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微电流护创敷料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652513发布日期:2019-01-18 19:32阅读:272来源:国知局
一种微电流护创敷料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用品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微电流护创敷料。



背景技术:

各种创伤造成的伤口,由于皮肤和粘膜的完整性被破坏,局部疼痛、流血,功能障碍,如合并感染,疼痛加剧,并有炎性反应,充血、肿胀、渗出。如脂肪液化,渗出增加;肉芽组织生长不良,愈合缓慢。因此,应当以适当的方式处理伤口,使其免于感染发炎并促进伤口的愈合。微电流应用于各种伤口的治疗已有相关研究,其作用主要体现在:降低伤口炎症反应,促进血管再生,加快伤口上皮化过程。

现有的微电流护创敷料大多是采用锌、银等活性电极置于敷料下表面,构成原电池结构自体供电,此类敷料实现了小型化和一体化,但由于活性电极的特点,此种微电池结构供电不稳定,且电极于导电环境中易造成电极的失活;此外,活性电极的材料一般为银、锌等金属以及其氧化物,直接接触伤口,会对伤口细胞造成损伤。而且活性电极在使用过程中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电极逐渐损耗,随着敷料使用时间的延长活性电极会之间失活,停止产生电流,活性电极的损耗速率,决定了敷料的使用寿命,通常会使敷料的使用寿命缩短。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微电流护创敷料,在创面表面产生稳定的电流,且电极材料可采用有导电功能的生物相容性好的高分子材料,避免对伤口细胞造成损伤,整个敷料结构紧凑,使用方便。

为了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微电流护创敷料,包括敷料基体、设置在敷料基体上的供电模块、并行相对间隔设置在敷料基体上的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所述第一电极连接供电模块的正极,第二电极连接供电模块的负极;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采用的材料为生物相容导电高分子材料。

上述生物相容导电高分子材料指的是现有市售材料中具有好的生物相容性,可导电的高分子材料,如生物相容性好的导电橡胶材料。

可选的,所述供电模块设置有控制电路;控制电路用于控制供电模块供电与停止供电,控制供电模块电压输出的大小。其中控制电路通过在主体电路用数字mcu模拟变频器原理,调节电感升压电路的输入频率从而实现对电压的调节,可将供电电源的电压调节至0~1000V,然后再通过控制电路将电压以高速短脉冲的形式输出,可以根据具体的使用环境控制高速短脉冲电压信号的持续时间,例如可以控制高速短脉冲电压的持续时间为1μs,使得输出能量每次只有0.001W左右,甚至更小,确保产品应用于人体的安全性。另外,通过在主体电路中串联开关的方式实现开启供电和停止供电之间的控制切换。

在使用过程中,当创面不需要电流刺激时,可通过控制电路切断电源停止供电模块供电,也可以根据具体的创面状况调整供电模块的输出电压大小,进而控制对创面施加电流的大小,保证创面电流刺激的稳定性和可控性。

可选的,护创敷料中产生电流的大小为0~100mA。

可选的,为了确保敷料结构紧凑,体积小,便于携带和使用,所述供电模块的供电体为微型电池,如纽扣电池。

可选的,以靠近创面的一侧为内层,所述敷料基体为一体式结构,由外而内依次包括背衬层和具有创面治疗作用的亲肤层。

可选的,所述亲肤层采用的材料为导电材料,所述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内置在亲肤层内,亲肤层对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形成包覆。将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包覆在亲肤层中,亲肤层采用导电材料,如导电凝胶,当供电模块开启供电后,采用亲肤层作为导电介质,相邻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之间形成回路产生电流,该电流通过亲肤层传导作用至创面,对创面产生辅助治疗和促愈合功效。同样的道理,所述背衬层和亲肤层采用的材料均为导电材料时,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也可以设置在背衬层上,以背衬层作为导电介质,产生电流,通过亲肤层传导作用至创面。

可选的,所述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设置在亲肤层上,且内表面凸出亲肤层的内表面。将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凸出设置在亲肤层的内表面,亲肤层可以不材料导电材料,此时由于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直接接触创面,可以采用创面的渗出液,或者创面表面的消毒药水等作为导电介质,当供电模块开始供电后,相邻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之间形成回路产生电流,直接作用在创面上,对创面产生辅助治疗和促愈合功效。

为了确保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在供电模块供电后形成有效的回路,使敷料产生有效的电流强度,所述第一电极的个数至少为两个,第二电极的个数至少为两个;不同的第一电极相互之间并联与供电模块的正极连接;不同的第二电极相互之间并联与供电模块的负极连接;两相邻电极为不同的电极。进一步优选的,相邻电极之间距离为0.5~2mm。

除了上述一体式的敷料基体,敷料基体也可以分体设置,可选的,所述敷料基体包括并行间隔设置的第一敷料基体和第二敷料基体,所述第一电极设置在第一敷料基体上,第二电极设置在第二敷料基体上;所述第一敷料基体和第二敷料基体采用的材料为导电材料。

使用时,将第一敷料基体和第二敷料基体分别粘附在创面相对两侧的皮肤上,供电模块供电后,以第一敷料基体、第二敷料基体以及创面共同作为导电介质,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形成回路,产生电流作用于创面。

可选的,所述第一敷料基体和第二敷料基体结构相同,以靠近创面一侧为内层,第一敷料基体和第二敷料基体由外而内均包括背衬层和具有创面治疗作用的亲肤层;所述背衬层和亲肤层采用的材料均为导电材料,所述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内置在背衬层或亲肤层。

可选的,所述第一敷料基体和第二敷料基体结构相同,以靠近创面一侧为内层,第一敷料基体和第二敷料基体由外而内均包括背衬层和具有创面治疗作用的亲肤层;所述亲肤层采用的材料均为导电材料,所述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内置在亲肤层。

上述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可以为长方形、正方形、圆形、椭圆形、多边形等形状,优选的,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为长方形,呈现长条形外观。

可选的,所述背衬层的尺寸大于亲肤层,背衬层超出亲肤层的部位周向设置有粘结层。当亲肤层材料采用自粘性的凝胶材料时,背衬层尺寸大小可以设置为与亲肤层相同,省去设置粘结层,通过凝胶材料的自粘性将敷料基体粘附在创面上或创面附近的皮肤上。

为了保护敷料亲肤层,同时避免创面受到感染,上述背衬层采用的材料为防水透气材料,如聚氨酯薄膜。上述具有创面治疗作用的亲肤层采用的材料可以是凝胶材料,为了赋予敷料很好的创面治疗作用,凝胶材料中含有抗菌、促愈合等药物成分。

本实用新型微电流护创敷料,在敷料基体上设置供电模块,电极材料采用具有导电功能的高分子材料,在敷料使用过程中电极不发生任何的氧化还原反应,电极不产生损耗,稳定性好,导电性能在一些特殊环境中不会降低,延长整个敷料的使用寿命。并且相比现有的采用金属氧化物的活性电极,本实用新型中采用生物相容的导电高分子材料,电极生物相容性好,对人体无害。

总体来看,本实用新型微电流护创敷料,便携、方便使用、电流稳定可控、使用寿命长、电极材料对人体无害。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的微电流护创敷料的侧面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的微电流护创敷料的俯视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提供的微电流护创敷料的侧视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提供的微电流护创敷料的俯视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提供的微电流护创敷料的侧视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提供的微电流护创敷料的俯视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4提供的微电流护创敷料的侧视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4提供的微电流护创敷料的俯视整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述实施例中生物相容导电高分子材料指的是现有市售材料中具有好的生物相容性,可导电的高分子材料,如生物相容性好的导电橡胶材料。

实施例1

一种微电流护创敷料,如图1和图2所示,包括一体式敷料基体、设置在敷料基体上的供电模块5、并行相对间隔设置在敷料基体上的第一电极3和第二电极4;第一电极3连接供电模块的正极,第二电极4连接供电模块的负极;第一电极3和第二电极4采用的材料为生物相容导电高分子材料;第一电极的个数为4个,第二电极的个数为3个,两相邻电极为不同的电极,相邻电极之间距离为0.5~2mm。

一体式敷料基体包括背衬层1和亲肤层2,第一电极3和第二电极4设置在亲肤层2上,且内表面凸出亲肤层2的内表面0.5mm。亲肤层采用的材料为吸水、保湿的凝胶材料,当亲肤层为非导电材料或导电性能不强时,此时敷料敷用在创面后,第一电极3和第二电极4直接接触创面,可以采用创面的渗出液,或者创面表面的消毒药水等作为导电介质,当供电模块开始供电后,相邻第一电极3和第二电极4之间形成回路产生电流,直接作用在创面上,对创面产生辅助治疗和促愈合功效;当亲肤层2为导电材料时,敷料敷用后以亲肤层2为导电介质形成回路产生电流作用于创面。

为了使敷料更好的粘附固定在创面,本实施例中背衬层1的尺寸大于亲肤层2,背衬层1超出亲肤层2的部分的下表面周向设置有粘结层6。

本实施例中供电模块设置有控制电路;控制电路用于控制供电模块供电与停止供电,控制供电模块电压输出的大小。其中控制电路通过在主体电路用数字mcu模拟变频器原理,调节电感升压电路的输入频率从而实现对电压的调节,可将供电电源的电压调节至0~1000V,然后再通过控制电路将电压以高速短脉冲的形式输出,可以根据具体的使用环境控制高速短脉冲电压信号的持续时间,例如可以控制高速短脉冲电压的持续时间为1μs,使得输出能量每次只有0.001W左右,甚至更小,确保产品应用于人体的安全性。另外,通过在主体电路中串联开关的方式实现开启供电和停止供电之间的控制切换。护创敷料中产生电流的大小为0~100mA。

在使用过程中,当创面不需要电流刺激时,可通过控制电路切断电源停止供电模块供电,也可以根据具体的创面状况调整供电模块的输出电压大小,进而控制对创面施加电流的大小,保证创面电流刺激的稳定性和可控性。

为了确保敷料结构紧凑,体积小,便于携带和使用,本实施例中供电模块的供电体为微型电池,如纽扣电池。

本实施例中第一电极3和第二电极4的形状为呈现长条形外观的长方形,能够更好的确保电流的稳定性和均匀覆盖性。但是本实施例中上述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可以为正方形、圆形、椭圆形、多边形等形状。

为了保护敷料亲肤层,同时避免创面受到感染,本实施例背衬层1采用的材料为防水透气材料,如聚氨酯薄膜;本实施例具有创面治疗作用的亲肤层2采用的材料可以是凝胶材料,为了赋予敷料很好的创面治疗作用,凝胶材料中含有抗菌、促愈合等药物成分。

实施例2

本实施例微电流护创敷料,如图3和图4所示,与实施例1不同的是,本实施例敷料中第一电极3的个数为一个,第二电极4的个数为一个,分别设置在敷料基体的亲肤层2的左右两端,亲肤层2采用的材料为导电凝胶,第一电极3和第二电极4内置在亲肤层2,亲肤层2对第一电极3和第二电极4形成包覆。

本实施例将第一电极3和第二电极4包覆在亲肤层中,亲肤层2采用导电材料,当供电模块开启供电后,以亲肤层2作为导电介质,第一电极3和第二电极4之间形成回路产生电流,该电流通过亲肤层2传导作用至创面,对创面产生辅助治疗和促愈合功效。

同样的道理,当背衬层1和亲肤层2采用的材料均为导电材料时,第一电极3和第二电极4也可以设置在背衬层1上,以背衬层1作为导电介质,产生电流,通过亲肤层传导作用至创面。

实施例3

本实施例微电流护创敷料,如图5和图6所示,与实施例2不同的是,敷料基体采用分体设置,包括与实施例2敷料基体结构相同的并行间隔设置的第一敷料基体和第二敷料基体,第一电极3内置在第一敷料基体的亲肤层内,第二电极4内置在第二敷料基体的亲肤层内,亲肤层采用的材料为导电材料,使用时,将第一敷料基体和第二敷料基体分别粘附在创面相对两侧的皮肤上,供电模块供电后,以亲肤层以及创面共同作为导电介质,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形成回路,产生电流作用于创面。

同样的道理,当背衬层和亲肤层采用的材料均为导电材料,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也可以设置在背衬层,以背衬层、亲肤层和创面共同作为导电介质,形成回路产生电流作用于创面。

实施例4

本实施例微电流护创敷料,如图7和图8所示,与实施例1不同的是,亲肤层2采用的材料为具有自粘性的凝胶材料,省去设置粘结层。

上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做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宗旨的前提下进行变更或改变。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