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眼罩、头戴设备及用于制作眼罩的柱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097617发布日期:2019-03-13 23:59阅读:213来源:国知局
一种眼罩、头戴设备及用于制作眼罩的柱体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头戴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眼罩、头戴设备及用于制作眼罩的柱体。



背景技术:

现有的眼罩产品主要关注睡眠、防护以及理疗方面,主要目的是遮蔽强光,保护眼睛不受强光照射。大多智能穿戴产品的眼罩多采用海绵、TPU等软质材料制作,并且其外形仿照人的面部形状进行设计。仿形设计需要做大量的用户调研,研究不同人的面部并且做一个综合考虑,选择大样本量人群作为设计对象。这样既耗费前期调研成本,又难免有一小部分人无法适应眼罩。并且,不同的人种面部特征不同,例如白种人的鼻梁普遍比黄种人要高,那么一个国家或地区生产的眼罩可能并不适应其他国家或地区,也使得产品的销售市场受限。由于这种个体的差异性,现有的眼罩适应性仍有待改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眼罩,旨在解决传统眼罩对不同面部特征人群的适应性不佳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眼罩,包括柱状的眼罩主体,所述眼罩主体的一端用于佩戴在使用者的面部,另一端用于连接头戴装置,所述眼罩主体的任一端的任一部位在受到轴向压力时可发生轴向的弹性形变,且弹性形变量与受压部位的压力大小相适应,使所述眼罩主体与所述面部完整紧密相接。

进一步地,所述眼罩主体由多个柱体通过侧面连接的方式依次连接形成,所述柱体在轴向压力下收缩并在压力撤销后自动回弹,且每个所述柱体可独立伸缩。

进一步地,每个所述柱体与面部对应的端部设有柔性件,所述眼罩还包括包覆于所述眼罩主体外部的软性套件,所述眼罩主体在自然状态下为圆柱形或椭圆柱形,其两端平整,任一端所在的平面与柱体的侧面垂直。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头戴设备,包括上述的眼罩、与所述眼罩连接的头戴装置以及与所述头戴装置连接的可调头带。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眼罩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首先,在佩戴舒适度上得以提升,眼罩主体的任一端的任一部位在受到轴向压力时可发生轴向的弹性形变,且弹性形变量与受压部位的压力大小相适应,这样,用户佩戴眼罩时,其面部的不同位置对眼罩端部的压力不同,眼罩主体的相应部位自动适应不同压力发生相应程度的收缩,使眼罩的任一部位都能够与面部完整紧密相接,遮光性好,且各处受力均匀无压迫感,佩戴舒适,可以自适应不同人群。

另外,在制造效率和成本上具有明显的优势,眼罩在自然状态下的结构可以设计为简单的柱形,其端部形状不需特殊设计,自然不需进行大量前期调研,生产效率高,且不需为了适应不同人种而研发不同的形状,适用性好,无市场拓展局限,具有很好的经济效益。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柱体,用于制作眼罩中的眼罩主体,包括相互套接的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上设有定位件,所述第二连接件上设有与所述定位件配合的滑道,使所述第二连接件和所述第一连接件可相对伸缩,所述第二连接件和第一连接件之间设有弹性件,用于在所述第一连接件或第二连接件的端部受压时发生弹性形变以保持所述第一连接件或第二连接件的受压端与施压体的紧密相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连接件包括前段和后段,所述前段与所述第二连接件连接,所述定位件设置于所述前段,在所述后段的自由端或第二连接件的自由端设有柔性件;所述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均为中空管件,所述后段和前段轴向连通,且所述前段的横截面积小于后段的横截面积,所述前段和后段的过渡处形成有台阶。

进一步地,所述滑道为与所述第二连接件轴向平行的槽孔,所述定位件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连接件上的凸块,所述凸块位于所述槽孔中且高于所述第二连接件的表面。

进一步地,所述定位件还包括V形弹性丝,所述凸块连接于所述V形弹性丝的两端,所述第一连接件开设有两个对称的通孔,所述V形弹性丝两侧受迫置于所述第一连接件的腔体内,使所述凸块自所述通孔伸出;所述弹性件设置于所述第二连接件内的底部和所述第一连接件内的V形弹性丝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连接件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侧面、第二侧面、第三侧面和第四侧面,所述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相对,所述第一侧面设有轴向延伸的第一凸脊,所述第一凸脊包括位于所述前段的前段凸脊和所述后段的后段凸脊;所述第二侧面设有轴向延伸的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包括位于所述前段的前段凹槽和位于所述后段的后段凹槽;

所述第二连接件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五侧面、第六侧面、第七侧面和第八侧面,所述第五侧面和第六侧面相对,所述第五侧面设有第二凸脊,所述第六侧面设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凸脊套设于所述前段凸脊上,所述第二凹槽套设于所述前段凹槽上;

所述第二凸脊的外表面和所述后段凸脊的外表面平齐,所述第二凹槽的外表面和所述后段凹槽的外表面平齐;

两个所述柱体可通过第二凸脊与第二凹槽的配合以及后段凸脊与后段凹槽的配合相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三侧面和第四侧面相对且为平行的弧面,所述第三侧面的宽度小于第四侧面的宽度,所述第七侧面和第八侧面相对且为平行的弧面,所述第七侧面的宽度小于第八侧面的宽度,所述柱体用于所述眼罩时,所述第三侧面和第七侧面朝向眼罩内侧,所述第四侧面和第八侧面朝向眼罩外侧。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柱体的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可相对伸缩,即发生弹性形变,将多个柱体连接形成眼罩主体时,每个柱体可独立变形。佩戴眼罩时,眼罩远离面部的一端固定不动,而接触面部的一端会受压发生相对收缩,由于每个柱体可以独立伸缩,且由于弹性件的回复力作用,使每个柱体都可以和面部保持紧密连接且不会压力过大,使得眼罩可以自动适应面部结构,佩戴触感舒适不生硬,既可以遮光又可以舒适地观看视频或感受眼部护理,使用体验较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遮光眼罩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遮光眼罩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头戴设备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柱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柱体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采用柱体制作眼罩的原理图;

图中标记的含义为:

1-眼罩;2-眼罩主体;3-电子装置;4-可调头带;5-柱体;

21-第一段;22-第二段;23-接触端;

51-第一连接件;52-第二连接件;53-柔性件;54-定位件;55-滑道;55a-槽孔;56-弹性件;

511-前段;512-后段;513-台阶;514-通孔;515-第一侧面;516-第二侧面;517-第三侧面;518-第四侧面;519-第一凸脊;5110-第一凹槽;

541-凸块;542-V形弹性丝;

521-第五侧面;522-第六侧面;523-第七侧面;524-第八侧面;525-第二凸脊;526-第二凹槽;

5191-后段凸脊;5192-前段凸脊;5111-后段凹槽;5112-前段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需说明的是,当部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部件,它可以直接或者间接在该另一个部件上。当一个部件被称为“连接于”另一个部件,它可以是直接或者间接连接至该另一个部件上。术语“上”、“下”、“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便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技术特征的数量。“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为了说明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技术方案,以下结合具体附图及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请参阅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眼罩1,其包括柱状的眼罩主体2,该眼罩主体2的一端用于佩戴在使用者的面部,另一端用于连接头戴装置,该眼罩主体2的任一端的任一部位在受到轴向压力时可发生轴向的弹性形变,且弹性形变量与受压部位的压力大小相适应,使眼罩主体2与面部完整紧密相接。即,眼罩主体2是一空心柱状结构,佩戴眼罩1时,眼罩1罩于眼睛周围,眼罩1的任一部位都是可以沿着轴向独立伸缩变形的,这使得在其端部的任一位置施压时,该位置对应的眼罩主体2的一部分会发生弹性变形,其他位置受到压力时,对应的其他部位也发生弹性变形,而不同部位可以独立发生弹性变形而不会过渡牵连,使整个眼罩主体2的任一部位都能够适应该部位受到的压力,进而,该眼罩1可以自适应用户的面部特征。

该眼罩1可以进一步包括包覆于眼罩主体2外部的软性套件,可以理解的是,当眼罩主体2本身与面部接触的部位是软性亲肤材料时,也可以不设有软性套件。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眼罩1具有如下效果:首先,在佩戴舒适度上得以提升,眼罩主体2的任一端的任一部位在受到轴向压力时可发生轴向的弹性形变,且弹性形变量与受压部位的压力大小相适应,这样,用户佩戴眼罩1时,其面部的不同位置对眼罩端部的压力不同,眼罩1自动适应不同压力发生相应程度的收缩,使其任一部位都能够与面部紧密相接,遮光性好,且各处受力均匀无压迫感,佩戴舒适,可以自适应不同人群。

另外,在制造效率和成本上具有明显的优势,眼罩1在自然状态下的结构可以设计为简单的柱形,其端部形状不需特殊设计,自然不需进行大量前期调研,生产效率高,且不需为了适应不同人种而研发不同的形状,适用性好,不会导致市场拓展局限,具有很好的经济效益。

进一步地,该眼罩主体2的形状优选采用圆柱或椭圆柱形,因为其能够自适应用户的面部特征,进而不需设计为特殊的曲线形,在自然状态下,端部为圆柱形或椭圆柱形,其两端平整,任一端所在的平面与柱体的侧面垂直。这样既便于制造,又美观大方。

参考图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眼罩1适用于各种头戴设备,头戴设备包括上述的眼罩1、与眼罩1连接的电子装置3以及与电子装置3连接的可调头带4。该眼罩1的一端连接电子装置3,另一端与使用者接触。该电子装置3可以为智能多媒体装置(例如VR装置)或眼部护理装置(例如眼部按摩仪)。

该头戴设备由于采用了上述的眼罩1,使其能够自动适应各种面部结构特征的人群,适用范围广,解决了因个体差异导致的应用局限问题。

进一步参考图1,该眼罩主体2可以是由多个柱体5通过侧面连接的方式依次连接形成的,柱体5在轴向压力下收缩并在压力撤销后自动回弹,每个柱体5可独立伸缩。柱体5与面部对应的端部可以设有柔性件53,用于提供较舒适的触感。该柔性件53可以是海绵等柔软质轻的材料。

参考图4和图5,该柱体5具有如下结构:柱体5包括相互套接的第一连接件51和第二连接件52,第一连接件51上设有定位件54,第二连接件52上设有与定位件54配合的滑道55,定位件54位于滑道55中,二者可以相对滑动,使第二连接件52和第一连接件51可沿滑道55方向相对伸缩,第二连接件52和第一连接件51之间设有弹性件56,用于在第一连接件51或第二连接件52的端部受压时发生弹性形变以保持第一连接件51或第二连接件52的受压端与施压体的紧密相接,即由于弹性件56的存在,当第一连接件51或者第二连接件52受到外力推动而向对方缩进时,弹性件56被压缩而对第一连接件51或者第二连接件52产生反向的弹力,这种反向的弹力和施压力的方向相反,使得被压的第一连接件51或者第二连接件52的端部和施压体之间保持紧密的接触,且弹力的力度适中,不会像硬性物体一样造成明显的压迫感。

参考图6,根据极限原理,多数个小线段依次连接可视为平滑的曲线,将多数个本实施例的柱体51并列排成一列,其端部依次连接可视为一条平滑的线条,将多数个柱体51并列排成多行多列可视为平滑的面。应用在本实施例中,每个柱体51的第一连接件51和第二连接件52都可相对伸缩,使得线条或面上任一点可随外力上下浮动。如图1和图2,采用多个柱体51依次连接形成闭合环形结构,即为眼罩主体2,每个柱体51的第一连接件51和第二连接件52可以相对伸缩,佩戴眼罩1时,眼罩1远离面部的一端通常是固定不动的,而接触面部的一端会受压发生相对收缩,由于每个柱体51可以独立伸缩,且由于弹性件56的回复力作用,使每个柱体51都可以和面部保持紧密接触,使得眼罩1可以很好的适应用户的面部结构,眼罩1端部的整体结构呈现与面部匹配的平滑曲线,进而使佩戴触感舒适不生硬,而且不会出现缝隙,可以很好的遮光和观看视频或感受眼部护理,使用体验较好。

柱体51和柱体51之间通过侧面对接的方式连接,形成闭合环状的眼罩主体2。多个柱体51的第一连接件51相连形成眼罩主体2的第一段21,多个柱体51的第二连接件52相连形成第二段22,设有柔性件53的一端形成接触端23,用于和使用者面部接触。在一种实施例中,眼罩1的第二段22嵌入连接于电子装置3,第一段21外露,第一段21的端部是接触端23,与使用者眼部周围接触。当然,也可以在第二连接件52上设柔性件53,第二段22用于与使用者的面部接触。

进一步地,该柱体51的第一连接件51和第二连接件52均为中空的管件,第一连接件51包括轴向连通的前段511和后段512,前段511的横截面积小于后段512的横截面积,在前段511和后段512的过渡处形成台阶513,该台阶513优选为垂直轴向的台阶513。前段511与第二连接件52连接,定位件54设置于前段511,在后段512的自由端或第二连接件52的自由端设有易压缩的柔性件53,该柔性件53用于与使用者面部接触。

本实施例中的第二连接件52上的滑道55优选为与第二连接件52轴向平行的槽孔55a,该槽孔55a为宽度一致的条形的槽孔55a且两端呈圆弧状,定位件54包括设置于第一连接件51上的凸块541,凸块541的宽度或直径略小于槽孔55a的宽度,凸块541位于槽孔55a中且高于第二连接件52的表面,使其能够在槽孔55a中滑行并截止于槽孔55a的两圆弧端,进而限制第二连接件52和第一连接件51的相对行程。当然,第一连接件51的台阶513也可以用于限制第二连接件52的行程。

进一步地,该定位件54还包括V形弹性丝542,上述的凸块541连接于V形弹性丝542的两端,相应地,第一连接件51开设有两个对称的通孔514,V形弹性丝542两侧受迫置于第一连接件51的腔体内,使凸块541自通孔514伸出。该定位件54结构简单易制造,且采用V形弹性丝542连接凸块541,使凸块541能够在外部压力下缩进通孔514,在外部压力解除时弹出通孔514,利用这个特点,在装配柱体51时,将第二连接件52推向第一连接件51,凸块541受迫缩回通孔514,在槽孔55a处又弹出通孔514,完成装配。在使用时若发生故障,也便于拆卸维护。

基于该定位件54的设计,凸块541优选设有弧形导向面,以便于在槽孔55a的端部处可以滑出槽孔55a,当然,该导向面的斜度需合理设计,以免斜度过大而在正常使用时误滑出槽孔55a。

另外,弹性件56可以设置于第二连接件52内的底部和该V形弹性丝542之间。

在本实施例中,为了便于将多个柱体51从侧面连接起来且能够使不同的柱体51发生不同的轴向移动,对第一连接件51和第二连接件52的外形进行了设计,具体为:第一连接件51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侧面515、第二侧面516、第三侧面517和第四侧面518,整体外形类似长方体形,第一侧面515和第二侧面516相对,第三侧面517和第四侧面518相对,第一侧面515设有轴向延伸的第一凸脊519,第一凸脊519至少包括位于后段512的后段凸脊5191,在其他实施例中,还进一步包括位于前段511的前段凸脊5192。第二侧面516设有轴向延伸的第一凹槽5110,第一凹槽5110至少包括位于后段512的后段凹槽5111,在其他实施例中,还进一步包括位于前段511的前段凹槽5112。第二连接件52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五侧面521、第六侧面522、第七侧面523和第八侧面524,整体形状也类似长方体,第五侧面521和第六侧面522相对,第七侧面523和第八侧面524相对,第五侧面521设有第二凸脊525,第六侧面522设有第二凹槽526。配合关系如下:第二凸脊525的外表面和后段凸脊5191的外表面平齐,第二凹槽526的外表面和后段凹槽5111的外表面平齐,两个柱体51通过第二凸脊525与第二凹槽526的配合以及后段凸脊5191与后段凹槽5111的配合相连接。也就是说,第一连接件51和第二连接件52对接后,二者侧面的凸脊连接成一条直线凸脊,二者侧面的凹槽也连接成一条直线凹槽,直线凸脊和直线凹槽配合,使得柱体5和柱体5的对接更加容易且美观。

在上述实施例中,第一连接件51和第二连接件52的侧面分别设有凸脊和凹槽,而第一连接件51的前段511和第二连接件52套接,二者的套接处可以是任意合理的形状,当如上述其他实施例所述的第一凸脊519还包括前段凸脊5192,第一凹槽5110还包括前段凹槽5112时,则第二连接件52的第二凸脊525套设于前段凸脊5192上,第二凹槽526套设于前段凹槽5112上。

基于上述第一连接件51和第二连接件52的结构设计,定位件54优选设置于第三侧面517和第四侧面518的前段部分上。槽孔55a设置于第二连接件52的第七侧面523和第八侧面524上。

作为进一步的改进,第一连接件51的第三侧面517和第四侧面518为平行的弧面,且弧面中部由第三侧面517向第四侧面518的方向凸起,第三侧面517的宽度小于第四侧面518的宽度。第二连接件52的第七侧面523和第八侧面524为平行的弧面,第七侧面523的宽度小于第八侧面524的宽度,弧面的中部由第七侧面523向第八侧面524的方向凸起。将多个柱体51拼接成眼罩主体2时,第三侧面517和第七侧面523朝向内侧,第四侧面518和第八侧面524朝向外侧,内侧侧面的宽度较外侧侧面的宽度稍小且表面为弧面,便于形成环形结构且美观。

基于上述的柱体51的可伸缩性,由多个柱体51阵列排布形成的面结构或者线结构也可以自动适应接触物体的结构特征,与接触物体进行密切的贴合且无压迫感。利用该特点可以做成多种弹性产品,例如床垫、被子、枕头、坐垫等。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