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经股动脉穿刺PCI术后伤口加压固定绷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249341发布日期:2020-04-03 13:54阅读:1852来源:国知局
一种经股动脉穿刺PCI术后伤口加压固定绷带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经股动脉穿刺pci术后伤口加压固定绷带。



背景技术: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是目前冠心病最常用和最有效的方法,经股动脉穿刺是pci术的经典途径,但患者术后需卧床12~24h,需用2公斤重的盐袋或砂袋止血,平卧6至8小时,且不能翻身,8小时后可略向左或右侧30度卧位,至少24后才能轻微活动,由于盐袋或砂袋压迫伤口的重量较大,如果患者睡着了,砂袋或盐袋可能由于患者身体的不经意动作造成滑脱或移位,虽然,目前也有采用气囊对患者伤口进行压迫止血的方式,来减少由于盐袋或砂袋重量过大而造成的滑脱或移位现象。

现有技术中,如授权公告号为cn203953945u,名称为《一种新型伤口愈合用绷带》的实用新型专利,其提供了一种新型伤口愈合用绷带,所述绷带体由网状纤维层、胶原纤维层和设置在它们之间的弹性纤维层构成,绷带体中部设有一个伤口贴合部,伤口贴合部和绷带体之间还设有回字形加热丝,且加热丝的末端设有与电源连接的导线,所述伤口贴合部包括与绷带体固定连接的固定面、与固定面可拆卸连接的伤口接触面、以及固定面和伤口接触面构成的长方形腔体,腔体内均匀分布有多个相同的长方体导热块,将腔体分割为纵横连通的药槽,腔体两端分别设有一个可移动的拦截件,两个拦截件和腔体构成一个封闭的药物存储部,以存储治疗伤口用的药品,所述拦截件由可封闭药槽的挡板和连接挡板的连接杆构成,并由导热块顶部设置的与连接杆配合使用的定位槽固定连接杆,以防止拦截件滑动。又如授权公告号为cn205198264u的实用新型专利,提供的也是类似的伤口绷带。

但现有技术中的绷带,由于气囊本身材质具有较大弹性的原因,并不能对患者的伤口进行很好的压迫止血,同时,对于体胖或腹部脂肪较多的患者,现有的固定带并不能很好的对穿刺点进行挤压固定,其伤口部分如不能长时间持续加压固定,可引起局部出血或血肿,甚至腹腔内出血,尤其对于腰痛患者,平卧8小时不能翻身更增加了患者的痛苦,为了解决上述存在的问题,有必要设计出一种经股动脉穿刺pci术后既能有效压迫伤口止血又能给患者带来便捷的绷带固定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经股动脉穿刺pci术后伤口加压固定绷带,以解决技术中的上述不足之处。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经股动脉穿刺pci术后伤口加压固定绷带,其包括:腹部包扎带、腹部粘扣钩、腹部粘扣绒、副带粘扣绒、腹部口袋、加压袋、进气管、股动脉压迫主带、主带粘扣钩、主带粘扣绒、股动脉口袋、穿刺点、股动脉压迫副带和副带粘扣钩,所述腹部包扎带为长条带状结构,其两侧端头分别布置有互相粘合的腹部粘扣钩和腹部粘扣绒,并在其中间位置布置有副带粘扣绒,用于固定在患者腹部,所述腹部口袋布置在腹部包扎带上,位于腹部粘扣钩和副带粘扣绒之间,其内放置有加压袋,用于对腹部进行挤压,可减轻腹部赘肉对穿刺点的压力,减小腹腔出血风险的风险,所述股动脉压迫主带为长条带状结构,其根据穿刺位置倾斜布置在腹部包扎带的一端,本实用新型布置在靠近腹部粘扣绒侧,其两侧分别布置有互相粘合的主带粘扣钩和主带粘扣绒,用于对患者的穿刺点进行挤压止血,所述股动脉口袋布置在股动脉压迫主带上,靠近主带粘扣钩侧,位于穿刺点的上方,其内放置有加压袋,用于对穿刺点进行挤压,其结构和使用方法与腹部口袋一致,尺寸小于腹部口袋,所述股动脉压迫副带为长条带状结构,其一端安装在股动脉压迫主带上,另一端布置有和副带粘扣绒互相粘合的副带粘扣钩,用于对位于股动脉压迫主带上的股动脉口袋进行辅助固定。

进一步的,所述腹部包扎带上,腹部粘扣绒和副带粘扣绒之间布置有用于调节其长度的具有一定弹性的松紧带,方便不同病人的固定。

进一步的,所述腹部包扎带、股动脉压迫主带和股动脉压迫副带的宽度从大到小。

进一步的,所述腹部粘扣绒的宽度大于腹部粘扣钩的宽度;主带粘扣绒的宽度大于主带粘扣钩的宽度;副带粘扣绒的宽度大于副带粘扣钩的宽度。

进一步的,所述腹部口袋和股动脉口袋通过拉链进行封闭,其外壁内侧为气囊,外侧为具有一定刚度的硬质医用塑料,使其能够向内挤压加压袋,并在气囊的侧面安装有可以拆卸的带有阀门的进气管。

进一步的,所述加压袋为重量很轻的砂袋或盐袋,并在其侧面与气囊接触侧安装有压力传感器,方便对其压力进行控制。

进一步的,所述股动脉压迫主带与穿刺点接触位置局部加厚。

使用时:

第一步:先通过主带粘扣钩和主带粘扣绒将股动脉压迫主带固定在患者的腹股沟位置,使股动脉口袋位于穿刺点的正上方,将加压袋放置在股动脉口袋内,通过拉链封闭股动脉口袋后,把进气管安装在其外壁的气囊上,并对其进行充气,通过加压袋上的压力传感器对充气量进行控制,加压完毕后,卸掉进气管,完成股动脉压迫主带对穿刺点的加压固定;

第二步:通过腹部粘扣钩和腹部粘扣绒将腹部包扎带固定在患者的腹部,使腹部口袋位于患者的腹部位置,采用和第一步同样的方法将腹部口袋和加压袋加压固定在患者腹部;

第三步:将股动脉压迫副带覆盖在股动脉压迫主带的股动脉口袋上,并将其端头上的副带粘扣钩和腹部包扎带上的副带粘扣绒粘合,完成整个加压固定绷带的固定。

当患者需要翻身或走动时,可以通过加大腹部口袋和股动脉口袋中气囊的压力来实现短时间内的活动。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经股动脉穿刺pci术后伤口加压固定绷带,通过所述其结构组成和工作方式,能够有效的对股动脉的穿刺伤口进行加压固定,避免了由于盐袋或砂袋重量过大而造成的滑脱或移位,降低了肥胖患者出现局部出血、血肿和腹腔内出血的风险,使患者术后生活基本能够自理,减少了卧床时间,降低了不能长时间平卧患者的痛苦,穿脱方便、便于活动、安全可靠。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经股动脉穿刺pci术后伤口加压固定绷带平铺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经股动脉穿刺pci术后伤口加压固定绷带中腹部口袋打开后俯视图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经股动脉穿刺pci术后伤口加压固定绷带穿戴完毕后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腹部包扎带;2、腹部粘扣钩;3、腹部粘扣绒;4、副带粘扣绒;5、腹部口袋;6、加压袋;7、进气管;8、股动脉压迫主带;9、主带粘扣钩;10、主带粘扣绒;11、股动脉口袋;12、穿刺点;13、股动脉压迫副带;14、副带粘扣钩。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介绍。

参见图1-3所示: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经股动脉穿刺pci术后伤口加压固定绷带,其包括:腹部包扎带1、腹部粘扣钩2、腹部粘扣绒3、副带粘扣绒4、腹部口袋5、加压袋6、进气管7、股动脉压迫主带8、主带粘扣钩9、主带粘扣绒10、股动脉口袋11、穿刺点12、股动脉压迫副带13和副带粘扣钩14,所述腹部包扎带1为长条带状结构,其两侧端头分别布置有互相粘合的腹部粘扣钩2和腹部粘扣绒3,并在其中间位置布置有副带粘扣绒4,用于固定在患者腹部,其中,腹部粘扣绒3的宽度大于腹部粘扣钩2的宽度,且腹部包扎带1上,腹部粘扣绒3和副带粘扣绒4之间布置有用于调节其长度的具有一定弹性的松紧带,方便不同病人的固定,所述腹部口袋5布置在腹部包扎带1上,位于腹部粘扣钩2和副带粘扣绒4之间,其内放置有加压袋6,用于对腹部进行挤压,可减轻腹部赘肉对穿刺点的压力,减小腹腔出血风险的风险,其中,腹部口袋5通过拉链进行封闭,其外壁内侧为气囊,外侧为具有一定刚度的硬质医用塑料,使其能够向内挤压加压袋6,并在气囊的侧面安装有可以拆卸的带有阀门的进气管7,且加压袋6为重量很轻的砂袋或盐袋,并在其侧面与气囊接触侧安装有压力传感器,方便对其压力进行控制,所述股动脉压迫主带8为长条带状结构,其根据穿刺位置倾斜布置在腹部包扎带1的一端,本实用新型布置在靠近腹部粘扣绒侧3,其两侧分别布置有互相粘合的主带粘扣钩9和主带粘扣绒10,用于对患者的穿刺点12进行挤压止血,其中,主带粘扣绒10的宽度大于主带粘扣钩9的宽度,并在股动脉压迫主带8与穿刺点12接触位置局部加厚,所述股动脉口袋11布置在股动脉压迫主带8上,靠近主带粘扣钩9侧,位于穿刺点12的上方,其内放置有加压袋6,用于对穿刺点12进行挤压,其结构和使用方法与腹部口袋5一致,尺寸小于腹部口袋5,所述股动脉压迫副带13为长条带状结构,其一端安装在股动脉压迫主带8上,另一端布置有和副带粘扣绒4互相粘合的副带粘扣钩14,用于对位于股动脉压迫主带8上的股动脉口袋11进行辅助固定,其中,副带粘扣绒4的宽度大于副带粘扣钩14的宽度,且腹部包扎带1、股动脉压迫主带8和股动脉压迫副带13的宽度从大到小。

以上只通过说明的方式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示范性实施例,毋庸置疑,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用各种不同的方式对所描述的实施例进行修正。因此,上述附图和描述在本质上是说明性的,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保护范围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