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皮分离防粘连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871104发布日期:2019-02-15 20:37阅读:631来源:国知局
包皮分离防粘连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包皮分离防粘连装置。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当前临床在对患者进行包皮粘连分离术3天后,包皮肿胀无法上翻,而消肿后分离的疮面易粘连,即阴茎与包皮再度粘连一起,此时,医护人员需要二次实施分离手术,但这样患者不仅需要再次忍受痛苦,并且二次手术也增加了医疗费用,同时,分离后的疮面非常容易感染受损,最终导致患者手术风险急剧上升。

根据上述,目前在进行包皮粘连分离术过程中,因缺少有效的防粘连装置与措施,易导致疮面感染以及包皮与阴茎再度粘连的问题,鉴于以上缺陷,实有必要设计包皮分离防粘连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包皮分离防粘连装置,来解决背景技术提出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包皮分离防粘连装置,包括腰带、防护袋、卡座、微型步进电机、转轴、凸轮、空心球囊、渗入管、无菌布片,所述的防护袋位于腰带前端右侧,所述的防护袋与腰带胶水相连,所述的卡座位于防护袋内部左侧,所述的卡座与防护袋胶水相连,所述的微型步进电机位于卡座内部上侧后端,所述的微型步进电机与卡座螺纹相连,所述的转轴位于微型步进电机前端,所述的转轴与微型步进电机紧配相连,所述的凸轮贯穿于转轴,所述的凸轮与转轴紧配相连,所述的空心球囊位于卡座内部中端,所述的空心球囊与卡座胶水相连,所述的渗入管贯穿防护袋,所述的渗入管与防护袋胶水相连,且所述的渗入管与空心球囊胶水相连,所述的无菌布片位于渗入管末端端口处,所述的无菌布片与渗入管胶水相连。

进一步,所述的腰带左侧还贯穿有日字扣,所述的日字扣与腰带滑动相连。

进一步,所述的卡座内部下端还设有蓄电池,所述的蓄电池与卡座螺纹相连,且所述的蓄电池与微型步进电机导线相连。

进一步,所述的空心球囊右侧还设有连接管,所述的连接管与空心球囊胶水相连。

进一步,所述的连接管右侧还设有药囊,所述的药囊与连接管螺纹相连。

进一步,所述的无菌布片内外两侧还设有红霉素软膏,所述的红霉素软膏均匀涂抹于无菌布片。

与现有技术相比,该包皮分离防粘连装置,首先将腰带佩戴于患者腰部,接着分离包皮后,将无菌布片从冠状钩部位经尿道口方向轻轻包裹,且避开尿道口,然后包皮复位,即通过上述操作,从而实现无菌布片处于包皮与阴茎之间,此时通过无菌布片与红霉素软膏相互配合的作用,不仅能够有效防止术后粘连,且还能够起到很好的抗感染作用,同时,根据临床实际情况,医护人员打开微型步进电机,即转轴驱动凸轮同步旋转,当凸轮高点往复接触空心球囊时,通过凸轮高点接着与高点脱离双重作用,实现空心球囊往复收缩,即在空心球囊收缩的作用下,使药囊内部药液如生理盐水缓慢的通过连接管由空心球囊向渗入管流入至无菌布片部位,最终通过上述,从而达到对无菌布片缓慢湿润的作用,即能够对创面处起有效的润滑,提高保护创面目的,最终极大的减少患者二次包皮分离的痛苦,同时,因腰带的作用,能够实现该装置与患者身体的相连固定,有效的避免出现拉扯、掉落等情况,该包皮分离防粘连装置,结构巧妙,功能强大,首先通过无菌布片与红霉素软膏相互配合的作用,能够有效防止术后粘连,且还能够起到很好的抗感染作用,其次还能够根据需要,通过简单的操作来实现对患者创面持续湿润作用,最终通过上述,从而在实现对创面更好的抗感染以及防粘连的同时,也极大的提高了该装置使用的稳定与安全,利用临床的推广应用,同时,日字扣是为了实现腰带松紧程度的调节,蓄电池是为了给微型步进电机提供能量供应,药囊内部存储药液,防护袋是为对卡座部位进行遮挡保护,微型步进电机优选为超薄型36BYG。

附图说明

图1是包皮分离防粘连装置的主视图;

图2是防护袋部位剖视放大图;

图3是无菌布片部位放大图。

腰带1、防护袋2、卡座3、微型步进电机4、转轴5、凸轮6、空心球囊7、渗入管8、无菌布片9、日字扣101、蓄电池301、连接管701、药囊702、红霉素软膏901。

如下具体实施方式将结合上述附图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中,阐述了多种特定细节,以便提供对构成所描述实施例基础的概念的透彻理解,然而,对本领域的技术检验人员来说,很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可以在没有这些特定细节中的一些或者全部的情况下来实践,在其他情况下,没有具体描述众所周知的处理步骤。

如图1、图2、图3所示,包皮分离防粘连装置,包括腰带1、防护袋2、卡座3、微型步进电机4、转轴5、凸轮6、空心球囊7、渗入管8、无菌布片9,所述的防护袋2位于腰带1前端右侧,所述的防护袋2与腰带1胶水相连,所述的卡座3位于防护袋2内部左侧,所述的卡座3与防护袋2胶水相连,所述的微型步进电机4位于卡座3内部上侧后端,所述的微型步进电机4与卡座3螺纹相连,所述的转轴5位于微型步进电机4前端,所述的转轴5与微型步进电机4紧配相连,所述的凸轮6贯穿于转轴5,所述的凸轮6与转轴5紧配相连,所述的空心球囊7位于卡座3内部中端,所述的空心球囊7与卡座3胶水相连,所述的渗入管8贯穿防护袋2,所述的渗入管8与防护袋2胶水相连,且所述的渗入管8与空心球囊7胶水相连,所述的无菌布片9位于渗入管8末端端口处,所述的无菌布片9与渗入管8胶水相连,所述的腰带1左侧还贯穿有日字扣101,所述的日字扣101与腰带1滑动相连,所述的卡座3内部下端还设有蓄电池301,所述的蓄电池301与卡座3螺纹相连,且所述的蓄电池301与微型步进电机4导线相连,所述的空心球囊7右侧还设有连接管701,所述的连接管701与空心球囊7胶水相连,所述的连接管701右侧还设有药囊702,所述的药囊702与连接管701螺纹相连,所述的无菌布片9内外两侧还设有红霉素软膏901,所述的红霉素软膏901均匀涂抹于无菌布片9。

该包皮分离防粘连装置,首先将腰带1佩戴于患者腰部,接着分离包皮后,将无菌布片9从冠状钩部位经尿道口方向轻轻包裹,且避开尿道口,然后包皮复位,即通过上述操作,从而实现无菌布片9处于包皮与阴茎之间,此时通过无菌布片9与红霉素软膏901相互配合的作用,不仅能够有效防止术后粘连,且还能够起到很好的抗感染作用,同时,根据临床实际情况,医护人员打开微型步进电机4,即转轴5驱动凸轮6同步旋转,当凸轮6高点往复接触空心球囊7时,通过凸轮6高点接着与高点脱离双重作用,实现空心球囊7往复收缩,即在空心球囊7收缩的作用下,使药囊702内部药液如生理盐水缓慢的通过连接管701由空心球囊7向渗入管8流入至无菌布片9部位,最终通过上述,从而达到对无菌布片9缓慢湿润的作用,即能够对创面处起有效的润滑,提高保护创面目的,最终极大的减少患者二次包皮分离的痛苦,同时,因腰带1的作用,能够实现该装置与患者身体的相连固定,有效的避免出现拉扯、掉落等情况,同时,日字扣101是为了实现腰带1松紧程度的调节,蓄电池301是为了给微型步进电机4提供能量供应,药囊702内部存储药液,防护袋2是为对卡座3部位进行遮挡保护,微型步进电机4优选为超薄型36BYG。

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上述具体的实施方式,本领域的普通技术检验人员从上述构思出发,不经过创造性的劳动,所做出的种种变换,均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