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褥疮医疗床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969209发布日期:2019-02-26 17:56阅读:271来源:国知局
一种防褥疮医疗床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护理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防褥疮医疗床。



背景技术:

褥疮又称压力性溃疡、褥疮,是由于局部组织长期受压,发生持续缺血、缺氧、营养不良而致组织溃烂坏死,皮肤褥疮在康复治疗、护理中是一个普通性的问题,而像一些需长期卧床休养的病人等特殊人群,因不容易自己活动翻身,很容易发生,给患者带来很大的痛苦。

现有的治疗褥疮的方式多为调整卧位、潮湿管理、加强营养、药物治疗、温度管理等常规手段,或者通过翻身按摩,用酒精擦拭易发部位,以预防褥疮的发生。

但是上述方法均需要人为的进行护理,一旦疏忽或遗忘便使患者不能得到及时足量的翻身护理,并且由于病床不容易帮助患者改变局部组织的受力情况,此时当患者躺在病床上久之,会使局部组织长期受力,导致血液循环受阻,组织缺氧性坏死,仍会在患者身上出现褥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褥疮医疗床,用以解决现有病床不容易帮助患者改变局部组织的受力而发生褥疮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防褥疮医疗床,所述医疗床包括医疗床本体、倾斜装置以及升降装置,所述医疗床本体包括支架、固定在支架上的床体、固定在支架底部的底座以及转动连接在底座四个拐角上的万向轮,所述床体上安装有多块侧板,所述多块侧板拼接平铺在床体上,且每块侧板的底部均安装有连接至床体的倾斜装置,所述床体的中部设有栅板,所述多块侧板在床体上的拼接处预留围成有延伸到床体内部且供栅板升降的空腔,所述升降装置安装在栅板的底部与床体底部之间。

优选的,所述侧板为四块,所述四块侧板两两配合呈田字形,位于床体前侧的两块侧板形成第一组侧板,位于床体后侧的两块侧板形成第二组侧板,所述第一组侧板的侧板长度小于第二组侧板的侧板长度。

优选的,所述第一组侧板的两块侧板上铺设有靠垫,且第一组侧板的每块侧板下均安装有调节装置,所述调节装置包括固定在床体底部的第三电动杆以及铰接在第一组侧板底面的背靠框,所述第三电动杆的推杆铰接在背靠框的底部,所述第一组侧板的每块侧板底部的倾斜装置分别设置在对应的背靠框内。

优选的,所述倾斜装置为第一电动杆,所述第一电动杆固定在床体上,且第一电动杆的推杆铰接在侧板的底部。

优选的,所述栅板为多块长型板,在所述栅板的底部设有连接件,且多块长型板通过连接件相隔连接形成两组栅板。

优选的,所述升降装置包括四连杆机构和两个第二电动杆,所述四连杆机构由四个转动杆组成,且每组栅板底部的连接件均铰接有两个转动杆,所述转动杆的下端均铰接在床体的底部,两个所述第二电动杆分别将推杆铰接在对应连接件底部的其中一个转动杆的杆壁上。

优选的,所述升降装置包括两个第二电动杆、两个滑块以及两条滑轨,每组所述栅板底部的连接件均连接一个第二电动杆和一个滑块,所述第二电动杆固定在床体的底部,且第二电动杆的推杆固接在连接件的底部,两个所述滑轨分别固接在床体的两侧壁上,且滑块滑动连接在滑轨上。

优选的,所述床体的两侧设置有通风装置,所述通风装置包括吸风机、通风管以及排风窗,所述吸风机和通风管均安装在床体两侧一体成型的防护板内,所述排风窗开设在防护板的内壁上,且排风窗上固接有分流板,所述通风管的一端连接在吸风机上,另一端上连接有延伸至排风窗处的第一分管,所述防护板靠近床尾的一端开设有供风流经吸风机的进风口。

优选的,所述通风管和侧板上开设有多个供风流动的通风孔。

优选的,所述倾斜装置包括连接杆和第一电动杆,所述第一电动杆水平安装在床体上,且推杆上固接有滑动块,所述连接杆分别铰接在侧板与滑动块上。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的防褥疮医疗床通过在床体上安装侧板和栅板,利用侧板上的倾斜装置对侧板进行侧翻和栅板上的升降装置对栅板进行交替式升降,以改变患者卧床时的受力点,使患者身体局部可以释放压力,减少受压时间,能够有效预防褥疮的发生;

(2)本实用新型的防褥疮医疗床利用通风装置实时确保医疗床的通风度,减少潮湿环境的影响,使患者不容易患上褥疮;

(3)本实用新型的防褥疮医疗床通过调节装置可以实时调节患者的卧姿,方便患者的一些日常活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防褥疮医疗床的整体结构图;

图2是防褥疮医疗床的剖视图;

图3是实施列1的倾斜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实施列1的升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通风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实施例2的倾斜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实施例3的升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医疗床本体;11、支架;111、支撑板;12、床体;121、防护板;122、进风口;13、底座;14、万向轮;15、推手;16、侧板;161、第一组侧板;162、第二组侧板;163、通风孔;17、空腔;18、栅板;181、连接件;19、靠垫;2、倾斜装置;21、连接杆;22、第一电动杆;23、支撑板;24、滑动块;3、升降装置;31、四连杆机构;311、转动杆;32、第二电动杆;33、滑块;34、滑轨;4、调节装置;41、背靠框;42、第三电动杆;5、通风装置;51、吸风机;52、通风管;521、第一分管;522、第二分管;53、排风窗;531、分流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实施例1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公开的一种防褥疮医疗床包括医疗床本体1、倾斜装置2、升降装置3。医疗床本体1包括支架11、床体12、底座13以及万向轮14,支架11为立式床架,床体12固定在支架11的上部,底座13固接在支架11的底部,万向轮14转动连接在底座13的四个拐角上。床体12上安装有有多块侧板16,且侧板16为至少四块拼接平铺在床体12上的平板,每块侧板16的底部均安装有连接至床体12的倾斜装置2,在床体12的中部设有栅板18,多块侧板16在床体12上的拼接处预留围成有延伸到床体12内部且供栅板18升降的空腔17,升降装置3安装在栅板18的底部与床体12底部之间,利用侧板16上的倾斜装置2对侧板16进行侧翻和栅板18上的升降装置3对栅板18进行交替式升降,以改变患者卧床时的受力点,使患者身体局部可以释放压力,减少受压时间,不容易发生褥疮。

如上所述,四块侧板16两两配合呈田字形,位于床体12前侧的两块侧板16形成第一组侧板161,位于床体12后侧的两块侧板16形成第二组侧板162,且第一组侧板161的长度小于第二组侧板162的长度。在第一组侧板161的两块侧板16上铺设有靠垫19,且第一组侧板161的每块侧板16下均安装有调节装置4,调节装置4包括固定在床体12底部的第三电动杆42以及铰接在第一组侧板161底面的背靠框41,第三电动杆42的推杆铰接在背靠框41的底部,且第一组侧板161的每块侧板16底部的倾斜装置2分别设置在对应的背靠框41内。为了便于推动医疗床,在床体12靠近第一组侧板161的一端固接有推手15。

结合图3所示,倾斜装置2为第一电动杆22。在第二组侧板162的下方设有支撑板23,且支撑板23的两端分别固接在床体12两侧的侧壁上,第二组侧板162底部的倾斜装置2的第一电动杆22固定在支撑板23上,且第一电动杆22的推杆铰接在侧板16的底部,第一组侧板161底部的倾斜装置2的第一电动杆22固定在背靠框41内,且第一电动杆22的推杆铰接在侧板16的底部,当第一电动杆22运行时,其推杆沿竖直方向做往复的直线运动,推动侧板16绕侧板16靠近床体12中心的一边旋转翻起。

如图4所示,升降装置3包括四连杆机构31和两个第二电动杆32。栅板18为多块长型板,在栅板18的底部设有连接件181,且多块长型板通过连接件181相隔连接形成两组栅板18。四连杆机构31包括四个转动杆311,且每组栅板18底部的连接件181均铰接有两个转动杆311,转动杆311的下端铰接在床体12的底部,两个第二电动杆32分别将推杆铰接在对应连接件181底部的其中一个转动杆311的杆壁上。第二电动杆32运行时,其推杆能够推动转动杆311绕铰接在床体12内壁上的一端转动,此时转动杆311两端的垂直距离逐渐增大或减小,进而驱动栅板18沿倾斜方向进行升降,并通过遥控等控制方式控制升降装置3使两组栅板18交替升降,利用栅板18的倾斜式升降,可以有效缓冲升降时栅板18上所承受的压力,确保升降时的平稳。

如图5所示,为了保证医疗床本体1的通风效果,在床体12的两侧设置有通风装置5,通风装置5包括吸风机51、通风管52以及排风窗53。在床体12的两侧一体成型有防护板121,且防护板121为内部中空结构,吸风机51和通风管52均安装在防护板121内,且通风管52的一端连接在吸风机51上,排风窗53开设在防护板121的内壁上,且在相对的防护板121内壁上各开设两个排风窗53,为了增加流经排风窗53的气流,在排风窗53上等距固接有多个分流板531。通风管52包括从管壁上延伸出的第一分管521和第二分管522,第一分管521远离通风管52的一端延伸至排风窗53,第二分管522水平分布在侧板16的底部。为了方便外界的气流流入通风装置5内,在防护板121靠近床尾的一端开设有供风流经吸风机51的进风口122,并在侧板16和通风管52上均开设有供风流动的通风孔163。

具体操作过程:首先,当患者躺在医疗床本体1上时,利用人工控制或定时控制等控制模式可以在一定的时间段分别运行倾斜装置2和升降装置3,此时由两组侧板16底部的倾斜装置2分别驱动对应的侧板16沿床体12的中心轴向上翻转,进而改变患者的卧姿,方便对患者进行翻身,通过升降装置3驱动四连杆机构31绕定点转动,使两组栅板18交替式升降,使患者身体的局部压力发生交替式改变,可以定时释放压力,进而使褥疮不容易发生。

其次,当患者想要起身或背靠观看电视以及做一些其他活动时,控制调节装置4驱动靠垫19靠近推手15的一边升起,利用靠垫19的升降进而方便患者改变卧姿,最后,定时运行通风装置5,利用吸风机51将外界的气流从进风口122吸入通风管52中,并由通风管52将风送入侧板16的四周,确保医疗床本体1的通风度,进而改善床面或床垫的湿度,减少因潮气导致的褥疮发生情况。

实施例2

如图6所示,与实施例1不同之处在于倾斜装置2包括连接杆21和第一电动杆22,第一组侧板161底部的倾斜装置2的第一电动杆22水平固定在背靠框41内,第二组侧板162底部的倾斜装置2的第一电动杆22水平固定在支撑板23上,且第一电动杆22的推杆上固接有滑动块24,连接杆21分别铰接在侧板16与滑动块24上,当第一电动杆22运行时,其推杆推动滑动块24在水平方向上向床体12中心方向滑移,连接杆21在两端固定的情况下绕中心点旋转,此时连接杆21两端的垂直距离增大,使侧板16能够绕侧板16靠近床体12中心的一边旋转翻起。

实施例3

如图7所示,与实施例1不同之处在于升降装置3包括两个第二电动杆32、两个滑块33以及两个滑轨34。每组栅板18底部的连接件181均连接一个第二电动杆32和一个滑块33,第二电动杆32固定在床体12的底部,且第二电动杆32的推杆固接在连接件181的底部,两个滑轨34分别固接在床体12的两侧壁上,且滑块33滑动连接在滑轨34上。当第二电动杆32运行时,其推杆沿竖直方向做往复的直线运动,推动两组栅板18交替升降,并在滑块33和滑轨34的限位下,使栅板18的升降更趋于稳定性。

虽然,上文中已经用一般性说明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了详尽的描述,但在本实用新型基础上,可以对之作一些修改或改进,这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因此,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精神的基础上所做的这些修改或改进,均属于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