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按摩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828830发布日期:2019-02-10 23:33阅读:240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按摩椅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按摩椅领域,特别涉及到一种新型按摩椅。



背景技术:

按摩椅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生活水平提高和按摩椅技术和市场的趋于成熟,为按摩椅的健康发展开拓了一个崭新的发展领域。由于市场的不断拓展、科技行业的不断进步以及行业的不断细化成熟,形形色色的按摩椅逐渐取得消费者的青睐,消费者在起居室就可享受职业按摩师的按摩体验。然而市场的不断扩大以及按摩椅制造厂商之间强烈的竞争,带来行业的成熟发展,按摩椅制造厂商为此不断推出按摩新功能、新外观的按摩椅甚至结合互联网技术等主动去迎合不同阶层的消费者,去刺激消费者的需求和通点,给消费者带来新的按摩体验和压力放松。

目前市场上常见的L型导轨按摩椅一般具有近靠墙功能,背座架和靠背为一体化结构,背座架相对于底架向前移动同时带动靠背向前运动并通过电动推杆驱动靠背向下倒,降低了按摩椅对于空间的摆放要求。按摩椅同时需要零重力功能,使用者置于按摩椅上,小腿电动推杆驱动小腿抬升,同时靠背前移和后仰,躯干与小腿形成一定的角度,让心脏和膝盖处于同一水平面上,血液循环压力降低到最低,身体压力全部压迫在臀部脂肪上,使用者处于舒适和无压迫感的按摩状态中,零重力过程中,人体与按摩机芯的受力面积大大增强,可以让按摩机芯产生的力均匀分布在人体的各个部位,人体各个部位的肌肉处于放松状态中,从而达到最佳的按摩效果。但是现有的按摩椅为实现零重力和近靠墙一般采用较为复杂的驱动机构,电动推杆过多,体积过于庞大和重量过重,成本过高同时不利于搬运和生产制造。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新型按摩椅,旨在克服现有按摩椅所存在的不足之处,靠背零重力过程中近靠墙避免过于挤占空间,并且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廉。

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可以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新型按摩椅,包括椅架机构,椅架机构包括靠背架以及设于靠背架下方的底架组件,还包括支撑圆杆和支撑板,所述底架组件包括底架、靠背电动推杆、直线导轨以及设于直线导轨上的滑动架,直线导轨安装于底架上,靠背电动推杆的一端与底架固定相连,靠背电动推杆的另一端与滑动架相连并可带动滑动架沿直线导轨的延伸方向往复水平移动,靠背架的前段的两侧分别通过支撑板与滑动架的两侧铰接相连;所述支撑圆杆设于支撑板的后侧,支撑圆杆的两端分别与靠背架和底架铰接相连。

进一步的,还包括小腿组件和联动组件,小腿组件的背部的一端与靠背架的前端活动相连,联动组件包括小腿电动推杆、联动杆和支撑轮,联动杆的一端与靠背架的底部的前端铰接相连,支撑轮活动连接于联动杆的另一端,所述支撑轮始终抵触在小腿组件的背部;小腿电动推杆的两端分别与支撑板和联动杆铰接相连。

进一步的,所述直线导轨有两个且对称设于底架的两侧,滑动架的两端分别安装有与直线导轨相配合的滑块,滑动架通过滑块设于直线导轨上,靠背电动推杆设于两个直线导轨之间;滑动架的两侧分别安装有铰接轴,两个支撑板分别通过铰接轴与滑动架的两侧铰接相连;靠背电动推杆后侧的底架上还安装有铰接座,支撑圆杆通过铰接座与底架铰接相连。

进一步的,所述底架上盖设有后盖,后盖通过若干弹簧组件固定于底架上,底架上还安装有电子开关。

进一步的,还包括头罩组件、扶手组件和靠背组件,头罩组件安装于靠背架的后端的上侧,扶手组件安装于支撑板的外侧,靠背组件包括靠背架和靠背盖,靠背盖安装于靠背架的下侧。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本实用新型通过支撑板和支撑圆杆连接联动,简化了运动机构,实现了零重力和近靠墙功能,同时降低了按摩椅的成本并带来前卫性的外观。

靠背电动推杆推动滑动架在底架上沿着直线导轨前后往复运动时,支撑板沿着直线导轨前移过程中并发生旋转运动,靠背架后端通过铰接的支撑圆杆一端上下转动,从而使得靠背架升起或下降同时前移一段距离,以达到零重力和近靠墙效果。

当靠背架往下倒下时,同时有人体处于靠背与后盖之间,人体的重量引起弹簧组件下压并将电子开关的信号发给驱动板,使得靠背架停止倒下,保证按摩椅活动过程中不会对人体产生机械损伤。同样,靠背架末端下面的底座采用此功能,靠背架的上升过程中,底座里面的电子开关信号的触发保证不会对人体产生伤害。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椅架机构的始位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椅架机构的终位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新型按摩椅的始位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新型按摩椅的终位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底架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电控箱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参见图1~图6,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新型按摩椅,包括头罩组件10、扶手组件20、靠背组件30、底座组件40、电控箱组件50和小腿组件70。椅架机构包括靠背架31以及设于靠背架31下方的底架组件。还包括支撑圆杆61和支撑板62。靠背架31内置L型导轨结构,其主要是贴合人体曲线,可按摩人体颈部到臀部,符合人体工程学,L型导轨适用于俗称2D或3D按摩机芯。底架组件包括底架51、靠背电动推杆52、直线导轨53以及设于直线导轨53上的滑动架54。直线导轨53安装于底架51上。靠背电动推杆52的一端与底架51固定相连,靠背电动推杆52的另一端与滑动架54相连并可带动滑动架54沿直线导轨53的延伸方向往复水平移,滑动架54可实现靠背的升降和前移。靠背架31的前段的两侧分别通过支撑板62与滑动架54的两侧铰接相连。支撑圆杆61设于支撑板62的后侧,支撑圆杆61的两端分别与靠背架31和底架51铰接相连。

分居靠背架31两侧的支撑板62上端通过螺钉固定于靠背架31上,支撑板62的下端通过耐磨性铜套铰接于滑动架54的铰接轴571上。支撑圆杆61的两端分别铰接在靠背架31和底架组件上,小腿电动推杆71固定在椅架机构的下端,小腿组件70铰接于椅架机构的前端。人体躺在按摩椅上,靠背电动推杆52和小腿电动推杆71开始启动时,滑动架54沿着直线导轨53开始向前移动通过支撑板62带动椅架机构往前滑移,同时靠背架31的滑移拉动支撑圆杆61绕着下端铰接点向下旋转,使得靠背架31绕着支撑圆杆61上端的交接点逐渐发生向下后仰,同时小腿组件70随着小腿电动推杆71的工作而升起,小腿组件70与椅架机构形成一定的角度,当两电动推杆工作至终点位置时,人体坐在按摩椅上躯干和小腿形成一定的仰角,从而达到零重力和近靠墙的效果。

底座组件40包括联动组件。小腿组件70的背部的一端与靠背架31的前端活动相连,可通过铰接件相连。联动组件包括小腿电动推杆71、联动杆72和支撑轮73。联动杆72的一端与靠背架31的底部的前端铰接相连,支撑轮73活动连接于联动杆72的另一端。支撑轮73始终抵触在小腿组件70的背部。小腿电动推杆71的两端分别与支撑板62和联动杆72铰接相连。小腿电动推杆71的外侧罩设有底座盖711,控制小腿电动推杆71隐藏于底座盖711内,底座盖711内部结构完全被外观件所遮蔽,从侧面看,靠背组件30和后盖55之间悬空,控制线束完全不可见同时减少管件的使用,降低制造和运输成本,同时区别于市面上现有的按摩椅,外观前卫。

直线导轨53有两个且对称地固定设于底架51的两侧,滑动架54的两端分别安装有与直线导轨53相配合的滑块531。滑动架54通过滑块531设于直线导轨53上,靠背电动推杆52设于两个直线导轨53之间。滑动架54的两侧分别安装有铰接轴571,两个支撑板62分别通过铰接轴571与滑动架54的两侧铰接相连。靠背电动推杆52后侧的底架51上还安装有铰接座511,支撑圆杆61通过铰接座511与底架51铰接相连。直线导轨53固定于底架51的两侧,滑动架54的中端设置于靠背电动推杆52上,两端通过固定于滑动架54上的滑块531活动连接于直线导轨53上,滑块531内置开口直线轴承,滑动架54上的滑块531可使滑动架54承受重载低速运动。当靠背电动推杆52通电后可带动滑动架54沿着直线导轨53既定轨迹前后做往复直线移动。

作为外观零件的支撑圆杆61铰接于底架51的中端,连接线束可通过支撑圆杆61内孔供电,通过设置外观塑料件将底架51内部结构完全遮蔽,可使外观更加时尚美观,整体感强烈。滑动架54的两端固定有4个标准滑块531,滑块531内置开口直线轴承,开口直线轴承与直线导轨53配合运动,直线导轨53固定于底架51的两端,滑块531可沿直线导轨53往复运动,电动推杆可直接驱动滑动架54沿直线导轨53前后滑动,简化了滑动驱动结构的复杂性,运动较为平稳,噪音低,同时降低了制造成本。

电控箱组件50包括后盖55和底架组件。底架51上盖设有后盖55,后盖55通过若干弹簧组件固定于底架51上。后盖55通过四个弹簧组件活动连接在底架组件上,后盖55在外在作用力下可实现相对于底架组件的上下弹动。弹簧组件的下端固定连接于底架51上,弹簧组件可实现按压和弹起功能,弹簧组件上端固定连接于后盖55上,这样后盖55在外力作用下可上下活动,同时电子开关设置于底架51上。

靠背组件30下降过程中,靠背组件30和电控箱组件50的后端间隙越来越小,当有物体在后盖55上承重时就会引起后盖55的下压,从而触发电子开关活动并把信号传给主控驱动板,使得靠背和按摩椅整机停止动作;物体离开后,后盖55上升,电子开关同样弹起引发按摩椅整机功能的正常运转。底座组件40同样通过此原理来实现靠背组件30前端的防夹伤功能。

头罩组件10安装于靠背架31的后端的上侧,扶手组件20安装于支撑板62的外侧。靠背组件30包括靠背架31以及安装于靠背架31下侧的靠背盖32。靠背组件30前段通过支撑板62铰接于电控箱组件50,支撑圆杆61上端和下端分别铰接于靠背组件30和电控箱组件50上,小腿组件70活动设置在靠背组件30的前端,靠背电动推杆52和小腿电动推杆71分别设置在电控箱组件50和靠背组件30上。

当椅架机构装配上扶手组件20、头罩组件10和靠背组件30等,区别于常规的按摩椅,靠背组件30和电控箱组件50中间部分悬空,侧面完全裸露在外面,通过侧面一体化的装饰件使按摩椅简约时尚,提高了按摩椅的整体美感。由于按摩椅的前滑和转动只共用靠背电动推杆52一个,结构较为紧凑简单,椅架机构所使用的管件数量减少,降低整机材料成本同时减轻了按摩椅的整体重量,也加强了运输的便捷性,增强按摩椅在市场上的竞争力。

此外,小腿组件70中的伸缩装置(图中未画)可使小腿组件70自动整体伸缩,适应不同身高人群的最佳腿脚部按摩位置。

此外,靠背电动推杆52和小腿电动推杆71可向前或向后运动,同时两电动推杆可同时控制,即靠背升降过程中小腿也作出抬升或者下降过程,实现联动。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