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用反馈式自动充放气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253283发布日期:2019-03-30 09:11阅读:206来源:国知局
医用反馈式自动充放气盒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医用反馈式自动充放气盒。



背景技术:

医院给病人手术或给病人治疗疾病时常需要用到充气装置,但现医院所使用的充气装置的打气方式均需要人工操作,通过注射器手动打气,依靠人力将注射器里的空气推入射频治疗导管中,而一场手术需要对多个治疗点进行治疗时,则需要多次打气操作,费时费力,大大增加医护人员的工作负担,并且现有的打气方式,对打入的气体量只能通过注射器的刻度得知,然而由于人体内存在压力影响,所以治疗不同治疗点时对球囊的压力均不同,而此时通过注射器提供气体,无法满足球囊支撑的要求,所以需要设计出一套医用反馈式自动充放气盒。



技术实现要素: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医用反馈式自动充放气盒,具备自动充放气、减少医护人员的人工操作,可以通过压力传感器调节打气量,保证了球囊在各个治疗点都能满足,治疗更为精确等优点,解决了现有的射频治疗导管打气需人工操作,费时费力,增加医护人员的工作负担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医用反馈式自动充放气盒,包括装置盒、电磁阀、第一压力传感器、充气泵、放气泵、第二压力传感器、控制装置,所述装置盒内部右侧中间处安装有电磁阀,电磁阀工作口外接气管,电磁阀供气口与排气口分别连接着第一三通接头和第二三通接头的其中一端口,所述第一三通接头另外两端口分别连接着第一压力传感器和充气泵,所述第二三通接头另外两端口分别连接着第二压力传感器和放气泵,所述控制装置设有充气按钮和放气按钮,控制装置外设于装置盒外侧,且控制装置信号输入端分别与第一压力传感器和第二压力传感器信号输出端通过导线连接,控制装置电源输出端分别与充气泵、放气泵、电磁阀电源输入端通过导线连接,所述装置盒外侧四周均设有螺纹孔,且装置盒上方连接着上盖,上盖顶部设有排气孔。

优选的,所述电磁阀、第一压力传感器、充气泵、第二压力传感器、放气泵底部均设有固定扣,且通过螺栓固定于装置盒内部。

优选的,所述上盖通过螺栓与装置盒四周外侧的螺纹孔螺纹连接固定于装置盒上方。

优选的,所述电磁阀、第一压力传感器、充气泵、第二压力传感器、放气泵均通过导线与外接电源连接。

优选的,所述第一三通接头与第一压力传感器、充气泵、电磁阀之间均通过医用导管连接,所述第二三通接头与第二压力传感器、放气泵、电磁阀之间均通过医用导管连接。

优选的,所述第一压力传感器和第二压力传感器时刻监测医用导管内的压力信息,将信息反馈于控制装置,进而通过控制装置控制充气泵和放气泵的启动或停止。

(三)有益效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医用反馈式自动充放气盒,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该医用反馈式自动充放气盒,通过设置充气泵、放气泵、第一压力传感器、第二压力传感器、电磁阀、控制装置之间的结构连接,可进行自动打气、排气,并可以通过第一压力传感器和第二压力传感器来调节打气量或控制医用导管内的气体压强,将传统的人工打气改为自动打气,保证了球囊在各个治疗点都能满足,并且将传统人工判断改为依据数据做客观的判断,减少医护人员的人工操作,治疗更为精确。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装置盒和上盖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充气泵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电磁阀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第一三通接头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压力传感器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系统示意图。

图中:1-装置盒、2-电磁阀、21-工作口、22-供气口、23-排气口、24-固定扣、3-第一压力传感器、4-第一三通接头、5-充气泵、6-导线、7-放气泵、8-第二三通接头、9-第二压力传感器、10-螺纹孔、11-气管、12-上盖、121-排气孔、13-螺栓、14-控制装置、15-充气按钮、16-放气按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附图,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医用反馈式自动充放气盒,包括装置盒1、电磁阀2、第一压力传感器3、充气泵5、放气泵7、第二压力传感器9、控制装置14,装置盒1内部右侧中间处安装有电磁阀2,电磁阀2工作口21外接气管11,电磁阀2供气口22与排气口23分别连接着第一三通接头4和第二三通接头8的其中一端口,第一三通接头4另外两端口分别连接着第一压力传感器3和充气泵5,所述第二三通接头8另外两端口分别连接着第二压力传感器9和放气泵7,控制装置14设有充气按钮15和放气按钮16,控制装置14外设于装置盒1外侧,且控制装置14信号输入端分别与第一压力传感器3和第二压力传感器9信号输出端通过导线6连接,控制装置14电源输出端分别与充气泵5、放气泵7、电磁阀2电源输入端通过导线6连接,所述装置盒1外侧四周均设有螺纹孔10,且装置盒1上方连接着上盖12,上盖12顶部设有排气孔121,便于充气泵5和放气泵7的气流循环排放。

电磁阀2、第一压力传感器3、充气泵5、第二压力传感器9、放气泵7底部均设有固定扣24,且通过螺栓固定于装置盒1内部。

参阅附图1和2,上盖12通过螺栓与装置盒1四周外侧的螺纹孔10螺纹连接固定于装置盒1上方。

电磁阀2、第一压力传感器3、充气泵5、第二压力传感器9、放气泵7均通过导线6与外接电源连接,第一压力传感器3和第二压力传感器9型号均为XGZP201,充气泵5型号为MPA4001,放气泵7型号为MPA2012。

第一三通接头4与第一压力传感器3、充气泵5、电磁阀2之间均通过医用导管连接,第二三通接头8与第二压力传感器9、放气泵7、电磁阀2之间均通过医用导管连接,便于通过医用导管进行气体的运输。

第一压力传感器3和第二压力传感器9时刻监测医用导管内的压力信息,将信息反馈于控制装置14,进而通过控制装置14控制充气泵5和放气泵7的启动或停止,控制装置14内部芯片型号为UPD78F9224。

当需要充气时,按下充气按钮15,控制装置14控制电磁阀2通电,此时电磁阀2的供气口22开启,排气口23关闭,工作口21、供气口22与第一三通接头4之间形成气体通路,控制装置14同时控制充气泵5启动,充气泵5产生的气体经过第一三通接头4,再由电磁阀2的工作口21使用气管11与外接的射频治疗导管输入端连接,同时第一压力传感器3实时监测医用导管内的气体压力,当监测到医用导管内的气体压力大于提前设定额定值时,第一压力传感器3给控制装置14传输信号,控制装置14控制充气泵5暂时关闭,充气泵5停止提供气体,当时第一压力传感器3监测到医用导管内气体压力低于额定值时,给控制装置14传输信号,控制装置14继续启动充气泵5,充气泵5继续提供气体,通过充气泵5提供气体和第一压力传感器3调节打气量,保证了手术时使用射频治疗仪对多个治疗点进行治疗时得到充足气源;当需要放气时,按下控制装置14的放气按钮16,控制装置14控制电磁阀2断电,此时电磁阀2的供气口22关闭,排气口23开启,工作口21、排气口23与第二三通接头8之间形成气体通路,控制装置14同时控制放气泵7启动,放气泵7将医疗导管内的气体抽出装置盒1内,再由上盖12的排气孔121排出装置盒1外,第二压力传感器9实时监测医用导管内的气体压力,当检测到医用导管内的气体压力低于额定值时,第二压力传感器9给控制装置14传输信号,控制装置14控制放气泵7暂时关闭,当第二压力传感器9监测到医疗导管内的气体压力大于额定值时,第二压力传感器9继续给控制装置14传输信号,控制装置14控制放气泵7继续启动。

特别地,本实用新型所使用的用电器均与12V电源连接。

综上所述,该医用反馈式自动充放气盒,通过设置充气泵、放气泵、第一压力传感器、第二压力传感器、电磁阀、控制装置之间的结构连接,可进行自动打气、排气,并可以通过第一压力传感器和第二压力传感器来调节打气量或控制医用导管内的气体压强,将传统的人工打气改为自动打气,保证了球囊在各个治疗点都能满足,并且将传统人工判断改为依据数据做客观的判断,减少医护人员的人工操作,治疗更为精确。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