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用带输液固定装置的护理床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718483发布日期:2020-10-30 21:35阅读:92来源:国知局
儿科用带输液固定装置的护理床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护理床,尤其涉及儿科用带输液固定装置的护理床。



背景技术:

目前,传统的儿科用输液护理床结构单一,当患儿头部处于输液治疗时,因患儿天生好动,患儿的头部即输液部位以及患儿的肢体会肆意乱动,易导致输液针脱离患儿的头部,此时,医护人员还需对患儿的头部进行二次穿刺,不仅增加了医护人员的工作负担,还对患儿造成伤害,鉴于以上缺陷,实有必要设计儿科用带输液固定装置的护理床。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儿科用带输液固定装置的护理床,来解决目前传统的儿科输液护理床结构简单,功能单一,增加了医护人员的工作负担,对患儿造成伤害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儿科用带输液固定装置的护理床,包括床体、滑轨、第一滑块、连接板、第一气垫、固定板、第二气垫、绑带、真空泵、y型管、连接管,所述的滑轨位于床体左侧前后两端,所述的滑轨与床体螺纹相连,所述的第一滑块位于床体左侧前后两端,所述的第一滑块与床体滑动相连,所述的连接板位于第一滑块顶部,所述的连接板与第一滑块螺纹相连,所述的第一气垫位于连接板内壁顶端,所述的第一气垫与连接板胶水相连,所述的固定板位于床体顶部右侧前后两端,所述的固定板与床体螺纹相连,所述的第二气垫位于固定板内侧,所述的第二气垫与固定板胶水相连,所述的绑带位于床体顶部中端前后两侧,所述的绑带两端与床体铆钉相连,所述的真空泵位于床体底部,所述的真空泵与床体螺纹相连,所述的y型管位于真空泵前端,所述的y型管一端与真空泵螺纹相连,且所述的y型管另两端贯穿固定板,所述的y型管另两端与第二气垫胶水相连,所述的连接管位于y型管左侧,所述的连接管一端与y型管胶水相连,且所述的连接管另一端与第一气垫胶水相连。

进一步,所述的床体顶部右侧还设有第一挡板,所述的第一挡板与床体螺纹相连。

进一步,所述的床体左侧前后两端还设有第二滑块,所述的第二滑块与滑轨滑动相连。

进一步,所述的第二滑块顶部还设有第二挡板,所述的第二挡板与第二滑块螺纹相连。

进一步,所述的第一滑块外部还贯穿有第一螺栓,所述的第一螺栓与第一滑块螺纹相连。

进一步,所述的第二滑块外部还贯穿有第二螺栓,所述的第二螺栓与第二滑块螺纹相连。

进一步,所述的连接管外壁还设有第一调节阀,所述的第一调节阀与连接管螺纹相连。

进一步,所述的y型管外壁还设有第二调节阀,所述的第二调节阀与y型管螺纹相连。

与现有技术相比,该儿科用带输液固定装置的护理床,使用时,首先医护人员将患儿已仰卧的姿势移至床体上,并将患儿的头部处于固定板两两之间的位置处,以此让第一挡板与患儿的头部相接触,医护人员再将患儿的手臂穿过绑带,所述的绑带具有弹性功能,通过绑带的作用,使得患儿的手臂与床体连接稳固,医护人员再用手移动第一滑块,使得第一滑块带动连接板沿着滑轨的方向左右移动,当连接板移至患儿膝盖正上方位置时,医护人员用手顺时针旋转第一螺栓,在第一螺栓与第一滑块螺纹传动的作用下,使得第一螺栓对滑轨实行挤压力,其目的是为了让连接板在患儿膝盖正上方的位置被固定,医护人员再用手移动第二滑块,使得第二滑块带动第二挡板沿着滑轨的方向左右移动,当第二挡板与患儿的脚掌相接触时,医护人员再用手顺时针旋转第二螺栓,在第二螺栓与第二滑块螺纹传动的作用下,使得第二螺栓对滑轨实行挤压力,其目的是为了让第二挡板与患儿脚掌相接触的状态被固定,医护人员再用手打开第一调节阀,关闭第二调节阀,再用手开启真空泵,所述的真空泵具有充气和吸气功能,首先开启真空泵的充气功能,充气气体由连接管排入第一气垫内,以此让第一气垫膨胀,通过第一气垫的膨胀对患儿的膝盖实行软挤压力,其目的是为了让患儿的下半身处于位置固定的状态,当第一气垫膨胀后的状态达到医护人员的需求后,医护人员先用手关闭真空泵和第一调节阀,再用手打开第二调节阀和真空泵的充气功能,此时,充气气体由y型管排入第二气垫内,以此让第二气垫膨胀,通过第二气垫的膨胀对患儿的头部实行软挤压力,同步,因患儿手臂受到固定的作用,使得患儿上半身处于位置固定的状态,当第二气垫膨胀后的状态达到医护人员的需求后,医护人员用手关闭真空泵以及第二调节阀即可,通过以上方式,最终使得患儿身体的整体部位被有效的固定,医护人员再给患儿的头部进行输液治疗即可,该儿科用带输液固定装置的护理床,结构巧妙,功能强大,操作简单,通过使用该装置,可对患儿的头部以及肢体,即对患儿身体的整体部位进行固定处理,以此让患儿身体的整体部位处于约束的状态,有效的防止患儿在输液时因多动的原因造成输液针脱离患儿的头部,不仅减少了医护人员的工作负担,还对患儿起到保护作用,同时,当该装置使用完毕后,医护人员先用手打开第一调节阀和第二调节阀,再开启真空泵的吸气功能,此时,第一气垫和第二气垫内的充气气体排出外界,即第一气垫和第二气垫对患儿的膝盖以及头部的软挤压力消失,医护人员再将患儿的手臂从绑带内取出,再对患儿进行下一步治疗即可,所述的真空泵型号为z512-7503-3000,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是为了对患儿在床体上左右移动的状态进行位置固定,所述的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为橡胶材质。

附图说明

图1是儿科用带输液固定装置的护理床的局部主视图;

图2是床体与第二挡板的左视图;

图3是床体与连接板的左视图;

图4是儿科用带输液固定装置的护理床的局部俯视图;

图5是床体与绑带的连接图。

床体1、滑轨2、第一滑块3、连接板4、第一气垫5、固定板6、第二气垫7、绑带8、真空泵9、y型管10、连接管11、第一挡板101、第二滑块102、第二挡板103、第二螺栓104、第一调节阀105、第二调节阀106、第一螺栓301。

如下具体实施方式将结合上述附图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中,阐述了多种特定细节,以便提供对构成所描述实施例基础的概念的透彻理解。然而,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很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可以在没有这些特定细节中的一些或者全部的情况下来实践。在其他情况下,没有具体描述众所周知的处理步骤。

如图1、图2、图3、图4、图5所示,儿科用带输液固定装置的护理床,包括床体1、滑轨2、第一滑块3、连接板4、第一气垫5、固定板6、第二气垫7、绑带8、真空泵9、y型管10、连接管11,所述的滑轨2位于床体1左侧前后两端,所述的滑轨2与床体1螺纹相连,所述的第一滑块3位于床体1左侧前后两端,所述的第一滑块3与床体1滑动相连,所述的连接板4位于第一滑块3顶部,所述的连接板4与第一滑块3螺纹相连,所述的第一气垫5位于连接板4内壁顶端,所述的第一气垫5与连接板4胶水相连,所述的固定板6位于床体1顶部右侧前后两端,所述的固定板6与床体1螺纹相连,所述的第二气垫7位于固定板6内侧,所述的第二气垫7与固定板6胶水相连,所述的绑带8位于床体1顶部中端前后两侧,所述的绑带8两端与床体1铆钉相连,所述的真空泵9位于床体1底部,所述的真空泵9与床体1螺纹相连,所述的y型管10位于真空泵9前端,所述的y型管10一端与真空泵9螺纹相连,且所述的y型管10另两端贯穿固定板6,所述的y型管10另两端与第二气垫7胶水相连,所述的连接管11位于y型管10左侧,所述的连接管11一端与y型管10胶水相连,且所述的连接管11另一端与第一气垫5胶水相连,所述的床体1顶部右侧还设有第一挡板101,所述的第一挡板101与床体1螺纹相连,所述的床体1左侧前后两端还设有第二滑块102,所述的第二滑块102与滑轨2滑动相连,所述的第二滑块102顶部还设有第二挡板103,所述的第二挡板103与第二滑块102螺纹相连,所述的第一滑块3外部还贯穿有第一螺栓301,所述的第一螺栓301与第一滑块3螺纹相连,所述的第二滑块102外部还贯穿有第二螺栓104,所述的第二螺栓104与第二滑块102螺纹相连,所述的连接管11外壁还设有第一调节阀105,所述的第一调节阀105与连接管11螺纹相连,所述的y型管10外壁还设有第二调节阀106,所述的第二调节阀106与y型管10螺纹相连。

该儿科用带输液固定装置的护理床,使用时,首先医护人员将患儿已仰卧的姿势移至床体1上,并将患儿的头部处于固定板6两两之间的位置处,以此让第一挡板101与患儿的头部相接触,医护人员再将患儿的手臂穿过绑带8,所述的绑带8具有弹性功能,通过绑带8的作用,使得患儿的手臂与床体1连接稳固,医护人员再用手移动第一滑块3,使得第一滑块3带动连接板4沿着滑轨2的方向左右移动,当连接板4移至患儿膝盖正上方位置时,医护人员用手顺时针旋转第一螺栓301,在第一螺栓301与第一滑块3螺纹传动的作用下,使得第一螺栓301对滑轨2实行挤压力,其目的是为了让连接板4在患儿膝盖正上方的位置被固定,医护人员再用手移动第二滑块102,使得第二滑块102带动第二挡板103沿着滑轨2的方向左右移动,当第二挡板103与患儿的脚掌相接触时,医护人员再用手顺时针旋转第二螺栓104,在第二螺栓104与第二滑块102螺纹传动的作用下,使得第二螺栓104对滑轨2实行挤压力,其目的是为了让第二挡板103与患儿脚掌相接触的状态被固定,医护人员再用手打开第一调节阀105,关闭第二调节阀106,再用手开启真空泵9,所述的真空泵9具有充气和吸气功能,首先开启真空泵9的充气功能,充气气体由连接管11排入第一气垫5内,以此让第一气垫5膨胀,通过第一气垫5的膨胀对患儿的膝盖实行软挤压力,其目的是为了让患儿的下半身处于位置固定的状态,当第一气垫5膨胀后的状态达到医护人员的需求后,医护人员先用手关闭真空泵9和第一调节阀105,再用手打开第二调节阀106和真空泵9的充气功能,此时,充气气体由y型管10排入第二气垫7内,以此让第二气垫7膨胀,通过第二气垫7的膨胀对患儿的头部实行软挤压力,同步,因患儿手臂受到固定的作用,使得患儿上半身处于位置固定的状态,当第二气垫7膨胀后的状态达到医护人员的需求后,医护人员用手关闭真空泵9以及第二调节阀106即可,通过以上方式,最终使得患儿身体的整体部位被有效的固定,医护人员再给患儿的头部进行输液治疗即可,同时,当该装置使用完毕后,医护人员先用手打开第一调节阀105和第二调节阀106,再开启真空泵9的吸气功能,此时,第一气垫5和第二气垫7内的充气气体排出外界,即第一气垫5和第二气垫7对患儿的膝盖以及头部的软挤压力消失,医护人员再将患儿的手臂从绑带8内取出,再对患儿进行下一步治疗即可,所述的真空泵9型号为z512-7503-3000,第一挡板101和第二挡板103是为了对患儿在床体1上左右移动的状态进行位置固定,所述的第一挡板101和第二挡板103为橡胶材质。

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上述具体的实施方式,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从上述构思出发,不经过创造性的劳动,所做出的种种变换,均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