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蜡疗机的降温均风装置及使用该降温均风装置的蜡疗机。
背景技术:
石蜡疗法是将加热后变成流体的石蜡涂抹在患病部位,或将蜡液冷却到半凝固状态包裹在患病部位的理疗方法,可以改善皮肤营养、血液循环、提高细胞通透性,有利于血肿和水肿的吸收,有利于损伤组织的再生和修复,也可用于各种扭伤、挫伤、腰肌劳损、风湿性和类风湿性及外伤性关节炎、肌纤维炎、肌痉挛、手足麻木治疗及镇疼等,用于各种软组织折后肿胀及功能障碍等疾病的恢复,具有可消除粘连、软化疤痕、恢复弹性、改善运动的功能,以达到康复的目的。目前市场上的蜡疗机主要由融蜡箱和蜡饼制作箱组成,融蜡箱放置在蜡饼制作箱上部,通过加热将固态蜡融化后通过导流管流入蜡饼制作箱,再通过分流装置将蜡液流入设置在蜡饼制作箱内的多个蜡饼盘内,利用设置于蜡饼制作箱内的降温均风装置使蜡饼保持适当的硬度,以用于蜡敷治疗。
中国实用新型专利CN 202751486 U公开了一种“全自动带消毒过滤功能的蜡疗机”,将融蜡箱和恒温蜡饼箱设置为一体结构,融蜡后将蜡液直接通过出蜡管流入蜡盘,通过设置出蜡泵一次制作多盘蜡饼,提高产量。
中国实用新型专利CN 205198239 U公开的一种“全自动智能蜡疗机”,解决了现有技术中蜡饼存放箱的蜡盘放蜡慢,蜡饼厚度无法调节和精确控制,蜡饼存放箱内的空间各处受热不均的问题。由于该蜡疗机中降温风机设置于蜡饼制作箱内部一侧,且未设置恒温加热器,使降温风机一侧的蜡饼先降温达到使用标准,远离降温风机一侧则会由于温度较高无法及时凝固。上述装置中的降温均风装置存在以下不足;
(1)降温装置一般只配置单一的鼓风机排风或吸风,而且大多设在底部、后部,或在左右两侧对称设置,排风速度慢,箱内受热不均匀,存在较大的温差,蜡饼制作箱内的蜡饼有的处于融化状态,有的却太硬无法使用。
(2)恒温加热装置主要为加热管加热,配置风扇输送热量,或加热板直接加热,温度不均匀,加热速度慢。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蜡饼制作箱中加热或降温单独设置,没有形成相对应的系统,位置不佳导致效果不明显且效率低等问题,提供一种蜡疗机降温均风装置,能够提供稳定的恒温热源及高效均匀的散热方式。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蜡疗机降温均风装置,用于蜡饼制作过程中保持蜡饼环境温度恒定。该装置包括至少两个加热器,所述加热器分别非对称设置于蜡饼所在区域两侧不同高度;所述至少两个加热器旁分别设置有散热风扇,将所述加热器产生的热量送入蜡饼所在区域。
进一步,所述位置较高的加热器功率小于所述位置较低的加热器功率。
进一步,还设置有进风机和出风机,所述进风机和出风机非对称设置于蜡饼所在区域两侧不同高度。所述进风机设置位置高于所述出风机。
进一步,还设置有背板,平行设置于蜡饼区域两侧,所述加热器、所述风扇、所述进风机和出风机固定于所述背板上。
进一步,所述加热器和所述进风机、所述出风机外设置有散热罩,所述散热罩上设置有散热孔。所述散热罩上设置有卡槽,用于放置接蜡盘。
作为进一步的实施方式,一种蜡疗机,包括融蜡箱和蜡饼成型箱,所述蜡饼成型箱内设置有如如前所述的降温均风装置。所述降温均风装置设置在所述蜡饼成型箱内的两侧;所述蜡饼成型箱侧壁还设置有自然排风口,使蜡饼成型箱内外界进行空气交换。
进一步,所述蜡饼成型箱内设置有温度传感器,用来检测蜡饼成型箱内的温度。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本实用新型的降温均风装置,将恒温加热管和散热风扇设置在左右两侧且上下交错非对称,利用热空气密度变小,所受浮力大于重力,热量向上升的原理,使热空气在蜡饼箱内充分流动,保证蜡饼箱内各处温度均匀;
(2)左右两侧安装的恒温加热管的功率不同,在空间底部设置大功率加热管产生热量较大,在上部空间设置小功率加热管产生热量较少,故使整个蜡饼制作或存放箱的温度更加均匀;
(3)降温时采用一进一出鼓风机左右两侧上下交替非对称设置,且进风机在上,出风机在下,使整个蜡饼制作槽的降温更迅速、均匀。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蜡疗机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蜡疗机蜡饼制作箱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蜡疗机蜡饼制作箱降温均风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蜡疗机降温均风装置的一种实施方式的侧视图。
1.融蜡箱;2.蜡饼成形箱;
201.蜡饼成形箱体;202.脚轮;203.观察口;204.箱盖;205.照明灯;206.紫外线消毒灯;207.蜡饼制作槽;208.降温均风装置;209.接蜡盘;210.自然排风口;
10.左半部;20.右半部;30.背板;101.进风机;102.大功率加热管;左散热风扇103;左散热罩104;21.出风机;22.小功率加热管;23.右散热风扇;24.右散热罩。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蜡疗机的降温均风装置及具有该降温均风装置的蜡疗机,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借鉴本文内容,适当改进工艺参数实现。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所有类似的替换和改动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是显而易见的,它们都被视为包括在本实用新型,并且相关领域技术人员明显能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内容、精神和范围的基础上对本文所述内容进行改动或适当变更与组合,来实现和应用本实用新型技术。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说明,否则本文中使用的科学和技术名词具有本领域技术人员所通常理解的含义。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降温均风装置包括:非对称设置于蜡饼两侧的至少两个加热器,具体的采用加热管;两个加热管设置于不同高度,并且加热管附近分别设置有散热风扇,将热量送入蜡饼制作环境。为了进一步保持蜡饼环境温度均匀,位置较高的加热管功率小于位置较低的加热器功率。由于热空气向上流动,能够使整个蜡饼制作或存放箱的温度更加均匀;此外,本实用新型的降温均风装置还有非对称设置于蜡饼两侧不同高度的进风机和出风机,且所述进风机高于所述出风机设置。进风机在上、出风机在下的设计,考虑到热空气密度变小,所受浮力大于重力,热量向上升,能够使上升的热空气下降至底部再流出,能减少蜡饼制作箱的内的温度梯度。上述的加热器、风扇、进风机和出风机均固定于平行设置于蜡饼两侧的背板上,安装时将背板直接安装于蜡饼制作箱内部,方便产品设计。
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图1 至图4所展示的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蜡疗机包括融蜡箱1和蜡饼成形箱2,融蜡箱1置于蜡饼成形箱2之上,融蜡箱1与蜡饼成形箱2固定连接,例如通过螺栓连接。固态蜡块放入融蜡箱1,经加热后融化成为液态,通过循环泵使液态蜡通过融蜡管进入到蜡饼成型箱2的接蜡盘中,形成蜡饼。
如图2,蜡饼成形箱2的组成为:蜡饼成形箱体201,置于融蜡箱1的下端,通过螺栓固定连接。蜡饼制作槽207通过螺栓连接固定在蜡饼成形箱2内侧;箱盖204通过销轴连接固定在蜡饼成形箱2的一侧,例如可以左右或者上下开启。
箱盖204的中心位置设有带有调节百叶窗的观察口203,观察口左右分别设置照明灯205和紫外线消毒灯206,在紫外线消毒206灯工作时,闭合百叶窗,防止紫外线对外界人体的损害。
多个接蜡盘209平行置于蜡饼制作槽207中,可以从蜡饼制作槽207中平行取出。
蜡饼制作槽207内部为,具有融蜡箱1延伸下来的融蜡管通过循环泵连接延伸回融蜡箱1的融蜡管,使熔融状态下的蜡液在融蜡箱1和蜡饼制作槽207 之间进行循环;从融蜡箱1延伸下来的融蜡管在蜡饼制作槽207中分出两个支流,每个支流连接四个电磁阀,电磁阀的另一端连接分流装置,通过电磁阀的开启使蜡液在同一时间均匀流入每一个接蜡盘209中,一个分流装置只可对应两个接蜡盘209;降温均风装置208设置于蜡饼制作槽207的左右两侧,通过进风机和出风机的工作,来加快风的流速,从而达到降温的目的,通过加热风组,来实现蜡饼制作槽207的加热以及保持恒温状态。降温均风装置208的散热罩设有通风孔,便于热量的散发,降温均风装置208的左右散热罩上还设有接蜡盘卡槽;蜡饼制作槽207后部,设有温度传感器,用来检测、实时反馈蜡饼成形箱内的温度。
蜡饼成形箱体201的左右两侧壁还设有自然排风口210,与蜡饼制作槽207 的自然排风口相连;此外,在蜡饼成形箱体201的底部四角处设有水平调节脚轮202,通过螺栓连接。
降温均风装置208设置在蜡饼制作槽207左右两侧的卡槽上。如图3,降温均风装置208包括左半部10和右半部20以及背板30,左半部10和右半部20 包括平行相对设置的加热器、散热风扇、进风机、出风机以及散热罩;背板30 为硬度和保温性能良好的材质,用于固定加热器、散热风扇、进风机、出风机以及散热罩。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蜡疗机降温均风装置的一种实施方式的侧视图。其中,左半部10内设有进风机101和大功率加热管102及左散热风扇103、左散热罩 104。右半部20内设有出风机21和小功率加热管22及右散热风扇23、右散热罩24,左右两部分对称安置在蜡饼成形箱的内侧,降温均风装置通过线路连接在中控系统上,通过中控系统的控制来实现装置的排风降温或恒温加热。
左半部10包括,安装在背板3上部的进风机101,安装在背板30下部的左散热风扇103,大功率加热管102环绕在左散热风扇103四周固定,散热罩104 与背板30通过螺栓连接,将进风机101和左散热风扇103及大功率加热管102 扣在其中,左散热罩104四周带有散热孔。
右半部20包括,安装在背板3下部的出风机21,安装在背板30上部的右散热风扇23,小功率加热管22环绕在右散热风扇23四周固定,右散热罩24与背板30通过螺栓连接,将出风机21和右散热风扇23及小功率加热管22扣在其中,右散热罩24四周带有散热孔。左散热罩104和右散热罩24上设置有对应的卡槽,用于放置接蜡盘。
降温均风装置208的左半部10和右半部20不限于上述安装方式,即也可以将左半部10安装于右侧,将右半部20安装于左侧,不影响本实用新型技术效果实现。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