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降解层人工韧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454557发布日期:2019-04-20 03:07阅读:432来源:国知局
带降解层人工韧带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具体地,涉及带降解层人工韧带。



背景技术:

在运动中,运动性损伤也越来越多。其中韧带损伤便是其中之一。而人工韧带植入物也越来越多的在修复韧带损伤中出现。

目前市场上存在两类人工韧带。一类是以由高分子材料组成的永久型人工韧带,这类韧带具有与人体相近的力学性能,在提供恢复的同时也能满足日常生活的需要。然而此类韧带恢复周期较长,在植入后可能会产生颗粒,引起炎症。另一类是在前者的基础上,将一部分的高分子材料替换成了可吸收性材料编入进韧带中。这类韧带在植入后相比恢复更加迅速,然而因为参入的可吸收的材料,在这些材料降解后,人工韧带的强度也随之变低,无法提供足够强度后容易发生断裂情况。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带降解层人工韧带。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带降解层人工韧带,包含圆棒结构,圆棒结构沿轴向方向形成依次连接的第一骨隧道编织部、关节内自由丝部、第二骨隧道编织部;

圆棒结构包含经纬层、纬线部以及可吸收层;经纬层与纬线部一体成型,可吸收层由可降解材质制成;

第一骨隧道编织部与第二骨隧道编织部均包含经纬层与可吸收层,沿径向方向,经纬层、可吸收层轮流布置;

所述关节内自由丝部仅包含纬线部。

优选地,所述圆棒结构横截面形状为螺旋形、8字形或者C形。

优选地,所述经纬层与纬线部均由PET材质制成;

所述可吸收层由胶原蛋白制成。

优选地,所述经纬层包含经纱与纬纱,所述纬线部仅包含纬纱;

所述经纱沿圆棒结构轴向方向延伸,所述纬纱沿圆棒结构周向方向延伸;多条所述纬纱包含第一纬纱与第二纬纱,第一纬纱由可降解材质制成,第二纬纱由不可降解材质制成;

优选地,第一纬纱与第二纬纱在圆棒结构周向延伸方向上依次布置,第一纬纱相对第二纬纱位于圆棒结构的径向外侧;或者,

第一纬纱与第二纬纱在圆棒结构周向延伸方向上轮流布置。

优选地,第一骨隧道编织部与第二骨隧道编织部这两个骨髓道编织部的横截面形状为花瓣形;

花瓣形的骨髓道编织部包含瓣体、第一缝线以及第二缝线;

多个所述瓣体沿周向方向布置;第一缝线沿单个瓣体周向方向缝制在瓣体上,第二缝线沿骨髓道编织部外轮廓周向方向缝制在骨髓道编织部上。

优选地,相邻两个瓣体之间形成容物缝隙;

所述容物缝隙内设置有填充件,所述填充件由可降解材质制成。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中PET材料的织布能在恢复过程中保证力学强度,同时又增加了可吸收材料加速韧带恢复。

2、本实用新型能够加快恢复速度,力学性能稳定,可以有效的减少炎症等反应的发生。

3、随着韧带自身组织的爬升与长入,韧带移植物被重新组织纤维化,和人体自身组织形成一个共同体,为患者提供更好的运动功能和运动感受。

4、本实用新型采用花瓣形的骨隧道编织部结构,一方面方便韧带自身组件长入到瓣体之间的间隙中;另一方面,通过瓣体之间相互夹紧的趋势,进一步增加最终的固定强度。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织布与降解层爆炸示意图;

图2为将织布与降解层卷制形成的人工韧带的左视图;

图3为人工韧带的正视图;

图4为花瓣形骨隧道编织部结构示意图;

图5为使用缝线对花瓣形骨隧道编织部再次缝纫后结构示意图;

图6为第一纬纱与第二纬纱依次布置获得的织布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第一纬纱与第二纬纱轮流布置获得的织布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示出: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以下实施例将有助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但不以任何形式限制本实用新型。应当指出的是,对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如图1至图3所示,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带降解层人工韧带包含圆棒结构1,所述圆棒结构1由织布2与胶原蛋白膜9卷制形成。所述织布2包含经纱4和纬纱,所述经纱4沿织布2长度方向延伸,所述纬纱沿织布2宽度方向延伸。织布2在长度延伸方向上形成依次连接的第一编织部21、自由丝部23、第二编织部22,第一编织部21、第二编织部22均由经纱4与纬纱制成;自由丝部23则仅由纬纱制成。两块胶原蛋白膜9分别覆盖第一编织部21、第二编织部22上,然后以织布2的长轴为旋转轴,从织布2沿宽度方向两端的其中一端向织布2沿宽度方向的另一端,同时对织布2与胶原蛋白膜9进行卷制获得圆棒结构1;或者,所述织布2以长轴为旋转轴,从织布2沿宽度方向的两端向织布2沿宽度方向的中心线处,同时对织布2与胶原蛋白膜9进行卷制获得圆棒结构1。优选地,在沿宽度两端向中心线卷制的过程中,两端可以是在同一个面上进行卷制,卷制完成后横截面形状为C形;也可以是在上下两个不同的平面上卷制的,卷制完成后横截面形状为8字形。优选地,纬纱包含了第一纬纱31与第二纬纱32,第一纬纱31由可降解材质制成,第二纬纱32由不可降解材质制成;经纱4则由不可降解材质制成,如图6所示,所述第一纬纱31与第二纬纱32在织布2宽度延伸方向上依次布置;优选地,如图7所示,所述第一纬纱31与第二纬纱32也可以是轮流布置的。

所述圆棒结构1沿轴向方向形成依次连接的第一骨隧道编织部11、关节内自由丝部13、第二骨隧道编织部12,圆棒结构包含经纬层81、纬线部以及可吸收层82,第一骨隧道编织部11与第二骨隧道编织部12均包含经纬层81与可吸收层82,沿径向方向,经纬层81、可吸收层82轮流布置;所述关节内自由丝部12仅包含纬线部。织布2的第一编织部21、第二编织部22分别对应了圆棒结构1中第一骨隧道编织部11的经纬层81、第二骨隧道编织部12的经纬层81;织布2的自由丝部23对应了圆棒结构1的纬线部;胶原蛋白膜则对应了圆棒结构1的可吸收层82。实施例中,所述经纬层81与纬线部均由PET材质制成,所述可吸收层82由胶原蛋白制成。可吸收层82有利于加速恢复速度,当肌肉组织爬满圆棒结构1外表面后,即使PET材料因为磨损生成的颗粒物,也不会掉落出来,另外,由于沿径向方向,经纬层81、可吸收层82轮流布置,可吸收层82被降解后,并不会减少PET材质部分的强度。当然优选例中,所述经纬层81包含了第一纬纱31与第二纬纱32,第一纬纱31与第二纬纱32在圆棒结构1周向延伸方向上依次布置,第一纬纱31相对第二纬纱32位于圆棒结构1的径向外侧;或者,第一纬纱31与第二纬纱32在圆棒结构1周向延伸方向上轮流布置,通过第一纬纱31的降解,为肌组织提供更多的长入空间。

如图4、图5所示,第一骨隧道编织部11与第二骨隧道编织部12这两个骨髓道编织部的横截面形状为花瓣形,花瓣形的骨髓道编织部包含瓣体51、第一缝线61以及第二缝线62。多个所述瓣体51沿周向方向布置,第一缝线61沿单个瓣体周向方向缝制在瓣体51上;第二缝线62沿骨髓道编织部外轮廓周向方向缝制在骨髓道编织部上。在第一缝线61的约束下,瓣体51形成类圆形,相邻两个瓣体51之间不能精密靠拢,而是形成容物缝隙52,所述容物缝隙52内设置有填充件7,所述填充件7由可降解材质制成。实际使用过程中,容物缝隙52中塞入填充件7后,瓣体51对填充件7有挤压作用,防止填充件7脱落,当填充件7植入骨腔中会不断发生降解,人体韧带组织则会进入到填充件7降解后产生的空间中,增大与骨隧道编织部之间的连接面积,进而增大连接的稳定性;当人体韧带组织填充满容物缝隙52后,瓣体51与瓣体51之间的挤压力还能进一步加强对人体韧带组织的固定作用。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进行了描述。需要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特定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权利要求的范围内做出各种变形或修改,这并不影响本实用新型的实质内容。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和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任意相互组合。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