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颈椎牵引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613958发布日期:2019-05-07 21:21阅读:200来源:国知局
一种颈椎牵引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牵引装置,特别涉及颈椎病治疗中的牵引装置,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颈椎牵引是一种采用机械传动实行牵引的一种新颖器械,应用人体生理学与机械物理学科学结合特点,广泛应用于各种颈椎疾病;通过对损伤部位的牵引治疗,有利于充血、水肿的吸收,消退,即有利于促进炎症消退,解除肌肉痉挛,使肌肉放松,缓解疼痛等作用。目前市场上的颈椎牵引多为悬吊式颈椎牵引,患者头部得不到充分定位,不易掌控颈椎牵引角度,治疗过程中患者体验不佳,易疲劳,目前的卧式牵引装置在适应不同患者颈部调整上不方便,在颈椎治疗中需要一种调整方便的卧式牵引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目前的颈椎牵引装置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颈椎牵引装置。

为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采用了下述的技术方案:一种颈椎牵引装置,包括连接在牵引床上的直线导轨,托板滑动设置在直线导轨上,在托板的前部设置有头部束缚带,在头部束缚带后方的托板上固定连接有颈部固定装置,所述的颈部固定装置包括固定框,在固定框上左右方向转动设置有水平方向的左丝杠和右丝杠,所述的左丝杠和右丝杠上的螺纹旋向相反,在左丝杠上配合设置有左螺母,左螺母上连接有左半部颈托支架,左半部颈托连接在左半部颈托支架上,在右丝杠上配合设置有右螺母,右螺母上连接有右半部颈托支架,右半部颈托连接在右半部颈托支架上,在两个丝杠的外端均连接有调整旋钮,在托板的前端设置有牵引动力连接部;进一步的;所述的直线导轨前端连接有连接板,后端连接有连接柱,直线导轨通过连接板和连接柱连接在牵引床上;进一步的;所述的托板前部具有一斜向上折弯部,折弯部与后部之间的夹角为钝角,折弯部上端一体连接一向前延伸的平面,在折弯部和平面上开设有长孔,牵引动力连接在长孔上;进一步的;左丝杠与右丝杠的内端之间固定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积极有益技术效果在于:本装置中的颈托开合的大小可以根据患者的需要方便的调整,而且可以在患者躺好后再调整大小以束缚颈部,在牵引中定位准确,配合目前在使用的精确的牵引力控制装置可以实现精准牵引角度及牵引拉力。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示意图。

图2本实用新型颈部固定装置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充分的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提供本实用新型的实施实例。这些实施实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阐述,不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的解释,附图中各标记为:1:直线导轨;2:托板;3:头部束缚带;4:固定框;5:左半部颈托支架;6:左半部颈托;7:右半部颈托支架;8右半部颈托;9:右调整旋钮;10:连接板;11:连接柱;12:折弯部;13:平面;14:长孔;15:左丝杠;16:左螺母;17:右丝杠;18:右螺母;19:左调整旋钮。本装置的前指头部方向,后指颈部方向。左右为患者躺下后面朝上时的实际方向。如附图所示,一种颈椎牵引装置,包括连接在牵引床上的直线导轨1,托板2滑动设置在直线导轨1上,在托板1的前部设置有头部束缚带3,在头部束缚带3后方的托板上固定连接有颈部固定装置,所述的颈部固定装置包括固定框4,在固定框4上左右方向转动设置有水平的方向左丝杠15和右丝杠17,所述的左丝杠和右丝杠上的螺纹旋向相反,在左丝杠15上配合设置有左螺母16,左螺母16上连接有左半部颈托支架5,左半部颈托6连接在左半部颈托支架5上,在右丝杠17上配合设置有右螺母18,右螺母18上连接有右半部颈托支架7,右半部颈托8连接在右半部颈托支架上,在两个丝杠的外端均连接有调整旋钮,如图中的9、19所示,在托板的前端设置有牵引动力连接部;所述的直线导轨前端连接有连接板10,后端连接有连接柱11,直线导轨1通过连接板和连接柱连接在牵引床上;所述的托板1前部具有一斜向上折弯部12,折弯部与后部之间的夹角为钝角,折弯部12上端一体连接一向前延伸的平面13,在折弯部和平面上开设有长孔14,牵引动力连接在长孔上;左丝杠15与右丝杠17的内端之间固定连接,左丝杠与右丝杠的轴线位于一条直线上,其内端部之间可以采用管箍进行固定连接。

在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之后,熟悉该项技术的人士可清楚地了解,在不脱离上述申请专利范围与精神下可进行各种变化与修改,凡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且本实用新型亦不受限于说明书中所举实例的实施方式。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