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消化内镜用穿孔收拢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393771发布日期:2019-04-13 00:39阅读:454来源:国知局
一种消化内镜用穿孔收拢头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消化内镜配套器具,具体涉及一种消化内镜用穿孔收拢头。



背景技术:

消化道穿孔是临床上常见的外科急腹症,目前消化道穿孔可在消化内镜下用套扎器扎合。但是,对于一些胃肠道巨大穿孔,在用套扎环扎合之前,需要先将穿孔周围的组织收拢。目前,临床上的收拢方法为用夹子把穿孔部位周围的组织夹住收拢。该方法操作困难,在收拢过程中夹子极易脱落,成功率不高;且夹子易损伤消化道壁。因此,如何针对消化道穿孔提供一种更为高效、安全的收拢装置,就成了值得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提出一种消化内镜用穿孔收拢头,并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本实用新型的消化内镜用穿孔收拢头包括膨胀气囊、真空吸盘、充气管、抽气管、充放气装置和抽气装置;膨胀气囊为透明材质,膨胀气囊的后端开设有充气口,充气管的前端与所述充气口密封连接,充气管的后端与充放气装置的出气口密封连接;所述真空吸盘的数量为N个,N为4以上的正整数,真空吸盘为前端开口、后端封闭的喇叭状盘体,真空吸盘的侧壁开设有抽气口,真空吸盘的后端固定于膨胀气囊的外表面;抽气管的前端与所述抽气口密封连接,抽气管的后端与抽气装置的进气口密封连接。

将本实用新型的消化内镜用穿孔收拢头置入现有技术消化内镜的插入管内,使膨胀气囊伸出消化内镜先端部的钳子口外,并使真空吸盘位于先端部的接物镜的远端。消化内镜用穿孔收拢头随消化内镜到达消化道穿孔处后,调整消化内镜的角度旋钮旋转先端部,使膨胀气囊位于接物镜与消化道穿孔之间,以便于利用消化内镜观察膨胀气囊,透明材质的膨胀气囊不会过于影响消化内镜的视线;用充放气装置经充气管为膨胀气囊充气,充气膨胀后的膨胀气囊靠近消化道穿孔的一端嵌入穿孔,继续对膨胀气囊充气,在膨胀气囊的压迫下,穿孔周围的真空吸盘贴紧穿孔周围的组织;用抽气装置经抽气管将真空吸盘内的气体抽空,真空吸盘利用负压将穿孔周围的组织吸紧;然后用充放气装置为膨胀气囊放气,膨胀气囊收缩回拉真空吸盘,从而将穿孔周围的组织收拢,以待下一步的套扎。

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进一步改进。

膨胀气囊仅有一面与穿孔接触,将真空吸盘集中分布于该面,可提高真空吸盘与穿孔周围组织的接触概率,提高收拢成功率。作为优选,所述N个真空吸盘可均匀分布于膨胀气囊的一侧,利用膨胀气囊的侧壁接触穿孔。

同理,作为优选,所述N个真空吸盘也可均匀分布于膨胀气囊的前部,该情况下,可在所述充气管的前端设置弯管,所述弯管的后端与充气管的前端密封连接,弯管的前端与所述充气口密封连接,利用弯管使膨胀气囊与充气管形成一定的角度,从而得以利用膨胀气囊的前部接触穿孔。进一步优选的,所述弯管与充气管前端的夹角α为45°~90°。

作为优选,每个真空吸盘的侧壁开设有M个抽气口,M为正整数,所述抽气管的前端分为N×M个支管,每个支管的前端与一个抽气口密封连接。利用一个抽气管同时为多个真空吸盘抽气,提高抽气效率。

作为优选,所述充放气装置为注射器或气泵。

作为优选,所述抽气装置为注射器或抽气机。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积极效果在于:

1、用真空吸盘吸拢穿孔周围组织,较抓取或钩取的方式能大大提高收拢成功率并能大大降低组织损伤;

2、用膨胀气囊的伸缩作为真空吸盘前推和回拉力量的传导装置,与钢丝等刚性装置相比,传导效率更高、更可靠、且更安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施例一中消化内镜用穿孔收拢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施例二中消化内镜用穿孔收拢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记:1、膨胀气囊;2、真空吸盘;3、充气管;4、抽气管;5、充放气装置;6、抽气装置;7、弯管;11、充气口;41、支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的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做具体说明。

实施例一: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消化内镜用穿孔收拢头包括膨胀气囊1、真空吸盘2、充气管3、抽气管4、充放气装置5和抽气装置6;膨胀气囊1为透明材质,膨胀气囊1的后端开设有充气口11,充气管3的前端与所述充气口11密封连接,充气管3的后端与充放气装置5的出气口密封连接;所述真空吸盘2的数量为10个且均匀分布于膨胀气囊1的左侧,真空吸盘2为前端开口、后端封闭的喇叭状盘体,真空吸盘2的侧壁开设有抽气口,真空吸盘2的后端固定于膨胀气囊1的外表面;抽气管4的前端与所述抽气口密封连接,抽气管4的后端与抽气装置6的进气口密封连接。

每个真空吸盘2的侧壁开设有1个抽气口,抽气管4的前端分为10个支管41,每个支管41的前端与一个抽气口密封连接。

所述充放气装置5可使用现有技术中的注射器或气泵;所述抽气装置6可使用现有技术中的注射器或抽气机。

实施例二:

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所述10个真空吸盘均匀分布于膨胀气囊1的前部;所述充气管3的前端设置有弯管7,所述弯管7的后端与充气管3的前端密封连接,弯管7的前端与所述充气口11密封连接;所述弯管7与充气管3前端的夹角α为45°~90°。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作其它形式的限制,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可能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加以变更或改型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应用于其它领域,但是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改型,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