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颅底微创手术后颅骨缺损修补用卡复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506663发布日期:2019-04-24 00:06阅读:291来源:国知局
一种颅底微创手术后颅骨缺损修补用卡复片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材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颅底微创手术后颅骨缺损修补用卡复片。



背景技术:

随着显微手术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神经外科及耳鼻喉科的位于前、中颅底附近的肿瘤及病变,如前颅底各部脑膜瘤、鞍区垂体瘤、颅咽管瘤、各种囊肿及脑脊液漏等病变,在显微镜或神经内镜的辅助下,通过不损面容的、创伤较小的、途径较短的,且通过自然腔道的经口、鼻、筛、蝶或锁孔经额来切除病灶,除了缩短手术时间,而且大大提高了手术效果,正被广泛的开展。

通常的经蝶途径行鞍区垂体瘤、颅咽管瘤等病灶的切除后,常留有鞍底的颅骨缺损;经筛的前颅底脑膜瘤切除或脑脊液漏修补时常留有筛板的颅骨缺损。绝大多数手术结束前是以软质材料来封堵此颅骨缺损的,包括使用明胶海绵、止血纱布、脂肪、肌肉、筋膜、粘膜瓣、人工脑膜、生物或化学胶等材料,上述组织随时间推移都有被人体吸收的可能;因无有力的支架支撑,常在某次突然的颅内压增高时被冲开而导致脑脊液外漏或并发感染。少数手术结束前以硬质材料来封堵此骨缺损,包括骨性鼻中隔、钛网、骨水泥、髂骨修剪片等材料。骨性鼻中隔缺损术后易致鼻梁下塌或鼻中隔穿孔,钛网难以修剪且易刺伤周围组织,骨水泥塑形差且占体积,取髂骨创伤大。所以在前、中颅底微创手术量急速增加的今天,这一关键技术步骤仍无有效措施。

中国发明专利201710153409.0公开了一种解剖重建颅骨补片,由可降解生物硬性材料通过3D打印制成,虽然该颅骨补片可以进行水解降解,并通过自然途径被去除,且可以直接根据患者缺损部位成型制作,但是随时间推移会被人体吸收,吸收后容易脱落;因无有力的支架支撑,弹性差,常在某次突然的颅内压增高时被冲开而导致脑脊液外漏或并发感染。

目前,经口、鼻、筛、蝶、额进行前、中颅底微创手术,对于术后所致的鞍底、筛板、眶额板等部位的小面积颅骨缺损无统一的修补方法或修补材料。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可降解生物硬性材料会被人体吸收,吸收后容易脱落,以及由于弹性差,而导致的颅内压增高时被冲开而导致脑脊液外漏或并发感染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颅底微创手术后颅骨缺损修补用卡复片,不仅不易脱落,可有效降低前、中颅底微创手术后所并发的脑脊液鼻漏,弹性强度大,缓解颅内压带来的压力作用。本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颅底微创手术后颅骨缺损修补用卡复片,包括卡复片本体和设置在卡复片本体上的夹持部,所述卡复片本体为具有生理曲率的拱形椭圆薄板;所述夹持部设置在所述卡复片本体凸面的中心处;所述卡复片本体和夹持部均采用聚醚醚酮一体制成。

进一步的,所述卡复片本体的生理曲率为5°~30°。

进一步的,所述卡复片本体的厚度为0.3 mm~1.0mm。

进一步的,所述夹持部为向上的凸起。

进一步的,所述夹持部为向下的凹陷。

进一步的,所述夹持部为“工”字型或“十”字型。

进一步的,所述夹持部为“二”字型或“十”字型。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前、中颅底小片骨缺损专用修复的卡复片,是根据临床工作的实际需求而设计的,设计精巧,操作简便,可有效降低前、中颅底微创手术后所并发的脑脊液鼻漏。

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前、中颅底手术后小片颅骨缺损修复材料卡复片,采用医用PEEK(聚醚醚酮)高分子材料通过机械或注塑加工制造,医用PEEK(聚醚醚酮)高分子材料,是与人体骨骼最为接近的材料,无毒、生物相容性好、质轻、耐体液腐蚀,其术后的组织相容性优于钛合金材料,术后影像检查无伪影,不影响术后病情的判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3、本实用新型采用超薄的设计,与颅骨缺损形状相匹配,卡复片的凹面与鞍底及脑回的表面形态相近,与周围结构吻合度好;同时,既保持了一定的强度,防止术后突发的颅内压增高致修补片脱落,又保持了一定的弹性,使放置时易于塑形操作。薄层的设计可将其边缘直接卡嵌于硬脑膜与颅骨之间起到固定作用,不用其它固定装置辅助。

4、本实用新型的凸起的夹持部能够方便夹持器械夹持,且能够使夹持部受力均匀,放置卡复片本体过程中能够稳定的调节放置角度。

5、本实用新型的凹陷的夹持部能够使卡复片本体在放置过程中受夹持器械的夹持力更加稳定,避免放置过程中与周围部位发生接触导致对颅骨缺损部或手术部位造成二次伤害。

以下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颅底颅骨缺损修复用“工”字型凸起夹持部的卡复片结构示意图;

图2是颅底颅骨缺损修复用“十”字型凸起夹持部的卡复片结构示意图;

图3是颅底颅骨缺损修复用“十”字型凹陷夹持部的卡复片结构示意图;

图4是颅底颅骨缺损修复用“二”字型凹陷夹持部的卡复片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达成预定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下。

在本发明创造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创造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创造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发明创造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通过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创造中的具体含义。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目前神经外科及耳鼻喉科日益增加的经口、鼻、筛、蝶、额进行前、中颅底微创手术,对于术后所致的鞍底、筛板、眶额板等部位的小面积颅骨缺损目前无统一的修补方法或修补材料,本实用新型的卡复片材料可将其修补方法进行近标准化的统一。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可降解生物硬性材料会被人体吸收,吸收后容易脱落,以及由于弹性差,而导致的颅内压增高时被冲开而导致脑脊液外漏或并发感染问题,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颅底微创手术后颅骨缺损修补用卡复片,适用于神经外科及耳鼻喉科经口、鼻、筛、蝶、额进行前、中颅底微创手术,用于术后所致的鞍底、筛板、眶额板等部位的小面积颅骨缺损修补,以避免术后发生脑脊液漏、脑组织疝出及眼球搏动等并发症。本实施例的卡复片包括卡复片本体A和设置在卡复片本体A上的夹持部B,卡复片本体A为具有生理曲率的拱形椭圆薄板;卡复片本体A为椭圆形薄板,椭圆形的形状与手术过程中骨缺损部位的形状相匹配,拱形板状的卡复片本体A的凹面与鞍底及脑回的表面形态相近,与周围结构吻合度好。卡复片本体A的生理曲率为5°~30°,能够与颅骨生理曲率相匹配,也即卡复片本体A的整体弧度与颅骨表面弧度相匹配,拱形板状具有一定生理曲率的形状弹性大,采用超薄的设计,既保持了一定的强度,防止术后突发的颅内压增高致卡片脱落,又保持了一定的弹性,使放置时易于塑形操作。卡复片本体A的长轴为15 mm~35mm,短轴为10 mm~30mm,厚度为0.3 mm~1.0mm,薄层的设计可将卡复片本体A的边缘直接卡嵌于硬脑膜与颅骨之间起到固定作用,且固定处受力均匀,不用其它固定装置辅助。

本实施例提供的颅底微创手术后颅骨缺损修补用卡复片,根据临床(中常用的钻孔工具规格)手术后留有的不同颅底骨缺损面积而设置有多种型号,在手术过程中根据骨缺损的大小选择合适的型号或进行适度的修剪,用于镊子的夹持经鼻孔通道通过镊子的夹持送达手术区,并可对卡复片本体A进行各个方位的调节及360度的旋转,以期达到最佳的堵塞效果,从而达到避免术后发生脑脊液漏、脑组织疝出及眼球搏动等并发症的发生。

如图1和图2所示,夹持部B设置在卡复片本体A凸面的中心处。夹持部B为向上的凸起的“工”字型或“十”字型,“工”字型凸起位于卡复片本体A的凸面中心,长3.0 mm~8.0mm,“工”字型凸起的长度方向与卡复片本体A的长轴方向一致 ,宽1.0 mm~3.0mm,高1.0mm 0~2.0mm。“十”字型凸起位于卡复片本体A的凸面中心,长3.0 mm~8.0mm,宽1.0 mm ~3.0mm,高1.0 mm -2.0mm。凸起的夹持部能够方便夹持器械夹持,且能够使夹持部受力均匀,放置卡复片本体过程中能够稳定的调节放置角度,以实现快速放置成功。现有技术中的夹持环为环状设计,夹持器械夹持后,如镊子夹持后,夹持环受力不均匀,容易发生摆动和晃动,无法快速稳定的将修补片放置到所需位置,操作十分不便。

卡复片本体A和夹持部B均采用聚醚醚酮且通过机械加工或注塑加工为一体。

实施例2:

如图3和图4所示,与上述实施例不同之处,在于夹持部B为向下的凹陷的 “二”字型或“十”字型。夹持器械的夹持端夹持在夹持部B时,夹持端夹持或抵持住夹持部B的侧壁,夹持部B的侧壁对夹持器械进行限位,凹陷的夹持部B能够使卡复片本体A在放置过程中受夹持器械的夹持力更加稳定,在放置过程中调整角度和位置时,避免与周围部位发生接触导致对颅骨缺损部或手术部位造成二次伤害。

卡复片本体A和夹持部B均采用聚醚醚酮且通过机械加工或注塑加工为一体。医用PEEK聚醚醚酮高分子材料通过机械或注塑加工制造,医用PEEK聚醚醚酮高分子材料,是与人体骨骼最为接近的材料,无毒、生物相容性好、质轻、耐体液腐蚀,其术后的组织相容性优于钛合金材料,术后影像检查无伪影,不影响术后病情的判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以下是经蝶鞍区手术后留下的鞍底颅骨缺损用卡复片进行修补的操作过程,包括以下步骤:

1、经蝶鞍区手术后术区彻底止血,覆以止血纱布,显露鞍底缺损。

2、反复对比修剪卡复片本体A,使之大小与鞍底颅骨缺损相适应,使其周边各大出约0.5mm~2.0mm。

3、用双极电凝或枪状镊尖端夹持卡复片本体A凸面的“工”字型或“十”字型夹持部,略侧倾送入鞍底缺损的鞍内侧。

4、继用镊尖夹持突起前后左右调节方向,或镊尖旋转调节角度,使之卡嵌在鞍内硬脑膜与颅骨缺损边缘间,并达到最佳的吻合度和稳定性。

5、卡复片本体A放置完毕后,可在鞍底的颅骨缺损表面覆盖一层止血材料,起止血、阻隔和促进蝶窦粘膜生长修复的作用。如在修复后的鞍底骨窗周围涂抹一层化学胶,将达到骨缺损彻底修复的作用。

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