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导丝的动脉穿刺针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346824阅读:1595来源:国知局
带导丝的动脉穿刺针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动脉穿刺针,具体的说是一种带导丝的动脉穿刺针。



背景技术:

血压是临床最早和最常用的监测指标。当前临床上普遍应用的袖带听诊血压属间接测压方法,对重危和休克患者以及在低温和体外循环情况下,则不能及时准确动态地反映血压变化。由于急救医学、心血管外科及ICU发展的需要,直接测压法即有创血压(IBP)成为重危患者和重大手术围手术期血流动力学监测的主要手段。这些领域,都离不开麻醉医师的参与,都需要麻醉医师通过准确、及时监测血压,了解病情,参与甚至指导治疗,保障患者或者手术患者安全,对降低围手术期血流动力学变化所引起的并发症和病死率有着重要的意义。IBP系通过周围动脉穿刺置管,将周围动脉内的压力通过换能器(压力传感器)与监测仪连接,直接显示出压力波形和参数。最简易的方法是通过管道与弹簧血压表连接来反映血压数据。IBP一般可监测动脉血压(ABP)、中心静脉压(CVP)、肺动脉压(PAP)和左房压(LAP)。其测量原理是:首先通过动脉穿刺,将导管置于被测部位的血管内,导管外端直接与换能器相连接。由于流体具有压力传递作用,血管内压力将通过导管内的液体传递到外部的换能器上,从而可获得血管内实时压力变化的动态波形,通过特定计算方法,获得被测部位血管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和平均动脉压(MAP)。IBP目前已成为重危患者血流动力学监测的主要手段,它可以及时和准确地监测患者的血压变化,且可显示波形。一般来说,IBP测压值比无创测压值高出5~20mmHg。

现在ASA分级Ⅱ级及以上的病人术中常规行动脉穿刺,但现有的动脉穿刺针由于手的位置不佳,或局部受位,没有固定好,会影响正常的检测结果,有的时候穿刺针头尖端贴壁,同样会影响检测结果,有一些病人血管粥样硬化,有斑块,管腔狭窄,动脉穿刺置管会有困难。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带导丝的动脉穿刺针,包括穿刺针座、安装在穿刺针座上的穿刺针管,留置管座、安装在留置管座上的留置管,留置管位于穿刺针管内,留置管的外径等于穿刺针管的内径,推动留置管座,留置管沿着穿刺针管的内壁滑动,还包括安装在留置管内的导丝座,以及连接在导丝座上的导丝;

所述导丝座为中空管,导丝座的外径等于留置管的内径,导丝座的两侧设有滑动拨片,导丝座的内部设有导丝固定栏,导丝固定连接在导丝固定栏上;

所述穿刺针管的中上部两侧对应开有供滑动拨片上下滑动的轨道窗,所述留置管的中上部两侧也对应开有供滑动拨片上下滑动的轨道窗,滑动拨片穿过穿刺针管的轨道窗与留置管的轨道窗,沿着穿刺针管的轨道窗与留置管的轨道窗上下滑动,从而带动导丝座、导丝固定栏以及固定连接在导丝固定栏上的导丝上下滑动;

所述导丝座的高度是留置管轨道窗高度的两倍以上,且所述滑动拨片到导丝座上端的距离、到导丝座下端的距离均大于留置管轨道窗的高度。

所述滑动拨片的外端还连接圆环状把手。

有益效果:由于在留置管内部增加了导丝,当术中行动脉穿刺时,穿刺针刺破患者皮肤到达患者动脉,此时,向下滑动滑动拨片,从而将导丝从留置管内部伸出,导丝深入患者动脉内,此时,推动留置管底座,将留置管置入患者动脉血管内,因为导丝的导向作用,从而保证了留置管沿着导丝深入患者动脉内,从而克服了现有动脉穿刺针由于手的位置不佳,或局部受位,没有固定好,影响正常检测结果的问题,也避免了穿刺针头尖端贴壁,影响检测结果的问题,对于一些病人血管粥样硬化,有斑块,管腔狭窄,本实用新型带导丝的动脉穿刺针置管操作简单,置管更容易。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带导丝的动脉穿刺针结构示意图;

图2为导丝座与导丝结构示意图;

图3为穿刺针座与穿刺针管结构示意图;

图4为留置管座与留置管结构示意图;

图5为滑动拨片沿滑动窗轨道窗上下滑动示意图;

图6为导丝座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带导丝的动脉穿刺针断面结构示意图;

其中:穿刺针座1,穿刺针管2,留置管座3,留置管4,导丝座5,导丝6,滑动拨片7,导丝固定栏8,轨道窗9-1、9-2,圆环状把手10。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如图1所示,一种带导丝的动脉穿刺针,包括穿刺针座1、安装在穿刺针座1上的穿刺针管2,留置管座3、安装在留置管座3上的留置管4,留置管4位于穿刺针管2内,留置管4的外径等于穿刺针管2的内径,推动留置管座3,留置管4沿着穿刺针管2的内壁滑动。

如图2所示,还包括安装在留置管4内的导丝座5,以及连接在导丝座5上的导丝6;

如图6、7所示,所述导丝座5为中空管,导丝座5的外径等于留置管4的内径,导丝座5的两侧设有滑动拨片7,导丝座5的内部设有导丝固定栏8,导丝6固定连接在导丝固定栏8上;

如图2、3、7所示,所述穿刺针管2的中上部两侧对应开有供滑动拨片7上下滑动的轨道窗9-1,所述留置管4的中上部两侧也对应开有供滑动拨片7上下滑动的轨道窗9-2,滑动拨片7穿过穿刺针管的轨道窗9-1与留置管的轨道窗9-2,沿着穿刺针管的轨道窗9-1与留置管的轨道窗9-2上下滑动,从而带动导丝座5、导丝固定栏8以及固定连接在导丝固定栏8上的导丝6上下滑动;

如图5所示,为了防止留置管漏液,必须保证轨道窗9-1、9-2无论滑动拨片7滑动到何位置都要处于密封状态,因此,所述导丝座5的高度是留置管轨道窗9-2高度的两倍以上,且所述滑动拨片7到导丝座5上端的距离、到导丝座5下端的距离均大于留置管轨道窗9-2的高度。

如图6所示,为了更好的方便滑动滑动拨片7,所述滑动拨片的外端还连接圆环状把手10。

实施例2:如图1所示,一种带导丝的动脉穿刺针,包括穿刺针座1、安装在穿刺针座1上的穿刺针管2,留置管座3、安装在留置管座3上的留置管4,留置管4位于穿刺针管2内,留置管4的外径等于穿刺针管2的内径,推动留置管座3,留置管4沿着穿刺针管2的内壁滑动。

如图2所示,还包括安装在留置管4内的导丝座5,以及连接在导丝座5上的导丝6;

如图6、7所示,所述导丝座5为中空管,导丝座5的外径等于留置管4的内径,导丝座5的两侧设有滑动拨片7,导丝座5的内部设有导丝固定栏8,导丝6固定连接在导丝固定栏8上;

如图2、3、7所示,所述穿刺针管2的中上部两侧对应开有供滑动拨片7上下滑动的轨道窗9-1,所述留置管4的中上部两侧也对应开有供滑动拨片7上下滑动的轨道窗9-2,滑动拨片7穿过穿刺针管的轨道窗9-1与留置管的轨道窗9-2,沿着穿刺针管的轨道窗9-1与留置管的轨道窗9-2上下滑动,从而带动导丝座5、导丝固定栏8以及固定连接在导丝固定栏8上的导丝6上下滑动;

如图5所示,为了防止留置管漏液,必须保证轨道窗9-1、9-2无论滑动拨片7滑动到何位置都要处于密封状态,因此,所述导丝座5的高度是留置管轨道窗9-2高度的两倍以上,且所述滑动拨片7到导丝座5上端的距离、到导丝座5下端的距离均大于留置管轨道窗9-2的高度。

如图6所示,为了更好的方便滑动滑动拨片7,所述滑动拨片的外端还连接圆环状把手10。

由于在留置管内部增加了导丝,当术中行动脉穿刺时,穿刺针管刺破患者皮肤到达患者动脉,此时,向下滑动滑动拨片7,从而将导丝6从留置管4内部伸出,导丝6深入患者动脉内,此时,推动留置管底座3,将留置管4置入患者动脉血管内,因为导丝6的导向作用,从而保证了留置管4沿着导丝深入患者动脉内,从而克服了现有动脉穿刺针由于手的位置不佳,或局部受位,没有固定好,影响正常检测结果的问题,也避免了穿刺针头尖端贴壁,影响检测结果的问题,对于一些病人血管粥样硬化,有斑块,管腔狭窄,本实用新型带导丝的动脉穿刺针置管操作简单,置管更容易。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