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调节的胃管固定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954213发布日期:2019-02-22 22:16阅读:732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调节的胃管固定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用护理辅助装置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可调节的胃管固定器。



背景技术:

胃管是由鼻孔插入,经由咽部,通过食管到达胃部,多是用来抽胃液,也可以用来往胃里注入液体提供给患者必须的食物和营养。常用于吞咽困难、不能自行进食、肠胃需要减压的患者,或者用于需要进行洗胃、直接往肠道注入药液的患者。使用胃管时,必须将在鼻腔外部对胃管进行固定,防止胃管打折、脱出。

现有的胃管固定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通过医用胶布将胃管粘贴固定在鼻尖,这种固定方式简单便捷,但是对于需要长期保持胃管插入的患者或者面部皮肤娇嫩、有破损的患者并不适用,容易对患者造成皮肤损伤;另一种是将医用橡胶管绕患者头部固定,再用胶布或者绑带将医用橡胶管和胃管绑扎固定,这种方法虽然不会对患者皮肤造成其他损伤,但是固定方式极为复杂,胃管的固定部位在患者鼻下,可操作空间小,不便于固定。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调节的胃管固定器,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胃管固定不方便、固定方式复杂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可调节的胃管固定器,包括横向固定带和分别一体成型于两端的第一侧带、第二侧带,及与所述第一侧带、第二侧带连接的后固定带,所述横向固定带上设置有用于固定胃管的调节卡环,所述调节卡环从中部断开,一端为内侧均布楔形齿的齿带,另一端为端头带有调节箍的卡带,所述调节箍具有与所述齿带相适应的矩形腔,所述调节箍的一个侧立面为通过圆柱型连接柱固定的调节器,所述调节器具有楔形的限位齿,所述限位齿的大端设置有向外的按压杆。

所述调节卡环的材质为聚乙烯、聚丙烯等聚烯烃中的一种或多种,具有一定的韧性,在生理环境中能够长期保持稳定,不发生降解、交联和物理磨损等,并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可消毒后重复使用。楔形的所述限位齿使得所述调节箍一端呈大口、一端呈小口,所述齿带上的楔形齿由所述齿带的端头向内增大,所述齿带截面大于所述调节箍的小口。所述齿带从大口插入,所述楔形齿使所述限位齿发生弹性变形,所述齿带从所述调节箍的小口穿出。在所述楔形齿与所述限位齿的作用下,所述齿带只能由大口向小口单向滑动;当需要退出所述齿带时,按压所述按压杆,使得所述限位齿发生弹性变形、且大端后移,增大所述调节箍的小口,解除所述限位齿与所述楔形齿的接触和相互限制,使得所述齿带能够回退。

使用时,将横向固定带置于患者鼻下,并通过第一侧带、第二侧带与后固定带系紧,整个固定带就固定在患者头部,再使用调节卡环圈住胃管,将齿带插入所述调节箍,并调节至所述调节卡环卡紧胃管为止;需要拆除时,按住所述按压杆,将所述齿带从所述调节箍退出,解除胃管的固定,再解除所述后固定带即可。

优选的,所述第二侧带末端呈鱼骨状,所述后固定带的一端与所述第一侧带一体成型,所述后固定带的另一端设置有调节片,所述调节片上开设有多个工字型的固定口,所述固定口的两个横向口一大一小,其中大口可容所述第二侧带通过、小口小于所述第二侧带的鱼骨状凸起。所述第二侧带可从所述固定口的横向大口穿过并沿竖口滑动至横向小口,在横向小口的限制下,所述第二侧带无法回退,将所述第二侧带通过多个所述固定口,利用多个固定口同时限制所述第二侧带,使所述第二侧带无法回退。通过将所述后固定带与所述第一侧带固定连接,使用时只需将所述后固定带与所述第二侧带系紧即可,简化了固定步骤,再将鱼骨状的所述第二侧带与工字型的所述固定口配合,只需将所述第二侧带依次穿过多个所述固定口即可实现固定,并能根据需要调节长度,进一步简化了固定方式且加强了固定效果。

优选的,所述后固定带为通过调节片整合的多根,多根所述后固定带的另一端整合在一体成型的连接片上,所述连接片与所述第一侧带固定连接。通过将所述后固定带设置为多根,且所述后固定带两端可以在所述连接片和调节片呈不交叉的扇形布置,多根所述后固定带加强了固定效果,且所述后固定带可以套在患者头部,减少所述第一侧带、横向固定带和第二侧带施加于患者面部的应力,使用更舒适,更适用于面部有损伤的患者。

优选的,所述后固定带为弹性医用高分子材料制成,所述第一侧带、横向固定带和第二侧带的材质为医用PE、PVC、PP材料中的一种,所述第一侧带、横向固定带和第二侧带表面包覆有医用硅胶。医用PE、PVC、PP材料、医用硅胶等均为高分子材料,医用高分子材料在生理环境中能够长期保持稳定,不发生降解、交联和物理磨损等,并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且能够消毒后重复使用。医用PE、PVC、PP材料具有一定的韧性和强度,能够使所述第一侧带、横向固定带和第二侧带在患者面部形成用于固定胃管的支架,并使用医用硅胶包覆于所述支架表面,使得所述支架与面部皮肤柔性接触,避免造成皮肤损伤。

优选的,所述齿带中部设有条形凹槽,所述楔形齿设置在所述凹槽内。

优选的,所述齿带端头缩小且倒圆角。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及有益效果:

(1)通过设置固定于头部的所述第一侧带、横向固定带、第二侧带和后固定带,以及用于固定胃管的所述调节卡环,简化了胃管的固定方式,解决了现有技术中胃管固定不方便、固定方式复杂的问题,还能多次重复使用,环保、经济。

(2)通过将所述后固定带与所述第一侧带固定连接,使用时只需将所述后固定带与所述第二侧带系紧即可,简化了固定步骤,再将鱼骨状的所述第二侧带与工字型的所述固定口配合,只需将所述第二侧带依次穿过多个所述固定口即可实现固定,并能根据需要调节长度,进一步简化了固定方式且加强了固定效果。

(3)通过将所述后固定带设置为多根,且所述后固定带两端可以在所述连接片和调节片呈不交叉的扇形布置,多根所述后固定带加强了固定效果,且所述后固定带可以套在患者头部,减少所述第一侧带、横向固定带和第二侧带施加于患者面部的应力,使用更舒适,更适用于面部有损伤的患者。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部分放大图;

图3为卡带与齿带的装配示意图;

图4为调节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第二侧带与调节片的装配示意图;

其中1-第一侧带;2-横向固定带;3-第二侧带;4-后固定带;5-调节卡环;51-齿带;511-楔形齿;52-卡带;53-调节箍;54-调节器;541-限位齿;542-连接柱;543-按压杆;6-调节片;61-固定口;7-连接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地详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

实施例1:

结合附图1-4所示,一种可调节的胃管固定器,包括横向固定带2和分别一体成型于两端的第一侧带1、第二侧带3,及与所述第一侧带1、第二侧带3连接的后固定带4,所述横向固定带2上设置有用于固定胃管的调节卡环5,所述调节卡环5从中部断开,一端为内侧均布楔形齿511的齿带51,另一端为端头带有调节箍53的卡带52,所述调节箍53具有与所述齿带51相适应的矩形腔,所述调节箍53的一个侧立面为通过圆柱型连接柱542固定的调节器54,所述调节器54具有楔形的限位齿541,所述限位齿541的大端设置有向外的按压杆543。

实施原理:

所述调节卡环5的材质为聚乙烯、聚丙烯等聚烯烃中的一种或多种,具有一定的韧性,在生理环境中能够长期保持稳定,不发生降解、交联和物理磨损等,并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可消毒后重复使用。

如附图3、4所示,楔形的所述限位齿541使得所述调节箍53一端呈大口、一端呈小口,所述齿带51上的楔形齿511由所述齿带51的端头向内增大,所述齿带51截面大于所述调节箍53的小口。将所述齿带51从大口插入,所述楔形齿511使所述限位齿541发生弹性变形,所述齿带51从所述调节箍53的小口穿出。在所述楔形齿511与所述限位齿541的作用下,所述齿带51只能由大口向小口单向滑动;当需要退出所述齿带51时,按压所述按压杆543,使得所述限位齿541发生弹性变形、且大端后移,增大所述调节箍53的小口,解除所述限位齿541与所述楔形齿511的接触和相互限制,使得所述齿带51能够回退。

使用时,将横向固定带置于患者鼻下,并通过第一侧带1、第二侧带3与后固定带4系紧,整个固定带就固定在患者头部,再使用调节卡环5圈住胃管,如附图2、3所示,将齿带51插入所述调节箍53,并调节至所述调节卡环5卡紧胃管为止;需要拆除时,按住所述按压杆543,将所述齿带51从所述调节箍53退出,解除胃管的固定,再解除所述后固定带4即可。

实施例2:

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结合附图1和5所示,所述第二侧带3末端呈鱼骨状,所述后固定带4的一端与所述第一侧带1一体成型,所述后固定带4的另一端设置有调节片6,所述调节片6上开设有多个工字型的固定口61,所述固定口61的两个横向口一大一小,其中大口可容所述第二侧带3通过、小口小于所述第二侧带3的鱼骨状凸起。

实施原理:

所述第二侧带3可从所述固定口61的横向大口穿过并沿竖口滑动至横向小口,在横向小口的限制下,所述第二侧带3无法回退,将所述第二侧带3通过多个所述固定口61,利用多个固定口61同时限制所述第二侧带3,使所述第二侧带3无法回退。通过将所述后固定带4与所述第一侧带1固定连接,使用时只需将所述后固定带4与所述第二侧带3系紧即可,简化了固定步骤,再将鱼骨状的所述第二侧带3与工字型的所述固定口61配合,只需将所述第二侧带3依次穿过多个所述固定口61即可实现固定,并能根据需要调节长度,进一步简化了固定方式且加强了固定效果。

实施例3:

在实施例1或2的基础上,结合附图1所示,进一步的,所述后固定带4为通过调节片6整合的多根,多根所述后固定带4的另一端整合在一体成型的连接片7上,所述连接片7与所述第一侧带1固定连接。

实施原理:

通过将所述后固定带4设置为多根,且所述后固定带4两端可以在所述连接片7和调节片6呈不交叉的扇形布置,多根所述后固定带4加强了固定效果,且所述后固定带4可以套在患者头部,减少所述第一侧带1、横向固定带2和第二侧带3施加于患者面部的应力,使用更舒适,更适用于面部有损伤的患者。

实施例4:

在实施例1或2或3的基础上,进一的,所述后固定带4为弹性医用高分子材料制成,所述第一侧带1、横向固定带2和第二侧带3的材质为医用PE、PVC、PP材料中的一种,所述第一侧带1、横向固定带2和第二侧带3表面包覆有医用硅胶。

实施原理:

医用PE、PVC、PP材料、医用硅胶等均为高分子材料,医用高分子材料在生理环境中能够长期保持稳定,不发生降解、交联和物理磨损等,并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且能够消毒后重复使用。

医用PE、PVC、PP材料具有一定的韧性和强度,能够使所述第一侧带1、横向固定带2和第二侧带3在患者面部形成用于固定胃管的支架,并使用医用硅胶包覆于所述支架表面,使得所述支架与面部皮肤柔性接触,避免造成皮肤损伤。

进一步的,所述齿带51中部设有条形凹槽,所述楔形齿511设置在所述凹槽内,避免所述楔形齿511暴露在外划伤胃管壁。

进一步的,所述齿带51端头缩小且倒圆角,便于插入所述调节箍53。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实用新型做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