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功能耳穴耳夹耳饰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251101发布日期:2019-03-30 09:04阅读:574来源:国知局
一种多功能耳穴耳夹耳饰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多功能耳穴耳夹耳饰。



背景技术:

耳穴就是分布于耳廓上的腧穴,也叫反应点、刺激点。当人体内脏或躯体有病时,往往会在耳廓的一定部位出现局部反应,如压痛、结节、变色、导电性能等,利用这一现象可以作为诊断疾病的参考,或刺激这些反应点耳穴来防治疾病。刺激耳穴的主要方法有:针刺、埋针、耳穴贴压、按摩等。耳穴是分布在耳郭上与脏腑经络、组织器官、四肢躯干相互沟通的特定区域。其在耳廓的分布犹如一个倒置在子宫内的胎儿,头部朝下臀部朝上。当人体发生疾病时,常会在耳穴出现“阳性反应”,如压痛、结节、丘疹、凹陷等,这些反应点是耳穴防治疾病的刺激点。耳穴在临床上应用广泛,不仅用于许多功能性疾病,而且对一部分器质性病变也有一定的疗效。如疼痛性疾病、炎性疾病、传染病、功能紊乱、内分泌代谢紊乱性疾病、过敏及变态反应性疾病、美容、戒烟、戒毒、延缓衰老、防病保健等作用。且其操作方便,对疾病诊断也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耳穴绝大多数是人体解剖学名称,并且耳穴的分布排列又有一定规律,故耳穴易学易记,经短期训练对一般常用的耳穴、治疗方法、操作技术就能初步掌握。一些简易的毫针法、压丸法等均无需特殊设备,费用甚为低廉,更适合于广大人民自我保健。

耳针与耳穴压丸法各有特点和优点,是目前临床上最常用的耳穴刺激方法。是防病、治病、保健的一种简易有效的方法。因此,将耳针法与敷贴压丸法进行优点结合,并且进行外观改善,对于提高广大人民对传统中医耳穴的认知、防病、治病、保健均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目前广泛应用的耳穴疗法有:1.耳针刺入皮肤的毫针法与掀针法2.外贴的敷贴压丸法。

1.毫针法:以直径0.32毫米、长度13~50毫米毫针,直刺相应耳穴,深度以4~8毫米有感觉即可。进针前须先行常规消毒,术者右手拇、食、中指持针柄,左手拇、食二指固定耳廓,将针垂直刺入穴位。进针后,小幅度捻转捻动针柄,在捻转时适当用力下压,捻转时要求医生集中精神运用腕力和指力到针上,并注意针体垂直,不要弯曲,转动应小于90°,以免滞针。留针时间根据需要决定,最后出针,并压迫片刻,以免出血。

掀针法:是一种形似图钉状的针,针柄扁平状,针体约1.5mm。用时可以将针体揿入皮下耳穴处,再在埋针处贴一小块胶布,每日自行按压3次,留针3-5日。

2.敷贴压丸法:

是用胶布将压丸粘贴于耳穴处,给予适度的揉、按、捏、压,使其产生麻、胀、痛等刺激感应,以达到治疗目的的一种外治疗法。压丸一般用中药王不留行子,也可用油菜籽,小米,绿豆等,或用磁珠磁铁粉制成的圆珠等,应用时将王不留行或磁珠贴附在约0.6cm×0.6cm大小胶布中央,用镊子挟住贴敷在选用的耳穴上,为保持肌肤卫生,夏季2~3天更换1次,冬季5天左右更换1次。耳穴敷贴后必需每日按压刺激,才能有相应的疗效,一般患者自行按压数次,每次每穴1~2分钟,特殊情况一天有规律按揉3~5次/日或3~7次/穴。一般按揉3~5次的穴位患者需要刺激量小,按揉5~7次或更长时间的患者需要刺激量大,刺激量因人而异。

毫针法与掀针法都是将针刺入皮肤内获得针感,针具易携带有大量细菌和病毒,消毒不严,即可被植入体内,留针期间,耳廓部因为湿水和出汗等原因,极易发生感染、浮肿等症状。一次性针灸针,使用方便,但是成本比较高,非一次性针灸每次使用前需要消毒用起来.比较麻烦。针刺耳廓疼痛较著,操作不当时易出现弯针,断针等医疗事故,只有持有医师资格证的医生才可进行针刺治疗。不利于广大人民自我保健。

敷贴压丸法的胶布与皮肤接触时间过长,影响皮肤的正常呼吸和排汗,极易产生耳部肌肤发红、瘙痒、浮肿的过敏症状,也有使用者对王不留行籽、磁珠出现过敏反应,给使用者带来极大的不便。胶布是一次性耗材,不能反复利用,耳廓着水或出汗时,胶布易脱落,睡觉时头部的辗转反侧的动作,也易导致耳贴胶布脱落,脱落后需及时二次敷贴,造成材料浪费。

压丸一般采用1.2~2.0mm圆珠形状的王不留行籽和磁珠,载在医用胶布上使用,压丸与胶布的接触面极小,拿取过程中,易脱落,造成材料的浪费;贴压过程中和按压过程中,也易滑落至耳洞中,不易被取出,给使用者带来诸多不便。

耳朵暴露在体外,敷贴后,胶布暴露在外,严重影响了美观和视觉,导致注重形象与外观人士的使用意愿不强烈,致使如此简单快捷的传统中医文化遭遇到瓶颈。

耳穴保健法是一种长期行为,根据症状每天每穴按压数次至几十次,疗程6~30天不等,敷贴压丸法,夏天为保持肌肤清洁,夏天2~3日就需取下耳穴贴更换一次,冬天5日左右更换一次。对于持续治疗的使用者,在时间上精力上和费用上都是相当的不便。

刺激度不易把握,针刺法必需医生才可施诊,亦有弯针和断针的可能性;敷贴压丸法自我按压时,刺激量不够时,无明显疗效;刺激量过大时,可导致菜籽和磁珠破碎,可能陷入皮肤,造成皮肤损伤和感染;

耳针与耳穴压丸法各有特点和优点,现有技术中,耳针法必需刺破皮肤才能获得针感,刺破皮肤又产生强烈的针刺之痛,同时耳针刺破皮肤消毒不严格或遇水,皮肤易感染,操作不当时,易出现弯针及断针,敷贴压丸法使用的医用胶布做为载体,覆盖了部分皮肤,阻碍了这部分皮肤的正常呼吸和排汗,胶布的胶水材料与皮肤直接接触,极易使皮肤产生过敏症状,如红肿、瘙痒、肌肤溃烂浮肿等。为保持肌肤卫生,夏季2~3天,冬天5天左右就需及时更换。敷贴压丸法的医用胶布是一次性耗材,使用过程中遇水和出汗,睡觉时的辗转反侧等原因,都会导致耳穴贴脱落,不利于长期使用;敷贴压丸法使用的压丸为1.2~2.0的小圆形颗粒,与胶布的接触面极小,拿取过程和使用过程中,极易脱落;一次性针灸针使用方便安全,但是成本比较高,使用后的回收处理费用也较高,非一次性针灸每次使用前必需严格消毒,用起来.比较麻烦;耳朵暴露在体外,敷贴压丸法使用的医用胶布,影响使用者的耳朵美观;刺激量不易控制,刺激量过小,效果不明显,刺激量过大,会致使用王不留行籽或磁珠压丸破碎,严重时压丸会陷入皮肤,造成皮肤破损和感染。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多功能耳穴耳夹耳饰。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方案:

一种多功能耳穴耳夹耳饰,其特征在于:包含有固定支架,在所述固定支架一端上设有能刺激耳部穴位的按压机构,在所述按压机构顶部设有装饰物,在所述固定支架另一端上连接有托板。

如上所述的一种多功能耳穴耳夹耳饰,其特征在于所述按压机构包括固定外壳,所述固定外壳下部设有压丸,所述固定外壳内设有按压容腔,所述按压容腔内设有按压顶杆,所述按压顶杆与按压容腔之间设有能使按压顶杆复位的弹性装置,所述按压容腔底部与压丸中设有通孔,所述按压顶杆穿过通孔伸出压丸外侧,在按压顶杆外壁上设有限位卡槽,在压丸内设有装配槽,在限位卡槽内设有能使按压顶杆锁定在固定外壳内的卡簧,所述卡簧设置在装配槽内。

如上所述的一种多功能耳穴耳夹耳饰,其特征在于所述托板铰接在固定支架上。

如上所述的一种多功能耳穴耳夹耳饰,其特征在于所述托板与固定支架一体设置。

如上所述的一种多功能耳穴耳夹耳饰,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固定支架上设有连接轴孔,所述托板上设有连接轴,所述连接轴活动设置在连接轴孔内。

如上所述的一种多功能耳穴耳夹耳饰,其特征在于所述托板铰接在固定支架中。

如上所述的一种多功能耳穴耳夹耳饰,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托板上设有多条按压条。

如上所述的一种多功能耳穴耳夹耳饰,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托板上套设有配合按压机构固定在耳朵上的软性保护套。

如上所述的一种多功能耳穴耳夹耳饰,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按压机构顶部设有装饰物。

如上所述的一种多功能耳穴耳夹耳饰,其特征在于所述按压顶杆行程为0~0.8mm。

如上所述的一种多功能耳穴耳夹,其特征在于所述按压机构包括固定外壳,所述固定外壳下部设有压丸,所述固定外壳内设有按压容腔,所述按压容腔内设有按压顶杆,所述按压顶杆与按压容腔之间设有能使按压顶杆复位的弹性装置,所述按压容腔底部与压丸中设有通孔,所述按压顶杆穿过通孔伸出压丸外侧,在按压顶杆外壁上设有限位卡槽,在按压容腔内设有内螺纹,在按压顶杆外套设有锁定盖,在所述锁定盖外壁上设有外螺纹,所述锁定盖旋接在按压容腔内,在限位卡槽内设有卡簧,所述卡簧顶压在锁定盖下端上。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相对于现有技术其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使用压丸与针刺和装饰一体化,融合敷贴压丸和针刺功能,无需刺破皮肤,可根根自身接受程度来调节刺激量,即可安全的体验到针刺耳穴的针感;保证耳部穴位最基本的刺激量,又可以安全的控制和调节刺激量;并且耳钉外观。

本实用新型可反复使用,长期使用,不受空间,时间,环境等的限制。压丸不会脱落,防水防汗,皮肤不易过敏,提高产品安全性,耐用性,减少材料的浪费,减少使用者的费用负担有利于长期保健。

本实用新型无需刺破皮肤,不使用医用胶布,可以极大程度的减少使用者的肌肤感染和皮肤过敏。

本实用新型漂亮的耳钉外形,将首饰元素融合传统中医耳穴,美观大方有利于传统中医在世界范围推广

故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无需刺破皮肤也可安全体验针感。即可保证耳部穴位最基本的刺激量,又可根根自身的接受程度,安全的控制刺激量,首饰外观,美观大方,耳夹方式操作简便,无需任何辅助工具,可直接夹在穴位上。可反复使用,减少浪费资源,有利于长期保健,通孔压丸,不易脱落,不易过敏,防水防汗,提高产品的安全性和舒适性和经济性和美观性的装置。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剖面示意图;

图3为固定支架与托板的另一实施方式的俯面示意图;

图4为图3中的剖面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按压机构另一种实施方式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说明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如图1至5所示的一种多功能耳穴耳夹耳饰,包含有固定支架1,在所述固定支架1一端上焊接有能刺激耳部穴位的按压机构2,在所述固定支架1另一端上连接有可以配合按压机构2固定在耳朵上的托板3。

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中按压机构2的第一种实施方式,所述按压机构2包括固定外壳4,所述固定外壳4下部焊接有压丸5,所述压丸5采用半圆通孔的磁石、托玛琳材料、钛、不锈钢、合金等做为压丸,使其与托板3紧密结合,不易脱落,其半球形面与耳部穴位接触,保证按压耳部穴位最基本的刺激量,使用钛、不锈钢、合金等贵金属时与肌肤接触不易过敏,所述固定外壳4内设有按压容腔12,所述按压容腔12内设有按压顶杆11,所述按压顶杆11与按压容腔12之间设有能使按压顶杆11复位的弹性装置9当按下按压顶杆11时弹性装置9能使按压顶杆回到初始位置,所述按压容腔12底部与压丸5中设有通孔10,所述按压顶杆11穿过通孔10伸出压丸5外侧,在按压顶杆11外壁上设有限位卡槽17,在压丸5内设有装配槽16,在限位卡槽17内设有能使按压顶杆11锁定在固定外壳4内的卡簧13,所述卡簧13设置在装配槽16内,在弹性装置9使按压顶杆11复位时卡簧13可以限制按压顶杆11脱离固定外壳4,通过按下按压顶杆11使按压顶杆11末端直接接触刺激肌肤穴位,使用穴位产生针刺感,所述卡簧13在限位卡槽17内限制按压顶杆11行程为0~0.8mm。按压顶杆11直径1.2mm,行程0~0.8mm,可根据自身情况控制行程的长短,以达到所需要的针感和刺激量,即使向下按压至最大行程0.8mm,也确定不会刺破具有弹性的皮肤。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固定支架1上设有连接轴孔6,所述托板3上设有连接轴7,所述连接轴7活动设置在连接轴孔6内并配合按压机构2将耳夹固定在耳朵上,当按压机构2上的压丸5置于耳朵一侧时转动托板3将托板3指向耳朵另一侧从而配合按压机构2使之固定。

本实用新型中托板3上设有多条按压条8。

本实用新型中托板3上套设有配合按压机构2固定在耳朵上的软性保护套15,按压条8能使软性保护套15不容易脱离托板3。

本实用新型中按压机构2顶部镶嵌有装饰物14使耳夹具备首饰功能的美观效果。

本实用新型中按压机构2的另一种实施方式,如图5所示,所述按压机构2包括固定外壳4,所述固定外壳4下部设有压丸5,所述固定外壳4内设有按压容腔12,所述按压容腔12内设有按压顶杆11,所述按压顶杆11与按压容腔12之间设有能使按压顶杆11复位的弹性装置9,所述按压容腔12底部与压丸5中设有通孔10,所述按压顶杆11穿过通孔10伸出压丸5外侧,在按压顶杆11外壁上设有限位卡槽17,在按压容腔12内设有内螺纹,在按压顶杆11外套设有锁定盖40,在所述锁定盖40外壁上设有外螺纹,所述锁定盖40旋接在按压容腔12内,在限位卡槽17内设有卡簧13,所述卡簧13顶压在锁定盖40下端上。

如图1和2所示,本实用新型中所述托板3与固定支架1之间的第一种连接方式为铰接。

如图3和4所述,本实用新型中所述托板3与固定支架1的另一种连接方式,所述托板3与固定支架1一体设置。

本发明中所述托板3与固定支架1之间还可以以其它方式设置或连接。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以及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