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流可调式电鍉针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494620发布日期:2019-01-04 23:44阅读:264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流可调式电鍉针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讲是一种电流可调式电鍉针。



背景技术:

鍉针疗法是用鍉针按压经络穴位表面,以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鍉针为古代九针之一,长约3~4寸,现多用粗钢丝制成(也有用硬木或骨质材料制成者),针头钝圆如黍粟,不致刺入皮肤,用于穴位表面的推压。其原埋是通过皮部与体内经络的联系,起到疏导气血的作用。

为了使用更加方便,专利号为201510112368.1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多功能电鍉针治疗仪。该专利以顶罩和后罩组成的头盔为载体,将电鍉针可调节式地设置于头盔上。电鍉针可根据人体头部穴位进行调整,在专业人员调试好之后,病人在家即可自行针灸。使用时,电鍉针上连接导线,使电鍉针通电并产生脉冲信号,以对相应穴位进行刺激。不同大小的电流对穴位的刺激作用不同,进而产生不同的治疗效果。相应的,不同的症状、不同的穴位需要用不同大小的电流进行刺激才能起到最佳治疗效果。然而,以上结构设计的电鍉针治疗仪,所有电鍉针上的电流只能通过发出电流信号的控制器进行统一调节,每个电鍉针上的电流均是相同的,这样就导致始终有部分穴位无法接受最合适电流的刺激,治疗效果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案由此而生。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电流可独立调节的电流可调式电鍉针。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电流可调式电鍉针,包括定位构件以及固持于定位构件上的主针;所述定位构件包括同轴心布置的导电弹簧、带有轴向孔的下锁紧螺母、内部中空的基座螺杆、隔离套圈、电极片;所述主针竖直穿过电极片、导电弹簧、下锁紧螺母、隔离套圈、基座螺杆;所述隔离套圈收容于基座螺杆内,且弹性夹持主针;所述下锁紧螺母与基座螺杆螺接;所述电极片与主针抵接;所述导电弹簧收容于下锁紧螺母的轴向孔内,其中,导电弹簧的下端与基座螺杆抵接,上端通过电阻调节机构与电极片电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电阻调节机构包括滑动触点以及与下锁紧螺母同轴心布置的旋转螺帽、环状的厚膜电阻片;所述主针竖直穿过旋转螺帽、厚膜电阻片;所述厚膜电阻片位于导电弹簧的上方;所述厚膜电阻片包括环状的基板、电阻膜带、固定触点,电阻膜带首尾不相连地绕设于基板的上端面,固定触点位于基板的下端面且与电阻膜带的其中一端电连接,固定触点与导电弹簧抵接;所述旋转螺帽可转动地设置于厚膜电阻片的上方;所述电极片包括基部和若干弹性臂,基部固定于旋转螺帽的底部,弹性臂连接于基部的上方,且弹性抵接于主针上;所述滑动触点连接于基部的下方,且与厚膜电阻片上的电阻膜带滑动抵接。

进一步地,所述下锁紧螺母内的轴向孔为孔径上大下小的阶梯孔;所述导电弹簧收容于阶梯孔的小径孔内;所述厚膜电阻片搁置于阶梯孔的阶梯面上;所述旋转螺帽伸入至阶梯孔的大径孔内,并通过上锁紧螺母与下锁紧螺母螺接轴向限位。

进一步地,所述电阻调节机构还包括夹持于电极片的基部与厚膜电阻片之间限位挡圈。

进一步地,所述旋转螺帽的下部具有空腔,弹性臂收容于空腔内。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本实用新型电流可调式电鍉针,其主针上的电流大小可通过旋转螺帽独立调节,使得各个穴位均可接受最合适大小的电流刺激,从而有效提高治疗效果,而且结构简单,操作方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剖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下锁紧螺母的剖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电极片的剖视图(包括滑动触点)。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电极片的底部结构示意图(包括滑动触点)。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中厚膜电阻片的上端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所示:1、定位构件 11、导电弹簧 12、下锁紧螺母 13、轴向孔 131、小径孔 132、大径孔 14、基座螺杆 15、隔离套圈 16、电极片 161、基部 162、弹性臂 17、滑动触点 18、旋转螺帽 19、厚膜电阻片 191、基板 192、电阻膜带 193、固定触点 110、上锁紧螺母 111、限位挡圈 112、空腔 2、主针。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阐述。

如图1所示:一种电流可调式电鍉针,包括定位构件1以及固持于定位构件1上的主针2。本实用新型的主要发明点在于对定位构件1的改进,以使定位构件1具有调节通入主针2上电流大小的功能。定位构件1具体包括同轴心布置的导电弹簧11、带有轴向孔13的下锁紧螺母12、内部中空的基座螺杆14、隔离套圈15、电极片16。其中,导电弹簧11、基座螺杆14、电极片16均由导电材料制成,下锁紧螺母12和隔离套圈15由绝缘材料制成。

主针2从上至下竖直穿过电极片16、导电弹簧11、下锁紧螺母12、隔离套圈15、基座螺杆14。下锁紧螺母12内的轴向孔13为孔径上大下小的阶梯孔,具体请参见图2。隔离套圈15由橡胶制成,其收容于基座螺杆14内,且弹性夹持主针2,对主针2具有轴向定位作用,同时又具有隔离主针2与基座螺杆14的作用。下锁紧螺母12与基座螺杆14螺接,两者之间夹持头盔上的定位片,以此将整个电鍉针固定于头盔上。电极片16与主针2抵接,以将电极片16上的电流传递到主针2上。同时,电极片16抵接着主针2,还能够对主针2起到进一步轴向定位的作用。导电弹簧11收容于阶梯孔的小径孔131内,其中,导电弹簧11的下端与基座螺杆14抵接,上端通过电阻调节机构与电极片16电连接。基座螺杆14上的电流可传递到导电弹簧11上,导电弹簧11上的电流可经过电阻调节机构传递到电极片16上,进而传递到主针2上。其中电阻调节机构可调节该条电路中的电阻大小,进而调节主针2上电流的大小。

电阻调节机构包括滑动触点17以及与下锁紧螺母12同轴心布置的上锁紧螺母110、旋转螺帽18、限位挡圈111、环状的厚膜电阻片19。主针2从上至下竖直穿过旋转螺帽18、限位挡圈111、厚膜电阻片19。

厚膜电阻片19位于导电弹簧11的上方,且搁置于阶梯孔的阶梯面上。厚膜电阻片19包括环状的基板191、电阻膜带192、固定触点193。电阻膜带192首尾不相连地绕设于基板191的上端面。固定触点193位于基板191的下端面且与电阻膜带192的其中一端电连接,具体请参见图5(由于固定触点位于基板的下端面不可见,故图中用虚线示意)。固定触点193与导电弹簧11抵接,导电弹簧11上的电流可通过固定触点193传递到厚膜电阻片19的电阻膜带192上。

旋转螺帽18可转动地设置于厚膜电阻片19的上方。具体实施时,旋转螺帽18由手柄部以及连接于手柄部下方的旋转部两部分组成,旋转部的直径大于手柄部的直径。其中旋转部伸入至阶梯孔的大径孔132内,且旋转部的外壁与大径孔132的内壁间隙配合,转动手柄部可带动旋转部一并转动。上锁紧螺母110套于旋转螺帽18外,且与下锁紧螺母12螺接,上锁紧螺母110的顶壁压置于旋转螺帽18的旋转部上,以此实现对旋转螺帽18轴向限位。电极片16包括基部161和若干弹性臂162,具体请参见图3。基部161固定于旋转螺帽18的底部。弹性臂162连接于基部161的上方,且弹性抵接于主针2上。具体实施时,旋转螺帽18的下部具有空腔112,弹性臂162收容于空腔112内。滑动触点17通过弹性片连接于基部161的下方,具体请参见图3和图4。滑动触点17与厚膜电阻片19上的电阻膜带192滑动抵接。电阻膜带192上的电流可传递到滑动触点17上,进而传递到电极片16上。

限位挡圈111夹持于电极片16的基部161与厚膜电阻片19之间,起到隔绝作用,以避免电极片16的基部161与厚膜电阻片19直接接触。

本实用新型电流可调式电鍉针固定于头盔上的定位片上。当头盔通电时,定位片也带电,定位片上的电流依次经过基座螺杆14、导电弹簧11、厚膜电阻片19上的电阻膜带192、滑动触点17、电极片16,最终传递到主针2上,主针2通电后即可对与之接触的穴位进行电刺激治疗。当需要调节主针2上的电流大小时,只需要转动旋转螺帽18即可。旋转螺帽18转动时,可带动电极片16转动,进而带动滑动触点17沿着电阻膜带192滑动,从而改变厚膜电阻片19电阻的大小,最终改变电流的大小。

以上所述依据实施例为启示,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相关工作人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项实用新型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本项实用新型的技术性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必须要根据权利要求范围来确定其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