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椎体成型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360754发布日期:2019-04-09 22:03阅读:214来源:国知局
新型椎体成型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新型椎体成型装置,属于医疗器械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人口老龄化及肿瘤病人生存期的延长,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及椎体转移瘤已成为常见病、多发病。因为此类疾病患者多为老年人,合并症多,手术耐受能力差。为减少对患者的创伤,现常采用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及椎体转移瘤的微创介入治疗方法为椎体后突成形术及椎体成形术。椎体后突成型术为先以特制的器械在病椎内撑出一定的空间,然后注入骨水泥。其优点为:可部分恢复椎体形状、骨水泥低压灌注,发生骨水泥渗漏的可能性较小。但是,后凸成形术在术中对椎体形状做出的部分恢复,在日后随访中发现恢复丢失。而且对于椎体转移瘤患者,撑出空间的操作容易导致肿瘤转移。故单纯椎体成形术治疗病例数越来越多。

而且,随着人们寿命的延长、肿瘤治疗方法的更新,多发性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及多个椎体的转移瘤日益增多。现有技术缺陷如下:

(1)穿刺通道和通道内芯的尾部设有把持部件,即手柄,穿刺通道和通道内芯的手柄套装为一体,径向体积较大,手柄通常为翅状的硬质塑料,医疗作业通道占用较大空间,致使需要做相邻两椎体穿刺,尤其上位胸椎操作时,因穿刺通道距离过近,空间过小而彼此干扰操作。

(2)而该项医疗技术的实施,经常需要X线定位配合,致使穿刺操作时,操作者的手和前臂部暴露于X线照射下而增加放射损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新型椎体成型装置,不但可顺利完成多个邻近病变椎体的操作,而且医务人员手术时能够离开透视设备直接照射区,减少辐射;穿刺通道可以从操作杆中自由取下,便于连续操作,避免相互干扰,减少多椎体手术操作时间,减少患者痛苦,减少手术风险。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新型椎体成型装置,包括穿刺通道,穿刺通道穿装在操作杆中,穿刺通道内设有通道内芯;操作杆包括固定部,固定部包括相对布置的固定端和移动端,移动端设于活动通道内,活动通道一侧设有固定杆,螺栓贯穿固定杆连接移动端。

通道内芯穿装到穿刺通道内,转动螺栓,移动端移动,穿刺通道放入移动端和固定端之间,然后,转动螺栓,推动移动端和固定端卡紧穿刺通道。固定部通过延长杆连接操作把手,手持操作把手,带动穿刺通道,进行穿刺,穿刺完成后,可以采用常规器械,进行骨水泥注入。操作完成,取出器械,手术完成。

进一步优选地,活动通道和固定端之间设有固定通道,固定通道连接固定端,固定通道与移动端相适应设置。转动螺栓,调节移动端位置,移动端移动进入固定通道,移动端、固定端和固定通道将穿刺通道夹紧。穿刺完成,需要取下操作杆时,松开螺栓,移动端一直移动到活动通道内,穿刺通道位于活动通道内,可以不必移动穿刺通道,将操作杆从穿刺通道上部取下,进行邻近其他椎体的穿刺操作。

进一步优选地,移动端与活动通道之间设有移动挡板,移动端连接移动挡板,移动端与移动挡板以及固定端围成的容纳腔与穿刺通道相适应设置;移动挡板与活动通道相适应设置。转动螺栓,调节移动端位置,移动端、固定端和移动挡板将穿刺通道夹紧。穿刺完成,需要取下操作杆时,松开螺栓,移动端和移动挡板向外移动,穿刺通道位于活动通道内,可以不必移动穿刺通道,将操作杆从穿刺通道上部取下,进行邻近其他椎体的穿刺操作。

进一步优选地,穿刺通道包括穿刺管,穿刺管第一端设有卡台,对应卡台,移动端和固定端底部设有固定台。卡台和固定台用于将穿刺管卡紧在移动端和固定端内,用于准确穿刺。

进一步优选地,通道内芯包括内芯,内芯第一端设有操作手柄,操作手柄下端环绕内芯设有连接台,卡台设于内芯与连接台之间,连接台与卡台通过螺纹连接。连接台与卡台通过螺纹连接,能够保持穿刺管和通道内芯连接紧密,确保穿刺顺利进行。操作手柄用于方便对内芯单独操作。穿刺完成后,能够通过操作手柄方便松开内芯与穿刺管的连接,迅速取下内芯。

进一步优选地,内芯第二端设有穿刺端,穿刺端设为斜切面。斜切面即采用平面对内芯斜切所得的斜切面;斜切面的尖端与内芯的中心线不在一条直线上,在穿刺操作中,如果发现穿刺位置略偏,可以通过转动内芯,略调整穿刺位置,避免刺穿导致的手术风险,减少患者痛苦。

进一步优选地,穿刺端设为至少2个相交的斜切面。2个斜切面相交,端部成为一切线,3个斜切面相交,端部为尖端,4个斜切面相交,端部为尖端。通道内芯设为多种形状尖端,分别用于不同的部位操作。现有技术中,通道内芯仅有某单一尖端,术中操作不方便。

进一步优选地,还包括控向注入杆,控向注入杆包括控向管,控向管内套装推杆,控向管末端设有封闭端,控向管末端一侧设有注入口,封闭端与推杆末端相适应设置。封闭端与推杆的末端相适应设置,封闭端内壁与推杆末端完全贴合,能够全部将骨水泥推入椎体中。

进一步优选地,封闭端的内壁设为内凹的弧状、水平状或倾斜状。封闭端为内凹的弧状,骨水泥在推杆推动下向椎体中流动时,沿封闭端弧状内壁倾斜向上注入;封闭端为水平状,骨水泥在推杆推动下向椎体中流动时,骨水泥垂直于控向管向椎体内注入;封闭端为倾斜状,骨水泥在推杆推动下向椎体中流动时,沿封闭端倾斜面向下倾斜注入。使骨水泥控向注入,骨水泥在病椎中分布更加理想,渗漏的可能性进一步减低。

进一步优选地,通道内芯包括内芯,内芯第一端环绕内芯设有连接台,卡台设于内芯与连接台之间,连接台与卡台通过螺纹连接;内芯第一端顶部设有快接把手。快接把手可以通过卡扣连接内芯,快接把手也可以通过螺纹连接内芯。

目前,尚没有专门针对多个邻近病变椎体的操作器械。现有技术的骨水泥注入杆容量偏小,通常为1.2ml左右,治疗需骨水泥灌注量较大时,同一椎体需要反复注入多注入骨水泥;特别是邻近椎体操作时,邻近椎体需要反复注入骨水泥量很大,操作时间长,但是必须限定于骨水泥工作时间内,骨水泥工作时间也就是骨水泥凝固时间。目前,国产骨水泥凝固时间一般在10分钟左右;进口骨水泥凝固时间可达15分钟左右。目前,对于邻近椎体,需要单独进行刺穿单独注入,就是先对其中一个椎体刺穿,注入骨水泥,取下器械;然后对另一个椎体刺穿,注入骨水泥,取下器械;这样,总体手术时间大大延长,操作复杂。

骨水泥注入过程中,可能会发生渗漏,骨水泥固化时温度很高,如果渗漏到人体脏器或者血管周围,对人体危害非常大。但是,目前,骨水泥注入操作中,骨水泥注入杆为前端开口,骨水泥灌注方向不可控;当通过透视,发现骨水泥有渗漏倾向或出现骨水泥渗漏时,不论灌注是否完成,只能结束手术。增大了手术的不确定性和风险,患者的病椎体没有解决,反而白白承受了手术感染风险和疼痛。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活动通道、移动端和固定端,医务人员操作时能够远离透视线光照射区,减少手术操作对医务人员的辐射危害;能够在手术中迅速取下操作杆,能够迅速对邻近其他椎体进行手术操作,邻近的椎体全部刺穿完成后,然后,再进行骨水泥注入工作,能够在骨水泥工作时间内完成注入工作,缩短了手术时间,减少了对患者伤害,减少了手术风险;

(2)有效减小了穿刺通道尾端体积,顺利完成多个相邻椎体的操作;

(3)通过封闭端内壁与推杆末端相适应设置,封闭端的内壁设为内凹的弧状、水平状或倾斜状,能够根据手术操作需要,适当调整骨水泥注入方向,减少骨水泥渗漏风险,提高手术成功率;

(4)采用多种尖端形状的通道内芯,可以根据不同的手术部位,选择不同尖端形状的通道内芯;斜切面穿刺端能够在穿刺过程中,可以对穿刺方向进行微调,增加手术成功率;尖端穿刺端能够增加穿刺端强度,简化手术操作,增加手术成功率,降低手术风险。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A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控向推杆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控向推杆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控向推杆结构示意图之三,

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控向推杆结构示意图之四,

图8是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通道内芯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9是图8的俯视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通道内芯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11是图10的俯视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操作把手 2、延长杆 3、通道内芯 4、固定部 5、穿刺通道 6、控向注入杆 7、快接把手;

3.1、操作手柄 3.2、连接台 3.3、内芯 3.4、穿刺端;

4.1、固定端 4.2、固定台 4.3、移动端 4.4、固定杆 4.5、螺栓 4.6、活动通道 4.7、移动挡板 4.8、固定通道;

5.1、卡台 5.2、穿刺管;

6.1、控向管 6.2、推杆 6.3、注入口 6.4、封闭端。

图4-图7中箭头表示骨水泥流动方向。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如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新型椎体成型装置,包括穿刺通道5,穿刺通道5穿装在操作杆中,穿刺通道5内设有通道内芯3;操作杆包括固定部4,固定部4包括相对布置的固定端4.1和移动端4.3,移动端4.3设于活动通道4.6内,活动通道4.6一侧设有固定杆4.4,螺栓4.5贯穿固定杆4.4连接移动端4.3。活动通道4.6和固定端4.1之间设有固定通道4.8,固定通道4.8连接固定端4.1,固定通道4.8与移动端4.3相适应设置。固定部4通过延长杆2连接操作把手1。

实施例2

如图1和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新型椎体成型装置,包括穿刺通道5,穿刺通道5穿装在操作杆中,穿刺通道5内设有通道内芯3;操作杆包括固定部4,固定部4包括相对布置的固定端4.1和移动端4.3,固定端4.1靠近移动端4.3一侧设有活动通道4.6,活动通道4.6另一侧设有固定杆4.4,螺栓4.5贯穿固定杆4.4连接移动端4.3。采用螺栓4.5,可以直接用手操作,方便快捷,相比较以前采用内螺栓,需要专用工具才能操作,能够更简化手术操作,节约手术时间。

移动端4.3与活动通道4.6之间设有移动挡板4.7,移动端4.3连接移动挡板4.7,移动端4.3与移动挡板4.7以及固定端4.1围成的容纳腔与穿刺通道5相适应设置;移动挡板4.7与活动通道4.6相适应设置。

实施例3

如图1所示,穿刺通道5包括穿刺管5.2,穿刺管5.2第一端设有卡台5.1,对应卡台5.1,移动端4.3和固定端4.1底部设有固定台4.2。其余同实施例1或实施例2。

实施例4

如图1所示,通道内芯3包括内芯3.3,内芯3.3第一端设有操作手柄3.1,操作手柄3.1下端环绕内芯3.3设有连接台3.2,卡台5.1设于内芯3.3与连接台3.2之间,连接台3.2与卡台5.1通过螺纹连接。其余同实施例3。

实施例5

如图8~图11,内芯3.3第二端设有穿刺端3.4,穿刺端3.4设为斜切面。穿刺端3.4设为至少2个相交的斜切面。

斜切面即采用平面对内芯3.3斜切所得;斜切面的尖端与内芯3.3的中心线不在一条直线上,在穿刺操作中,如果发现穿刺位置略偏,可以通过转动内芯3.3,略调整穿刺位置,避免刺穿导致的手术风险,减少患者痛苦。

2个斜切面相交,端部成为一切线,3个斜切面相交,端部成为三棱锥,4个斜切面相交,端部为四棱锥。根据不同的手术需要,选用不同的内芯3.3。其余同实施例4。

实施例6

如图4~图7所示,还包括控向注入杆6,控向注入杆6包括控向管6.1,控向管6.1内套装推杆6.2,控向管6.1末端设有封闭端6.4,控向管6.1末端一侧设有注入口6.3,封闭端6.4与推杆6.2末端相适应设置。封闭端6.4的内壁设为内凹的弧状、水平状或倾斜状。其余同实施例5。

实施例7

如图11所示,通道内芯3包括内芯3.3,内芯3.3第一端环绕内芯3.3设有连接台3.2,卡台5.1设于内芯3.3与连接台3.2之间,连接台3.2与卡台5.1通过螺纹连接;内芯3.3第一端顶部设有快接把手7。快接把手7可以通过卡扣连接内芯3.3,快接把手7也可以通过螺纹连接内芯3.3。操作过程中,能够随时根据需要拆下或装上快接把手7,既能够方便操作,也能够节约操作空间,实现邻近多椎体同时操作。其余同实施例3。

因为骨水泥固化后强度非常高,骨水泥固化时温度很高,如果渗漏到人体脏器或者血管周围,对人体危害非常大。在手术中发现椎体注入骨水泥已经靠近椎体边缘,有渗漏危险时,只能终止手术,避免渗漏危险。增大了手术的不确定性和风险。患者虽然承受了手术的伤痛,但是没有解决问题,影响了手术成功率。

采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控向注入杆6,能够根据透视操作,根据患者椎体的手术部位,选择适合的控向管6.1,在手术操作中,通过转动控向管6.1,适当调整骨水泥注入方向,能够大大减少骨水泥渗漏危险,大大减少了手术风险,提高了手术成功率。

工作过程或工作原理:

1、穿刺:松开螺栓4.5,带有通道内芯3的穿刺通道5放入移动端4.3和固定端4.1之间,拧紧螺栓4.5,移动端4.3和固定端4.1卡紧穿刺通道5,卡台5.1卡紧到固定台4.2上,手持操作把手1进行穿刺,穿刺过程中需要透视操作,以确定穿刺位置,透视操作多采用X光照射,操作把手1和延长杆2能够使得医务人员的手和手臂远离X光照射区,减少辐射,有利于减少对身体的损害;穿刺完成后,取出通道内芯3,松开螺栓4.5,移动端4.3远离固定端4.1移动,移动端4.3和固定端4.1从穿刺通道5外周取下,穿刺通道5保留不动;如此,连续将邻近的椎体穿刺完成后,再顺次连续进行骨水泥注入,能够充分利用骨水泥工作时间,患者进行一次手术,能够完成对多个椎体的穿刺和骨水泥注入工作,总体上大大缩短了手术时间,减少了手术风险,减少患者手术痛苦,提高了手术成功率。

2、注入骨水泥:穿刺完成后,取下通道内芯3,将控向注入杆6插入穿刺通道5,推动推杆6.2,骨水泥注入椎体内,因为注入口6.3开设在一侧,封闭端6.4的内壁设为内凹的弧状、水平状或倾斜状,能够更精确地控制骨水泥注入方向。能够根据透视操作,根据患者椎体的手术部位,选择适合的控向管6.1。骨水泥注入过程中,可以通过透视操作,观察骨水泥注入状况,通过转动控向管6.1,调整注入口6.3的位置,以此调整骨水泥的注入方向,大大减少了骨水泥渗漏概率,减少了手术风险。

本实用新型中对结构的方向以及相对位置关系的描述,如前后左右上下的描述,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仅为描述方便。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