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磁共振俯卧位整体舒适垫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704049发布日期:2019-01-22 21:59阅读:640来源:国知局
一种磁共振俯卧位整体舒适垫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辅助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磁共振俯卧位整体舒适垫。



背景技术:

磁共振成像(MRI),无电离辐射且安全可靠,目前在我国大中城市医院中已得到普遍应用,并逐渐成为诊断疑难病症的有效手段。在医院的放射科检查事件中,前臂及关节炎MRI核磁共振检查也是医护人员经常涉及到的工作项目,患者在通过仪器扫描检查前臂的过程中,往往会前臂向前伸直,然后头部垫一块海绵垫,但是由于在核磁共振的检查过程中,人手臂是不能动的,所以患者就需要长时间的俯卧,当检查久了后,患者就会感觉非常不难受。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问题,提供了一种采用多重固定的方式,防止整体体位移动,使用舒适,操作简单,便于调节,从而提高了磁共振俯卧位整体舒适垫的使用效果的磁共振俯卧位整体舒适垫。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磁共振俯卧位整体舒适垫,包括底板,所述底板上安装了躺卧垫,所述躺卧垫内部设有充气组件,所述充气组件的尾端设有充气气门,所述充气气门上安装了气塞,所述躺卧垫左右侧面的中间位置还设有相互贴合的束身带;

所述底板的顶面设有头枕部,头枕部设在躺卧垫的前方,所述头枕部顶面嵌入了头枕垫,所述头枕部的左右侧均安装了可移动的限位垫,所述限位垫内侧面设有中空柱体,所述头枕部的左右侧均设有插入中空柱体的配接中空柱体;

所述底板的内部设有一移动腔,所述移动腔的左右侧均设有移动槽,所述移动腔内安装了固定手臂机构,所述固定手臂机构包括轴体和连接在轴体左右端的固定装置,所述固定装置包括固定部和转动架,所述固定部上设有螺纹腔,所述转动架包括竖杆和与竖杆连接为一体结构的横杆,所述竖杆的底端旋转螺接在螺纹腔内的螺接纹,所述横杆上设有支撑柱,所述支撑柱上设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上嵌入了软垫,所述支撑板的两端设有相互贴合的手臂绑带。

以下为本实用新型的附属技术方案。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躺卧垫的底面设有长条魔术贴,所述底板的顶面设有粘合长条魔术贴的配接贴,其相贴合。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充气组件包括多个充气囊体和连接在多个充气囊体之间的通气管。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束身带包括第一和第二束身带,所述第一束身带的顶面设有粘扣,所述第二束身带的底面设有配接粘扣。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中空柱体的顶面设有多个插孔,所述配接中空柱体伸出至头枕垫外,其伸出端设有一配接插孔,所述中空柱体插入配接中空柱体内且通过安装插梢插入配接插孔和插孔。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手臂绑带包括第一和第二手臂绑带,所述第一手臂绑带的底面设有多个圆形刺面粘,所述第二手臂绑带的顶面设有多个圆形绒面贴。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本实用新型通过躺卧垫与底板之间的配接,使得躺卧垫的换取方便,容易保持清洁,同时躺卧垫内安装的充气组件可通过充气气门有效充气,使得躺卧垫的躺卧舒适,而头枕部通过其两侧设有的限位垫与头枕部的调节配接,使得头部的位置固定,另外,通过在底板内设有的移动腔内安装移动固定手臂机构,可根据头部和手臂固定的距离调节,而移动固定手臂机构上安装的转动架,可转动来固定手臂的手腔部分,从而使得磁共振俯卧位整体固定的舒适垫,该舒适垫采用多重固定的方式,防止整体的体位移动,并且使用舒适,操作简单,便于调节,从而提高了磁共振俯卧位整体舒适垫的使用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磁共振俯卧位整体舒适垫的分解结构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磁共振俯卧位整体舒适垫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头枕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固定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底板1,移动腔11,移动槽111,长形配接魔术贴12,躺卧垫2,长形魔术贴21,充气组件3,充气气囊31,连通管32,充气气门33,气塞34,

束身带4,第一束身带41,第二束身带42,粘扣43,配接粘扣44,头枕部5,头枕垫51,配接中空柱体52,配接插孔53,限位垫54,中空柱体55,插孔56,插梢57,固定手臂机构6,轴体61,固定装置62,固定部63,螺纹腔64,转动架7,竖杆71,螺接纹72,横杆73,支撑柱74,支撑板75,软垫76,手臂绑带8,第一手臂绑带81,第二手臂绑带82,圆形刺面粘83,圆形绒面贴84。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实质性特点和优势作进一步的说明,但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所列的实施例。

如图1至图4所示,本实施例的一种磁共振俯卧位整体舒适垫,包括底板1,所述底板1上安装了躺卧垫2,所述躺卧垫2内部设有充气组件3,所述充气组件3的尾端设有充气气门33,其延伸至躺卧垫2的外部且所述充气气门33上安装了气塞34,从而可通过充气气门为躺卧垫内部的充气组件充气,实现了躺卧垫柔软的效果。所述躺卧垫2左右侧面的中间位置还设有相互贴合的束身带4;起到了束在病人的身体部位,以保持其体位的固定。

所述底板1的顶面设有头枕部5,头枕部5设在躺卧垫1的前方,所述头枕部5顶面嵌入了头枕垫51,从而使得头部的放置舒适,所述头枕部51的左右侧均安装了可移动的限位垫54,限位垫设有两个,所述限位垫54内侧面设有中空柱体55,所述头枕部5的左右侧均设有插入中空柱体55的配接中空柱体52;从而限位垫可根据不同病人的头部大小来限位头部的位置,以避免头部的移位。

所述底板1的内部设有一移动腔11,所述移动腔11的左右两侧均设有移动槽111,所述移动腔11内安装了固定手臂机构6,固定手臂机构可根据手臂和头枕部的位置在滚动轴体实现调节,从而使用舒适,所述固定手臂机构6包括轴体61和连接在轴体61左右端的固定装置7,该轴体从移动槽伸出至移动腔,所述固定装置7包括固定部71和转动架7,将病人的手臂位置固定,防止病人整体移动,其与头枕部和躺卧垫相配合使用,实现了对磁共振俯卧位整体固定位置,所述固定部63上设有螺纹腔64,便于旋转螺接转动架,使得转动架可通过螺接螺纹实现旋转连接,所述转动架7包括竖杆71和与竖杆71连接为一体结构的横杆73,所述竖杆71的底端旋转螺接在螺纹腔65内的螺接纹72,所述横杆73上设有支撑柱74,所述支撑柱74上设有支撑板75,所述支撑板75上嵌入了软垫76,所述支撑板75的两端设有相互贴合的绑带8,从而能将病人的手臂固定在转动架上,具体地说,当需要使用转动架时,其可通过竖杆与固定部的旋转螺接将转动架转动内侧,反之,不需要使用时,可转至外侧。

所述躺卧垫2的底面设有长条魔术贴21,所述底板1的顶面设有粘合长条魔术贴21的配接长条魔术贴12,其相贴合,从而使得躺卧垫贴合在底板上,便于更换。

所述充气组件3包括多个充气囊体31和连接在多个充气囊体31之间的通气管32。多个充气囊体均为长方形的充气囊体,其未端的充气囊体上安装了充气气门,而多个充气囊体之间通过通气管相连通,当充气时,多个充气囊体依次实现充气,充气完毕后充气塞塞在充气气门上。

所述束身带4包括第一束身带41和第二束身带42,所述第一束身带41的顶面设有粘扣43,所述第二束身带42的底面设有配接粘扣44,从而可根据不同病人的体位来将第一和第二束身带束起。

所述中空柱体55的顶面设有多个插孔56,所述配接中空柱体52伸出至头枕垫51外,其伸出端设有一配接插孔53,所述中空柱体55插入配接中空柱体52内且通过安装插梢57插入配接插孔53和插孔56,从而实现了限位垫安装在头枕垫左右两侧。

所述手臂绑带8包括第一手臂绑带81和第二手臂绑带82,所述第一手臂绑带81的底面设有多个圆形刺面粘83,所述第二手臂绑带82的顶面设有多个圆形绒面贴82,其可相贴合从而将手臂位置固定。

基于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在使用中,医护人员可将躺卧垫通过其底面设有的长条配接魔术贴贴合在底板设有的长条魔术贴上,在躺卧垫内安装的充气组件中通过充气气门充气,使得病人在躺卧时舒适,然后对于头枕部可通过限位垫内侧面设有的中空柱体与头枕部设有的配接中空柱体之间调节配接且通过安装插梢固定,使得限位垫之间的距离符合病人头部的固定,由于底板设有移动腔,移动腔内安装了固定手臂机构,可通过移动固定手臂机构来调节手臂固定与头部之间的距离,同时,可使用转动架来固定手臂的手腕部分,通过手臂绑带相互之间的调节配接,将手臂固定牢固,由此完成了磁共振俯卧位整体固定的舒适垫。

本实用新型通过躺卧垫与底板之间的配接,使得躺卧垫的换取方便,容易保持清洁,同时躺卧垫内安装的充气组件可通过充气气门有效充气,使得躺卧垫的躺卧舒适,而头枕部通过其两侧设有的限位垫与头枕部的调节配接,使得头部的位置固定,另外,通过在底板内设有的移动腔内安装移动固定手臂机构,可根据头部和手臂固定的距离调节,而移动固定手臂机构上安装的转动架,可转动来固定手臂的手腔部分,从而使得磁共振俯卧位整体固定的舒适垫,该舒适垫采用多重固定的方式,防止整体的体位移动,并且使用舒适,操作简单,便于调节,从而提高了磁共振俯卧位整体舒适垫的使用效果。

需要指出的是,上述较佳实施例仅为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实用新型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