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护理床的翻身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828506发布日期:2019-02-10 23:30阅读:233来源:国知局
一种护理床的翻身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一种医用、养老护理床技术领域,特别涉及是一种护理床的翻身系统。



背景技术:

中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老人、病人的护理已成为社会和家庭的一个很重的负担,由于护理的困难,使老人、病人得不到合理到位的护理,使之康复困难或病情加重,增加被护理人的痛苦。

现有的自动护理床多种多样,如中国专利文献公开号 CN103027810A 公开了一种全自动翻身护理床,包括床架、组合床板、起坐装置、侧翻装置、排便装置、曲腿装置、水箱装置和电控系统,采用前、后床板和左、右侧翻板组合成床板由起坐、翻身电机分别完成起坐、翻身操作。 该专利提供的自动护理床的翻身通过侧翻顶板带动侧翻拖板,间接带动侧翻板实现翻转,这种翻转方式会导致侧翻板绕其某一侧边旋转,故侧翻板会发生倾斜,倾斜的侧翻板会产生一定挤压力给患者带来挤压感,这种挤压不仅使得患者感到不适,而且对于呼吸功能较弱的患者,挤压可能会造成其呼吸困难。

实用新型专利CN201356738Y公开了一种脊柱骨折病人翻身侧卧床,其包括床横梁、床纵梁、床腿,在床横梁和床纵梁上设左活动床面和右活动床面,左活动床面和右活动床面中间用合页连接,并且反面均设滑道,在床腿上还连接有床纵撑,在床纵撑上设有升降装置,升降装置上连接有与滑道配合的滑动板。该脊柱骨折病人翻身侧卧床可通过升降装置使左活动床面或右活动床面的翻动而帮助病人进行侧翻,但在侧翻过程中因病人没有支撑点,容易使病人发生滑移而不利于顺利翻身。

例如中国专利CN101224156A提供的一种全姿态自动护理翻身床中包含有支背装置,全姿态自动护理翻身床包括床架,组合床板,电机驱动丝杠支背装置,电机驱动丝杠曲腿装置,电机驱动侧翻装置,自动控制装置。床板由至少12块翻板组成,既具有灵活性,又能够承受人体重量。在侧翻装置,支背装置,曲腿装置,先后作用下,不会发生干涉。侧翻装置采用变机架设计,通过电磁铁吸合、复位的交替,实现在左右侧翻运动中的机架变换。侧翻装置、支背装置、曲腿装置经过设计分别固定在床架相应位置。其中侧翻装置利用翻板翻转实现翻身,翻身后病人背部依然会靠在床褥上,透气性差,容易发生褥疮。

专利号为 201210270853.8 的一种全自动翻身护理床,采用侧翻装置和防滑装置,在一侧侧翻的同时将另一侧翻起实现侧翻和防滑,但侧翻和防滑分别由两电机控制,双电机工作故障率高,任意电机损坏后无法有效满足功能要求,局限性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用于卧床老人或病人进行翻身,操作平稳、舒适的护理床的翻身系统。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护理床的翻身系统,包括床架、组合床板和自动控制装置,所述的组合床板包括背部活动床板、中间位置开设有便孔的中间床板和腿部活动床板,所述的床架包括床架立柱,设置在床架立柱上部的上部床框架和设置在床架立柱下部的床底盘,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的背部活动床板中上部和下部分别设有肩部翻身组件和腰部翻身组件,在所述的中间床板下部设有腿部翻身组件,在所述的床底盘上设有用于驱动肩部翻身组件、腰部翻身组件和腿部翻身组件的驱动机构;

所述的肩部翻身组件包括设置在上部床框架上的长方型框架、设置在所述的长方型框架内侧左转轴和右转轴、左弧形翻身板、右弧形翻身板,所述的左弧形翻身板一端设有套管并与左转轴套接,另一端设有卡钩与右转轴卡接,在所述的卡钩Ⅰ上还设有左松紧带,所述的左松紧带的另一端固定在长方型框架右边内侧;所述的右弧形翻身板一端设有套管并与右转轴套接,另一端设有卡钩Ⅱ与左转轴卡接,在所述的卡钩Ⅱ上还设有左松紧带,所述的左松紧带的另一端固定在长方型框架左边内侧;

所述的腰部翻身组件和腿部翻身组件的结构与肩部翻身组件结构相同;

所述的驱动机构包括设置在床架支柱上部内侧的转动轴支座,分别穿过转动轴支座纵向设置在转动轴支座上的两个转动轴,在所述的两个转动轴上与肩部翻身组件、腰部翻身组件和腿部翻身组件的弧形翻身板合件下部对应的位置通过支板连接套分别设有三组左支板和右支板,在每个左支板和右支板的另一端设有滚轮,且分别与左弧形翻身板和右弧形翻身板下部滚动接触,在转动轴的下部设有传动装置,

所述的传动装置包括设置在转动轴下部的U型摆板架,在U型摆板架的上部开有滑槽和与滑槽滑动连接的摆板,所述的摆板另一端与转动轴固定连接,电动推杆装置设置在床底盘上,电动推杆装置的推杆端与U型摆板架底部中间位置铰接,电动推杆装置的电机端与床底盘上的下支座铰接,所述自动控制装置与电动推杆装置电线连接。

所述的支板连接件由外套和内套所组成,在所述的外套上开有长孔,所述的内套固定套装在转动轴上,内套上开有螺栓孔,螺钉的螺杆一端与内套螺栓孔固接,螺钉头部另一端在外套的长孔内传动或空摆。

所述的转动轴支座为四个。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

1)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肩背部翻身组件、腰臀部翻身组件和传动机构,其中肩部翻身组件、腰部翻身组件和腿部翻身组件通过一套驱动机构同步运作,实现了肩背部、腰臀部和腿部的同步翻身,翻身动作协调,翻身动力大,且能够实现自动左、右侧翻,故卧床老人或病人在侧翻过程中无任何挤压感,侧翻体验好;

2)本实用新型的驱动机构连接通过一个电动推杆装置实现转动轴的同步大小角度旋转,从而实现护理床整个身体的翻身,使得病人在翻身时更加舒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床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的A-A剖视视图。

图4为图3的俯视图。

图5为图3的镜像图。

图6为弧形翻身板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床架结构的示意图。

图8为图7的N-N剖视图。

图9为图8的B-B剖视图。

图10为图8 C-C剖视图。

图11为支板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和图2和图7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护理床的翻身系统,包括床架1、组合床板2和自动控制装置,所述的组合床板2包括背部活动床板21、中间位置开设有便孔的中间床板22和腿部活动床板23,所述的床架1包括床架立柱11,设置在床架立柱11上部的上部床框架12和设置在床架立柱11下部的床底盘13,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背部活动床板21中上部和下部分别设有肩部翻身组件3和腰部翻身组件4,在所述的中间床板22下部设有腿部翻身组件5,在所述的床底盘13上设有用于驱动肩部翻身组件3、腰部翻身组件4和腿部翻身组件5的驱动机构;

如图3-图6所述的肩部翻身组件3包括设置在上部床框架12上的长方型框架31、设置在所述的长方型框架内侧左转轴33和右转轴32、左弧形翻身板36、右弧形翻身板39,所述的左弧形翻身板36一端设有套管并与左转轴33套接,另一端设有卡钩34与右转轴32卡接,在所述的卡钩Ⅰ34上还设有左松紧带35,所述的左松紧带35的另一端固定在长方型框架31右边内侧;所述的右弧形翻身板39一端设有套管并与右转轴32套接,另一端设有卡钩Ⅱ310与左转轴33卡接,在所述的卡钩Ⅱ310上还设有左松紧带311,所述的左松紧带311的另一端固定在长方型框架31左边内侧;在所述的左弧形翻身板36和右弧形翻身板39上部还可以设有柔性材料的弧形面板312,这样在翻身过程中当人体与三个翻身板贴合时能使患者更舒适。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腰部翻身组件4和腿部翻身组件5的结构与肩部翻身组件3结构相同。本实用新型在所述的左弧形翻身板36和右弧形翻身板39上部还可以设有柔性材料的弧形面板3 12。其柔性材料的弧形面板312可以为带有海棉的软布,还可以制成带防滑面板。

如图6-图7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驱动机构包括设置在床架支柱11上部内侧的转动轴支座6,分别穿过转动轴支座6且纵向设置在转动轴支座6上的两个转动轴7,所述的转动轴支座6为四个,在所述的两个转动轴7上与肩部翻身组件、腰部翻身组件和腿部翻身组件的弧形翻身板合件下部对应的位置通过支板连接套分别设有三组左支板8a和右支板8b,在每个左支板8a和右支板8b的另一端设有滚轮,且分别与左弧形翻身板36和右弧形翻身板39下部滚动接触,在转动轴7的下部设有传动装置9,所述的转动轴支座6为四个,均分布在上部床框架12。

所述的传动装置9包括设置在转动轴7下部的U型摆板架93,在U型摆板架93的上部开有滑槽94和与滑槽94滑动连接的摆板95,所述的摆板95另一端与转动轴7固定连接,电动推杆装置92设置在床底盘13上,电动推杆装置92的推杆端与U型摆板架93底部中间位置铰接,电动推杆装置的电机端与床底盘13上的下支座铰接,所述自动控制装置与电动推杆装置电连接。

所述的支板连接件由外套81和内套82所组成,在所述的外套81上开有长孔,所述的内套82固定套装在转动轴7上,内套上开有螺栓孔,螺钉的螺杆一端与内套螺栓孔固接,螺钉头部另一端在外套的长孔内传动或空摆。

当需要左翻身时,用摇控器启动电动控制装置的左侧翻按钮,与电动推杆装置铰接的传动装置9的U型摆板架93左移动,摆板95的作用下带动左转动轴8a转动,从而使左支板按逆时轴枢转一定角度,使左弧形翻身板36后端受驱动,左弧形翻身板36上的柔性材料的弧形面板312与人体接触,顺延人体翻身轨迹运动,推动人体翻身,实现左侧翻功能。

由于本实用新型翻身组件3、腰部翻身组件4和腿部翻身组件5的驱动机构同用一个传动装置9,即可保证翻身组件3、腰部翻身组件4和腿部翻身组件5的三个翻身板随动,又可保证三个翻身板同步转动。

右侧翻与左侧翻方向相反,功能相同。根据需要通过一个电动推杆装置实现了转动轴的同步大小角度旋转,从而使得病人在翻身时更加舒适,也能降低护理人员的劳动强度。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