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功能仓的颈枕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140272发布日期:2019-03-19 21:27阅读:313来源:国知局
具有功能仓的颈枕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人体保健产品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具有功能仓的颈枕。



背景技术:

硅胶材质具有柔软、亲肤、舒适性高的优点,用硅胶材质制成的颈枕广受大众欢迎。在硅胶材质的颈枕集成按摩功能时,通常将硅胶材质制成薄壁结构的颈枕本体,于颈枕本体的内腔中集成电池、控制单元等,而将按摩头伸出至薄壁结构的颈枕本体外。

为方便组装和维修,集成电池、控制单元等功能部件通常集成于一硬质功能仓内,该硬质的功能仓设置于颈枕本体的内腔,进而实现对颈枕的功能控制。由于颈枕本体为薄壁结构,其强度不足容易变形,硬质的功能仓连接于颈枕本体时容易因两者的连接强度不够而功能仓于颈枕本体内偏移,进而影响颈枕的正常使用。

对此,需要对具有功能仓的颈枕的结构进行改进,加强硬质的功能仓和和颈枕本体的连接、延长颈枕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改进的具有功能仓的颈枕,加强硬质的功能仓和和颈枕本体的连接、延长颈枕的使用寿命。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具有功能仓的颈枕,包括柔性的颈枕本体和设置于所述颈枕本体的功能仓,所述颈枕本体为薄壁结构,所述颈枕本体的外侧开设有连通颈枕本体内腔的安装口;于所述安装口的周侧设置有若干个卡合孔,所述功能仓为硬质,且所述功能仓的外轮廓与至少部分所述颈枕本体的内腔相对应,所述功能仓经由所述安装口安装于所述颈枕本体的内腔中,且所述功能仓封堵所述安装口,所述功能仓设置有与所述卡合孔相对应的卡合齿。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具有功能仓的颈枕,功能仓的外轮廓与至少部分所述颈枕本体的内腔相对应,以使得功能仓能够恰如其分地装入颈枕本体的内腔中;于颈枕本体安装口的周侧设置若干个卡合孔,而功能仓对应设置有卡合齿,通过若干个卡合孔和卡合齿相配合,以实现颈枕本体和功能仓的可靠连接。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具有功能仓的颈枕,通过功能仓和颈枕本体相对应的形状及卡合孔和卡合齿的设置,使得颈枕本体和功能仓能够被可靠的连接,从而颈枕的使用寿命。

较佳的,所述颈枕本体沿所述安装口的周侧向所述安装口内凸伸形成连接耳,若干个所述卡合孔为开设于所述连接耳、与所述安装口的开设方向相同的贯穿孔;所述功能仓的周侧向外凸伸对应形成所述卡合齿。

具体的,所述功能仓包括内仓和外盖,所述内仓安装于所述颈枕本体的内腔中,设置于所述内仓周侧的所述卡合齿从内向外插入所述卡合孔;所述外盖位于所述连接耳外侧,所述外盖卡合连接于所述内仓并遮蔽所述卡合齿和所述卡合孔;外盖和内仓卡合连接时,两者还能够对连接耳进行卡合定位,从而进一步加强功能仓和颈枕本体的连接定位。

具体的,所述外盖封堵所述安装口。

具体的,所述外盖设置有操作部、通电接口、通信接口、及显示装置的至少一者。

较佳的,所述功能仓安装于所述颈枕本体的中部,所述颈枕本体于所述功能仓的两侧设置有隔膜,以于所述颈枕本体的左右两侧设置有充气气囊;充气装置设置于所述功能仓内,且于所述隔膜上开设有与充气单向阀相对应的充气口。

较佳的,所述颈枕本体朝向颈部的内侧开设有贯穿所述颈枕本体侧壁的安装孔,所述颈枕本体沿所述安装孔周缘向内腔凸伸形成辅助安装部;按摩头通过所述安装孔和辅助安装部固定连接至所述颈枕本体;所述功能仓对应所述辅助安装部设置有避让孔,所述辅助安装部对应插接于所述避让孔。

具体的,所述按摩头通过所述安装孔与设置于所述功能仓内的供电单元和/或控制单元电连接。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具有功能仓的颈枕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具有功能仓的颈枕的内侧结构示意图。

图3为颈枕本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具有功能仓的颈枕的分解示意图。

图5为功能仓的分解示意图。

图6为图4中A部的放大图。

图7为图5中B部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构造特征、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详予说明。

如图1-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具有功能仓的颈枕,包括柔性的颈枕本体100和设置于颈枕本体的功能仓300,颈枕本体100为薄壁结构,颈枕本体100的外侧开设有连通颈枕本体100的内腔100a的安装口130;如图6和图7所示,于安装口130的周侧设置有若干个卡合孔141,功能仓300为硬质,且功能仓300的外轮廓与至少部分颈枕本体100的内腔100a相对应,功能仓300经由安装口130安装于颈枕本体100的内腔中,且功能仓300封堵安装口130,功能仓300设置有与卡合孔141相对应的卡合齿312。结合图4-图5所示,更具体的:

如图1-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具有功能仓的颈枕,包括颈枕本体100、按摩头200、功能仓300、及用于定位按摩头200的连接件400。其中,颈枕本体100为硅胶材质或其他柔性材质制成的薄壁结构,其厚度可以在0.5mm~5mm之间;颈枕本体100大致呈与人体颈部相对应的环状,颈枕本体100的前侧设置为允许人体颈部通过的开口;与开口相对的颈枕本体100的后侧,靠近人体颈部相对的一侧称之为颈枕本体100的内侧,与人体颈部相反的一侧称之为颈枕本体100的外侧。颈枕本体100的内侧设置有若干个按摩头200;颈枕本体100的后侧开设有连通颈枕本体100的内腔100a的安装口130,功能仓300经由安装口130安装入颈枕本体100内、位于颈枕本体100的中部;功能仓300填充和定位了颈枕本体100与开口相对的后侧,而颈枕本体100的左右两侧设置为充气气囊,经由功能仓300对两侧充气气囊进行充放气,以便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具有功能仓的颈枕的进行收纳。

可以理解的,功能仓300为硬质材料制成,如可以为质地较硬的塑料材质,以使得硬质的功能仓300撑起薄壁结构的颈枕本体100与开口相对的后侧。功能仓300内可以设置供电单元、控制单元等,按摩头200与供电单元和/或控制单元电连接,进而可以控制按摩头200工作。功能仓300经由安装口130进入颈枕本体100后,功能仓300的自身结构封闭了安装口130,该结构使得功能仓300的一侧露出颈枕本体100,可以将操作部、显示部、充电端口、及通信连接端口中的至少一者等集中设置于于功能仓300露出的一侧,以方便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具有功能仓的颈枕进行操作。

再请参阅图3所示,颈枕本体100朝向颈部的内侧开设有贯穿颈枕本体100侧壁的安装孔110,颈枕本体100沿安装孔110周缘向内腔100a凸伸形成辅助安装部120;按摩头通过安装孔110和辅助安装部120固定连接至颈枕本体100;功能仓300对应辅助安装部120设置有避让孔,辅助安装部120对应插接于避让孔。当功能仓300经由安装口130装入颈枕本体100的内腔100a时,避让孔的设置使得功能仓300与辅助安装部120错开,同时避让孔和辅助安装部120的形状尺寸相对应,进一步加强颈枕本体100和功能仓300的连接强度。

结合图3-图7所示,更具体的:如图3、图4、及图6所示,颈枕本体100沿安装口130的周侧向安装口130内凸伸形成连接耳140,连接耳140可以为连续的环状部,亦可以呈间断地设置,于连接耳140上开设有卡合孔141,若干个卡合孔141分别沿连接耳140的厚度方向贯穿连接耳140、呈与安装口130的开设方向相同的贯穿孔;如图4、图5、及图7所示,功能仓300的周侧向外凸伸对应形成卡合齿312,具体的,功能仓300包括内仓310和外盖320,内仓310安装于颈枕本体100的内腔100a中,设置于内仓310周侧的卡合齿312从内向外插入卡合孔141;外盖320位于连接耳140外侧,外盖320卡合连接于内仓310并遮蔽卡合齿312和卡合孔141,结合图1所示,外盖320遮蔽卡合齿312和卡合孔141的同时,还封堵了安装口130,使得颈枕本体100和功能仓300形成一个封闭的整体,此外,外盖320和内仓310卡合连接时,两者还能够对连接耳140进行卡合定位,从而进一步加强功能仓300和颈枕本体100的连接定位。可以理解的,由于外盖320的一侧露出,可以于该外盖320的露出侧设置有操作部、通电接口、通信接口、及显示装置的至少一者,以便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具有功能仓的颈枕,进行操作。

结合图5和图7所示,内仓310内设置有定位腔311,充气结构330安装于该内仓310内,且充气结构330的操作部贯穿外盖320并伸出;充气结构330的左右两端分别设置有连通颈枕本体100两侧充气气囊的充气单向阀311。用户可以经由按压操作该充气结构330,以使得气流经由充气单向阀311进入充气气囊中实现充气。

进一步的,内仓310中还设置有供电单元、控制单元等功能部件,按摩头通过安装孔110与设置于功能仓300内的供电单元和/或控制单元电连接。按摩头在控制单元的控制下,可以产生脉冲作用、振动作用、红外线作用、热敷作用和磁石作用中的至少一种。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具有功能仓的颈枕,功能仓300的外轮廓与至少部分颈枕本体100的内腔100a相对应,以使得功能仓300能够恰如其分地装入颈枕本体100的内腔100a中;于颈枕本体100安装口130的周侧设置若干个卡合孔141,而功能仓300对应设置有卡合齿312,通过若干个卡合孔141和卡合齿312相配合,以实现颈枕本体100和功能仓300的可靠连接。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具有功能仓的颈枕,通过功能仓300和颈枕本体100相对应的形状及卡合孔141和卡合齿312的设置,使得颈枕本体100和功能仓300能够被可靠的连接,从而颈枕的使用寿命。

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之权利范围,因此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本实用新型所涵盖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