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手动吸痰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347073发布日期:2018-12-21 19:31阅读:880来源:国知局
一种手动吸痰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手动吸痰器,属于吸痰器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在临床应用过程中,电动吸痰器必须依赖电源才能工作,且装置大、笨重不易携带,在患者转运及无电源场所突然发生痰液窒息无法给予急救,而且部分肺部疾病的老年患者痰液居多,且大多时间都是家庭式照顾,电动吸痰器成本高、操作复杂,不适合家庭操作,这样的局限性大大的增加了病死率。另外,医院传统的吸痰管,前段不够圆润,孔数偏少,不但不能满足老年患者浓厚痰液的排出,且会损伤患者的气道粘膜,使患者产生不适。最重要的是市场上现有的手动吸痰器无压力的调节,无法根据患者痰液的粘稠度选择合适的吸痰压力,不利于痰液的排出。另外这也造成了使用人群的受限制,如婴儿或儿童,气道粘膜娇嫩,无法控制负压易造成粘膜的损伤及出血,给患儿造成不必要的痛苦。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上述缺点提供一种手动吸痰器,它可以在无电条件下使用,操作方便尤其是在户外急救的情况下及家庭护理中使用,本实用新型的吸痰管的末端是球状吸管头设计,其圆润光滑,设有吸痰孔孔使痰快易于排出且周围增加了吸痰孔,更有利于痰液的排出和保护患者的粘膜,可以根据患者痰液粘稠度和患者的年龄及耐受力选择合适的吸痰负压,更有力气道粘膜的保护和患者顺利排痰。

一种手动吸痰器,其结构包括:吸痰真空缸、单向阀、接管、螺纹接头、连接管、真空集痰罐体、真空表、吸痰管、手柄、吸痰控制阀、抽真空活塞、抽真空杆、负压调节阀门,所述的抽真空活塞安装在吸痰真空缸内,抽真空杆安装在抽真空活塞上,所述的单向阀通过螺纹安装在吸痰真空缸上的左端,接管安装在单向阀上,所述的吸痰管通过螺纹连接安装在接管上的左端,螺纹接头安装在接管的下部,真空集痰罐体通过连接管安装在螺纹接头上。

进一步,所述的手柄焊接在吸痰真空缸上,所述的真空表安装在真空集痰罐体上的右侧,负压调节阀门安装在真空集痰罐体上的左侧,吸痰控制阀安装在吸痰管上。

进一步,所述的吸痰管的末端加工球状吸管头,球状吸管头上和吸痰管的下部加工吸痰孔,所述的吸痰真空缸和手柄均采用不锈钢材质加工而成。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和效果1、本实用新型手动吸痰器,特别适合户外及家庭使用,且携带方便、体积小巧,成本低,操作简单。2、本手动吸痰器可操作简单,患者无力排痰及痰液较浓稠时可实现自行借助道具辅助排痰。3、吸痰管的末端是球状吸管头设计,其圆润光滑,设有吸痰孔孔使痰快易于排出且周围增加了吸痰孔,更有利于痰液的排出和保护患者的粘膜。4、可以根据患者痰液粘稠度和患者的年龄及耐受力选择合适的吸痰负压,更有力气道粘膜的保护和患者顺利排痰。

附图说明

为了易于说明,本实用新型由下述的具体实施及附图作以详细描述。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吸痰管结构图。

图中:1-吸痰真空缸;2-单向阀;3-接管;4-螺纹接头;5-连接管;6-真空集痰罐体;7-真空表;8-吸痰管;9-手柄;10-吸痰控制阀;11-抽真空活塞;12-抽真空杆;13-吸痰孔;14-球状吸管头;15-负压调节阀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了,下面通过附图中示出的具体实施例来描述本实用新型。但是应该理解,这些描述只是示例性的,而并非要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此外,在以下说明中,省略了对公知结构和技术的描述,以避免不必要地混淆本实用新型的概念。

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手动吸痰器,其结构包括:吸痰真空缸1、单向阀2、接管3、螺纹接头4、连接管5、真空集痰罐体6、真空表7、吸痰管8、手柄9、吸痰控制阀10、抽真空活塞11、抽真空杆12、负压调节阀门15,所述的抽真空活塞11安装在吸痰真空缸1内,抽真空杆12安装在抽真空活塞11上,所述的单向阀2通过螺纹安装在吸痰真空缸1上的左端,接管3安装在单向阀2上,所述的吸痰管8通过螺纹连接安装在接管3上的左端,螺纹接头4安装在接管3的下部,真空集痰罐体6通过连接管5安装在螺纹接头4上。

具体地,所述的手柄9焊接在吸痰真空缸1上,所述的真空表7安装在真空集痰罐体6上的右侧,负压调节阀门13安装在真空集痰罐体6上的左侧,吸痰控制阀10安装在吸痰管8上,所述的吸痰管8的末端加工球状吸管头14,球状吸管头14上和吸痰管8的下部加工吸痰孔13,所述的吸痰真空缸1和手柄9均采用不锈钢材质加工而成。

本实用新型的使用方法是:使用前,关闭吸痰控制阀和负压调节阀门,通过抽真空活塞和吸痰真空缸,将真空集痰罐体内抽成真空,然后根据病人情况,采用负压调节阀门调节真空集痰罐体内的负压,通过真空表计量真空度,然后将吸痰管插入到病人体内,利用吸痰控制阀的启闭实现吸痰。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