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抗痉挛体位摆放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570101发布日期:2019-01-13 16:54阅读:485来源:国知局
一种抗痉挛体位摆放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抗痉挛体位摆放装置,属于医疗辅助设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良肢位是早期抗痉挛的重要措施之一,这种良肢位又称抗痉挛体位,能够使偏瘫后的关节相对稳固,可以有效预防上肢屈肌、下肢伸肌的典型痉挛模式,同时也是预防以后出现病理性运动模式的方法之一,良肢位是为了保持肢体的良好功能而将其摆放在一种体位或姿势,是从治疗护理的角度出发而设计的一种临时性体位。

但是目前市场上的抗痉挛体位摆放装置不仅结构复杂,而且功能单一,没有设置升降固定座、升降杆、上肢摆放架和气垫,患者只能将痉挛上肢放置在枕头上,不利于患者休息和进行康复,没有设置手部护理器,不能使患者的手部进行升高和降低,进而不能辅助患者对上肢进行康复训练,没有设置脚步护理器,不能使患者的足部进行伸缩运动,进而不能辅助患者对下肢进行康复训练,没有设置脚部护理控制面板和手部护理控制面板,不能调节脚部护理器的伸缩速度,不能调节手部护理器的升降速度,不能以患者最舒服的速度进行康复训练。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抗痉挛体位摆放装置,可以有效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没有设置升降固定座、升降杆、上肢摆放架和气垫,患者只能将痉挛上肢放置在枕头上,不利于患者休息和进行康复,没有设置手部护理器,不能将患者的手部进行升高和降低,进而不能辅助患者对上肢进行康复训练,没有设置脚步护理器,不能使患者的足部进行伸缩运动,进而不能辅助患者对下肢进行康复训练,没有设置脚部护理控制面板和手部护理控制面板,不能调节脚部护理器的伸缩速度,不能调节手部护理器的升降速度,不能以患者最舒服的速度进行康复训练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抗痉挛体位摆放装置,包括升降杆固定座、升降杆、连接横杆、支撑腿、固定架、脚部护理器、脚部护理控制面板、躺卧板、手部护理器、上肢摆放架、滑动杆、旋转轴承、手部护理控制面板、气垫和支撑架,所述支撑腿的顶端设置有躺卧板,所述躺卧板的前表面一端设置有手部护理控制面板,且躺卧板的前表面另一端设置有脚部护理控制面板,所述躺卧板的一端固定有固定架,且躺卧板的上端靠近固定架的一侧位置处设置有脚部护理器,所述脚部护理器的一侧设置有手部护理器,所述支撑腿的内侧壁设置有连接横杆,所述连接横杆的外部套有支撑架,所述支撑架的前端设置有升降杆固定座,所述升降杆固定座的上表面上嵌入设置有升降杆,所述升降杆的上端设置有滑动杆,所述滑动杆的上端设置有旋转轴承,所述上肢摆放架安装在旋转轴承的上端,所述上肢摆放架的内部上端设置有设置有气垫,所述脚部护理器由偏心轮、动力电机、伸缩连杆、转轮限位座和脚部放置架组成,所述动力电机的一端设置有偏心轮,且动力电机的一侧设置有转轮限位座,所述转轮限位座的上端设置有脚部放置架,所述偏心轮的前表面上固定有伸缩连杆,所述手部护理器由伺服电机、升降连杆、限位轴承、手部放置架和防护外壳组成,所述防护外壳的内部设置有手部放置架,所述手部放置架的底部两侧均设置有限位轴承,且手部放置架的底端设置有升降连杆,所述升降连杆的一侧设置有伺服电机,所述脚部护理器的输入端与脚部护理控制面板上对应脚部护理器的输出端电性连接,所述手部护理器的输入端与旋转轴承上对应手部护理器的输出端电性连接。

优选的,所述转轮限位座内部靠近脚部放置架的底端位置处设置有转轮,所述伸缩连杆的一端与转轮轴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动力电机与偏心轮通过电机主轴转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滑动杆的底部设置有滑槽座。

优选的,所述连接横杆外部靠近支撑架的一端位置处设置有卡合座。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结构科学合理,使用安全方便,设置了升降固定座、升降杆、上肢摆放架和气垫,可以将患者的痉挛上肢放置在气垫上,气垫可以随着上肢摆放架进行旋转和滑动,有助于患者休息和进行康复,设置了手部护理器,可以将患者的手部进行升高和降低,进而辅助患者对上肢进行康复训练,设置了脚步护理器,可以带动患者的足部进行伸缩运动,进而辅助患者对下肢进行康复训练,设置了脚部护理控制面板和手部护理控制面板,可以调节脚部护理器的伸缩速度,可以调节手部护理器的升降速度,进而可以使患者以最舒服的速度进行康复训练,而且结构紧凑,安全方便,操作简单,且不占用空间。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气垫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滑动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支撑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脚部护理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手部护理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手部放置架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升降杆固定座;2-升降杆;3-连接横杆;4-支撑腿;5-固定架;6-脚部护理器;7-脚部护理控制面板;8-躺卧板;9-手部护理器;10-上肢摆放架;11-滑动杆;12-旋转轴承;13-手部护理控制面板;14-气垫;15-支撑架;61-偏心轮;62-动力电机;63-伸缩连杆;64-转轮限位座;65-脚部放置架;91-伺服电机;92-升降连杆;93-限位轴承;94-手部放置架;95-防护外壳。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抗痉挛体位摆放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7所示,包括升降杆固定座1、升降杆2、连接横杆3、支撑腿4、固定架5、脚部护理器6、脚部护理控制面板7、躺卧板8、手部护理器9、上肢摆放架10、滑动杆11、旋转轴承12、手部护理控制面板13、气垫14和支撑架15,支撑腿4的顶端设置有躺卧板8,躺卧板8的前表面一端设置有手部护理控制面板13,且躺卧板8的前表面另一端设置有脚部护理控制面板7,躺卧板8的一端固定有固定架5,且躺卧板8的上端靠近固定架5的一侧位置处设置有脚部护理器6,脚部护理器6的一侧设置有手部护理器9,支撑腿4的内侧壁设置有连接横杆3,连接横杆3的外部套有支撑架15,支撑架15的前端设置有升降杆固定座1,升降杆固定座1的上表面上嵌入设置有升降杆2,升降杆2的上端设置有滑动杆11,滑动杆11的上端设置有旋转轴承12,上肢摆放架10安装在旋转轴承12的上端,上肢摆放架10的内部上端设置有设置有气垫14,脚部护理器6由偏心轮61、动力电机62、伸缩连杆63、转轮限位座64和脚部放置架65组成,动力电机62的一端设置有偏心轮61,且动力电机62的一侧设置有转轮限位座64,转轮限位座64的上端设置有脚部放置架65,偏心轮61的前表面上固定有伸缩连杆63,手部护理器9由伺服电机91、升降连杆92、限位轴承93、手部放置架94和防护外壳95组成,防护外壳95的内部设置有手部放置架94,手部放置架94的底部两侧均设置有限位轴承93,且手部放置架94的底端设置有升降连杆92,升降连杆92的一侧设置有伺服电机91,脚部护理器6的输入端与脚部护理控制面板7上对应脚部护理器6的输出端电性连接,手部护理器9的输入端与旋转轴承12上对应手部护理器9的输出端电性连接。

为了使脚部放置架65可以实现左右伸缩运动,本实施例中,优选的,转轮限位座64内部靠近脚部放置架65的底端位置处设置有转轮,伸缩连杆63的一端与转轮轴固定连接。

为了使动力电机62带动偏心轮61转动,本实施例中,优选的,动力电机62与偏心轮61通过电机主轴转动连接。

为了便于调节滑动杆11的位置,本实施例中,优选的,滑动杆11的底部设置有滑槽座。

为了方便支撑架15的横向移动,本实施例中,优选的,连接横杆3外部靠近支撑架15的一端位置处设置有卡合座。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一种抗痉挛体位摆放装置,主要包括升降杆固定座1、升降杆2、脚部护理器6、脚部护理控制面板7、躺卧板8、手部护理器9、上肢摆放架10、滑动杆11、旋转轴承12、手部护理控制面板13、气垫14和支撑架15,当患者需要休息时,根据患者的需求调节升降杆2的高度,痉挛患者躺卧在躺卧板8上,将痉挛上肢放置在气垫14上,气垫14可以随着上肢摆放架10底部的旋转轴承12进行旋转,也可以随着滑动杆11的滑动而前后移动,进而便于患者改变休息姿势,当患者需要对手部进行护理时,将手部放置在手部放置架94上,打开手部护理控制面板13,伺服电机91转动带动伺服电机主轴上的偏心盘转动,偏心盘带动升降连杆92做上下往复运动,升降连杆92带动手部放置架94升高和降低,辅助患者对上肢进行康复训练,当患者需要对足部进行护理时,将患者的足部固定在脚部放置架65上,动力电机62带动偏心轮61转动,偏心轮61转动带动伸缩连杆63前后移动,伸缩连杆63通过转轮带动脚部放置架65做往复运动,进而带动患者的足部进行伸缩运动,辅助患者对下肢进行康复训练,设置了脚部护理控制面板7和手部护理控制面板13,可以调节脚部护理器6的伸缩速度,可以调节手部护理器9的升降速度,进而可以使患者以最舒服的速度进行康复训练,一种抗痉挛体位摆放装置结构紧凑,安全方便,操作简单,且不占用空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