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克氏针折弯钳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571398发布日期:2019-05-03 19:22阅读:473来源:国知局
一种克氏针折弯钳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领域,更具体地说是一种克氏针折弯钳。



背景技术:

克氏针是骨科手术中常用的基础医疗器械,主要用于固定短小骨折或撕脱骨折等应力不大的骨折固定,也用在骨科手术中临时骨折块的固定中。克氏针的规格一般在二十公分左右,直径在0.5-2毫米之间。在手术中可根据对接骨骼的大小,对克氏针进行剪裁,而后将克氏针插入骨骼中进行固定。虽然克氏针为骨折复位固定提供了很多方便,但也存在不少并发症,主要包括两方面:1、克氏针尖锐的尾端突起激惹周围的软组织,2、克氏针移位。因此,必须把克氏针剪短后折弯并埋于皮下。为了解决这两方面的问题,大部分医生通常选择用普通的钢丝钳夹住克氏针用力折弯,这种方式既费时又费力,还有可能导致其他的组织损伤。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克氏针折弯钳,提高工作效率,减小损伤。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克氏针折弯钳,包括上下对应布置的第一钳柄和第二钳柄,第一钳柄和第二钳柄的前端分别固设有第一钳头和第二钳头,第二钳头位于第一钳头的下方,第一钳头包括位于前部的第一封口段和位于后部的第一钳柄段,第二钳头包括位于前部的第二封口段和位于后部的第二钳柄段,第一封口段和第二封口段的位置相对应,第一钳柄段和第二钳柄段的位置相对应,第一钳柄段和第二钳柄段通过销轴交叉铰接。第一封口段和第二封口段上从前至后依次设有相对应的拔出部、剪切部和夹持部,第二封口段的左侧面上设有与夹持部位置相对应的卡槽,卡槽内设有折弯装置,折弯装置包括两段式折弯板,两段式折弯板包括用于将克氏针第一次折弯90°的第一折弯板和用于将克氏针再次折弯90°的第二折弯板,第一折弯板内边沿与卡槽底面铰接,第二折弯板的内边沿与第一折弯板的外边沿铰接;第一封口段上设有与折弯装置位置相对应的折弯槽,折弯槽为通槽且与第二折弯板相配合,折弯槽底面与第一封口段上夹持部的间距小于或等于第二折弯板内边沿与第二封口段上夹持部的间距;折弯装置的外侧设有用于遮挡卡槽的盖板;剪切部设有用于剪切克氏针的刀刃,夹持部上设有齿状的摩擦结构。

所述盖板包括与第二钳头左侧面滑动连接的滑动板和用于推拉滑动板的夹持板,夹持板与滑动板垂直。

本实用新型设置与第二钳头铰接的折弯装置,结构简单,便于将克氏针折弯,提高工作效率;第二钳头左侧面上设有与夹持部位置相对应的卡槽,卡槽便于放置折弯装置,在不使用时可避免折弯装置与外界发生碰撞;第二钳头左侧面上还设有用于遮挡卡槽的盖板,盖板可以在不使用时用于限制折弯装置的移动,利于保护折弯装置;第一钳头上设有与折弯装置位置相对应的折弯槽,便于第二折弯板将克氏针再次折弯90°。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后视图;

图3是图1中沿A-A向的剖视图;

图4是图3中B处放大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折弯钳夹持克氏针的状态图;

图6是克氏针第一次被折弯90°的状态图;

图7是克氏针再次被折弯90°的状态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及功效。须知,本说明书附图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实用新型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技术内容得能涵盖的范围内。同时,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及“一”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技术内容下,当亦视为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畴。

如图1至图4所示,一种克氏针折弯钳,包括上下对应布置的第一钳柄1和第二钳柄2,第一钳柄1和第二钳柄2的前端分别固设有第一钳头3和第二钳头4,第二钳头4位于第一钳头3的下方。第一钳头3包括位于前部的第一封口段和位于后部的第一钳柄段,第二钳头4包括位于前部的第二封口段和位于后部的第二钳柄段,第一封口段和第二封口段的位置相对应,第一钳柄段和第二钳柄段的位置相对应,第一钳柄段和第二钳柄段通过销轴交叉铰接,第一封口段和第二封口段上从前至后依次设有相对应的拔出部5、剪切部6和夹持部7。第二封口段的左侧面8上设有与夹持部7位置相对应的卡槽9,卡槽9内设有折弯装置11。折弯装置11包括两段式折弯板,两段式折弯板包括用于将克氏针第一次折弯90°的第一折弯板12和用于将克氏针再次折弯90°的第二折弯板13,第一折弯板12内边沿I与卡槽9底面铰接,第二折弯板13的内边沿II与第一折弯板12的外边沿III铰接。第一封口段上设有与折弯装置11位置相对应的折弯槽14,折弯槽14为通槽且与第二折弯板13相配合,折弯槽14底面与第一封口段上夹持部7的间距L2小于或等于第二折弯板13内边沿II与第二封口段上夹持部7的间距L1。折弯装置的外侧设有用于遮挡卡槽的盖板;剪切部6设有用于剪切克氏针的刀刃,夹持部7上设有齿状的摩擦结构。

盖板包括与第二钳头4左侧面滑动连接的滑动板10和用于推拉滑动板10的夹持板15,夹持板15与滑动板10垂直。夹持板15便于拉动滑动板10移动。

如图5至图7所示,克氏针分别处于被折弯钳持夹持状态、第一次被折弯90°状态、再次被折弯90°状态。

具体工作过程如下:

当克氏针在骨头外露出较长时,先利用折弯钳的剪切部6对克氏针进行剪切,接着移动盖板,使卡槽9处于打开状态,使折弯装置11处于可转动状态,接着按照如图4所示的方式用夹持部7夹住克氏针,然后利用第一折弯板12对克氏针进行第一次90°折弯,当克氏针处于如图5所示的状态时,接着利用第二折弯板13对克氏针进行再次90°折弯,当克氏针处于如图6所示的状态时,完成了克氏针的折弯;当克氏针需要从骨头里拔出时,利用拔出部5将克氏针拔出。

上述实施例仅例示性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其功效,而非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此技术的人士皆可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及范畴下,对上述实施例进行修饰或改变。因此,举凡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精神与技术思想下所完成的一切等效修饰或改变,仍应由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所涵盖。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