升部,屈氏韧带是十二指肠和空肠的分界点,十二指肠的长度约为25-30cm。

常用的放置方法:盲放、介入下、胃镜引导、电磁导航引导。这些放置的方法成功率不一,同时有些方法需要专用设备辅助才能完成,例如专用设备介入、胃镜辅助或电磁引导,这样临床应用受到了很大的限制,如果去介入科放置需要转运,会给患者带来潜在的危险。盲放不存在上述问题但是成功率各方报道不一,同时需要X-RAY确定放置导管是否达到理想的位置。

随着重症超声的应用,目前超声开始应用在空肠营养管的放置中,超声能够观察到绝大多数患者的胃窦,但通常不能观察到胃体、十二指肠和空肠。采用胃窦渐进式注水法能够对进入十二指肠的导管做进一步的判断,即在导管进入胃部后每插入5cm,注射10ml水,然后观察胃窦处的云雾特征,这样可以判断导管尖端和胃窦的相对位置。但是由于超声波不能观察到十二指肠,因此在导管尖端进入十二指肠水平部后,通过该方法也无法判断导管尖端的位置。

因此,如何创设一种新的超声专用空肠营养管,使其操作简单、使用方便,并且便于通过超声检测确定是否放置到标准位置,以达到节省放置时间、降低置管费用的目的,是当前业界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超声专用空肠营养管,使其操作简单、使用方便,并且便于通过超声检测确定是否放置到标准位置,以达到节省放置时间、降低置管费用的目的。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超声专用空肠营养管,包括主管和与所述主管并行设置的副管,所述副管的长度较所述主管的长度短,且所述副管的出液端与所述主管的出液端之间的距离为20cm~40cm。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所述副管设置在所述主管内部,且所述副管的出液端口开设在所述主管的侧壁上。

进一步改进,所述副管紧贴所述主管的一侧内壁设置。

进一步改进,所述主管和副管为一体式结构。

进一步改进,所述副管的出液端距所述主管的出液端距离为35cm。

进一步改进,所述主管的长度大于等于130cm。

采用上述设计后,本实用新型至少具有以下优点:

1、该超声专用空肠营养管,通过超声检测观察主管和副管注水后在胃窦部形成的云雾特征,可以间接判断营养管是否进入十二指肠,以及其是否放置到标准位置,即过屈氏韧带的空肠或十二指肠升部,操作简单、使用方便,有益于节省置管时间、降低置管费用。

2、将副管设置在主管内部,有益于缩小营养管的外部尺寸,保持营养管的外形流畅,避免放置过程给患者造成伤害。

3、主管和副管采用一体式结构,便于生产加工。

附图说明

上述仅是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以下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超声专用空肠营养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超声专用空肠营养管的截面示意图;

图3至图8所示,为本实用新型超声专用空肠营养管置管过程中,配合超声检测判断该超声专用空肠营养管是否放置到标准位置的分步示意图;

其中,1、主管,2、副管,3、主管的进液端,4、主管的出液端,5、副管的进液端,6、副管的出液端,7、云雾特征,8、超声观察部位,9、胃部,10、胃窦部,11、十二指肠降部,12、十二指肠水平部,13、十二指肠升部,14、屈氏韧带,15、空肠。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超声专用空肠营养管,包括主管1和与主管1并行设置的副管2,副管2的长度较主管1的长度短,且副管的出液端6与主管的出液端4之间的距离为20cm~40cm。该超声专用空肠营养管,操作简单、使用方便,通过超声检测能够确定营养管是否放置到标准位置。

具体的,配合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超声专用空肠营养管,包括用于灌注营养液的主管1和与主管1并行设置的副管2。副管2设置在主管1内部,并且紧贴主管1的一侧内壁设置。副管2的长度较主管1的长度短,并且外径小于主管的内径。副管2的出液端口开设在主管的侧壁上,距主管的出液端距离为35cm,副管的进液端5靠近主管的进液端3设置,以便于进行注水操作。作为优选方案,主管1和副管2可采用一体式结构,便于生产加工。

将副管2设置在主管1内能够减小该营养管的外部尺寸,有益保持该营养管的外形流畅,避免放置过程给患者造成伤害。但主管1和副管2的布置方式不仅限于将副管2设置的主管1内,也可采用例如并排设置的布置方式。

需要指出的是,副管的出液端6距主管的出液端4的距离只要在20cm~40cm之间,即可实现通过超声检测确定是否放置到标准位置的目的。

该超声专用空肠营养管的使用方法如下:

当营养管放置约55cm时,主管的出液端4通常已经穿过胃部9,并接近胃窦部10,此时如果通过超声检测的观察胃窦部10,即将能够观察到由主管的出液端4形成的云雾特征7。因此,当营养管放置55cm开始,每插入5cm,通过主管1注射水10ml,通过超声检测观察云雾征是否出现,以及出现后的大小、位置、方向、延迟,来判断主管的出液端4位置。

如图3所示,为主管的出液端4接近胃窦部10,但还未进入超声观察部位8的示意图。

如图4所示,为主管的出液端4进入胃窦部10和超声观察部位8,通过超声检测已经能够观察到主管的出液端4形成的云雾特征7。

如图5所示,为主管的出液端4已经穿过胃窦部10并进入十二指肠降部11,通过超声检测观察到的云雾特征7已经很小。

如图6所示,为主管的出液端4已经进入十二指肠水平部12,超声检测已无法观察到云雾特征7,也无法判断出主管的出液端4位置。配合图7所示,营养管的副管2随着主管1继续进入,主管的出液端4进入十二指肠升部12,副管的出液端6通常已经应该接近胃窦部10。因此,在无法观察到主管的出液端4形成的云雾特征7后,通过副管2注水,并通过超声检测观察胃窦部10是否出现云雾特征7。

如图8所示,随着营养管的继续插入,通过超声检测已可观察到胃窦部10的云雾特征7,也就是说副管的出液端6已处于胃窦部10,接近十二指肠。由于副管的出液端6距主管的出液端4的距离是35cm,而十二指肠的距离是25-30cm,这样可以间接判断主管的出液端4已进入过屈氏韧带14的空肠15。

根据临床观察,没有发现该营养管在十二指肠打折的情况,打折一般在胃部9,如果在胃中打折副腔在胃窦部10不会出现云雾征或者随着主管1继续插入副管2出现云雾征的位置不变,可以判断营养管在胃部9打折,需要重新退回合适位置再继续放置营养管。

如果患者置管过程完全符合上述流程,每一步都能观察到,置管结束后可以免放射线确定营养管位置,直接判断营养管进入预定的位置。

本实用新型超声专用空肠营养管,通过超声检测观察主管和副管注水后在胃窦部形成的云雾特征,可以间接判断营养管是否进入十二指肠,以及其是否放置到标准位置,即过屈氏韧带的空肠或十二指肠升部,操作简单、使用方便,有益于节省置管时间、降低置管费用。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做出些许简单修改、等同变化或修饰,均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