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活动封槽密封件的留置针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653439发布日期:2019-01-18 19:37阅读:198来源:国知局
具有活动封槽密封件的留置针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留置针,特别是一种具有活动封槽密封件的留置针。



背景技术:

现有留置针技术中如图1所示,其由导管组件1、安装在其内腔的阻隔件2、穿刺针管3和与针管固接的操作手柄4组成。阻隔件2由密封材料组成,材料的截面上不预设孔道,穿刺针管3从截面中央纵向贯穿,撤针后的阻隔件截面又弹性恢复而不残留孔道,从而有效阻隔液体。导管组件中导管座是由透明或半透明材料制成,便于穿刺时从透明导管座内腔观察回血,而为了穿刺时血液能够流入透明导管座内腔,针管前端设有一尖端开口3.1和穿刺观察回血的侧孔3.2,这样血液通过尖端开口3.1流入针管内腔,再通过回血侧孔3.2流出,进入针管与导管之间的环隙,再流入透明导管座内腔,即可判断针尖是否刺入血管内。而这种构造留置针,在穿刺完成后撤出针管,特别在针管针头部分撤至阻隔件内,必须保证阻隔件有足够长度,能完全同时包住针管上的将端开口和回血侧孔,才不致于透明导管座内腔的血液透过针管前端内腔及回血侧孔溢出导管座外,而造成血液污染。这样足够长度的阻隔件,必然产生了阻隔件与穿过其内的针管外表面接触面积增大,自然撤针过程中摩擦阻力大大增加,给留置针操作造成诸多不便,在撤针过程中,必须小心固定住导管组件,以免撤针过程中被拔出脱离血管。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撤针阻力较小、同时又能有效阻隔穿刺血液外露的一种具有活动封槽密封件的留置针。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途径来实现的。

一种具有活动封槽密封件的留置针,包括导管组件、安装在其内腔的阻隔件、穿刺针管和与针管固接的操作手柄,针管前端设有一尖端开口和穿刺观察回血的侧孔,侧孔位于开口的后方,开口前端点与侧孔后端点之间的距离为尖孔距离,导管座上具有侧向留置通道,其组成要点在于:阻隔件后方的导管组件的内腔中设置有一种滑动套,一种封槽密封件塞设在滑动套内腔中,密封件前端面与阻隔件后端面紧贴,密封件后端面与滑动套内侧壁贴触,滑动套外周壁与导管组件内腔壁滑动且具阻尼连接,密封件是一种弹性体,针管贯穿该密封件以及滑动套内侧壁,侧孔后方的针管上设置有一种径向凸起的环形凸卡,滑动套侧壁上设置的穿设针管的中间孔直径介于此环形凸卡外径与针管外径之间,阻隔件长度小于尖孔距离。

这样,当穿刺置管成功后,后撤针管,针管针头部分撤至阻隔件内时,针管上回血侧孔退出阻隔件外,进入封槽密封件内,而针管尖端开口仍还在导管座内或在阻隔件内,但由于回血侧孔受到封槽密封件的密封,也就阻隔了血液通过针管尖端开口进入针管内腔,再通过回血侧孔溢出导管座外通道。继续后撤针管,直至针管回血侧孔完全进入封槽密封件内,针管上环形凸卡与密封件外滑动套内侧壁相抵,再继续后撤针管,带动密封件及滑动套一起滑移,最后针管将密封件及滑动套带出导管座内腔,封槽密封件杜绝了血液通过回血侧孔溢出污染,因而能够从容撤针操作。

阻隔件长度越小,则撤针阻力越小越方便操作,但其至少应当大于针尖开口的长度。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还可以通过以下途径来实现:

密封件中央贯穿针管的位置可以不设置通孔或者缝隙,也可以预设一缝隙便于针管贯穿,还可以纵向贯穿有一与针管外径稍小一点的通孔。

环形凸卡或者是一扁平状,或者是一橄榄形状。

环形凸卡后端与针管之间具有光滑斜坡形过渡。

这种光滑斜坡形过渡便于针管在导管以及密封件通孔中的滑动。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相比现有技术具有如下优点:撤针阻力小,操作方便,同时又能有效杜绝了血液通过回血侧孔溢出污染。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中一种留置针结构示意图。

图2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具有活动封槽密封件的留置针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的一种针管与导管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具有活动封槽密封件的留置针的撤针状态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具有活动封槽密封件的留置针的撤针状态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具有活动封槽密封件的留置针的撤针状态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具有活动封槽密封件的留置针的撤针完毕后的状态示意图;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详尽的描述。

具体实施方式

最佳实施例:

参照图2,一种具有活动封槽密封件的留置针,包括导管组件1、安装在其内腔的阻隔件2、穿刺针管3和与针管固接的操作手柄4组成。阻隔件2由密封材料组成,穿刺针管3从截面中央纵向贯穿,撤针后的阻隔件截面又弹性恢复而不残留孔道,从而有效阻隔液体。导管组件中导管座是由透明或半透明材料制成,便于穿刺时从透明导管座内腔观察回血,而为了穿刺时血液能够流入透明导管座内腔,针管前端设有一尖端开口3.1和穿刺观察回血的侧孔3.2,这样血液通过尖端开口3.1流入针管内腔,再通过回血侧孔3.2流出,进入针管与导管之间的环隙,再流入透明导管座内腔,即可判断针尖是否刺入血管内。

参照图3,侧孔3.2位于开口3.1的后方,开口3.1前端点与侧孔3.2后端点之间的距离为尖孔距离。侧孔3.2后方的针管上设置有一种径向凸起的环形凸卡3.3,环形凸卡3.3或者是一扁平状,或者是一橄榄形状。环形凸卡3.3后端与针管3之间具有光滑斜坡形过渡。

参照图2,阻隔件2后方的导管组件1的内腔中设置有一种滑动套6,一种封槽密封件5塞设在滑动套6内腔中,密封件5前端面与阻隔件2后端面紧贴,密封件5后端面与滑动套6内侧壁贴触,滑动套6外周壁与导管组件1内腔壁滑动且具阻尼连接,密封件5中央纵向贯穿有一便于针管贯穿的缝隙,滑动套6后壁上设置的穿设针管的中间孔直径介于此环形凸卡外径与针管外径之间,阻隔件长度小于尖孔距离。

这种结构留置针内阻隔件与针管接触面积减小许多,因而两者之间轴向滑动摩擦力小了许多,尤其大规格留置针,可使得穿刺撤针操作更加轻便。在留置针穿刺血管之前,做好穿刺准备工作,当穿刺置管成功后,后撤针管,针管针头部分撤至阻隔件内时,针管上回血侧孔首先退出阻隔件外,进入封槽密封件内,如图4所示;而针管尖端开口仍还在导管座内或在阻隔件内,但由于回血侧孔受到封槽密封件的密封,也就阻隔了血液通过针管尖端开口进入针管内腔,再通过回血侧孔溢出导管座外通道。继续后撤针管,直至针管回血侧孔完全进入封槽密封件内,针管上凸卡与密封件外滑动套内侧面相抵,如图5、所示;再继续后撤针管,针管上凸卡与滑动套中间孔卡触,带动密封件及滑动套一起滑移,最后针管将密封件及滑动套带出导管座内腔,如图6、7所示,封槽密封件杜绝了血液通过回血侧孔溢出污染,因而能够从容撤针操作。

本实施例未述部分与现有技术相同。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