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一次性膝关节腔穿刺及冲洗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346822阅读:687来源:国知局
一种一次性膝关节腔穿刺及冲洗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一次性膝关节腔穿刺及冲洗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及预期寿命的提高,膝骨关节炎的患者率逐年上升。另外,痛风性关节炎,急慢性或创伤性滑膜炎,风湿及类风湿性关节炎亦极大地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为家庭及社会带来了沉重的负担。

关节液也称为滑膜液,具有滑润关节、减轻关节震动的作用。另外,关节液还能营养关节软骨,有效地发挥关节软骨对炎症介质的屏障作用。正常情况下,关节液清亮、粘稠、无色透明或呈浅黄色。但在各种病变条件如炎症、感染、磨损、创伤等因素作用下,关节液可能激增,关节液中内含的致炎因子、免疫复合物及酶类等物质的失调影响膝关节腔内稳态,直接导致局部的疼痛并加重关节炎的进程。

膝关节腔冲洗对于多种常见的膝关节疾病的治疗有显著疗效,主要包括化脓性关节炎,骨关节炎,痛风性关节炎,急慢性或创伤性滑膜炎,风湿及类风湿性关节炎。关节冲洗可以最大限度减少细菌数量,清除碎屑、游离体及痛风石,清除各种炎症介质及免疫复合物,通过改善患者膝关节腔的局部内环境而减轻患者的疼痛,达到减轻临床症状甚至治疗的作用。对于急性滑膜炎及痛风性关节炎,及时有效的膝关节腔冲洗及局部液压抗炎治疗取得了显著的临床效果,得到国内外的公认。

目前膝关节腔的冲洗可在手术室采用关节镜进行,然而对于症状较轻的患者,关节镜冲洗显得较为繁杂且费用高,目前尚缺少简单有效的非手术室治疗策略。针对目前稀有的门诊治疗方案,膝关节腔的冲洗多采用进出口分开方式进行,即行膝关节的内侧和外侧穿刺,通过重力作用冲洗引流。此方法常因多个部位穿刺而增加患者痛苦,而多点穿刺也增加膝关节内感染的风险。对于膝关节腔的注射,一般选用5ml的注射器(7-9号针头),膝关节腔内冲洗包括生理盐水、玻璃酸钠、中药注射液、复合臭氧、富含血小板血浆,复方倍他米松注射液等。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一次性膝关节腔穿刺及冲洗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一次性膝关节腔穿刺及冲洗装置,包括进液针道、出液针道、第一注射器、第二注射器、间隔、进液口、接口、双向接管、生理盐水、穿刺针、止血贴、弹性绷带、棉球、备用针头、包装盒、清洁刷、纱布、第三注射器和引流口,所述穿刺针包括出液针道和进液针道,所述出液针道和进液针道之间固定有间隔,所述出液针道的一侧固定有引流口,所述引流口通过双向接管与第一注射器或可调式负压引流装置连接,所述进液针道的一端固定有进液口,所述进液针道通过进液口与第二注射器或可调式加压动力装置连接,所述第一注射器、第二注射器、第三注射器、生理盐水、穿刺针、止血贴、弹性绷带、棉球、备用针头、清洁刷和纱布均放置在包装盒内。

进一步地,还包括包装盒,所述包装盒用于存放所述第一注射器、第二注射器、第三注射器、生理盐水、穿刺针、止血贴、弹性绷带、棉球、备用针头、清洁刷和纱布。

进一步地,所述穿刺针的针尖为尖峰状,所述针尖具有尖峰顶角,所述尖峰顶角为60°至90°。

进一步地,所述双向接管为软管材质。

进一步地,所述双向接管的两端均固定有接口,所述双向接管的一端通过接口与出液针道连接,所述双向接管的另一端通过接口与第一注射器或可调式负压引流装置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引流口位于出液针道的三分之二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造价低廉、使用方便,可手动或配合负压引流或加压动力装置,适用于化脓性关节炎,骨关节炎,痛风性关节炎,急慢性或创伤性滑膜炎,风湿及类风湿性关节炎等疾病的膝关节腔穿刺及冲洗,在冲洗过程中仅一次穿刺就能实现局部冲洗及引流双重作用,最大限度改善膝关节腔内环境,与此同时,减少了穿刺损伤及感染的机会。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穿刺及引流连接套件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次性膝关节腔穿刺冲洗包及其内含配件图。

图中:1、进液针道;2、出液针道;3、第一注射器;4、第二注射器;5、间隔;6、进液口;7、接口;8、双向接管;9、生理盐水;10、穿刺针;11、止血贴;12、弹性绷带;13、棉球;14、备用针头;15、包装盒;16、清洁刷;17、纱布;18、第三注射器;19、引流口;20、尖峰顶角。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主要包括膝关节腔穿刺及引流连接套件(示意图1),一次性膝关节腔穿刺冲洗包(示意图2),穿刺针10的针尖为尖峰状,具有尖峰顶角20,尖峰顶角20具有角度α,α优选为60°≤α≤90°,进针容易,能减轻患者穿刺时的痛苦,另外,穿刺针10实质为连体进出液双针道(进液针道1和出液针道2)组成,两者相互独立却又成为一个整体,这种连体设计,集进出液针道为一体,避免了关节腔的二次穿刺,示意图1中间隔5为进出液针道的隔离区域,双向接管8为软管设计,包含两个接口7,一侧通过接口7连接第一注射器3或可调式负压引流装置(图中未示出),另一侧连接出液针道2的引流口19设计,该引流口19设计位于穿刺针10的三分之二位置,有助于确定膝关节腔穿刺的深度,进液口6连接第二注射器4或可调式加压动力装置。

参见示意图2,本实施例还包括一次性生理盐水冲洗液9,为小包装设计,便于保存,且不浪费,本实施例还包括第三注射器18及备用针头14,可通过进液口6向关节腔内注射药物如(玻璃酸钠、中药注射液、复合臭氧、富含血小板血浆,复方倍他米松注射液),止血贴11用于穿刺部位的止血,纱布17、弹性绷带12可用于引流-冲洗-引流后的膝关节局部加压包扎,消毒棉球13、清洁刷16用于膝关节腔穿刺部位的消毒,穿刺针10即为进液针道1和出液针道2的连体设计,包装盒15内为各种形状的凹槽设计,用于容纳膝关节腔穿刺及冲洗装置各配件。

工作原理:穿刺点为髌骨外上缘,此区域神经分布少,感觉不敏感,痛感减,膝关节腔穿刺的全程应遵守无菌操作原则,首先,打开一次性膝关节腔穿刺及冲洗包,清洁刷16蘸安尔碘消毒髌骨外上缘2-3次,穿刺针10给予穿刺,患者仰卧位,膝关节伸直,髌骨外上缘处与股外侧肌交界处,斜向髌股关节中心,垂直皮肤穿刺进入关节腔,穿刺如遇骨性阻挡宜略退针少许并稍改换穿刺方向,通过穿刺针出液口的凸槽来评估穿刺的深度,穿刺成功后,可见穿刺针有少许关节液流出,这时使用托盘,将第一注射器3连接于进液口6,同时将第二注射器4通过双向接管8连接于穿刺针出液口的引流口19,回抽引流关节液,多次确定完全引流后,拧开生理盐水9冲洗液,用第一注射器3吸取后通过进液口6,快速冲洗膝关节腔,反复多次后,通过第三注射器18给予药物治疗(如复方倍他米松注射液配合利多卡因),用无菌棉球13将穿刺点周围抹干,用止血贴11敷于穿刺点,纱布17覆盖于穿刺点,弹性绷带12给予加压包扎,注意松紧度及患者的感觉,膝关节穿刺术后,患者应尽可能休息1~2天,针眼处6小时内不要接触水,48小时内不宜涂抹外用药。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