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医用CBS-CT扫描平台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171201发布日期:2019-03-22 19:43阅读:638来源:国知局
一种医用CBS-CT扫描平台车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用扫描结构,具体涉及一种医用CBS‐CT扫描平台车,属于医疗器械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外现有的医用CT机都是基于射线透射原理的TR‐CT机,TR‐CT机是用X线束对人体的某一部分按一定厚度的层面进行扫描,当X线束射向人体组织时,部分射线被组织吸收,部分射线穿过人体被检测器接收,产生信号,信号经后续处理得到所需的检测结果。TR‐CT机的结构复杂、重量重,占地面积大,且由于需要配套体积庞大的精密定位床,所以只能固定于特定的CT扫描室内使用。

基于康普顿背散射扫描技术的医用CT机,简称CBS‐CT机,其成像原理是依据射线与人体组织相互作用中的康普顿背散射效应,由人体的单侧测量某方向上出射的散射光子数,求出人体中被测组织和器官中的电子密度分布,对电子密度数据进行处理得到被测组织和器官特定的医学指标,最终以CT图像的形式显示。由于CBS‐CT机的射线源和探测器阵列与被测物体在同一侧,整机的结构简单,且不需要精密的定位床,因此具有移动作业的特性,但目前还没有与其配套的移动设施。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CBS‐CT扫描平台车,该车集成了CBS‐CT机的所有工作部件,可实现CBS‐CT机的移动作业,且扫描结果精确。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

一种医用CBS‐CT扫描平台车,包括扫描部、移动部和控制部;

所述移动部为箱式结构,上表面包括检测床,底部具有移动轮,所述控制部位于所述移动部内部;

所述扫描部包括位于所述检测床上方的扫描头和连接结构,所述扫描头包括射线源和接收器;所述扫描头通过所述连接结构与移动部连接。

所述射线源和接收器间的角度使得背散射角为105°‐145°。

所述连接结构包括上安装臂、支撑柱和下安装臂;

所述上安装臂的一端安装扫描头,另一端与支撑柱连接;

所述支撑柱的底部与下安装臂的一端连接;

所述下安装臂的另一端与移动部连接。

所述上安装臂与所述支撑柱的连接端为活动端,所述上安装臂沿所述支撑柱上下运动。

所述下安装臂与移动部的连接端为活动端,所述下安装臂沿所述移动部伸缩运动。

所述移动部还包括壳体、分别位于壳体两端的主把手和副把手、把手折叠锁、和升降支撑腿,所述移动轮优选为电动万向轮。

所述主把手上安装有控制按钮组,所述控制按钮组与控制部相连。

优选地,所述检测床为拉伸式检测床,收缩时长度为130cm,拉伸后长度为190cm。

优选地,所述移动部的高度为60‐65mm,宽度为80‐90cm,长度为130‐190cm,重量≤60kg。

所述控制部包括高压发生器、高压发生器控制器、电机驱动器、电子水平仪、工控机主机、控制电路板和电池组。

所述的一种医用CBS‐CT扫描平台车,还包括防护垫、安全带、散热孔、防护罩和支撑架构。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医用CBS‐CT扫描平台车,通过将扫描部、包括检测床的移动部和控制部集成为一体,无需固定在检测室,甚至无需在病房,可以在任何场合对病人实现CT扫描检查,且小型、轻便、移动灵活。其中扫描头、上安装臂、支撑柱和下安装臂之间都可以灵活的拆卸,使得整机的移动或运输方便;其中上安装臂和下安装臂都可以移动,扩大了扫描头的扫描范围。本实用新型的扫描头中射线源与接收器的背散射角为105°‐145°,使得康普顿背散射反应截面最大,扫描效果最好。本实用新型的扫描平台车采用电动万向轮,使扫描平台车的移动灵活,通过主把手的控制,能够控制扫描平台车的移动角度,使扫描平台车能够灵活的进出各种应用场景。扫描车上安装的电子水平仪和升降支撑腿配合使用,使扫描平台车能够自动调平,即使在不平整的路面上扫描平台车也能正常的工作。本实用新型的扫描平台车将扫描机的工控元器件合理的布局在移动部内,使得整车结构布局紧凑,合理的利用了空间。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CBS‐CT扫描平台车主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CBS‐CT扫描平台车内部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

1‐扫描部;2‐移动部;3‐控制部;11‐支撑柱;12‐上安装臂;13‐防护垫;14‐扫描头;141‐射线源;142‐接收器;15‐下安装臂;21‐壳体;22‐检测床;23‐副把手;24‐安全带;25‐防护罩;26‐控制按钮组;27‐主把手;28‐主把手折叠锁;29‐散热孔;211‐升降支撑腿;212‐电动万向轮;31‐支撑架构;32‐高压发生器控制器;33‐电机驱动器;34‐电池组;35‐高压发生器;36‐电子水平仪;37‐控制电路板;38‐工控机主机。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清楚的理解该实用新型的内容,将结合附图和实施例详细说明。

实施例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医用CBS‐CT扫描平台车包括扫描部1、移动部2,由射线源141和接收器142构成的扫描头14位于移动部2的上方,扫描头14通过上安装臂12与支撑柱11相连,支撑柱11的低端与下安装臂15相连,下安装臂15连接在移动部2上。移动部2包括用于控制移动部2运动的主把手27和副把手23,主把手27上安装有控制移动部2运动状态的控制按钮组26,控制按钮组26可控制电动万向轮212的启动、停止以及转向角度,还可以控制升降支撑腿211的上升或下降,移动部2还包括可拉伸的检测床22,检测床收缩时长度为130cm,拉伸后最大长度为190cm。

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医用CBS‐CT扫描平台车还包括位于移动部2内部的控制部3,控制部3的内部中部为工控机主机38,一侧分布有控制电路板37、电池组34、另一侧分布有高压发生器控制器32、电机驱动器33、高压发生器35,底板表面具有电子水平仪36、通过支撑架构31合理布局支撑各个部件,各部件相连并产生通讯,构成扫描平台车的控制系统。

整体尺寸与重量:车高:60‐65cm,安装扫描部后,整机总高度小于1.9米;车宽:80‐90cm;重量:自重为60kg以下,整机重量<350kg。这种尺寸和重量可以保证CBS‐CT装置能方便地进入各种房间或场合。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医用CBS‐CT扫描平台车在运输过程中,将扫描部1从移动部2上拆卸下来,将扫描部1的各部件视情况拆卸,将扫描部1和移动部2分开运输,当扫描平台车运输到工作地点后将扫描部1与移动部2进行组装。由医护人员通过主把手27控制移动部2进行移动,通过控制按钮组26控制电动万向轮212,使扫描平台车移动到目标地点。通过控制按钮组26启动电子水平仪36和升降支撑腿211,使扫描平台车自行调平,打开主把手27的主把手折叠锁28,使主把手27折叠,将检测床22拉伸至最长190cm,使被检测对象平躺在检测床22上,必要时用安全带24将被检测对象固定。启动扫描部1,调整好扫描头14与被检测对象的距离,调整后射线源141与接收器142间的背散射角,使背散射角在105°‐145°范围内。扫描时,可根据扫描位置调节上支撑臂12和下支撑臂15进行移动,从而调节扫描头14与被检测物体的相对位置。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等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书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