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跨床输液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347121发布日期:2018-12-21 19:32阅读:280来源:国知局
一种跨床输液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输液架,具体是一种跨床输液架。



背景技术:

随着放射介入学科的发展,介入治疗因其具有创伤小,疗效好,安全,操作简单,住院时间短等优点。故介入治疗领域越来越广,包括心血管介入、神经介入、外周介入等。虽然采用介入治疗的患者不断增多,但在介入手术动脉加压液体输注过程中,稍有大意,就有可能造成严重不可逆转并发症。尤其在神经介入治疗中,为防止腔内血栓形成,术中导引导管、微导管、微导丝之间要保持通畅。必须涉及多个动脉加压输液装置,往往采用3-6个加压输液袋(压力300-350Kp),方能完成介入治疗。但是现有技术中往往多个动脉加压输液袋、普通输液、对比剂和动脉测压系统同时放在DSA(放射数字减影机)床左边一个输液架上,容易造成摆放混乱,造成术者管路难以辨认,如果手术中出现某袋液体即将滴空,术者未发现,容易造成换药不及时,给介入护士和医生带来精神压力和紧张。如果加压袋里液体滴空,而其压力大于病人动脉压,那么大量空气通过管道进入脑部血管,造成空气栓塞,严重者可致残或死亡。为了减少术中并发症的发生,DSA输液架的改良势在必行。因此,设计一个结构合理、方便术者、科学实用的跨床输液架是解除介入术中安全隐患的关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跨床输液架,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的缺点。

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跨床输液架,包括由顶杆及两侧杆组成的中间具有折弯角度的伸缩框,所述顶杆的下部设有一排挂钩,两侧杆之间设有第一横杆,第一横杆的上部设有一排上开口的半圆形挂环,各侧杆的下部杆身上分别插接在一个竖向的固定套筒内,固定套筒的外壁上连接有锁紧螺钉,固定套筒的底部设有锁定装置。

进一步,所述挂钩包括竖直部和弯曲部,竖直部的安装角度与伸缩框的折弯角度一致。

进一步,所述顶杆与第一横杆之间还设有第二横杆。

进一步,所述的锁定装置为一侧具有滑槽的定位块,两套定位块的滑槽相对设置。

进一步,所述的挂钩的数量为 3 ~ 8个。

本实用新型能将多个加压输液装置分散有序排列,不易混在一起,输液通路非常明了清晰的对应三联三通装置,术者在手术过程中,对每一路操作都一目了然,方便了术者,也减轻了介入护士的负担,提高了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伸缩框1,固定套筒2,挂钩3,定位块4,螺钉5,第二横杆6,第一横杆7,挂环8,顶杆111,侧杆112。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图示,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1,参见图1的一种跨床输液架,包括由顶杆111及两侧杆112组成的中间具有折弯角度的伸缩框1,所述顶杆111的下部设有一排挂钩3,两侧杆112之间设有第一横杆7,第一横杆7的上部设有一排上开口的半圆形挂环8,各侧杆112的下部杆身上分别插接在一个竖向的固定套筒2内,固定套筒2的外壁上连接有锁紧螺钉5,固定套筒2的底部设有锁定装置。

所述挂钩3包括竖直部和弯曲部,竖直部的安装角度与伸缩框1的折弯角度一致。

所述顶杆111与第一横杆7之间还设有第二横杆6。

所述的锁定装置为一侧具有滑槽的定位块4,两套定位块4的滑槽相对设置。

所述的挂钩的数量为 3 ~ 8个。

本实用新型先将伸缩框1插入固定套筒2内并通过锁紧螺钉5初步定位,将两套定位块4分别安装在床的横梁导轨上,使输液架整体能滑动,确定好距离后通过螺钉锁紧,再通过锁紧螺钉5调节垂直高度,待调节到位后,将动脉加压输液器输液袋的吊环挂在其中的一个挂钩3上,将充气囊通过气管挂在与挂钩3同一列的挂环8上,使气囊置于远离顶杆111的一侧,动脉加压输液器的气阀则位于挂环8附近方便调节,选择另一挂钩及挂环安装另一路输液通路,以此类推,从而将多个加压输液装置分散有序排列,本实用新型输液通路非常明了清晰的对应三联三通装置,术者在手术过程中,对每一路操作都一目了然,方便了术者,也减轻了介入护士的负担,提高了工作效率。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