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专用于动脉穿刺后使用的拉带式止血夹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712428发布日期:2019-05-21 21:27阅读:382来源:国知局
一种专用于动脉穿刺后使用的拉带式止血夹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疗护理辅助用品,特别涉及对桡动脉、股动脉等穿刺后的压迫止血装置。该装置尤其适用于在例如血管造影或血管成形手术后进行动脉压迫止血。



背景技术:

施行特殊检查或治疗,如血气分析,选择性血管造影和心脏介入治疗,心导管置入,血液透析治疗等。手术完成后,在限制出血的同时移除注射器,同时要求在动脉的穿刺的点区域持续施加足够的压力,以及逐步减低压迫力度,直到相关血管止血,该过程需要持续维持半小时至数小时。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专用于动脉穿刺后使用的拉带式止血夹,可以替代人为的持续压迫,保证了压迫的稳定性,同时也节约了人力和体力。

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专用于动脉穿刺后使用的拉带式止血夹,包括拐弯连接处、压迫垫、U型塑料夹片、咬合齿带、卡扣槽和卡扣松开柄;所述专用于动脉穿刺后使用的拉带式止血夹的上下两片U型塑料夹片用拐弯连接处进行连接,拐弯连接处设置为弧形,U型塑料夹片的上片与人体接触一面设置压迫垫,U型塑料夹片的上片的末端通过拐弯连接处与咬合齿带连接,咬合齿带的内侧面设置有均匀的咬合齿,U型塑料夹片的下片的末端设置卡扣槽,卡扣槽的内侧面设置与咬合齿带吻合的反方向咬合齿,卡扣槽间隙适合咬合齿带通过,卡扣松开柄的一端与咬合齿缝隙直接吻合接触,卡扣松开柄的另一端错位拨动时可松开咬合齿。

所述拐弯连接处的宽度和厚度是邻近部位的30%,便于弯曲和伸展。所述压迫垫的形状为半圆形球面凸起,直径为1-10厘米,压迫垫能设置成固定或可移动。所述U型塑料夹片的上下片开口的距离为适合套入前手臂或大腿根部,U型塑料夹片的上下片的宽度为1-10厘米,厚度为1-5厘米,长度约为前手臂或大腿根的直径的1-3倍,这样便于调整位置将压迫垫准确压迫在动脉穿刺部位。所述咬合齿带上的咬合齿方向朝U型塑料夹片的上片倾斜5-25度,咬合齿带4上的咬合齿的间隔为1-5毫米,咬合齿带上的咬合齿的高度为1-5毫米,咬合齿的宽度及厚度为邻近塑料片的30-60%。所述咬合齿带长1-5厘米,宽1-5厘米,厚度为1-5厘米。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

桡动脉穿刺后压迫止血工作原理:U型塑料夹片的张开后从前臂的内侧(尺骨侧)往外(桡骨侧)移动,夹住前手臂,移动U型塑料夹片直至压迫垫充分压迫桡动脉穿刺位置,先用手捏住U型塑料夹片的上片和下片,保证一定压力压迫桡动脉穿刺点,然后将咬合齿带插入卡扣槽并往下牵拉咬合齿带进行咬合,直至达到医护人员的要求。压迫完毕,将当需要松开咬合齿带的时候可往内侧边拨动卡扣松开柄,克服弹力,实现松开咬合,收起止血夹。

股动脉穿刺后压迫止血工作原理:U型塑料夹片的开口从大腿根的内侧往外上方移动,夹住大腿根部,移动U型塑料夹片直至压迫垫充分压迫股动脉穿刺部位,先用手捏住U型塑料夹片的上片和下片,保证一定压力压迫股动脉穿刺部位,然后将咬合齿带插入卡扣槽并往下牵拉咬合齿带进行咬合,直至达到医护人员的要求。压迫完毕,将当需要松开咬合齿带的时候可往内侧边拨动卡扣松开柄6,克服弹力,实现松开咬合,收起止血夹。

选择塑料夹片的目的是利用塑料的柔韧性和回弹特性,便于张开夹片,同时在加紧过程中塑料片容易发生一定程度的形变,起到局部压迫的效果。另外光滑的塑料夹片紧贴皮肤也比较舒适。

U型塑料夹片的长度是前臂或大腿宽度或直径的1-3倍,便于适合不同粗细的患者,而且便于移动对应压迫部位,同时也减轻了对动脉穿刺部位以外的组织压迫。

本实用新型有益技术效果:替代人为的持续压迫,便于适合不同粗细的患者,而且便于移动对应压迫部位,同时也减轻了对动脉穿刺部位以外的组织压迫,保证了压迫的稳定性,同时也节约了人力和体力。

附图说明

图1为专用于动脉穿刺后使用的拉带式止血夹整体示意图一。

图2为专用于动脉穿刺后使用的拉带式止血夹的正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拐弯连接处、2压迫垫、3 U型塑料夹片、4咬合齿带、5卡扣槽、6卡扣松开柄。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

如图1-2,一种专用于动脉穿刺后使用的拉带式止血夹,包括拐弯连接处1、压迫垫2、U型塑料夹片3、咬合齿带4、卡扣槽5和卡扣松开柄6;所述专用于动脉穿刺后使用的拉带式止血夹的上下两片U型塑料夹片3用拐弯连接处1进行连接,拐弯连接处1设置为弧形,U型塑料夹片3的上片与人体接触一面设置压迫垫2,U型塑料夹片3的上片的末端通过拐弯连接处1与咬合齿带4连接,咬合齿带4的内侧面设置有均匀的咬合齿,U型塑料夹片3的下片的末端设置卡扣槽5,卡扣槽5的内侧面设置与咬合齿带4吻合的反方向咬合齿,卡扣槽5间隙适合咬合齿带4通过,卡扣松开柄6的一端与咬合齿缝隙直接吻合接触,卡扣松开柄6的另一端错位拨动时可松开咬合齿,当需要松开咬合齿带4的时候可往侧边拨动,克服弹力,实现松开咬合的效果。

所述拐弯连接处1的宽度和厚度是邻近部位的30%,便于弯曲和伸展。所述压迫垫2的形状为半圆形球面凸起,直径为1-10厘米,压迫垫2可设置成固定或可移动。所述U型塑料夹片3的上下片开口的距离为适合套入前手臂或大腿根部,U型塑料夹片3的上下片的宽度为1-10厘米,厚度为1-5厘米,长度约为前手臂或大腿根的直径的1-3倍,这样便于调整位置将压迫垫2准确压迫在动脉穿刺部位。所述咬合齿带4上的咬合齿方向朝U型塑料夹片3的上片倾斜5-25度,咬合齿带4上的咬合齿的间隔为1-5毫米,咬合齿带4上的咬合齿的高度为1-5毫米,咬合齿的宽度及厚度为邻近塑料片的30-60%。所述咬合齿带4长1-5厘米,宽1-5厘米,厚度为1-5厘米。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

桡动脉穿刺后压迫止血工作原理:U型塑料夹片3的张开后从前臂的内侧(尺骨侧)往外(桡骨侧)移动,夹住前手臂,移动U型塑料夹片3直至压迫垫2充分压迫桡动脉穿刺位置,先用手捏住U型塑料夹片3的上片和下片,保证一定压力压迫桡动脉穿刺点,然后将咬合齿带4插入卡扣槽5并往下牵拉咬合齿带4进行咬合,直至达到医护人员的要求。压迫完毕,将当需要松开咬合齿带4的时候可往内侧边拨动卡扣松开柄6,克服弹力,实现松开咬合,收起止血夹。

股动脉穿刺后压迫止血工作原理:U型塑料夹片3的开口从大腿根的内侧往外上方移动,夹住大腿根部,移动U型塑料夹片3直至压迫垫2充分压迫股动脉穿刺部位,先用手捏住U型塑料夹片3的上片和下片,保证一定压力压迫股动脉穿刺部位,然后将咬合齿带4插入卡扣槽5并往下牵拉咬合齿带4进行咬合,直至达到医护人员的要求。压迫完毕,将当需要松开咬合齿带4的时候可往内侧边拨动卡扣松开柄6,克服弹力,实现松开咬合,收起止血夹。

选择塑料夹片的目的是利用塑料的柔韧性和回弹特性,便于张开夹片,同时在加紧过程中塑料片容易发生一定程度的形变,起到局部压迫的效果。另外光滑的塑料夹片紧贴皮肤也比较舒适。

U型塑料夹片3的长度是前臂或大腿宽度或直径的1-3倍,便于适合不同粗细的患者,而且便于移动对应压迫部位,同时也减轻了对动脉穿刺部位以外的组织压迫。

本实用新型替代人为的持续压迫,便于适合不同粗细的患者,而且便于移动对应压迫部位,同时也减轻了对动脉穿刺部位以外的组织压迫,保证了压迫的稳定性,同时也节约了人力和体力。

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而已,故不能依此限定本实用新型实施的范围,即依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及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等效变化与修饰,皆应仍属本实用新型盖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