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疗器械,尤其涉及一种柔性开口的腹腔取物袋。
背景技术:
随着微创外科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传统开放手术得以通过腹腔镜技术实现。在腹腔镜下手术的过程中,需要将切下的肿瘤等病变组织及时从患者体内取出,尤其是恶性肿瘤的手术中,需要将某些脏器完整地从体内取出。与传统开放手术相比,腹腔镜下操作空间狭小,尤其是后腹膜等部位解剖结构复杂,空间甚小,取物过程中容易出现取物袋视野丢失,切下组织反复掉落等情况,增加取物时间从而间接延长手术时间:且在反复牵拉肿瘤时,易导致肿瘤包膜破裂,增加种植转移几率,给患者带来额外风险。现行腹腔镜手术一般须用数个穿刺器在患者腹壁开设开口,通过穿刺器中央的通孔将手术器械送入体内。
使用时,取物袋通过穿刺器中央的通孔送入体内,需占用一个穿刺器,影响术者使用手术器械,必要时需多用一个穿刺器,增加手术风险,费用高昂,给患者带来较大的经济负担;取物袋袋口处刚性环的设计使取物袋的袋口形状无法根据患者腹腔内空间特点进行变形,而且在空间狭小的部位不易撑开,术者操作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模块化腹腔取物装置,袋口由柔性的牵引线控制开闭,牵引线形状能够随患者腹腔空间特征任意改变,增强取物袋及其袋口的灵活性,取物袋袋口打开形状的灵活性能够有助于术者按照手术特点来灵活地采用多种角度将切除下来的肿瘤等病变组织快速装入取物袋内,提高手术效率,减少肿瘤种植转移的几率。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柔性开口的腹腔取物袋,包括圆柱形的内推杆、套设在内推杆外部的套筒以及内置于套筒的取物袋,取物袋通过牵引线与内推杆或套筒连接,牵引线穿过所述取物袋的袋口边缘,取物袋上设置有束紧装置。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套筒的前端口扣合连接有保护帽。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套筒外壁上套设有橡胶圈,牵引线的外端固接在橡胶圈上,牵引线从外端开始首先引入套筒内,然后螺旋缠绕在所述内推杆上,再穿过束紧装置,最后穿设在所述取物袋的袋口边缘,牵引线的内端和束紧装置均固接在取物袋的袋口侧面。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束紧装置包括外壳、设置在外壳底部的弹簧、连接在弹簧上并嵌在外壳内的压块以及固接在压块顶部的盖板,所述外壳上相对的两个侧壁上各开设有一个外穿线孔,所述压块上开设有与所述外穿线孔相对的内穿线孔,所述牵引线穿设在外穿线孔和内穿线孔中,所述外壳的内壁上设置上挡板和下挡板,上挡板防止压块脱出外壳,所述下挡板与压块下端接触时外穿线孔与内穿线孔恰好对应。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套筒外壁上套设有橡胶圈,所述牵引线的中间部分穿设在所述取物袋的袋口边缘,牵引线的两端均穿过所述束紧装置后并排螺旋缠绕在所述内推杆上并最终固接在橡胶圈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束紧装置包括外壳、设置在外壳底部的弹簧、连接在弹簧上并嵌在外壳内的压块以及固接在压块顶部的盖板,所述外壳上相对的两个侧壁上各开设有两个外穿线孔,所述压块上开设有与所述外穿线孔相对的内穿线孔,所述牵引线穿设在所述外穿线孔和内穿线孔内,所述外壳的内壁上设置上挡板和下挡板,上挡板防止压块脱出外壳,所述下挡板与压块下端接触时外穿线孔与内穿线孔恰好对应。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取物袋为中间粗两头细或者从袋口向下逐渐变粗的形状。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产生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的袋口由柔性的牵引线控制开闭,牵引线形状能够随患者腹腔空间特征任意改变,增强取物袋及其袋口的灵活性,取物袋袋口打开形状的灵活性能够有助于术者按照手术特点来灵活地采用多种角度将切除下来的肿瘤或病变组织快速装入取物袋内,提高手术效率,减少肿瘤种植转移的几率。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第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纵剖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第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束紧装置的半剖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第二种具体实施方式的纵剖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第二种具体实施方式中束紧装置的半剖图。
图5本实用新型保护帽与套筒的装配关系纵剖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取物袋的侧视图。
图中:1、内推杆 2、套筒 3、牵引线 4、取物袋 5、束紧装置 6、橡胶圈 7、保护帽 51、外壳 52、弹簧 53、压块 54、盖板 55、外穿线孔 56、内穿线孔 57、下挡板 58、上挡板。
具体实施方式
同时参看附图1-5,本实用新型的结构中包括圆柱形的内推杆1、套设在内推杆1外部的套筒2以及内置于套筒2的取物袋4,取物袋4通过牵引线3与内推杆1或套筒2连接,牵引线3穿过所述取物袋4的袋口边缘,取物袋4上设置有束紧装置5。牵引线4形状能够随患者腹腔空间特征任意改变,增强取物袋5及其袋口的灵活性,取物袋5袋口打开形状的灵活性能够有助于术者按照手术特点来灵活地采用多种角度将切除下来的肿瘤或病变组织快速装入取物袋5内。
所述套筒2的前端口扣合连接有保护帽7。使用前,取物袋4储存于套筒2内,位于内推杆1的前端,保护帽7扣合密封套筒2的前端,防止取物袋4因意外脱出套筒2而被污染。
所述取物袋4为中间粗两头细或者从袋口向下逐渐变粗的形状。取物袋4开口相对于袋体较小,能够避免病灶装入取物袋4内后反复滑出,进而避免反复牵拉肿瘤造成的肿瘤包膜破裂,降低种植转移几率和手术额外风险。
单独参看附图1和2所示的第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本具体实施方式的特征是:套筒2外壁上套设有橡胶圈6,所述牵引线3的外端固接在橡胶圈6上,牵引线3从外端开始首先引入套筒2内,然后螺旋缠绕在所述内推杆1上,再穿过束紧装置5,最后穿设在取物袋4的袋口边缘,牵引线3的内端和束紧装置5均固接在取物袋4的袋口侧面;所述束紧装置5包括外壳51、设置在外壳51底部的弹簧52、连接在弹簧52上并嵌在外壳51内的压块53以及固接在压块53顶部的盖板54,所述外壳51上相对的两个侧壁上各开设有一个外穿线孔55,所述压块53上开设有与所述外穿线孔55相对的内穿线孔56,所述牵引线3穿设在外穿线孔55和内穿线孔56中,所述外壳51的内壁上设置上挡板58和下挡板57,上挡板58防止压块53脱出外壳51,所述下挡板57与压块53下端接触时外穿线孔55与内穿线孔56恰好对应。本具体实施方式利用牵引线3在内推杆1上缠绕的长度余量,在取物袋4释放到患者体内后,能够将内推杆1和套筒2拉出,仅通过牵引线3来牵拉取物袋4,内推杆1和套筒2拉出后,能够腾出一个穿刺器开口,以供其他器械进入体内,减少患者手术所需微创口数量,减少患者损伤;束紧装置5用于调节牵引线3穿设在取物袋4袋口的长度,进而限制取物袋4的袋口开度,弹簧52将压块53和盖板54弹起,使内穿线孔56高于外穿线孔55,牵引线3被卡死在压块53与外壳51之间,实现固定,用组织钳或弯钳下压盖板54,使压块53下移并顶到挡板57上,内穿线孔56与外穿线孔55贯穿连通,牵引线3被释放,通过移动牵引线3在束紧装置5上的位置,实现取物袋4的打开与闭合。
单独参看附图3和4所示的第二种具体实施方式,本具体实施方式的特征是:所述套筒2外壁上套设有橡胶圈6,所述牵引线3的中间部分穿设在所述取物袋4的袋口边缘,牵引线3的两端均穿过所述束紧装置5后并排螺旋缠绕在所述内推杆1上并最终固接在橡胶圈6上;所述束紧装置5包括外壳51、设置在外壳51底部的弹簧52、连接在弹簧52上并嵌在外壳51内的压块53以及固接在压块53顶部的盖板54,所述外壳51上相对的两个侧壁上各开设有两个外穿线孔55,所述压块53上开设有与所述外穿线孔55相对的内穿线孔56,所述牵引线3穿设在所述外穿线孔55和内穿线孔56内,所述外壳51的内壁上设置上挡板58和下挡板57,上挡板58防止压块53脱出外壳51,所述下挡板57与压块53下端接触时外穿线孔55与内穿线孔56恰好对应。本具体实施方式控制取物袋4袋口开闭的方式与第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相同,区别点在于牵引线3的两端均穿过束紧装置5,优点是能够使取物袋4的开闭更加均衡。
上述描述仅作为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技术方案提出,不作为对其技术方案本身的单一限制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