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平板式肌内效贴及其包装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078131发布日期:2018-11-27 21:28阅读:346来源:国知局
一种平板式肌内效贴及其包装盒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肌内效贴,具体涉及一种平板式肌内效贴及其包装盒,属于医药辅助用品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肌内效贴布这个名词是来自于运动机能学。运动机能学(KINESIOLOGY) 是一门正确地将各种运动的基本原理与应用统合而形成的学问,提供体育以及物理治疗从业人员参考运用,以达成良好的运动效率并且促使运动伤害部位早日恢复机能。肌内效贴布(KINESIO)主要是为治疗关节和肌肉疼痛而开发的贴布。从运动贴布的功效而言,一般运动员所使用的运动贴布只能暂时止痛而缺乏治疗的效果。运动员使用肌内效贴布,旧伤以及先前累积的肌肉疼痛可以好转,在伤害未痊愈却得继续进行练习得情况下,可以避免旧伤更加严重而再次引起伤害。一般运动贴布在材质上不具有伸缩性,贴扎的部位不但不能随意活动,也可能因包扎过紧而引起血液循环的障碍,更有可能因为流汗使皮肤受到强烈刺激,引起斑疹和发炎现象。肌内效贴布在材质上具有伸缩性,可使皮肤下的血液和淋巴液畅通,有治愈肌肉疼痛的效用,让运动员可以放心的持续运动及练习。

现有的肌内效贴都是卷状结构,包括空心卷轴和卷轴上设置的机内效贴。包装盒一般为正方形。采用现有结构的卷状肌内效贴,相邻的卷状结构之间总有空隙,此外,卷轴也会占用空间。正方体的包装盒与卷状结构四周都存在空隙,如果是集装箱运输,那么集装箱中会有很大的空间浪费。

因此,需要一种新的占地面积小、方便运输的肌肉效贴。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平板式肌内效贴及其包装盒,本实用新型将现有的卷状肌内效贴创新地设计为扁平结构,每层肌内效贴与其相邻两层肌内效贴之间全接触,完全没有空间浪费,极大地节约了运输空间。

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个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平板式肌内效贴,包括隔离纸和肌内效贴布,其特征是,所述板式肌内效贴为平面方形结构,隔离纸上设有第一肌内效贴布、第二肌内效贴布、第三肌内效贴布、第四肌内效贴布、第五肌内效贴布,隔离纸上自左至右依次设置所述第一肌内效贴布、第二肌内效贴布、第三肌内效贴布、第四肌内效贴布、第五肌内效贴布;第一肌内效贴布与第二肌内效贴布之间、第二肌内效贴布与第三肌内效贴布之间、第三肌内效贴布与第四肌内效贴布之间、第四肌内效贴布与第五肌内效贴布之间通过点断式连接。

优选的,所述隔离纸包括第一隔离纸、第二隔离纸、第三隔离纸、第四隔离纸、第五隔离纸;第一隔离纸上设置第一肌内效贴布,第二隔离纸上设置第二肌内效贴布,第三隔离纸上设置第三肌内效贴布,第四隔离纸上设置第四肌内效贴布,第五隔离纸上设置第五肌内效贴布,第一隔离纸与第二隔离纸之间、第二隔离纸与第三隔离纸之间、第三隔离纸与第四隔离纸之间、第四隔离纸与第五隔离纸之间通过点断式连接。

优选的,所述第一隔离纸、第二隔离纸、第三隔离纸、第四隔离纸、第五隔离纸结构相同,第一隔离纸包括自上而下依次设置的隔离纸A、隔离纸B,隔离纸A与隔离纸B对应端部为横向设置的S形。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个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平板式肌内效贴包装盒,包括包装盒本体,包装盒本体内放置若干个权利要求1-3所述平板式肌内效贴,平板式肌内效贴竖向设置在所述包装盒盒体内,其特征是,所述包装盒本体的顶盖包括第一顶盖、第二顶盖,第一顶盖设置在包装盒本体后侧壁顶边,第二顶盖包括第一长方形部和第二长方形部,第一长方形部粘贴在第一顶盖上表面,第一长方形部设置在包装盒本体前侧壁的顶边上,第一长方形部后侧长边上设置第二长方形部,第一长方形部和第二长方形部之间垂直设置,第二长方形部上设有挂钩孔。

优选的,所述包装盒本体的前侧壁顶部中间设有倒梯形部,倒梯形部与包装盒本体的前侧壁之间为点断式连接。

优选的,所述包装盒本体的前侧壁与第二顶盖的第一长方形部之间为点断式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技术效果:

第一,将现有的卷状肌内效贴设计为扁平状的平面方形结构,既节省了卷轴的空间面积,由使得相邻平板式肌肉效贴之间贴合紧密,完全没有空间浪费;

第二,每个平板式肌肉效贴包括5个可以分离的子肌肉效贴,5个可以分离的子肌肉效贴自左至右依次排列,且肌肉效贴部之间、肌肉效贴部对应的隔离纸之间均为点断式连接,轻轻撕扯就可以顺利将其中一个子肌肉效贴撕除,使用非常方便。

第三,隔离纸摒弃了原有的整体结构,采用分体结构,设计为自上而下依次设置的隔离纸A、隔离纸B,隔离纸A与隔离纸B对应端部为横向设置的S形。将原有的隔离纸四周规则设计的方形设计为S形,将S形对应的隔离纸部分向外突出,隔离纸AS形端面向外翘起,轻松一拉,即可将隔离纸与肌内效贴布分离。

第四,将顶盖设计为第一顶盖和第二顶盖,第二顶盖上设有方便挂起的第二长方形部,可以方便地将产品进行展示销售。用户在使用时,将第二顶盖沿其与包装盒前侧壁之间的点断线撕除,并将倒梯形部撕除,前侧壁上就会有一个缺口,用户沿着这个缺口,就会方便地将第一顶盖打开。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平板式肌内效贴包装盒的侧视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平板式肌内效贴的结构示意图(正面);

图3是本实用新型平板式肌内效贴的结构示意图(反面);

图4是本实用新型平板式肌内效贴包装盒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3所示,一种平板式肌内效贴,包括隔离纸1和肌内效贴布2。

板式肌内效贴为平面方形结构,隔离纸1上设有第一肌内效贴布21、第二肌内效贴布22、第三肌内效贴布23、第四肌内效贴布24、第五肌内效贴布25,隔离纸1上自左至右依次设置所述第一肌内效贴布21、第二肌内效贴布22、第三肌内效贴布23、第四肌内效贴布24、第五肌内效贴布25;第一肌内效贴布21与第二肌内效贴布22之间、第二肌内效贴布22与第三肌内效贴布23之间、第三肌内效贴布23与第四肌内效贴布24之间、第四肌内效贴布24与第五肌内效贴布25之间通过点断式连接。

隔离纸1包括第一隔离纸11、第二隔离纸12、第三隔离纸13、第四隔离纸14、第五隔离纸15;第一隔离纸11上设置第一肌内效贴布21,第二隔离纸12上设置第二肌内效贴布22,第三隔离纸13上设置第三肌内效贴布23,第四隔离纸14上设置第四肌内效贴布24,第五隔离纸15上设置第五肌内效贴布25,第一隔离纸11与第二隔离纸12之间、第二隔离纸12与第三隔离纸13之间、第三隔离纸13与第四隔离纸14之间、第四隔离纸14与第五隔离纸15之间通过点断式连接。

第一隔离纸11、第二隔离纸12、第三隔离纸13、第四隔离纸14、第五隔离纸15结构相同,第一隔离纸11包括自上而下依次设置的隔离纸A 31、隔离纸B 32,隔离纸A31与隔离纸B32对应端部为横向设置的S形。

如图4所示,一种平板式肌内效贴包装盒,包括包装盒本体5,包装盒本体5内放置上述平板式肌内效贴,平板式肌内效贴竖向设置在所述包装盒盒体内,其特征是,所述包装盒本体的顶盖4包括第一顶盖41、第二顶盖42,第一顶盖41设置在包装盒本体5后侧壁7顶边,第二顶盖42包括第一长方形部61和第二长方形部62,第一长方形部61粘贴在第一顶盖41上表面,第一长方形部61设置在包装盒本体5前侧壁8的顶边上,第一长方形部61后侧长边上设置第二长方形部62,第一长方形部61和第二长方形部62之间垂直设置,第二长方形部62上设有挂钩孔43。

包装盒本体5的前侧壁8顶部中间设有倒梯形部9,倒梯形部9与包装盒本体5的前侧壁8之间为点断式连接。

包装盒本体5的前侧壁8与第二顶盖42的第一长方形部61之间为点断式连接。

本实用新型将现有的卷状肌内效贴设计为扁平状的平面方形结构,既节省了卷轴的空间面积,由使得相邻平板式肌肉效贴之间贴合紧密,完全没有空间浪费;

本实用新型每个平板式肌肉效贴包括5个可以分离的子肌肉效贴,5个可以分离的子肌肉效贴自左至右依次排列,且肌肉效贴部之间、肌肉效贴部对应的隔离纸之间均为点断式连接,轻轻撕扯就可以顺利将其中一个子肌肉效贴撕除,使用非常方便。

本实用新型隔离纸摒弃了原有的整体结构,采用分体结构,设计为自上而下依次设置的隔离纸A、隔离纸B,隔离纸A与隔离纸B对应端部为横向设置的S形。将原有的隔离纸四周规则设计的方形设计为S形,将S形对应的隔离纸部分向外突出,隔离纸AS形端面向外翘起,轻松一拉,即可将隔离纸与肌内效贴布分离。

本实用新型将顶盖设计为第一顶盖和第二顶盖,第二顶盖上设有方便挂起的第二长方形部,可以方便地将产品进行展示销售。用户在使用时,将第二顶盖沿其与包装盒前侧壁之间的点断线撕除,并将倒梯形部撕除,前侧壁上就会有一个缺口,用户沿着这个缺口,就会方便地将第一顶盖打开。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