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计时和流量功能的吸氧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275063发布日期:2018-08-28 22:53阅读:304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主要涉及一种带计时和流量功能的吸氧装置。



背景技术:

吸氧瓶是医院常用到的医疗器械,现有的吸氧瓶大都只具有简单的加湿功能,当氧气的流速快时加湿效果会变差;在给患者输氧时,一般都是采用人工计时,人工计时容易出错,在吸氧时间上容易引起医患纠纷;对于有些身体虚弱或者有呼吸道敏感的患者,加湿后的氧气温度偏低,容易引起身体不适,这些问题亟待解决。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带计时和流量功能的吸氧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带计时和流量功能的吸氧装置,包括上端开口的加湿瓶,加湿瓶的上端开口处设有瓶盖,瓶盖中穿装有进氧管和出氧管,位于加湿瓶的内腔中的进氧管的下端连接有中空的弹性球囊,弹性球囊的内腔与进氧管的内腔连通,弹性球囊的侧壁设有与出气孔;进氧管的侧壁安装有流量计,流量计上卡装有计时器。

优选的,进氧管的下端卡装在弹性球囊的上端。

优选的,弹性球囊上方的进氧管上套装有网孔板,网孔板的外径与加湿瓶的内壁匹配。

优选的,出氧管上穿装有加热器,加热器的内腔与出氧管的内腔连通,加热器的内腔中安装有环形加热片,氧气从环形加热片的内腔中穿过。

优选的,出氧管上穿装有单向阀。

优选的,弹性球囊为橡皮囊。

优选的,流量计前端的进氧管上穿装有电磁阀,电磁阀、流量计和计时器串联在同一个电路回路中。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设有弹性球囊,氧气通过弹性球囊可以均匀的分布在加湿瓶内的液体中,提高氧气的加湿效果;进氧管与弹性球囊为卡装结构,方便组装和拆卸;设有网孔板,氧气上升的过程中被网孔板阻挡,可以进一步的提高氧气的加湿效果;设有流量计和计时器,可以直观方便的观察氧气的流量和通氧时间;设有加热器,加热器将氧气加热,适当温度的氧气让患者感觉更舒适;设有单向阀,防止加湿瓶被污染;电磁阀、流量计和计时器串联在同一个电路回路中,管路中通氧时计时器开始计时,管路中不通氧时计时器停止计时,计时器可以准确的记录患者的吸氧时间,避免因吸氧时间不准造成的护患纠纷。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的A放大图;

图3是图1中的B放大图;

图4是实施例二中的电路图;

图中:1为加湿瓶,2为瓶盖,3为进氧管,4为出氧管,5为弹性球囊,6为网孔板,7为流量计,8为计时器,9为单向阀,10为加热器,11为电磁阀;51为出气孔,101为环形加热片。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参见图1-3,一种带计时和流量功能的吸氧装置,包括上端开口的加湿瓶1,加湿瓶1的上端开口处设有瓶盖2,瓶盖2中穿装有进氧管3和出氧管4,位于加湿瓶1的内腔中的进氧管3的下端连接有中空的弹性球囊5,弹性球囊5为橡皮囊。弹性球囊5的内腔与进氧管3的内腔连通,弹性球囊5的侧壁设有与出气孔51。进氧管3的侧壁安装有流量计7,流量计7上卡装有计时器8,设有流量计7和计时器8,可以直观方便的观察氧气的流量和通氧时间。

进氧管3的下端卡装在弹性球囊5的上端,进氧管3与弹性球囊5为卡装结构,方便组装和拆卸。

弹性球囊5上方的进氧管3上套装有网孔板6,网孔板6的外径与加湿瓶1的内壁匹配,氧气上升的过程中被网孔板6阻挡,可以进一步的提高氧气的加湿效果。

出氧管4上穿装有加热器10,加热器10的内腔与出氧管4的内腔连通,加热器10的内腔中安装有环形加热片101,氧气从环形加热片101的内腔中穿过,加热器10将氧气加热,适当温度的氧气让患者感觉更舒适。

出氧管4上可以穿装单向阀9,防止加湿瓶1被污染。

实施例二:参见图1、4,实施例二与实施例一基本相同,相同之处不再赘述,不同之处是: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为了进一步的提高本装置的性能,流量计7前端的进氧管3上穿装有电磁阀11,电磁阀11、流量计7和计时器8串联在同一个电路回路中(参见图4),电磁阀11、流量计7和计时器8均可以采用市售产品,其构造此处不再赘述。

参见图4,开关S1可以同时控制电磁阀11、流量计7和计时器8的通断,当电磁阀11打开时,流量计7和计时器8可以同步开始工作。开关S2单独控制流量计7,开关S3单独控制计时器8,通过单独控制可以在不通氧时查看流量计7和计时器8的读数,方便数据的回看。

计时器8与电磁阀11同时通断,当患者开始吸氧时,计时器8可以同步计时,以分钟计算;计费过后可以清零,计时器8具有记忆功能,至少可以回顾三天以内,记忆功能中标记日期。计时器8可以卡装到流量计7上,安装和拆卸方便。

管路中通氧时计时器8开始计时,管路中不通氧时计时器8停止计时,计时器8可以准确的记录患者的吸氧时间,避免因吸氧时间不准造成的护患纠纷。

以上所述的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设计精神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出的各种变形和改进,均应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