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皮内缝合线尾端固定帽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453847发布日期:2019-04-20 03:02阅读:411来源:国知局
一种皮内缝合线尾端固定帽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疗器械,尤其涉及一种皮内缝合线尾端固定帽。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对美观的逐渐重视、现代科技的进步,为了预防手术后疤痕形成、减轻术后皮肤对缝线的排异反应,可吸收缝合线及皮内缝合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外科手术。

但是,相对于深层组织内的可吸收缝合,皮内缝合的“可吸收”并不意味着“不拆线”,皮内缝合技术在最后打结的过程中叫普通打结方法复杂,增加了手术医生的操作舒适度和时间;愈合过程中缝线尾端容易与皮肤组织粘连,换药过程中容易与纱布及胶布粘连;拆线过程中过度的提拉又容易引起疼痛;因为遗留的现结过大,伤口愈合过程中增加了感染的风险。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提供一种皮内缝合线尾端固定帽。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皮内缝合线尾端固定帽,包括可相对配置的上盖100 和下盖200,所述上盖100下端面设有拆线孔101和压线柱102,所述下盖200 上端面设有与所述拆线孔101相对应的拆线槽201和与所述压线柱102相卡扣配置的压线孔202,缝合线300的一端通过所述压线柱102固定在所述压线孔202 内。

进一步地,在所述的皮内缝合线尾端固定帽上,所述下盖200上开设有用于置放所述缝合线300的线槽203,所述线槽203分别与所述拆线槽201和所述压线孔202相连通。

进一步地,在所述的皮内缝合线尾端固定帽上,所述上盖100与所述下盖 200之间不连接。

进一步地,在所述的皮内缝合线尾端固定帽上,所述上盖100与所述下盖 200侧连接且一体成型,使得所述上盖100可相对所述下盖200开合。

进一步地,在所述的皮内缝合线尾端固定帽上,所述上盖100和/或下盖200 侧端面设有开启部件103。

进一步优选地,在所述的皮内缝合线尾端固定帽上,所述开启部件103为凸块或凹槽。

进一步地,在所述的皮内缝合线尾端固定帽上,所述上盖100的上端面设有透明隔绝敷料104,所述透明隔绝敷料104可拆卸覆盖于所述拆线孔101上。

进一步优选地,在所述的皮内缝合线尾端固定帽上,所述透明隔绝敷料104 采用无毒PVC膜或PE膜。

进一步地,在所述的皮内缝合线尾端固定帽上,所述上盖100、所述下盖 200和所述压线柱102均采用硅胶材质。

进一步地,在所述的皮内缝合线尾端固定帽上,所述上盖(100)和所述下盖(200)为圆柱形、方形或椭圆形。

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上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技术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皮内缝合线尾端固定帽,通过将缝合线的一端放在上盖和下盖之间的线槽内,然后闭合上下盖通过压线柱将缝合线固定在压线孔内,防止缝合线裸露在外而产生感染;在该皮内缝合线尾端固定帽中,压线柱和压线孔采用按扣式设计,操作简便;上下盖和压线柱采用硅胶材质,舒适安全,防止缝合线滑脱;节省了手术时间;在拆线时,通过拆线孔剪断缝合线即可,拆线简便易行;防止愈合过程中缝合线与胶布粘连,减轻拆线过程中过度的提拉疼痛;有效预防术后感染的发生。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皮内缝合线尾端固定帽张开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皮内缝合线尾端固定帽闭合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各附图标记为:

100-上盖,101-拆线孔,102-压线柱,103-开启部件,104-透明隔绝敷料, 200-下盖,201-拆线槽,202-压线孔,203-线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皮内缝合线尾端固定帽,包括可相对配置的上盖100和下盖200,上盖100下端面设有拆线孔101和压线柱102,下盖200上端面设有与拆线孔101相对应的拆线槽201和与压线柱102相卡扣配置的压线孔202,缝合线300的一端夹设在上盖100和下盖200之间,并通过压线柱102固定在压线孔202内,防止缝合线300裸露在外而产生术后感染。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如图1所示,在该皮内缝合线尾端固定帽上的下盖200上还开设有用于置放缝合线300的线槽203,线槽203分别与拆线槽201和压线孔202相连通,即拆线槽201和压线孔202位于线槽203的位置上,缝合线300置放在线槽203上时,缝合线300也同时途径拆线槽201和压线孔 202。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上盖100与下盖200之间不连接,即上盖 100和下盖200为分离的两个部分,在用于对缝合线300进行固定时,上盖100 和下盖200通过其上的压线柱102和压线孔202卡扣固定在一起。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参阅如图1所示,上盖100的一侧边与下盖200的一侧边的连接在一起;上盖100、下盖200和压线柱102均采用硅胶材质且一体成型,使得上盖100可相对下盖200开合。

于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在上盖100和/或下盖200侧端面设有用于打开或闭合上盖100和下盖200的启部件103,该开启部件103可设计成凸块或凹槽形式。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如图1-2所示,在上盖100的上端面设有透明隔绝敷料104,透明隔绝敷料104可拆卸覆盖于拆线孔101上。优选地,透明隔绝敷料104采用无毒PVC膜或PE膜,在采用该皮内缝合线尾端固定帽对缝合线300进行固定后,在拆线孔101覆盖透明隔绝敷料104,使拆线槽201内的缝合线300处于一个相对封闭的环境中,防止外界环境对缝合线300的感染。

于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上盖100、下盖200和压线柱102均采用硅胶材质,舒适安全,防止固定厚度缝合线滑脱。此外,所述上盖(100)和所述下盖 (200)为圆柱形、方形或椭圆形,以降低固定缝合线后的皮内缝合线尾端固定帽对患者行动的影响。

该皮内缝合线尾端固定帽的使用原理为:如图1所示,将缝合线300的一端放在上盖100和下盖200之间的线槽203内,然后按压闭合上盖100和下盖200,通过上盖100下端面的压线柱102将缝合线300卡扣固定在压线孔101内,并将透明隔绝敷料104采敷设在压线孔101上,防止缝合线300裸露在外而产生感染;如图2所示,在拆线时,先揭开敷设在压线孔101上的透明隔绝敷料104,采用剪刀经拆线孔101剪断拆线槽201内的缝合线300,取走该皮内缝合线尾端固定帽,拆除对皮内缝合的缝合线即可,拆线简便易行,有效降低了愈合过程中伤口感染的风险。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进行了详细描述,但其只作为范例,本实用新型并不限制于以上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任何对该实用进行的等同修改和替代也都在本实用新型的范畴之中。因此,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下所作的均等变换和修改,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