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接触式测温预警TDP治疗仪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241366发布日期:2018-08-24 17:59阅读:276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非接触式测温预警TDP治疗仪。



背景技术:

TDP治疗仪也称为特定电磁波谱治疗仪(TDP是特定电磁波谱汉语拼音Teding Dianci Pu的字首的缩写),特定电磁波谱是指稳定产生出对人体最有益的2~25微米的特定电磁波谱。TDP治疗仪广泛应用于医院被,具有特殊的治疗效果,广泛应用于理疗科、内外科、妇科、骨科、五官科、皮肤科、神经科等各种疾病,是一种疗效高、见效快、无疼痛、应用广、无副作用的新型医疗保健辅助器械。TDP治疗仪是一种采用特定电磁波谱作用于人体皮下深层组织,活化组织细胞,增强细胞代谢能力,从而达到防病、治病或者辅助治疗等目的的医用治疗护理器械。TDP治疗仪具有促进血液循环、消炎、镇痛、改善神经功能等作用。对支气管炎、骨关节病、伤口愈合不良、慢性盆腔炎、慢性胃炎、带状疱疹、冻疮等具有很好的治疗或者辅助治疗效果。

由于特定电磁波谱所具有的促进血液循环、活血化瘀、消肿、促进新陈代谢和上皮生长、加速伤口愈合、促进机体脑啡吩呔的分泌达到持续镇痛的目的等方面的作用。因而广泛应用于软组织损伤、良性骨关节病变、神经系统及血液循环障碍性疾病。因此TDP治疗仪是一种疗效高、见效快、容易推广、无毒副作用的新型医疗保健辅助器械。 TDP治疗器一般主要由照射头、活动支臂、控制面板、电源线、立柱及支脚等组成。依使用支架或底座分为立式或台式;也可根据旋钮调节或数字显示调节时间、温度分为机械控制或数字控制。通过调节支臂可使治疗器在一定范围内处于更好的照射位置。照射头的加热器使覆盖于上的治疗板受热而产生特定波长的电磁波,对患者病患部位进行照射后使其产生一定的生物效应,从而使其病患部位的病情得到治疗或缓解。

然而,要使TDP治疗仪广泛普及使用,则如何安全使用TDP治疗仪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TDP治疗仪治疗时将照射头对准所需治疗的创伤或者病患部位的皮肤,照射头与照射部位保持距离约30厘米,皮肤表面温度控制在40℃治疗效果最好。照射距离过近容易发生皮肤灼伤,但距离过远也会影响疗效。由于个体冷热感知差异、或者照射头非正常移位,单凭调节治疗时间、辐射温度和照射距离难以精准调控治疗区域皮肤温度。研究表明当生物组织的温度高于44℃时会发生热损伤,44℃热损伤温度和40℃理想治疗温度比较接近、温差较小,导致在实际临床工作中未能完全杜绝皮肤灼伤事件的发生。并且在使用中需要随时检查照射距离及温度,由此大大增加了医护人员的工作量。

而且,现有技术中使用的TDP治疗仪,由于需要较长时间对患部进行照射,以达到治疗或者辅助治疗的效果,因此就需要将TDP治疗仪放置于某些支架上进行固定定位,以减少操作人员的工作量。

中国发明专利申请2015 1 0955609.9公开了一种“电磁波谱治疗仪”,其主要结构为:包括灯头、弧形连接片、横向固定杆、第一升降杆、第二升降杆和底座,弧形连接片的拱起面与横向固定杆的一端固定连接,弧形连接片的两端通过转轴与灯头活动连接;横向固定杆的另一端与第一升降杆的一端垂直相连,第二升降杆从第一升降杆的另一端插入其中,第一升降杆的杆壁上沿着轴向开有若干个通孔,第二升降杆的杆壁上开有卡孔,第二升降杆的内表面设置有弹性卡件,弹性卡件能够穿过所述卡孔和通孔。

虽然该电磁波谱治疗可以人工操作通过第一升降杆和第二升降杆实现灯头的上、下、左、右移动,从而提高了该灯头的调节幅度,使得该电磁波谱治疗仪结构合理而紧凑,使用方便。

然而,上述专利并不能解决以上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单凭调节治疗时间、辐射温度和照射距离难以精准调控治疗区域皮肤温度;容易发生皮肤灼伤事故;需要人工随时检查照射距离及温度,由此大大增加了医护人员的工作量的问题。

因此,针对现有技术中的存在问题,亟需提供一种杜绝在实际临床治疗过程中皮肤灼伤事故,精准调控治疗区域皮肤温度,消除医疗隐患的,结构简单的TDP治疗仪技术显得尤为重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避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在实际临床治疗过程中消除医疗隐患、避免皮肤灼伤事故、精准调控治疗区域皮肤温度的、结构简单的非接触式测温预警TDP治疗仪。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提供一种非接触式测温预警TDP治疗仪,包括有照射头、活动支臂和立柱,其中:还设置有红外线探头和预警报警装置,所述红外线探头通过相匹配的定位部安装设置于该非接触式测温预警TDP治疗仪的相应位置,所述红外线探头与所述预警报警装置电信号连接,当所述红外线探头对准治疗区域测出局部皮肤温度达到设定阈值时触发所述预警报警装置报警。

为了杜绝在实际临床工作中,TDP治疗器治疗过程中皮肤灼伤事件的发生,以精准调控治疗区域皮肤温度,消除医疗隐患,减轻医护人员的工作量。该技术方案可以提供数字控制TDP治疗仪整合“非接触式红外测温、预警”功能的技术方案形成非接触式测温TDP治疗仪。非接触式红外测温可以间接、快速方便地探测物体的表面温度。而红外线探头轻便,技术成熟,容易配置,便于整合制造。使用时,除了遵循TDP治疗仪的使用规范外,只需将红外线探头对准治疗区域,启动探测触发器,即可测出局部皮肤表面温度并在LCD上显示出温度数据。当测得温度达到设定阈值时即可触发报警。

所述的,所述红外线探头通过相匹配的定位部安装设置于所述立柱,所述定位部为可沿所述立柱上下往复移动及可绕所述立柱旋转的可调节方位的连接套,并通过紧固件紧固。

所述的,所述定位部还设置有角度调节件,所述角度调节件连接设置于所述连接套外侧,并可绕连接轴上下摆动调节所述红外线探头的角度,并通过定位件定位。

进一步的,所述红外线探头为设定阈值45℃的红外线探头。

进一步的,所述预警报警装置为音频报警装置。

进一步的,所述预警报警装置为光频闪烁报警装置。

进一步的,所述预警报警装置为音频和光频闪烁报警装置。

所述的,所述非接触式测温预警TDP治疗仪为台式治疗仪,所述预警报警装置设置于所述台式治疗仪的台式控制器。

所述的,所述非接触式测温预警TDP治疗仪为台式治疗仪,所述预警报警装置设置于所述台式治疗仪的台式控制器,所述红外线探头通过万向管连接于所述台式控制器。

所述的,还设置有自动控温装置,所述自动控温装置与所述红外线探头电信号连接接受感温信号,所述自动控温装置控温范围为40~45℃,所述自动控温装置与所述照射头电连接,当所述红外线探头对准的治疗区域测出的局部皮肤温度达到45℃时自动切停所述照射头照射,当所述红外线探头对准的治疗区域测出的局部皮肤温度≤40℃时自动切换至启动所述照射头照射。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由于非接触式测温预警TDP治疗仪,包括有照射头、活动支臂和立柱,其中:还设置有红外线探头和预警报警装置,红外线探头通过相匹配的定位部安装设置于该非接触式测温预警TDP治疗仪的相应位置,红外线探头与预警报警装置电信号连接,当红外线探头对准治疗区域测出局部皮肤温度达到设定阈值时触发所述预警报警装置报警。

通常在70℃热源持续接触皮肤1分钟后,可致表皮全层损害;而一般当皮肤接触近60℃的温度持续五分钟以上时,也有可能造成烫伤,这也称为“低温烫伤”。本实用新型的“非接触式测温预警TDP治疗器”增加了“非接触式红外测温、预警”的功能,在不改变原特定电磁波谱治疗原理、方法和效果的同时,保持了对治疗部位皮肤温度的脉冲及精准监控,在皮肤表面温度过高时报警,提醒医务人员及时反应处理,达到消除医疗隐患、减轻医护人员工作量、杜绝皮肤灼伤事件的效果。该技术方案结合医学基础理论和临床实践经验,对非接触式红外测温功能基本要求如下:

1、红外线探头可以多角度调节;

2、探测物距离一般可以选择为大于50mm,以便于操作;

3、可以设置与照射头同步测温,通常也可以设置为每5分钟一次自动测温;

4、可以设置皮肤表面温度超过45℃自动报警。

由此,本实用新型的非接触式测温预警TDP治疗仪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可以杜绝在实际临床治疗过程中皮肤灼伤事故,精准调控治疗区域皮肤温度,消除医疗隐患的,结构简单。

附图说明

利用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但附图中的实施例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任何限制。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非接触式测温预警TDP治疗仪的结构示意图。

在图1中包括有:

1——照射头

2——活动支臂

3——红外线探头

4——立柱

5——台式控制器。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以下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实施例1

本实用新型的非接触式测温预警TDP治疗仪,如图1所示,包括有照射头1、活动支臂2和立柱4,其中:还设置有红外线探头3和预警报警装置,红外线探头3通过相匹配的定位部安装设置于该非接触式测温预警TDP治疗仪的相应位置,红外线探头3与预警报警装置电信号连接,当红外线探头3对准治疗区域测出局部皮肤温度达到设定阈值时触发所述预警报警装置报警。

红外线探头和预警报警装置的设置,目的是为了杜绝在实际临床工作中,TDP治疗器治疗过程中皮肤灼伤事件的发生,以精准调控治疗区域皮肤温度,消除医疗隐患,减轻医护人员的工作量。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可以提供一种基于数字控制TDP治疗仪整合“非接触式红外测温、预警”功能的技术方案形成非接触式测温TDP治疗仪(如图1)。非接触式红外测温可以间接、快速方便地探测物体的表面温度。红外线探头3轻便,技术成熟,容易配置,便于整合制造。使用时,除了遵循TDP治疗仪的使用规范外,只需将红外线探头3对准治疗区域,启动探测触发器,即可测出局部皮肤表面温度并在LCD上显示出温度数据,当测得温度达到设定阈值时触发报警。以便于及时发现治疗区域的局部皮肤表面温度超温临界状况。

该技术方案结合医学基础理论和临床实践经验,对非接触式红外测温功能基本要求如下:

1、红外线探头可以多角度调节;

2、探测物距离一般可以选择为大于50mm,以便于操作;

3、可以设置与照射头同步测温,通常也可以设置为每5分钟一次自动测温;

4、可以设置皮肤表面温度超过45℃自动报警。

具体的,红外线探头3通过相匹配的定位部安装设置于立柱4,定位部为可沿立柱4上下往复移动及可绕所述立柱4旋转的可调节方位的连接套,并通过紧固件紧固。以便于调节红外线探头3的方位,精准探测照射头1照射的治疗区域的局部皮肤表面温度。

具体的,定位部还设置有角度调节件,角度调节件连接设置于连接套外侧,并可绕连接轴上下摆动调节红外线探头3的角度,并通过定位件定位。以便于调节红外线探头3的探测角度,进一步精准探测照射头1照射的治疗区域的局部皮肤表面温度。

进一步的,红外线探头3可以为设定阈值45℃的红外线探头3。以使得照射头1照射的治疗区域的局部皮肤表面温度控制在的40℃~44℃理想治疗温度范围,当超过44℃达到45℃的设定热损伤温度阈值瞬间报警,以便医护人员及时处理。

进一步的,预警报警装置可以设置为音频报警装置。

进一步的,预警报警装置也可以设置为光频闪烁报警装置。

进一步的,预警报警装置还可以设置为音频和光频闪烁报警装置。

实施例2

本实用新型的非接触式测温预警TDP治疗仪,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主要技术方案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在本实施例中未作解释的特征,采用实施例1中的解释,在此不再进行赘述。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非接触式测温预警TDP治疗仪为台式治疗仪,预警报警装置设置于台式治疗仪的台式控制器5。选择台式治疗仪是保留在LCD上显示出温度数据的基础上,便于将音频报警装置和/或光频闪烁报警装置及其电路器件设置于台式控制器5中。

实施例3

本实用新型的非接触式测温预警TDP治疗仪,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主要技术方案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在本实施例中未作解释的特征,采用实施例1中的解释,在此不再进行赘述。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非接触式测温预警TDP治疗仪为台式治疗仪,预警报警装置设置于台式治疗仪的台式控制器5,红外线探头3通过万向管连接于台式控制器。选择台式治疗仪是保留在LCD上显示出温度数据的基础上,便于将音频报警装置和/或光频闪烁报警装置及其电路器件设置于台式控制器5中。而且红外线探头3的安装和操作使用。

实施例4

本实用新型的非接触式测温预警TDP治疗仪,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主要技术方案与实施例1或者实施例2或者实施例3基本相同,在本实施例中未作解释的特征,可以采用实施例1或者实施例2或者实施例3中的解释,在此不再进行赘述。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或者实施例2或者实施例3的区别在于:还设置有自动控温装置,自动控温装置与红外线探头3电信号连接接受感温信号,自动控温装置控温范围为40~45℃,自动控温装置与照射头1电连接,当红外线探头3对准的治疗区域测出的局部皮肤温度达到45℃时自动切停照射头1照射,当红外线探头3对准的治疗区域测出的局部皮肤温度≤40℃时自动切换至启动照射头1照射。以实现自动控温,保证照射头1常规治疗照射的治疗区域的局部皮肤表面温度控制在的40℃~44℃理想治疗温度范围,同时也更为安全。

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实质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