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医疗取异物的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726694发布日期:2019-01-25 17:05阅读:203来源:国知局
一种医疗取异物的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医疗取异物的装置。



背景技术:

上消化道异物是消化系统疾病常见的急症,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因饮食不慎误咽导致,其中鱼刺及枣核嵌顿于上消化道,尤其食管上段较为常见。

食管异物的传统治疗方法主要经胃镜下应用异物钳及异物网篮取出,但因操作空间小,行胃镜经口插入治疗时患者的恶心、呕吐反应特别明显,从而导致视野暴露不清,钳夹取出时增加了异物取出难度及风险,亦增加了局部出血及穿孔的风险。

目前临床上应用透明帽可增加操作空间,但仍有操作困难及无法辅助横贯嵌顿的异物取出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上述所述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医疗取异物的装置,利用按压机构进行控制取出机构的运动,夹取出异物,其操作简便,同时可以处理横贯嵌顿的异物,减少内镜操作带来的副损伤。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医疗取异物的装置,其中,包括用于从人体的消化道内取出异物的取出机构和用于控制所述取出机构运动的按压机构;所述取出机构包括支撑管套、第一铰接头、第二铰接头、连杆组件、外套和两块撑板,所述第一铰接头与所述支撑管套固定连接,所述第二铰接头与所述支撑管套进行螺纹连接,所述第一铰接头的两侧分别通过所述连杆组件与所述第二铰接头连接,所述连杆组件与所述撑板连接,所述撑板紧贴在所述外套的内壁,两块所述撑板上设置有用于夹取异物的相对应的V型槽口;所述第二铰接头通过导丝与所述按压机构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所述按压机构包括外壳、第一滑动套、第二滑动套、转轴、转钮和按压钮;所述第一滑动套、第二滑动套和转轴处于所述外壳的内部,所述转钮和按压钮固定连接在所述外壳上,所述第一滑动套和第二滑动套均套接在所述转轴上,所述第一滑动套上设置有第三铰接头,所述第二滑动套上设置有第四铰接头,所述按压钮分别通过第一连杆、第二连杆与所述第三铰接头和第四铰接头连接,所述转轴穿过所述第二滑动套与所述转钮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还包括用于控制所述取出机构夹住的异物不掉落的盛装机构,所述盛装机构处于所述取出机构的正下方。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更进一步改进,所述盛装机构包括中心管、两根或两根以上与所述中心管进行铰接的伞骨,所述中心管的外周设置有球囊,所述球囊包裹所述中心管,所述球囊上设置有与所述中心管相通的进气孔与出气孔,所述中心管通过通气管与负压球连接,所述通气管贯穿所述支撑管套。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更进一步改进,所述连杆组件包括第三连杆、第四连杆和第五铰接头,所述第三连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三连杆的一端在所述第五铰接头上铰接,所述第五铰接头与所述撑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三连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铰接头铰接,所述第四连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铰接头铰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更进一步改进,所述支撑管套上套有弹簧,所述弹簧处于所述第一铰接头和第二铰接头之间。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更进一步改进,所述导丝穿过所述第一滑动套与所述转轴连接,所述导丝与所述第一滑动套进行滑键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更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三铰接头与第四铰接头之间连接有拉簧。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更进一步改进,相邻所述伞骨之间设置有防刺破膜。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更进一步改进,圆周排列的所述伞骨的外侧套有松紧套环。

在本实用新型中,按压机构控制取出机构的运动,第二铰接头在支撑管套上向下运动,通过连杆组件将撑板下降至与异物同高度,再旋转通过撑板上的V型槽口夹住异物,再取出;本实用新型操作简便,同时可以处理横贯嵌顿的异物,减少内镜操作带来的副损伤。

附图说明

为了易于说明,本实用新型由下述的较佳实施例及附图作以详细描述。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主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内部连接示意图(处于展开状态时);

图4为图3的主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处于收拢状态时的示意图;

图6为图5的内部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中按压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中撑板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取出机构,11-支撑管套,111-弹簧,12-第一铰接头,13-第二铰接头,14-连杆组件,141-第三连杆,142-第四连杆,143-第五铰接头,15-外套,16-撑板,161-V型槽口,17-导丝,2-按压机构,21-外壳,22-第一滑动套,221-第三铰接头,23-第二滑动套,231-第四铰接头,24-转轴,25-转钮,26-按压钮,261-第一连杆,262-第二连杆,27-拉簧,3-盛装机构,31-中心管,32-通气管,33-伞骨,34-松紧套环,35-半球帽,36-球囊,37-防刺破膜,38-负压球。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如图1、图2、图3、图4、图5、图6、图7和图8所示,本实用新型的

一种医疗取异物的装置包括用于从人体的消化道内取出异物的取出机构1和用于控制取出机构1运动的按压机构2。

取出机构1包括支撑管套11、第一铰接头12、第二铰接头13、连杆组件14、外套15和两块撑板16,第一铰接头12与支撑管套11固定连接,第二铰接头13与支撑管套11进行螺纹连接,第一铰接头12的两侧分别通过连杆组件14与第二铰接头12连接,连杆组件14与撑板16连接,撑板15紧贴在外套15的内壁,两块撑板16上设置有用于夹取异物的相对应的V型槽口161;第二铰接头12通过导丝17与按压机构2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中,按压机构2控制取出机构1的运动,第二铰接头3在支撑管套11上向下运动(因螺纹连接),通过连杆组件14将撑板16下降至与异物同高度,再旋转通过撑板16上的V型槽口161夹住异物,再取出。

进一步,本实用新型提供按压机构2的一种实施方式,按压机构2包括外壳21、第一滑动套22、第二滑动套23、转轴24、转钮25和按压钮26;第一滑动套22、第二滑动套23和转轴24处于外壳21的内部,转钮25和按压钮26固定连接在外壳21上,第一滑动套22和第二滑动套23均套接在转轴24上,第一滑动套22上设置有第三铰接头221,第二滑动套23上设置有第四铰接头231,按压钮26分别通过第一连杆261、第二连杆261与第三铰接头221和第四铰接头231连接,转轴24穿过第二滑动套23与转钮25连接。

本实用新型为了防止异物掉落,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实施例,该实施例还包括用于控制取出机构1夹住的异物不掉落的盛装机构3,盛装机构3处于取出机构2的正下方。

进一步,提供盛装机构3的一种实施方式,盛装机构3包括中心管31、两根或两根以上与中心管31进行铰接的伞骨33,中心管31的外周设置有球囊36,球囊36包裹中心管31,球囊36上设置有与中心管31相通的进气孔与出气孔,中心管31通过通气管32与负压球38连接,通气管32贯穿支撑管套11与处于支撑管套11外的负压球38连接。

更进一步,本实用新型提供连杆组件14的一种实施方式,连杆组件14包括第三连杆141、第四连杆142和第五铰接头143,第三连杆141的一端与所述第四连杆142的一端在第五铰接头143上铰接,第五铰接头143与撑板16固定连接,第三连杆141的另一端与第一铰接头12铰接,第四连杆142的另一端与第二铰接头13铰接。

为了方便第一铰接头12复位,支撑管套11上套有弹簧111,弹簧111处于第一铰接头12和第二铰接头13之间。

为了更好地通过导丝17控制撑板16旋转,导丝17穿过第一滑动套22与转轴24连接,导丝17与第一滑动套22进行滑键连接。

为了方便第二滑动套23复位,第三铰接头221与第四铰接头231之间连接有拉簧27。

进一步,相邻伞骨33之间设置有防刺破膜37,防止损伤人体的消化管道。

更进一步,圆周排列的伞骨33的外侧套有松紧套环34,方便伞骨33收缩和展开。

在本实用新型中,取出结构1的中心为支撑管套11,其中支撑管套11上设置套有第一铰接头12,第一铰接头12与支撑管套11之间为固定连接,第一铰接头12靠上的支撑管套11上设置套有第二铰接头13,第二铰接头13与支撑管套11为螺纹连接,第一铰接头12与第二铰接头13之间的支撑管套11上套有弹簧111,第一铰接头12上有左右对称的两根第三连杆141与第一铰接头12铰动连接,第二铰接头13上有左右对称的两根第四连杆142与第二铰接头13铰动连接,同侧的第三连杆141与第四连杆142的另一端同时与撑板16的内壁同时铰接于一点,撑板16设计成圆弧贴合食管壁的形状,同时两块撑板16以支撑管套11的中心轴对称设计有V型槽口161,便于旋转卡住异物,第二铰接头13上端连接导丝17,导丝17设计在支撑管套11内部贯通,导丝17上端连接有有第一滑动套22与转轴24,导丝17与第一滑动套22之间为滑键连接,导丝17与转轴24之间为固定连接,第一滑动套22与第二滑动套23套在转轴24上,第一滑动套22与第二滑动套23能够在转轴24上自由滑动,第一连杆261一端通过第三铰接头221与第一滑动套22铰动连接,第二连杆262一端通过第四铰接头231与第二滑动套23铰动连接,第三铰接头221与第四铰接头231之间设置有拉簧27连接,第一连杆261与第二连杆262的另一端在按压钮26内部铰动连接,转轴24贯穿第二滑动套23外侧与转钮25固定连接,且第一滑动套22、第二滑动套23、转轴24、第一连杆261、第二连杆262以及拉簧27均设置与外壳21内部,按压钮26与转钮25均贯穿于外壳1内外,方便控制按压和旋转,撑板16下方设置有盛装结构3,四根及以上均匀排列的伞骨33的下端与中心管31铰动连接,且相邻伞骨33之间设置有防刺破膜37覆盖,伞骨33铰接头上方的的中心管31外周设置有球囊36,球囊36包裹的中心管31上有进气孔和出气孔,圆周排列的伞骨33外侧套有松紧套环34,正常球囊36未通气的状态下,伞骨33在松紧套环34的收缩下会处于收紧状态,中心管31上方接有通气管32,通气管32接有负压球38。

当需要病人需要取异物时,将球囊36内部气体放空,同时第三连杆141和第四连杆142铰接处于收缩状态,此时伞骨33在松紧套环34的作用下收缩,两块撑板16也处于闭合的状态,将装置前端通入病人口腔进入食管道异物区域,此时按压按压钮26,按压钮26向内部推进,第一连杆261与第二连杆262角度加大,第一滑动套22与第二滑动套23之间距离加大,第一滑动套22沿着转轴24向下滑动,第一滑动套22向下推动导丝17向下,导丝17向下推动第二铰接头13沿着支撑管套11向下滑动,使之进入螺旋连接螺纹中,然后旋转转钮25,转钮25带动转轴24旋转,转轴24带动导丝17旋转,导丝17带动螺纹转动,又因为第二铰接头13不转动,使得第二铰接头13只能沿着支撑套管11向下推进,使得第三连杆141与第四连杆142之间的夹角变小,达到撑板16撑起的目的,撑板16与伞骨33下方至合适的高度时,此时撑板16的V型槽口161正好与异物处于同一高度,转动撑板16,使得撑板16的V型槽口161能够卡住异物,此时挤压负压球38,使得球囊36进行充气,球囊36充气膨胀将伞骨33撑开,防刺破膜37也被拉开,防刺破膜37配合撑开的伞骨33形成一个防异物掉落机构,此时撑板16的V型槽口161卡住异物将其往上提拉,若是异物中途掉落可用伞骨33与防刺破膜37组成的防异物掉落机构进行接收,当异物被取出后,通过负压球38将球囊36中气体放出,球囊36收缩之后伞骨33因为有松紧套环34的原因也自行收缩合拢,手松开之后弹簧111自行复位还原使得第一铰接头12与第二铰接头13距离拉开,使得第三连杆141与第四连杆142之间的角度变大,撑板16变为合拢状态,此时拉簧27复位收缩,按压钮26自行弹起。

在本实用新型中,食管撑开方式设计成用贴合食管壁的撑板16通过两对两侧对称的连杆铰接来控制撑板16的撑起与合拢,来达到撑起食管壁的目的;撑板16与第三连杆141、第四连杆142共用一个第五铰接头143,使得撑板16具有自动找正的功能,能够根据食管轻微角度的变化自动校正来贴合食管壁;第二铰接头142与支撑管套11螺纹连接,支撑管套11旋转第二铰接头142不旋转,使得第二铰接头142能够沿着支撑管套11上下推进活动;两块撑板16以支撑管套11中心轴对称设计有V型槽口161,在撑板16下放时不接触异物,下放至合适的位置旋转卡住异物,能够最大程度上保护食管内壁不收到伤害;撑板16下方设置有盛装结构3,四根及以上均匀排列的伞骨33的下端与中心管31铰动连接,且相邻伞骨33之间设置有防刺破膜37覆盖,中心管31外周设置有球囊36,当球囊36充气时能够撑起伞骨33使之撑开;圆周排列的伞骨33外侧套有松紧套环34,正常球囊36未通气的状态下,伞骨33在松紧套环34的收缩下会处于收紧状态;

第一铰接头141与第二铰接头142之间的支撑套管11上套有弹簧111,使得当第一铰接头141与第二铰接头142不受其他外力时能够通过弹簧111使撑板16自由恢复至合拢状态;

取出机构1撑起的最初是通过按压钮26按压来实现的,按压钮26向内部推进,第一连杆261与第二连杆262角度加大,第一滑动套22与第二滑动套23之间距离加大,第一滑动套22沿着转轴24向下滑动,第一滑动套22向下推动导丝17向下,导丝17向下推动第二铰接头13沿着支撑管套11向下滑动,使之进入螺旋连接螺纹中;第三铰接头221与第四铰接头231之间设置有拉簧27连接,当手指离开按压钮26时,第三铰接头221与第四铰接头231能够在拉簧27的作用下自动复位,省去了人工后续步骤的麻烦。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