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引流孔的导尿引流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347194发布日期:2018-12-21 19:32阅读:509来源:国知局
一种带引流孔的导尿引流管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尿道医疗辅助用品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带引流孔的导尿引流管。



背景技术:

留置导尿是将尿管前端和留置囊体保留在膀肌内,以引流尿液,避免多次插管引起感染或损伤。但目前使用的二腔一囊尿管,在临床应用过程中经常遇到漏尿现象,导致病人的床不能保持清洁干燥和温暖,不但影响医用清洁,同时造成患者的引流不适,还会导致术后伤口及组织感染,已严重困扰临床应用。在此情况下,迫切需要一种能够有效防止漏尿的新型防漏尿管。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带引流孔的导尿引流管,以解决现有尿管容易漏尿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带引流孔的导尿引流管,包括管体、设于管体上的留置囊体和防漏囊体,所述管体包括引流通道、第一注射通道和第二注射通道,所述管体的前端设有导尿孔,所述引流通道与所述导尿孔相通,所述第一注射通道与留置囊体相通,所述第二注射通道与防漏囊体相通,所述留置囊体和防漏囊体之间的管体上设有引流孔,所述引流孔与所述引流通道相通。

所述引流通道、所述第一注射通道和所述第二注射通道的端部均设有通腔接头。

所述留置囊体和所述防漏囊体被充入气体或液体后呈球形。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成本低。有效解决了使用传统尿管时因个人组织结构、产品质量不一致等因素导致的漏尿现象,从而防止因漏尿出现的污染、感染等其他问题,使病床保持清洁干燥。

防漏囊体紧贴尿道外口,能够在留置囊体发生侧漏时再一次接尿,并通过两囊体间的引流孔回流至引流通道中被排出,相比于现有的尿管,防漏效果显著。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管体,2、留置囊体,3、防漏囊体,4、通腔接头,5、引流孔。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包括管体1、设于管体1上的留置囊体2和防漏囊体3,管体1包括引流通道、第一注射通道和第二注射通道,管体1的前端设有导尿孔,引流通道与导尿孔相通,第一注射通道与留置囊体2相通,第二注射通道与防漏囊体3相通,引流通道、第一注射通道和第二注射通道的端部均设有通腔接头4。通腔接头4分别用于向留置囊体2和防漏囊体3中注入气体或液体,留置囊体2和防漏囊体3被充入气体或液体后呈球形,并分别紧贴尿道的内口和外口,留置囊体2对管体1起到固定作用。留置囊体2和防漏囊体3之间的管体上设有引流孔5,引流孔5与引流通道相通,用于在留置囊体2测漏时将漏尿引流回管体1并排出,保障了医疗清洁,避免了漏尿产生的细菌滋生和感染。留置囊体2和防漏囊体3之间的距离可根据需要设计为多种尺寸。

防漏囊体3采用PET高分子聚酯材料,经可伸缩工艺制成,可根据临床实际需要,调整防漏囊体3的外径尺寸。引流孔5可以是圆形、方形或椭圆形等多种形式以及多种需要口径。生产时,囊体的连接是将已成型的三腔管体1和囊体放在加工设备中加热至材料表面开始融化,然后加压把管体1外表面和囊体内表面压接在一起,待冷却固化后即连接完成。

本实用新型使用时,先插管导尿,然后向留置囊体2中注入气体或液体,之后将管体1外拉,再向防漏囊体3中注入气体或液体,使其起到防漏尿的作用。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