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康复助行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178306发布日期:2018-12-07 22:31阅读:240来源:国知局
一种康复助行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康复助行器。



背景技术:

康复助行器是一种供腿骨折等行动不便人边用手撑边用手脚走的助行器,一般用轻质金属管制成,并可折叠,折叠式助行器是近年来较为流行的康复助行器系列产品,结合人体力学原理,为满足年老体弱及腿脚不方便者的锻炼及行走而研制开发的产品,该产品采用高强度的铝合金,表面进行氧化处理,H型的镀铬架增加了整体强度,脚套则选用优质的工程橡胶,使其具有强度高、重量轻、 防滑、耐磨及缓冲击等特点,由于稳定性好,因此可供下肢无力或平衡功能明显受损者站立、行走时使用。

目前,公告号为CN101385684A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多功能康复助行器,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它是支撑架、扶手、 伸缩横杆、横杆、磁铁、伸缩扣、铰链、连接扣和折叠架组成,是在二块支撑架的上端各连接有一根扶手,在扶手的底部的中央各安装有一块磁铁,两根扶手通过伸缩横杆连接,再往下一点的部位还用一根伸缩横杆连接在二块支撑架上,在支撑架的中间各连接有一根横杆,在横杆和支撑架的上端的中间的空间内,各放置有一个折叠架,折叠架的下端通过铰链与横杆连接,折叠架的前端的中央安装有一块磁铁,折叠架的前端各安装有二个连接扣,在二根伸缩横杆的中央和支撑架两根竖杆的上部、中部和下部都安装有伸缩扣。

上述方案解决了困扰下蹲不方便的使用者上厕所困难的问题,但是使用者通常手是握持在扶手上进行行走的,但是对于一些手臂无力的群体来说,靠握持在扶手上行走存在不方便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康复助行器,具有方便手臂无力的使用者行走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康复助行器,包括支撑架和设置于支撑架上的扶手,靠近扶手的所述支撑架两侧均设有横杆,所述横杆上铰接有腋部支撑件,所述支撑架上设有卡接固定腋部支撑件位于竖直支撑腋部位置的固定组件,所述支撑架上设有卡接固定腋部支撑件转动收拢于支撑架上的卡接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转动铰接在支撑架两侧横杆上的两个腋部支撑件,使其位于竖直位置时通过固定组件卡接固定,使腋部支撑件位于使用者的腋部进行支撑,对手臂分担部分身体重量,方便手臂无力的使用者使用,且腋部支撑件可以转动收拢于支撑架上,通过卡接件固定,可以提供给正常的腿部受伤的病人使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支撑架包括两对称设置的“U”形支撑杆和固定于两支撑杆之间的固定杆。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固定杆将两个“U”形的支撑杆固定,“U”形的支撑杆具有四个支撑点可以稳定的支撑在地面,增加支撑的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腋部支撑件包括铰接于横杆上的铰接杆和垂直设置于铰接杆端部的腋部杆。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转动铰接杆,使铰接杆位于竖直位置时,腋部杆位于水平位置,对使用者的腋部进行支撑受力。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两所述横杆相对向内圆弧凸出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横杆圆弧凸出设置,使铰接杆位于竖直位置时,不与扶手相接触,避免使用者不方便握持扶手,且横杆向内凸出设置,方便使用者从内侧转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位于横杆上方的支撑杆上固定有第一加强杆,所述固定组件包括设置于第一加强杆上的插块、开设于插块上的固定槽、设置于铰接杆上与插块相插接的插槽、开设于插槽槽壁上的安装槽、滑移于安装槽上与固定槽向插接固定的楔形块以及设置于安装槽内的弹簧。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转动铰接杆,当铰接杆位于竖直位置时,插块插接于铰接杆上的插槽,同时插块抵触插槽内的楔形块压缩弹簧向安装槽内移动,当插块完全位于插槽内时,在弹簧回复力的作用下使楔形块插入插块的固定槽内进行固定。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腋部支撑件上开设有与安装槽相通的解锁槽,所述楔形块的侧壁上设有解锁块,所述解锁块延伸处解锁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沿着解锁槽向上拉动楔形块,使楔形块与固定槽相脱离,解锁固定的铰接杆。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腋部杆上套设有软性橡胶套。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腋部杆上套设的软性橡胶套,软性橡胶套具有弹性,使用者的腋部抵压在软性橡胶套上,增加使用者的舒适度。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位于横杆下方的所述支撑杆上设有第二加强杆,所述卡接件设置于第二加强杆上,所述卡接件呈半圆弧筒状的弹性卡套设置且与铰接杆相适配。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二加强杆可以增加支撑杆的稳定性,当要收拢腋部支撑件位于支撑架上时,转动铰接杆,使铰接杆位于抵压在弹性卡接件上,使其嵌设进入卡接件内进行卡接固定,当要取出铰接杆时,用力转动铰接杆,使其抵压弹性的卡接件的内侧壁,使其向外移动,然后取出铰接杆。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施例中铰接杆与第一加强杆上插块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施例中沿着铰接杆轴线剖开后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施例中铰接杆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中:1、支撑架;11、扶手;12、支撑杆;13、固定杆;14、横杆;15、第一加强杆;16、第二加强杆;2、腋部支撑件;21、铰接杆;211、第一铰接杆;212、第二铰接杆;213、插销孔;214、固定孔;215、插销件;22、腋部杆;23、软性橡胶套;3、固定组件;31、插块;32、固定槽;33、插槽;34、安装槽;35、楔形块;36、弹簧;37、解锁块;38、解锁槽;4、卡接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

一种康复助行器,如图1所示,包括支撑架1和设置于支撑架1上的扶手11,支撑架1包括两对称设置的“U”形的两支撑杆12和焊接于两支撑杆12一侧的上下两固定杆13;靠近扶手11的支撑架1两侧均焊接有横杆14,两横杆14相对向内圆弧凸出设置,横杆14上铰接有腋部支撑件2,位于横杆14上方的支撑杆12上焊接有向内圆弧凸出第一加强杆15,第一加强杆15上安装有卡接固定腋部支撑件2位于竖直支撑腋部位置的固定组件3;位于横杆14下方的支撑杆12上焊接有向内圆弧凸出的第二加强杆16,第二加强杆16上安装有卡接固定腋部支撑件2转动收拢于支撑架1上的卡接件4,卡接件4呈半圆弧筒状的弹性卡套设置且与铰接杆21相适配;腋部支撑件2包括铰接于横杆14上的铰接杆21和垂直设置于铰接杆21端部的腋部杆22。

如图2和3所示,固定组件3包括设置于第一加强杆15上的插块31、开设于插块31上的固定槽32、设置于铰接杆21上与插块31相插接的插槽33、开设于插槽33槽壁上的安装槽34、滑移于安装槽34上与固定槽32向插接固定的楔形块35以及设置于安装槽34内的弹簧36;腋部支撑件2上开设有与安装槽34相通的解锁槽38,楔形块35的侧壁上设有解锁块37,解锁块37延伸处解锁槽38。

如图4所示,铰接杆21包括第一铰接杆21121和第二铰接杆21221,第二铰接杆21221滑移连接于第一铰接杆21121,第一铰接杆21121上轴向间隔开设有三个插销孔213,第二铰接杆21221上开设有与插销孔213相配合的固定孔214,以及同时插接于固定孔214和插销孔213上的插销件215;腋部杆22上套设有软性橡胶套23。

工作过程:对于手臂无力的使用者,转动铰接杆21,使铰接杆21上的插槽33转动与第一加强杆15上的插块31相配合插接,在通过插槽33内的楔形块35抵触固定在插块31上的固定槽32内,达到固定,使铰接杆21竖直被固定,进而使铰接杆21上的腋部杆22位于水平对使用者的腋部进行支撑,对手臂分担部分身体重量,方便手臂无力的使用者使用,且腋部支撑件2可以转动收拢于支撑架1上,通过卡接件4固定,可以提供给正常的腿部受伤的病人进行康复使用。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