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引流管及引流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111560发布日期:2019-03-15 19:52阅读:411来源:国知局
一种引流管及引流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引流管及引流装置。



背景技术:

医疗过程特别是手术中,常需要利用引流管将体内已淤积或预计可能淤积的液体或气体引流出体外,达到治疗的目的。而传统引流管包括目前已应用于医疗过程中的引流管存在以下弊端:

腹腔、盆腔、胸腔、骨科关节手术具有腔隙狭小、需引流范围较大的特点。传统引流管因不可塑形,有一定弹性,常常难以固定地放置于腔隙最低位,不能满足外科手术中的“充分低位引流”的原则。并且传统引流方法需要多根引流管才能达到良好引流目的,同时会增加病人痛苦、医疗费用以及术后感染的风险,有时甚至需要再次手术或穿刺等操作。

传统引流管采取自行剪侧孔的方式,导致引流区域及面积有限,进而导致积液引流不充分。

传统引流管材料较柔软,易出现引流管管腔塌陷的情况,导致积液不易排出。

传统引流管采用被动引流的方式,利用虹吸作用或体内外压力差达到引流目的,常常出现引流不彻底的情况;而目前常常采用的主动引流方式需要将引流管长时间外接中心负压持续吸引,病人难以下床活动,影响其手术后恢复时间。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引流管及引流装置,以解决现有引流管不可塑形,弹性、质软,难以放置于腔隙最低位、管腔容易塌陷以及无法方便实现主动引流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引流管,包括:螺旋沟槽段、连接段和圆管段,连接段设置在螺旋沟槽段和圆管段之间并且连接段的两端分别与螺旋沟槽段和圆管段连接;螺旋沟槽段包括第一本体,开设在第一本体上并且在第一本体上呈螺旋分布的第一引流槽,以及沿第一本体的轴线贯穿第一本体的柔性导丝;连接段包括第二本体以及开设在第二本体上的第二引流槽,第二引流槽与第一引流槽连通;圆管段与第二引流槽连通。

本实用新型的引流管分为三段:螺旋沟槽段、连接段和圆管段。螺旋沟槽段具有可塑形的柔性导丝,能够帮助引流管的螺旋沟槽段实现任意塑形,使得引流管能够放置于引流区域的最低位,从而根据不规则引流区域塑形后可引流本区域所有的积液,最终达到低位充分引流的目的。同时,本实用新型的螺旋沟槽段具有在第一本体上呈螺旋分布的第一引流槽,其引流长度长,面积广。而且,本实用新型通过在第一本体和第二本体上分别开设第一引流槽和第二引流槽,引流槽腔内支撑力较大,避免了因引流管全为管状而导致管体塌陷的缺陷。并且本实用新型的螺旋沟槽段、连接段和圆管段构成整段引流管均能达到吸引的目的,引流效率高。

进一步地,在本发明较佳的实施例中,上述螺旋沟槽段包括3个彼此隔开设置的第一引流槽,3个第一引流槽将第一本体的横截面划分成三等分;连接段包括3个彼此隔开设置的第二引流槽,3个第二引流槽将第二本体的横截面划分成三等分。

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引流槽设计成3个,其均分分布在第一本体的外表面,彼此独立,在第一本体外侧形成引流通路,引流量大,并且即使某个第一引流槽发生堵塞,另外两个第一引流槽也不会受到影响,仍旧可以正常引流。

进一步地,在本发明较佳的实施例中,上述第一引流槽包括横截面呈矩形的第一开口以及横截面呈扇形的第二开口,第一开口设置于第一本体的外壁,第二开口设置于第一本体内,并且第二开口与第一开口连通。

呈矩形的第一开口的尺寸小于呈扇形的第二开口的尺寸。本实用新型通过较小尺寸的第一开口将腔隙内的积液引入至第二开口,由于第一开口尺寸相对较小,因此进入至第二开口内的积液不易返流回去;同时由于第二开口尺寸较大,更够快速地容纳进入第二开口的积液,快速地将积液引流出去。

进一步地,在本发明较佳的实施例中,上述第二引流槽呈直线地分布在第二本体上,第二引流槽包括横截面呈矩形的第三开口以及横截面呈扇形的第四开口,第三开口设置于第二本体的外壁,第四开口设置于第二本体内,并且第四开口与第三开口连通。

进一步地,在本发明较佳的实施例中,上述柔性导丝的材质是柔性金属。

进一步地,在本发明较佳的实施例中,上述螺旋沟槽段、连接段和圆管段均呈圆柱体,并且螺旋沟槽段、连接段和圆管段的外径相等。

一种引流装置,包括上述的引流管和负压引流球,引流管的圆管段与负压引流球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引流装置包括引流管和负压引流球,通过负压引流球可达到持续主动引流的目的,而不限制病人下床活动。

进一步地,在本发明较佳的实施例中,上述负压引流球包括排液入口以及带活塞的排气口,排液入口和排气口设置在负压引流球的球瓶上部,排液入口与引流管的圆管段连接,并且圆管段上设有引入开关。

进一步地,在本发明较佳的实施例中,上述负压引流球还包括排液出口,排液出口设置在负压引流球的球瓶下部,排液出口上设有引出开关。

进一步地,在本发明较佳的实施例中,上述引流装置还包括引流袋,引流袋与负压引流球的排液出口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引流装置通过在引流球下方接引流袋,其经济实惠,方便医护人员统计引流量。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可以随意塑形,引流面积大,不易塌陷,持续主动引流又不限制病人下床活动等优点。而且,本实用新型的引流管塑形后可一次放置到位,持续主动引流完全彻底,没有死角,1-2根引流管即可达到充分引流目的,其性能大大提升,减少了引流管的使用数量,节约了医疗成本。另外本实用新型的引流管可与引流袋连接,一方面,经济实惠,方便医护人员统计引流量外接普通引流袋,另一方面,能够减少再次手术或术后穿刺可能的机率,极大降低成本及病人痛苦。本实用新型可广泛应用于全国各大医院的腹腔、盆腔、胸腔、骨科关节术后积液引流,应用普遍。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引流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引流管的螺旋沟槽段的横截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引流管的连接段的横截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引流管的圆管段的横截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引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00-引流管;110-螺旋沟槽段;111-第一本体;112-第一引流槽;113-柔性导丝;114-第一开口;115-第二开口;120-连接段;121-第二本体;122-第二引流槽;123-第三开口;124-第四开口;130-圆管段;200-引流装置;210-负压引流球;211-排液入口;212-排气口;213-引入开关;214-活塞;215-排液出口;216-引出开关;220-引流袋。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实施例

请参见图1,本实用新型的引流管100包括:螺旋沟槽段110、连接段120和圆管段130。连接段120设置在螺旋沟槽段110和圆管段130之间并且连接段120的两端分别与螺旋沟槽段110和圆管段130连接。如图1所示,螺旋沟槽段110、连接段120和圆管段130均呈圆柱体,并且螺旋沟槽段110、连接段120和圆管段130的外径相等,使得整个导流管表面光滑,拔出时,不会造成对组织或内脏的伤害,并且降低拔出时给病人带来的疼痛感。

请参见图2,螺旋沟槽段110包括第一本体111、第一引流槽112和柔性导丝113。第一本体111大致呈圆柱体结构。如图1和图2所示,第一引流槽112开设在第一本体111上并且第一引流槽112在第一本体111上呈螺旋分布。请参见图2,第一引流槽112包括横截面呈矩形的第一开口114以及横截面呈扇形的第二开口115。第一开口114设置于第一本体111的外壁,第二开口115设置于第一本体111内,并且第二开口115与第一开口114连通。在图2所示出的实施例中,螺旋沟槽段110包括3个彼此隔开设置的第一引流槽112,3个第一引流槽112将第一本体111的横截面划分成三等分。柔性导丝113沿第一本体111的轴线贯穿第一本体111。在本实施例中,柔性导丝113的材质是柔性金属。例如,铜丝、铁丝或铝丝。

请参见图3,连接段120与螺旋沟槽段110的主要区别在于,连接段120不包括柔性导丝113,其主要用于将螺旋沟槽段110引流出的积液进一步引流至圆管段130,起到过渡连接的作用,不需要通过柔性导丝113进行弯曲变形。如图3所示,连接段120包括第二本体121和第二引流槽122。第二本体121也大致呈圆柱体形状。第二引流槽122开设在第二本体121上。第二引流槽122与第一引流槽112连通,同时,第二引流槽122也与圆管段130连通,从而将积液引出。在图3所示出的实施例中,连接段120包括3个彼此隔开设置的第二引流槽122,3个第二引流槽122将第二本体121的横截面划分成三等分。需要说明的是,第二引流槽122和第一引流槽112的个数需相等,并且多个第二引流槽122和多个第一引流槽112一一对应。图2和图3所示出的第一引流槽112和第二引流槽122的个数仅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中可以是4个或5个,其具体个数本实用新型不做限制。

与第一引流槽112不同的是,第二引流槽122呈直线地分布在第二本体121上。第二引流槽122可以理解为是直线型凹槽。第二引流槽122包括横截面呈矩形的第三开口123以及横截面呈扇形的第四开口124,第三开口123设置于第二本体121的外壁,第四开口124设置于第二本体121内,并且第四开口124与第三开口123连通。如图3所示,第二引流槽122的横截面形状与第一引流槽112的横截面形状相同,其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与第一引流槽112相匹配,加快积液的引流速度。

请参见图4,圆管段130为圆管结构,其与连接段120连通,用于将引流管100与外界引流器件连通,主要起连接作用。

请参见图5所示出的本实用新型的引流装置200,包括本实用新型的引流管100和负压引流球210。引流管100的圆管段130与负压引流球210连接。

请参见图5,负压引流球210包括排液入口211以及带活塞214的排气口212。排液入口211和排气口212设置在负压引流球210的球瓶上部。排液入口211与引流管100的圆管段130连接,以将引流管100引出的积液收集在负压引流球210中。圆管段130上设有引入开关213,用于控制引流管100与负压引流球210之间的通、断,在排气或排出积液时可关闭,避免积液或气体返流至引流管100中。排气口212用于排出负压引流球210内的空气,排气完成后用活塞214堵住排气口212。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优选实施例中,上述引流装置200还包括引流袋220。上述负压引流球210还包括排液出口215,排液出口215设置在负压引流球210的球瓶下部,排液出口215上设有引出开关216。引流袋220与负压引流球210的排液出口215连接。该引流袋220可以是普通引流袋220,经济实惠,方便医护人员记录引流量。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