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人造视网膜用钉的手术持针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614205发布日期:2019-05-07 21:23阅读:188来源:国知局
用于人造视网膜用钉的手术持针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人造视网膜用钉的手术持针器。



背景技术:

在人造视网膜植入等手术过程中,需要通过微型的人造视网膜用钉,比如钛钉,将微电极部分固定在视网膜区域,因人造视网膜用钉的尺寸非常小(一般为10mm以下),故需要由专门的手术器械进行操作。

现有技术均是通过剪刀式夹持器械进行夹持操作,但是,该类夹持器械在张开过程中占用空间大,不利于手术操作,且现有的夹持器械不能根据需要调整持针方向,手术难度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人造视网膜用钉的手术持针器,其能调整持针方向,占用空间小,操作便利。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可采用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人造视网膜用钉的手术持针器,其包括:外套管,其外壁设有指示条,所述外套管的前端设有开孔,所述外套管的后端与操作手柄能转动的相连,所述操作手柄上设有按压开关;内套管,其固设于所述外套管内,所述内套管的前端固设外管针,所述外管针穿出所述外套管的开孔,所述内套管内设有按压体,所述按压体的前端固设内管针和弹簧,所述弹簧远离所述按压体的一端固设于所述内套管,所述内管针依次穿设于所述弹簧和所述外管针内,所述内管针的前端设有能卡设人造视网膜用钉的卡钉口,所述卡钉口的开口方向与所述指示条的方向相同,所述按压体能在所述按压开关的作用下带动所述内管针轴向移动。

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内管针的前端为半圆柱形,所述内管针的前端的平面上凹设所述卡钉口,所述卡钉口的形状与所述人造视网膜用钉的钉头的形状相匹配。

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外套管包括依次套设于所述内套管的锥筒部、旋转调节部和连接部,所述锥筒部的前端设有所述开孔,所述锥筒部的外壁凸设所述指示条,所述锥筒部的后端与所述旋转调节部相连,所述操作手柄的前端设有具有通孔的卡套部,所述连接部与所述卡套部通过活接头能转动的相连。

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活接头由两个半圆管能拆卸的拼接而成,所述活接头的前端与所述连接部螺纹连接,所述活接头的后端设有内卡槽,所述卡套部的前端设有外卡扣,所述外卡扣与所述内卡槽能相对转动的间隙配合。

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活接头包括与所述连接部相连的外环和与所述卡套部相连的内环,所述外环与所述内环之间设有多个滚珠,所述外环通过多个所述滚珠能相对于所述内环转动。

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操作手柄的外周壁、所述旋转调节部的外周壁和所述活接头的外周壁均设有防滑网纹。

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旋转调节部与所述连接部之间设有密封圈。

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操作手柄的内壁设有内螺纹,所述卡套部的外壁设有外螺纹,所述操作手柄与所述卡套部螺纹连接。

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内套管包括锥部和筒部,所述锥部的内径小于所述筒部的内径,所述外管针的后端固设于所述锥部内,所述按压体能移动的设于所述筒部内,所述按压体与所述筒部的前端面之间设有所述弹簧,所述弹簧与所述筒部的前端面固设相连。

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内套管还包括限位部,所述限位部设于所述筒部的后端,所述限位部径向向内凸设缩颈部,所述按压体的后端设有行程杆,所述行程杆上套设行程盘,所述行程盘位于所述缩颈部远离所述按压体的一侧,所述行程盘的外径大于所述缩颈部的内径。

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按压开关枢接于所述操作手柄的外壁,所述按压开关的下方设有径向伸入所述操作手柄内的联动块,所述行程杆的后方设有顶管,所述顶管能移动的穿设于所述卡套部和所述操作手柄并与所述联动块相抵靠。

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行程盘的最大行程为0.5mm~1.5mm。

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外管针的长度为24mm~28mm,所述外管针的外径为0.95mm~1.05mm,所述外管针的内径为0.75mm~0.85mm。

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内管针的长度为24mm~28mm,所述内管针的外径为0.9mm~1mm,所述内管针的内径为0.7mm~0.8mm。

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内套管和所述外套管均由钛合金制成。

本实用新型用于人造视网膜用钉的手术持针器的特点及优点是:

1、本实用新型通过操作手柄上的按压开关推动内套管内的按压体和固设于按压体前端的内管针,使内管针能伸出外管针,以利用内管针前端的卡钉口卡设人造视网膜用钉,并通过设于按压体与内管针的筒部的前端面之间的弹簧,实现内管针和按压体的回位,占用空间小,操作方便,降低了手术难度,提高手术的成功率,安全性高,同时降低患者手术过程中的痛苦,提高患者舒适性。

2、本实用新型将内套管固设于外套管内,并将外套管与操作手柄能转动的相连,以通过外套管上的旋转调节部,实现外套管和内套管相对于操作手柄同步的转动,同时通过与内套管相连的弹簧,带动内管针和按压体同步的转动,以实现内套管的卡钉口的圆周方向的调节,便于医生根据个人使用习惯而从各角度取钉或放钉,使用灵活,并通过在外套管的外壁设置指示条,且使指示条的方向与内管针的卡钉口的方向相同,以通过指示条确定内管针的卡钉口的开口方向,便于医生调节持针方向。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用于人造视网膜用钉的手术持针器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用于人造视网膜用钉的手术持针器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用于人造视网膜用钉的手术持针器的内套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的A部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活接头与卡套部的一实施例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10、外套管;11、锥筒部;12、指示条;13、旋转调节部;14、密封圈;15、连接部;16、活接头;

20、内套管;21、锥部;22、筒部;23、限位部;231、缩颈部;24、外管针;25、内管针;251、卡钉口;26、弹簧;27、按压体;281、行程杆;282、行程盘;29、顶管;

30、操作手柄;31、按压开关;32、联动块;33、卡套部;

40、人造视网膜用钉。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除非单独定义指出的方向以外,本文中涉及到的前、后、上、下等方向均是以本实用新型所示的图1中的左、右、上、下等方向为准,在此一并说明。

如图1至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人造视网膜用钉的手术持针器,其包括:外套管10,其外壁设有指示条12,所述外套管10的前端设有开孔,所述外套管10的后端与操作手柄30能转动的相连,所述操作手柄30上设有按压开关31;内套管20,其固设于所述外套管10内,所述内套管20的前端固设外管针24,所述外管针24穿出所述外套管10的开孔,所述内套管20内设有按压体27,所述按压体27的前端固设内管针25和弹簧26,所述弹簧26远离所述按压体27的一端固设于所述内套管20,所述内管针25依次穿设于所述弹簧26和所述外管针24内,所述内管针25的前端设有能卡设人造视网膜用钉40的卡钉口251,所述卡钉口251的开口方向与所述指示条12的方向相同,所述按压体27能在所述按压开关31的作用下带动所述内管针25轴向移动。

具体的,外套管10大体呈管状,其用于容纳并保护内套管20,且用于设置供指示持针方向的指示条12和供调整持针方向的旋转调节部13,其中,卡钉口251的开口方向与指示条12的方向均指的是沿圆周的角度方向,卡钉口251的开口方向即卡钉口251的开口朝向方向,指示条12的方向即指示条12在外套管10周向上的角度朝向方向,即卡钉口251的开口朝向方向与指示条12在周向上的角度朝向方向相同,以通过指示条12的方向知晓卡钉口251的开口方向,其中,指示条12可为凸设于外套管10上的条状凸块,或凹设于外套管10上的条状凹槽,或贴设于外套管10上的条状指示标签;操作手柄30用于供操作者手握,其大体呈长杆状,其为空心,以减轻操作者的负重,其上的按压开关31设置在方便大拇指按压的位置,优选的,设置在操作手柄30连接卡套部33的端部,按压开关31用于触发内管针25伸出外管针24,以卡设人造视网膜用钉40,较佳的,操作手柄30的外径为8.3mm;内套管20也大体呈管状,其固设于外套管10内,并与外套管10同步转动,优选的,内套管20过盈配合的设置于外套管10内,或内套管20与外套管10径向卡接,例如在内套管20和外套管10上均设置键槽,并通过在键槽内卡设键实现二者的固定,内套管20能通过弹簧26带动内管针25和按压体27同步转动,内套管20还能在按压开关31的作用下,使其内的按压体27轴向向前运动,并带动内管针25同步轴向向前运动,使内管针25的前端伸出外管针24,并使内管针25前端的卡钉口251裸露出来,以卡设人造视网膜用钉40。

进一步的,如图4所示,所述内管针25的前端为半圆柱形,所述内管针25的前端的平面上凹设所述卡钉口251,所述卡钉口251的形状与所述人造视网膜用钉40的钉头的形状相匹配,具体的,内管针25大体呈管状,以减轻重量,便于医生使用,当然,内管针25也可为实心柱状,内管针25的前端呈半圆柱形,以使内管针25的前端具有一弧面和一平面,并在其平面靠近前端边缘处凹设与人造视网膜用钉40的钉头形状相匹配的卡钉口251,卡钉口251的尺寸可微微小于人造视网膜用钉40的钉头的尺寸,以不影响卡设为宜,以避免人造视网膜用钉40掉落,当然,内管针25也可整体为实心的半圆柱状或空心的半圆柱管状,在此不做限制,人造视网膜用钉40可以为钛钉,其钉头为球体、圆锥体、椭球体、棱柱体和圆柱体等,为与人造视网膜用钉40的钉头的形状相匹配,卡钉口251可为半球形、半圆锥体形、半椭球形、半圆柱体等。

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外套管10包括依次套设于所述内套管20的锥筒部11、旋转调节部13和连接部15,所述锥筒部11的前端设有所述开孔,所述锥筒部11的外壁凸设所述指示条12,所述锥筒部11的后端与所述旋转调节部13相连,所述操作手柄30的前端设有具有通孔的卡套部33,所述连接部15与所述卡套部33通过活接头16能转动的相连,具体的,外套管10的锥筒部11包括前端的锥部和后端的筒部,锥部自前至后渐扩,其开孔的内径与外管针24的外径相匹配,使外管针24稳固的穿设于开孔并保持固定,其指示条12大体呈长条状,沿轴向延伸并沿径向凸设于锥筒部11外壁,其中卡钉口251的开口方向与指示条12的凸设方向相同,即均为径向向外,且二者轴向共线(也即二者的中心轴线共线),以指示卡钉口251的开口方向,锥筒部11的后端与旋转调节部13的前端相连,二者可为焊接相连,或一体成型,保证二者同步转动,旋转调节部13大体呈筒状并与内套管20的筒部22相固设,保证二者同步转动,二者可为过盈配合,或径向卡接,例如通过键槽相连,另外,旋转调节部13还可为螺母,内套管20外壁设有螺纹,通过旋转调节部13螺接于内套管20,实现内套管20与外套管10紧固相连,其紧固方向与调整持针的方向相同,避免调整持针时的松脱,连接部15大体呈筒状并与内套管20的筒部22相固设,例如连接部15紧密的卡设于内套管20的后端,即二者可为过盈配合,或二者为径向卡接,例如通过键径向卡接,保证连接部15与内套管20同步转动。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所述活接头16由两个半圆管能拆卸的拼接而成,所述活接头16的前端与所述连接部15螺纹连接,使二者能同步转动,所述活接头16的后端设有内卡槽,所述卡套部33的前端设有外卡扣,所述外卡扣与所述内卡槽能相对转动的间隙配合,具体的,活接头16的内卡槽的截面形状大体为两个轴向叠加的梯形,卡套部33的外卡扣的截面形状也大体为两个周向叠加的梯形,使外卡扣扣设于内卡槽内后,能轴向限位,避免卡套部33脱出,同时因二者为间隙配合,故在外套管10和内套管20旋转时,活接头16能同外套管10和内套管20一起相对操作手柄30和卡套部33转动,以便于手握操作手柄30的同时调整持针方向,其中,在安装时,将活接头16由的两个半圆管分别套设于卡套部33,并通过螺栓等连接件实现活接头16的两个半圆管的固定,再与连接部15螺接。在另一实施例中,所述活接头16包括与所述连接部15相连的外环和与所述卡套部33相连的内环,所述外环与所述内环之间设有多个滚珠,所述外环通过多个所述滚珠能相对于所述内环转动,使卡套部33与内环相对固定,连接部15与外环能相对卡套部33与内环转动,以便于手握操作手柄30的同时调整持针方向。

进一步的,所述操作手柄30的外周壁、所述旋转调节部13的外周壁和所述活接头16的外周壁均设有防滑网纹,以增加医生操作过程中的摩擦力,防止手术过程中医生手滑而使其跌落或无法调节方向,避免造成安全事故,其中,防滑网纹可为两侧带有对称弯折结构的V型结构,且其边长可以为0.75mm~0.85mm,或者防滑网纹可以为方格状、三角格状等。

进一步的,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旋转调节部13与所述连接部15之间设有密封圈14,以配合实现二者之间的密封,避免液体等进入缝隙滋生细菌,并保证转动顺畅,防止转动过程中对部件的磨损,特别是打滑后转动过程中出现的磨损,即连接部15与旋转调节部13之间紧密的挤压着密封圈14,且旋转调节部13与内套管20之间相固设,连接部15与内套管20之间相固设,较佳的,密封圈14由橡胶制成,当然,也可不设置密封圈,而是直接将旋转调节部13的后端与连接部15的前端相连,在此不做限制。

进一步的,所述操作手柄30的内壁设有内螺纹,所述卡套部33的外壁设有外螺纹,所述操作手柄30与所述卡套部33螺纹连接,既实现了操作手柄30与卡套部33之间的固定,便于通过卡套部33实现与活接头16的连接,又能通过调整操作手柄30与卡套部33的螺接长度,实现对操作手柄30长度的调整,进而便于医生手术操作时调整手术持针器的整体长度,以适应各种特殊情况的应用。

如图2和图3所示,所述内套管20包括锥部21和筒部22,所述锥部21的内径小于所述筒部22的内径,所述外管针24的后端固设于所述锥部21内,所述按压体27能移动的设于所述筒部22内,所述按压体27与所述筒部22的前端面之间设有所述弹簧26,所述弹簧26与所述筒部22的前端面固设相连,具体的,内套管20的锥部21自前至后渐扩,锥部21内设有等径通孔,锥部21的通孔与外套管10的开孔轴线相对,筒部22内也设有等径通孔,筒部22与锥部21之间设有过渡的锥形孔,锥部21紧密的卡设于外套管10的锥筒部11的前端并与锥筒部11的前端面相抵接,外管针24的后端过盈配合的穿设固定于锥部21的通孔内并自外套管10的开孔穿出,即内套管20的锥部21和外套管10的锥筒部11用于固定和导向外管针24,并保证外管针24与内管针25的配合程度,筒部22紧密穿设于外套管10的锥筒部11的后端(即二者为过盈配合),且筒部22与外套管10的旋转调节部13固设相连,且筒部22同时与外套管10的连接部15固设相连,按压体27的前端面固设内管针25的后端,同时固设弹簧26的后端,使弹簧26的前端固设于筒部22的前端面处,且使内管针25穿过弹簧26并穿设于外管针24内,其中内管针25的长度大于外管针24的长度,在没有按下按压开关31时,内管针25位于外管针24内部而不会伸出外管针24,在按下按压开关31后,内管针25才会伸出外管针24。

进一步的,如图2和图3所示,所述内套管20还包括限位部23,所述限位部23设于所述筒部22的后端,所述限位部23径向向内凸设缩颈部231,所述按压体27的后端设有行程杆281,所述行程杆281上套设行程盘282,所述行程盘282位于所述缩颈部231远离所述按压体27的一侧,所述行程盘282的外径大于所述缩颈部231的内径,具体的,限位部23可固设于连接部15内,其中,限位部23的外径大于内套管20的筒部22的外径,外套管10的连接部15内设有周向凹槽,限位部23对应卡设于连接部15的周向凹槽内,实现二者的相对固定,且使内套管20实现轴向定位,或者,限位部23的外径等于内套管20的筒部22的外径,限位部23与连接部15之间通过键连接,缩颈部231可为周向等间隔凸设于限位部23内壁的凸块、半球或弧坡,也可为周向凸设于限位部23内壁的周向凸块,行程杆281大体呈圆杆状,其外径小于按压体27的外径且小于缩颈部231的内径,行程杆281的前端与按压体27的后端相连,行程盘282大体呈圆盘状,其外径等于按压体27的外径、且等于限位部23的内径(除缩颈部外的位置)、且大于缩颈部231的内径,行程盘282在行程杆281的带动下同步轴向移动,并通过缩颈部231实现轴向限位,另外,也可将限位部23的前后两端分别卡设于连接部15的周向凹槽内,内套管20的筒部22的后端与限位部23的前端相抵接,行程杆281轴向移动的穿设于限位部23内。

在使用中,缩颈部231能控制轴向位移,其是通过控制行程盘282的行程和按压体27的行程实现位移控制的,即按压体27在按压开关31作用下向前运动时,行程盘282抵接至缩颈部231的后端时为最大位置,也即内管针25能伸出的最大位置,按压体27在向后运动回位时,按压体27的后端面抵接至缩颈部231的前端时为初始位置,也即内管针25完全位于外管针24内,最大位置与初始位置之间的行程距离即为内管针25的最大行程,也即为行程盘282的最大行程(行程盘282的最大行程也即为其初始位置至行程盘282抵接于缩颈部231处的最大位置之间的距离),较佳的,所述行程盘282的最大行程为0.5mm~1.5mm,当然,也可根据实际需要,设置合适的行程。

更进一步的,如图2和图3所示,所述按压开关31枢接于所述操作手柄30的外壁,所述按压开关31的下方设有径向伸入所述操作手柄30内的联动块32,所述行程杆281的后方设有顶管29,所述顶管29能移动的穿设于所述卡套部33和所述操作手柄30并与所述联动块32相抵靠,具体的,操作手柄30的前端的外壁凸设枢接轴,按压开关31能转动的枢接于枢接轴上,联动块32为长方体形,其与按压开关31分布与枢接轴的上下两侧,并能绕枢接轴同步的顺时针转动或逆时针转动,顶管29能轴向移动的穿设于连接部15、活接头16、卡套部33内,顶管29的前端与行程杆281的后端相连,顶管29的后端能穿出卡套部33的通孔并伸入操作手柄30内以与联动块32相抵靠,并能将联动块32的作用力通过行程杆281传递给按压体27,进而作用于内管针25,更具体的,顶管29的前端呈渐缩的锥筒形,且连接部15和活接头16内供顶管29穿设的位置也为相匹配的锥筒状,以限定顶管29轴向向前位移时的最大位置,且顶管29的前端的外径小于行程盘282的外径,以限定行程盘282轴向向后位移的位置。

优选的,外管针24大体呈细长的针管状,所述外管针24的长度为24mm~28mm,所述外管针24的外径为0.95mm~1.05mm,所述外管针24的内径为0.75mm~0.85mm;内管针25也大体呈细长的针管状,且其长度大于外管针24的长度,所述内管针25的长度为24mm~28mm,所述内管针25的外径为0.9mm~1mm,所述内管针25的内径为0.7mm~0.8mm,以通过按压开关31并在按压体27的作用下伸出外管针24进行取针,并通过按压开关31和弹簧26的共同作用,实现内管针25的回针;所述内套管20和所述外套管10均由钛合金制成,具体为5级钛合金(TI-6A1-4V),使其具有重量轻、弹性好、强度高、无磁性、不生锈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用于人造视网膜用钉的手术持针器在使用时,当需要使用人造视网膜用钉40时,医生手握操作手柄30,大拇指放置于按压开关31上,顺时针按下按压开关31,联动块32也顺时针转动并抵接顶管29,给顶管29施加轴向向前的作用力,顶管29通过行程杆281传递给按压体27,按压体27带动内管针25轴向向前位移,以伸出外管针24,露出卡钉口251,以通过卡钉口251卡设人造视网膜用钉40的钉头;当完成取针或完成固定后,医生可松开按压开关31,联动块32不再给顶管29施加轴向向前的作用力,在弹簧26的回复力作用下,按压体27带动内管针25轴向向后位移,以缩回外管针24内,同时按压体27推抵行程杆281、顶管29轴向后移,按压开关31逆时针转动升起,联动块32也逆时针转动;当需要调整持针方向时,医生通过另一只手转动旋转调节部13,旋转调节部13带动内套管20、外套管10及连接部15、活接头16、按压体27、内管针25和外管针24一起转动(而操作手柄30、按压开关31和卡套部33不转),实现卡钉口251开口方向的调节,并通过外套管10上的指示条12在周向上的方向的同步变化,实时反应卡钉口251的开口方向,便于医生从各个角度操作,特别适用于习惯左手或右手进行手术的临床眼科医生。

本实用新型用于人造视网膜用钉的手术持针器的特点及优点是:

1、本实用新型通过操作手柄30上的按压开关31推动内套管20内的按压体27和固设于按压体27前端的内管针25,使内管针25能伸出外管针24,以利用内管针25前端的卡钉口251卡设人造视网膜用钉40,并通过设于按压体27与内套管20的筒部22的前端面之间的弹簧26,实现内管针25和按压体27的回位,占用空间小,操作方便,降低了手术难度,提高手术的成功率,安全性高,同时降低患者手术过程中的痛苦,提高患者舒适性。

2、本实用新型将内套管20固设于外套管10内,并将外套管10与操作手柄30能转动的相连,以通过外套管10上的旋转调节部13,实现外套管10和内套管20相对于操作手柄30同步的转动,同时通过与内套管20相连的弹簧26,带动内管针25和按压体27同步的转动,以实现内套管20的卡钉口251的圆周方向的调节,便于医生根据个人使用习惯而从各角度取钉或放钉,使用灵活,并通过在外套管10的外壁设置指示条12,且使指示条12的方向与内管针25的卡钉口251的方向相同,以通过指示条12确定内管针25的卡钉口251的开口方向,便于医生调节持针方向。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做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作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