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调节式患儿胸肩部固定约束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454235发布日期:2019-01-02 22:02阅读:200来源:国知局
可调节式患儿胸肩部固定约束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用胸肩部约束装置,具体地指一种可调节式患儿胸肩部固定约束装置。



背景技术:

儿科传统约束一般采用约束背心、约束衣或四肢约束带、全身强制约束等,约束背心和约束衣容易覆盖危重患儿的胸前区域,影响医护人员诊疗和观察病情,且须频繁打开观察皮肤情况,增加了护理工作量,每次打开约束背心或约束衣对患儿也是一次恶性刺激,更容易引起患儿恐惧,增加患儿心理负担和哭闹;四肢约束带会使患儿手腕、脚腕都处于关节强直状态,影响肢体日后的正常功能活动。

另外,由于四肢约束带没有限制患儿上半身的活动度,患儿常发生挣脱约束带,翻身坐起等约束无效现象,从而造成其坠床或头部意外伤害、各类引流管脱出、气管导管折曲或异位甚至脱管等不理护理事件,大大增加了护士的工作量和工作压力。

此外,全身强制约束将过度限制患儿的活动会导致患儿不舒适,引起患儿的抗拒,清醒年长的患儿将影响其心理健康,并对其以后的生活及人生经历产生不良的影响。根据力学原理,强制性约束会出现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两股力量的对抗,出现越拉越紧的现象,局部皮肤易被勒伤,甚至影响血液循环,引起局部水肿、发绀、皮肤破溃等现象。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要提供一种可调节式患儿胸肩部固定约束装置,该约束装置不仅杜绝了患儿坠床,降低了患儿非计划性拔管率的发生,又可以让患儿上肢小范围的伸展活动,避免了传统的四肢约束或全身强制约束。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设计的可调节式患儿胸肩部固定约束装置,包括用于垫在患儿肩膀下方呈长方形的垫枕,其特殊之处在于:所述垫枕的上部长边设置有两根用于约束患儿两侧肩膀的肩部约束带,所述垫枕的两侧宽边中部分别设置有用于约束患儿双侧腋下的胸腋约束带,每根所述肩部约束带沿其长度方向上开设有若干个用于供同侧的胸腋约束带穿过固定的调节孔,所述胸腋约束带的自由端部呈尖角型;

所述垫枕的两侧宽边还分别设置有两根用于将患儿双肩上下两侧固定在病床上的固定带,每侧的两根所述固定带分别位于胸腋约束带的上方和下方。

进一步地,所述胸腋约束带与垫枕的结合处设置有压力传感器和报警器,所述压力传感器的感应信号输出端与报警器的音响控制端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调节孔的数量为3~5个,且沿肩部约束带的长度方向均匀间隔布置。

进一步地,所述垫枕的长度为25~35cm,宽度为8~12cm。

进一步地,所述肩部约束带的长度为35~45cm,宽度为3~7cm。

进一步地,所述胸腋约束带的长度为45~55cm,宽度为5~10cm。

进一步地,所述固定带的长度为65~75cm,宽度为2~4cm。

再进一步地,所述垫枕、肩部约束带、胸腋约束带、固定带均由太空棉内衬和包覆在太空棉内衬外侧的棉质外套构成。

更进一步地,所述棉质外套的外表面局部覆盖有适于患儿接受的图案层。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其一,本实用新型的肩部约束带和胸腋约束带可以通过调节孔调节,避免了使用背心式约束带影响患儿呼吸和临床医护人员对危重症患儿的病情观察,也无需频繁打开约束背心观察皮肤情况,减少了护理人员的工作量;同时可使患儿双手处于自然位的半约束、半自由活动状态,对于哭闹不安的患儿,在保证其有效约束,安全舒适的前提下,患儿的双手可自由活动,满足了患儿最基本的需求,体现了对患儿的人性化关怀。

其二,本实用新型的固定带可以将患儿双肩上下两侧固定在病床上,能够有效固定患儿,防止患儿自行坐起或翻身扭转身体造成四肢关节脱位或皮肤拉扯而损伤,限制患儿上半身大幅度的活动,不仅杜绝了患儿坠床,降低了患儿非计划性拔管率的发生,又可以让患儿上肢小范围的伸展活动,避免了传统的四肢约束或全身强制约束造成的皮肤或关节损伤、约束无效、坠床后头部损伤、拔管或脱管不良事件、患儿约束后留下的心理创伤等并发症,同时有利于危重症患儿的病情观察,增加患儿舒适度,便于临床医护人员治疗护理顺利进行。

其三,本实用新型的内衬为太空棉,外套选用柔软舒适的棉布料,增加皮肤接触的舒适感,避免了传统约束带固定时容易出现硬结而导致约束不牢或摩擦引起患儿皮肤损伤或约束过度引起局部皮肤血液循环障碍。

其四,本实用新型的棉质外套表面设置有图案层,图案层可以选择卡通图案、色彩淡雅,使患儿产生亲切感,减轻恐惧心理,增加了患儿的依从性,降低了患儿的烦躁心理,患儿及其家属的接受程度高。

其五,本实用新型制作简单、费用低廉、使用方便,具有柔软、舒适、透气易清洗和消毒的优点,大小患儿均适合,可反复使用,减少患者的经济负担,值得在儿科及其他有约束患者需求的科室推广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可调节式患儿胸肩部固定约束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垫枕的侧视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垫枕1、肩部约束带2、胸腋约束带3、调节孔4、固定带5、压力传感器6、报警器7、太空棉内衬8、棉质外套9。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图中所示的一种可调节式患儿胸肩部固定约束装置,包括用于垫在患儿肩膀下方呈长方形的垫枕1,垫枕1的长度为25~35cm,宽度为8~12cm。垫枕1的上部长边设置有两根用于约束患儿两侧肩膀的肩部约束带2,肩部约束带2的长度为35~45cm,宽度为3~7cm。垫枕1的两侧宽边中部分别设置有用于约束患儿双侧腋下的胸腋约束带3,胸腋约束带3的自由端部呈尖角型,胸腋约束带3的长度为45~55cm,宽度为5~10cm。每根肩部约束带2沿其长度方向上开设有若干个用于供同侧的胸腋约束带3穿过固定的调节孔4,调节孔4的数量为3~5个,且沿肩部约束带2的长度方向均匀间隔布置。肩部约束带和胸腋约束带可以通过调节孔调节,避免了使用背心式约束带影响患儿呼吸和临床医护人员对危重症患儿的病情观察,也无需频繁打开约束背心观察皮肤情况,减少了护理人员的工作量;同时可使患儿双手处于自然位的半约束、半自由活动状态,对于哭闹不安的患儿,在保证其有效约束,安全舒适的前提下,患儿的双手可自由活动,满足了患儿最基本的需求,体现了对患儿的人性化关怀。

上述技术方案中,垫枕1的两侧宽边还分别设置有两根用于将患儿双肩上下两侧固定在病床上的固定带5,每侧的两根固定带5分别位于胸腋约束带3的上方和下方,固定带5的长度为65~75cm,宽度为2~4cm。固定带可以将患儿双肩上下两侧固定在病床上,能够有效固定患儿,防止患儿自行坐起或翻身扭转身体造成四肢关节脱位或皮肤拉扯而损伤,限制患儿上半身大幅度的活动,不仅杜绝了患儿坠床,降低了患儿非计划性拔管率的发生,又可以让患儿上肢小范围的伸展活动,避免了传统的四肢约束或全身强制约束造成的皮肤或关节损伤、约束无效、坠床后头部损伤、拔管或脱管不良事件、患儿约束后留下的心理创伤等并发症,同时有利于危重症患儿的病情观察,增加患儿舒适度,便于临床医护人员治疗护理顺利进行。

上述技术方案中,胸腋约束带3与垫枕1的结合处设置有压力传感器6和报警器7,压力传感器6的感应信号输出端与报警器7的音响控制端连接,当压力传感器6监测到约束压力超过设定值时,报警器7会发出声音警报提醒操作人员适当松绑。垫枕1、肩部约束带2、胸腋约束带3、固定带5均由太空棉内衬8和包覆在太空棉内衬8外侧的棉质外套9构成,内衬为太空棉,外套选用柔软舒适的棉布料,增加皮肤接触的舒适感,避免了传统约束带固定时容易出现硬结而导致约束不牢或摩擦引起患儿皮肤损伤或约束过度引起局部皮肤血液循环障碍,而且具有柔软、舒适、透气易清洗和消毒的优点,大小患儿均适合,可反复使用,减少患者的经济负担,值得在儿科及其他有约束患者需求的科室推广使用。棉质外套9的外表面局部覆盖有适于患儿接受的图案层,图案层可以选择卡通图案、色彩淡雅,使患儿产生亲切感,减轻恐惧心理,增加了患儿的依从性,降低了患儿的烦躁心理,患儿及其家属的接受程度高。

本实用新型的使用方法:先将垫枕1垫于患儿肩膀下,两根肩部约束带2分别由上至下从患儿两侧双肩上绕过,置于患儿胸前,再将胸腋约束带3从患儿双侧腋下围拢分别穿过同侧肩部约束带2上的调节孔4后在患儿胸前打结固定,最后用固定带5分别将患儿双肩上下两侧固定在病床两边,避免患儿坐起、翻身、扭转或挣扎躁动。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应当指出,任何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