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电休克治疗的头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716203发布日期:2019-05-21 21:59阅读:465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电休克治疗的头带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电休克治疗的头带。



背景技术:

目前医院精神科常用电休克治疗较躁动的、严重木僵的、有明显自杀风险的精神疾病患者,且疗效显著。在治疗过程中,医务人员需要将带有柱型柄的电极片用橡胶绷带固定牢固,然后通电治疗,并记录脑电波变化。基于文献及临床观察,我们发现橡胶绷带固定的松紧程度可能会直接影响电刺激诱发的脑电波变化,因此很有必要在做电休克治疗中记录绷带的松紧程度。目前临床上常用的固定电极片的橡胶绷带虽性能较好有弹力且不随着使用次数增加而变形,但是由于上面没有刻度,医务人员无法记录患者头部的绷紧程度。另外,医务人员每次均需要将电极片的柱型柄插入到橡胶绷带的孔里,而且在做治疗的过程中电极片的柱型柄还有可能从橡胶绷带里滑脱出来,这就使得临床上迫切需要一款能将电极片与绷带一体化的固定装置。最后,重要的是,橡胶绷带固定过电极片之后,电极片放置的位置多数是颞极的位置(大概是太阳穴的位置),与眼角间距离为3.5厘米,医务人员目前只是根据肉眼观察和推测电极片距离眼角的大概位置,无法取得精确测量值。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缺陷,提供了一种用于电休克治疗的头带,电极片调整方便,不易滑脱,提高工作效率,改善电休克治疗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用于电休克治疗的头带,包括绷带、带有柱型柄的电极片和定位标尺,绷带的一端设有环扣,绷带上沿长度方向均匀设有多个圆孔,绷带沿长度方向设有刻度,电极片上的柱型柄穿过绷带上圆孔,与绷带连接;定位标尺套设于电极片的柱型柄上,定位标尺上设有刻度。

按照上述技术方案,电极片为圆形,柱型柄设置于电极片的圆心上。

按照上述技术方案,绷带的双面均设有刻度。

按照上述技术方案,定位标尺通过螺纹或卡槽与柱型柄连接。

按照上述技术方案,绷带的材质为橡胶。

按照上述技术方案,绷带内侧上依次设有复合底膜层和吸汗抗菌层,吸汗抗菌层由吸汗纤维和抗菌纤维交织。

按照上述技术方案,吸汗抗菌层的内侧涂覆有酚醛树脂涂料层。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通过绷带上设有刻度,可将患者头部绷带收缩的张紧程度量化,通过绷带和定位标尺上的刻度精确定位电极片与眼角之间的距离,定位标尺通过螺纹或卡槽使得电极片锁紧于绷带上,防止其滑脱,电极片绷带上多个不同的圆孔,方便电极片位置的调整,可极大地提高工作效率,改善电休克治疗的效果。

2.复合底膜层和吸汗抗菌层保持头带内层干燥,具有很好的抗菌效果,酚醛树脂涂料层增加了头带的耐磨性和强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用于电休克治疗的头带的展开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用于电休克治疗的工作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用于电休克治疗的头带的截面图;

图中,1-绷带,2-定位标尺,3-环扣,4-圆孔,5-电极片,6-复合底膜层,7-吸汗抗菌层,8-酚醛树脂涂料层,9-柱型柄。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参照图1~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实施例中用于电休克治疗的头带,包括绷带1、带有柱型柄9的电极片5和定位标尺2,绷带1的一端设有环扣3,绷带1上沿长度方向均匀设有多个圆孔4,绷带1沿长度方向设有刻度,电极片5上的柱型柄9穿过绷带1上圆孔4,与绷带1连接;定位标尺2套设于电极片5的柱型柄9上,定位标尺2上设有刻度;用来准确测量电极片5的中心点与眼角之间的距离,从而判断电极片5放置位置是否准确定位于颞极。

进一步地,一般情况下,电极片5的柱型柄9穿过绷带1上8厘米处的圆孔4。

进一步地,绷带1的双面均设有刻度。

进一步地,电极片5为圆形,柱型柄9设置于电极片5的圆心上。

进一步地,定位标尺2通过螺纹或卡槽与电极片5的柱型柄9连接并将电极片5锁紧于绷带1上;电极片5的柱型柄9与定位标尺2之间通过螺纹或卡槽完美连接,使得电极片5、定位标尺2、头带三者固定在一起,电极片5不易滑脱出头带,防止其从圆孔4中脱出。

进一步地,绷带1和定位标尺2上的刻度精确到毫米,定位标尺2的长度为5厘米;用来准确测量电极片5的中心点与眼角之间的距离,从而判断电极片5放置位置是否准确定位于颞极。

进一步地,绷带1的材质为橡胶。

进一步地,绷带1内侧上依次设有复合底膜层6和吸汗抗菌层7,吸汗抗菌层7由吸汗纤维和抗菌纤维交织;复合底膜层6和吸汗抗菌层7保持头带内层干燥,具有很好的抗菌效果。

进一步地,吸汗抗菌层7的内侧涂覆有酚醛树脂涂料层8;增加医用绷带1的耐磨性和强度。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上述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电休克治疗中用于固定电极片5的带刻度的橡胶绷带1,该橡胶绷带1由绷带1主体、圆孔4、刻度、环扣3、电极片5、带刻度定位标尺2组成。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以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如图1所示,以环扣3与电极片5的交接位置为初始位置(2厘米,因为环扣3本身宽度为2厘米),标记上精确到毫米的刻度,每1cm标记一次刻度值,共标记60个刻度值(即60厘米),且正反两面同步标记。如图2所示,电极片5与橡胶头带、带刻度定位标尺2融为一体,三者从结构上来看可以巧妙融合,电极片5的柱型柄9穿过头带,电极片5的柱型柄9与定位标尺2之间通过螺纹或卡槽完美结合,并将电极片5、定位标尺2、头带三者固定在一起,电极片5不易滑脱出头带。如图2所示的定位标尺2,上面标记有5厘米的精确到毫米的刻度,可精确测量电极片5与眼角之间的距离,从而判断电极片5放置位置是否准确定位于颞极。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与通常用的绷带1相比,本实用新型设有精确到毫米的刻度,可将患者头部绷带1收缩的张紧程度量化。量化的具体操作程序是:在橡胶绷带1没有任何张力的状态下绕患者头部一周,测出头围长度a(需要一提的是目前临床上用的橡胶绷带1材料性能较好有弹力且不随着使用次数增加而变形,因此无张力状态下测到的头围长度具有经久稳定性及可参考性),然后再将头带另一头穿进环扣3(如图3)并紧缩固定好电极片5,再根据定位标尺2测得电极片5与眼角之间的距离是否为3.5厘米,如果不是,微调距离,直到合适为止。需要一提的是,头带另一头穿进环扣3,掏出来之后还需要挂套在另一个可活动的电极片5的柱型柄9上,因为临床上常用的电休克治疗方式是双侧颞极通电,本实用新型是仅将其中一侧电极片5与头带完美组合为一体,另一侧电极片5不能与头带固定为一体,因为每个病人头围大小不一致,我们只能先固定其中一侧电极片5,另一侧电极片5根据患者头颅大小选择插入合适的头带插孔。

记录固定后头带与环扣3相交的刻度b,最后,用a与b的比值反映患者头部绷带1的缩紧程度。在使用过程中尽量保持所有患者a与b的比值相对统一,使患者绷带1的松紧程度尽量保持一致,控制好混杂因素,确保治疗效果的相对统一性。

以上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之权利范围,因此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所作的等效变化,仍属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