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肿瘤内科引流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806743发布日期:2019-05-31 21:51阅读:276来源:国知局
一种肿瘤内科引流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具体是一种肿瘤内科引流装置。



背景技术:

肿瘤患者在后期很容易产生胸腔等部位的积水,肿瘤内科在进行胸腔引流操作时,通常是将引流管一头伸入患者体内,一头伸入收集袋,通过重力作用将胸腔内的积水引出。

这样操作不能控制引流速度,同时在更换引流装置时容易产生倒流现象,导致细菌等有害物质进入体内,对患者的造成伤害。

在引流过程中易发生堵塞,在发生堵塞时,一般使用连接有负压吸引器的细小软管深入引流管内,将管内的堵塞物吸引,然后从吸引管内吸出,这样不仅操作复杂而且操作时间过长,同时受限于细小软管的直径,清除堵塞物的效果并不理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肿瘤内科引流装置,它能够利用负压原理进行引流,能够控制引流速度,在引流管发生堵塞时又能够快速的清除堵塞物。

本实用新型为实现上述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肿瘤内科引流装置,包括管道系统、引流瓶、调压瓶和负压瓶,所述管道系统包括第一引流管、第二引流管、第一负压管和第二负压管,所述第一引流管上设有固定块、无菌囊和套接片,所述固定块与第一引流管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固定块的中心位置设有第一通孔,所述固定块靠近第一引流管管口的一侧设有渗透膜,所述渗透膜中心位置设有与第一通孔相适应的圆孔,所述固定块上设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二引流管的一端与第一通孔连接,所述第一引流管的另一端通过套接片与第二引流管密封套接,所述无菌囊与第一引流管相连通,所述第二引流管远离固定块的一端设有第一瓶塞,所述第一瓶塞与引流瓶上部连接,所述第一瓶塞与第一负压管密封套接,所述第一负压管远离第一瓶塞的一端设有第二瓶塞,所述第二瓶塞与调压瓶上部连接,所述第二瓶塞与第二负压管密封套接,所述第二负压管的一端与负压瓶连接,所述负压瓶上设有控制阀。

包括储气瓶和进气管,所述储气瓶与进气管螺纹连接,所述进气管上设有负压控制器,所述进气管的另一端与第二瓶塞连接。

所述进气管与第二瓶塞连接的一端伸入调气瓶内部1-3CM。

所述第一引流管远离固定块的一端设有固定罩。

所述第二引流管的一端与第一通孔螺纹连接。

对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第一引流管通过固定块与第二引流管一端连接,第二引流管的另一端通入引流瓶内,所述引流瓶与调压瓶和负压瓶相连通,负压瓶上设有控制阀,能够控制负压的大小,从而能够实现负压引流,当出现堵塞现象时,可以通过无菌囊将尿素酶注入第一引流管内,尿素酶沿着第一引流管内壁到达固定块,再通过固定块上的第二通孔到达渗透膜内侧,经过渗透膜的渗透作用后到达第二引流管的管口处,将附着的血栓堵塞物溶解,从而实现清除堵塞物的作用。

2、当调压瓶内因负压过大而无法再进行调节调压瓶内的压强时,进气管省设有的负压控制器能够根据设定的负压将储气瓶瓶内的气体释放,当调压瓶内负压值达到正常范围内时,负压控制器将储气瓶关闭,不再释放气体,从而起到调节调压瓶内负压的作用。

3、所述进气管与第二瓶塞连接的一端伸入调气瓶内部1-3CM,不会使从储气瓶进入的气体通过第一负压管进入到引流瓶内,能够使充气瓶内释放的气体充分对调压瓶内的负压进行调节,提高了调节效果,从而实现引流装置的顺利运行。

4、设有的固定罩能够对第一引流管起到固定作用,将第一引流管的外端固定在人体外,防止其划入患者体内,对患者起到保护作用。

5、所述第二引流管的一端与第一通孔螺纹连接,能够实现第二引流管与第一通孔的分离,从而实现第二引流管与第一引流管的分离,在医护人员使用时,方便了引流装置的拆卸与组装,提高了医护人员的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附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I处放大示意图。

附图3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引流管与第二引流管靠近固定块一端连接示意图。

附图4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引流管与第二引流管远离固定块一端连接示意图。

附图中所示标号:

1、引流瓶;2、调压瓶;3、负压瓶;4、第一引流管;5、第二引流管;6、第一负压管;7、第二负压管;8、固定块;9、无菌囊;10、套接片;11、第一通孔;12、渗透膜;13、圆孔;14、第二通孔;15、固定罩;16、第一瓶塞;17、第二瓶塞;18、控制阀;19、储气瓶;20、进气管;21、负压控制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此外应理解,在阅读了本实用新型讲授的内容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作各种改动或修改,这些等价形式同样落于本申请所限定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所述是一种肿瘤内科引流装置,主体结构包括管道系统、引流瓶1、调压瓶2和负压瓶3,引流瓶1能够盛放从胸腔内引出的液体,调压瓶2能够调节整个引流装置的负压,使引流装置内的负压值始终处于设定的范围内,控制了引流装置的引流速度,负压瓶3根据设定的负压值来提供负压,保证引流装置能够顺畅的运行,所述管道系统包括第一引流管4、第二引流管5、第一负压管6和第二负压管7,所述第一引流管4设有固定块8、无菌囊9和套接片10,所述固定块8与第一引流管4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固定块8的中心位置设有第一通孔11,所述固定块8靠近第一引流管4管口的一侧设有渗透膜12,所述渗透膜12中心位置设有与第一通孔11相适应的圆孔13,所述渗透膜12只允许酶通过,当发生堵塞时,注入的尿素酶通过渗透膜12的渗透作用后到达第一引流管4管口外部,能够对附着的血栓进行溶解,从而达到去除堵塞物的目的,同时渗透膜12中心位置设有的圆孔13为通孔,通孔直径大小与第一通孔11直径大小相同,能够保证体内积液能够顺利的经过渗透膜12进入到第二引流管5内,从而实现第二引流管5引流的目的,所述固定块8上设有第二通孔14,所述第二引流管5的一端与第一通孔11连接,所述第一引流管4的另一端通过套接片10与第二引流管5密封套接,使第一引流管4与第二引流管5之间形成密闭空间,所述无菌囊9与第一引流管4相连通,使用注射器通过无菌囊9将尿素酶注入到第一引流管4与第二引流管5之间的空隙里,再通过注射器的加压将尿素酶压入渗透膜12内,加快了血栓塞物的溶解速率,提高了清除堵塞物的效率,所述第二引流管5远离固定块8的一端设有第一瓶塞16,所述第一瓶塞16与引流瓶1上部连接,所述远离固定块8的一端伸入引流瓶1内部2CM左右,能够防止引出液的逆流,避免了患者受到伤害,所述第一瓶塞16与第一负压管6密封套接,所述第一负压管6远离第一瓶塞16的一端设有第二瓶塞17,所述第一负压管6与第二瓶塞17连接的一端伸入到调气瓶底部,所述调气瓶底部装有无菌水,能够通过观察水中气泡数量来判断负压状态,也能够判断出引流速度,所述第二瓶塞17与调压瓶2上部连接,所述第一瓶塞16与第二瓶塞17均为橡胶瓶塞,能够保证整个引流装置的密封性,保证了负压引流的效果,所述第二瓶塞17与第二负压管7密封套接,所述第二负压管7的一端与负压瓶3密封连接,所述负压瓶3上设有控制阀18,所述控制阀18能够根据设定的负压值大小来控制负压瓶3,能够为引流装置提供持续稳定的负压,保证了引流装置的有效运行。

为了更加有效地调节调气瓶内的负压值,防止负压瓶3内的负压过大,在第二瓶塞17的顶部连接有进气管20,进气管20与储气瓶19螺纹连接,所述进气管20上设有负压控制器21,当调气瓶内的负压过大时,负压控制器21会将出气瓶内的气体释放,从而起到调节气压的作用。

为了使储气瓶19内释放的气体更加有效地调节负压,进气管20伸入到负压瓶3内部2CM,使从储气瓶19进入到负压瓶3内的气体不会从第一负压管6进入到引流瓶1内,避免了引出液的回流。

为了防止在第一引流管4滑入人体内,在第一引流管4体外的一端设有固定罩15,所述固定罩15能够与人体紧密贴合,有效避免第一引流管4滑入人体内,同时保证了第一引流管4不会随意的滑动。

为了便于第二引流管5与第一引流管4的分离,将第二引流管5通过第一通孔11与第一引流管4螺纹连接,使第二引流管5与第一引流管4能够实现快速的组装与拆解,提高了医务人员的工作效率。

当引流装置发生堵塞时的具体操作方式:

使用注射器通过无菌囊9将尿素酶注入到第一引流管4与第二引流管5形成的密闭空间内,使尿素酶穿过固定块8上的第二通孔14到达渗透膜12内侧,通过注射器的加压使尿素酶通过渗透膜12渗透至第一引流管4外部,将附着的血栓进行溶解,达到清除堵塞物的作用。

实施例:一种肿瘤内科引流装置,包括管道系统、引流瓶1、调压瓶2和负压瓶3,所述管道系统包括第一引流管4、第二引流管5、第一负压管6和第二负压管7,所述第一引流管4的上设有固定块8、无菌囊9和套接片10,所述固定块8与第一引流管4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固定块8为圆饼状,所述固定块8的中心位置设有第一通孔11,所述固定块8靠近第一引流管4管口的一侧设有渗透膜12,所述渗透膜12中心位置设有与第一通孔11相适应的圆孔13,所述第一通孔11的直径大小与渗透膜12中心设有的圆孔13直径大小相同,所述渗透膜12固定在固定块8外侧,所述固定块8上设有第二通孔14,所述第二通孔14围绕第一通孔11环形均等分布,所述第二通孔14靠近第一引流管5管口的一侧与渗透膜12紧密贴合,所述第一引流管4远离固定块8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固定罩15,所述固定罩15为软质固定罩15,与人体紧密贴合,所述第二引流管5的一端与第一通孔11螺纹连接,所述第一引流管4的另一端通过套接片10与第二引流管5密封套接,所述套接片10设置于离第一引流管4另一端管口1CM处,所述无菌囊9与第一引流管4相连通,所述无菌囊9离第一引流管4远离固定块8的一端管口处3CM处,所述第二引流管5的远离固定块8的一端与第一瓶塞16密封套接,所述第一瓶塞16与引流瓶1上部连接,所述第二引流管5的远离固定块8的一端伸入引流瓶1内部2CM,所述第一瓶塞16与第一负压管6密封套接,所述第一负压管6一端深入引流瓶12CM,所述第一负压管6远离第一瓶塞16的一端设有第二瓶塞17,所述第一负压管6远离第一瓶塞16的一端伸入到调压瓶2底部,所述第二瓶塞17与调压瓶2上部连接,所述第一瓶塞16与第二瓶塞17均为橡胶材质,所述调压瓶2底部注有无菌水,能够将第一负压管6的管口淹没,所述第二瓶塞17与进气管20密封套接,所述进气管20与第二瓶塞17连接的一端深入调气瓶内部2CM,所述进气管20上设有负压控制器21,所述进气管20的顶端与储气瓶19螺纹连接,所述第二瓶塞17与第二负压管7一端密封套接,所述第二负压管7远离第二瓶塞17的一端与负压瓶3连接,所述负压瓶3上设有控制阀18。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